【原因3】跑酷除了那些驚人的動作表現,還有很多人、事、物值得大家認識
可能是因為時代變遷的關係,大家接觸資訊的管道從入口網站 (Yahoo、Google、MSN...)、各類論壇,到現在的社群網站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抖音...)。
接收資訊的管道看似變多,實際上反而限縮。
如果你透過 YouTube 去找跑酷影片,你能看到演算法清一色都是推薦「動作驚人」、「為了吸引眼球」、「極具爭議點」的影片。
每當別人問起這些影片的事情時,雖然我不厭其煩的和他人解釋「跑酷不是...,而是...」,但是對跑酷抱持著刻板印象的人源源不絕,面對面澄清的速度遠遠不比一支驚險的跑酷影片帶來的印象還快。
每當我進行一件會產生爭議的決定前,我總是會反覆思考:
「我真的已經盡力了嗎?我究竟想呈現什麼?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方法了嗎?這件事情的結果真的是我要的嗎?」
雖然可以想像製作那些影片作者的想法,但實際上要推廣和說服的受眾並不是我們這些較為資深的訓練者,而是那些還不夠認識跑酷文化的人。
而我們回應什麼以及如何回應,會決定這些人會痛恨跑酷文化,
又或是這些人會在下週安排一個新的生活嘗試,我很希望那個嘗試可以是「跑酷」。
我希望開始去分享一些有別於「只是為了吸引眼球」的事情。
想要讓大家知道除了這些刻板印象之外,還有其他事情值得你知道,也有很多人為了跑酷在努力。
有些事情,不說你不會知道。
你可能不知道利他主義跟跑酷的關聯,也可能不知道跑酷源自於軍事訓練。你也可能不知道為什麼在南台灣從事跑酷的人會抱持著「一起開始,一起結束」的心態,而北台灣從事跑酷的人比較沒聽過這個概念。
有些人,不介紹你不會認識。
這些人未必會出現在 YouTube 推薦的跑酷影片裡,但他們在台灣的跑酷推廣上有付出一份力。
他們不一定是專業或現任的訓練者,但他們同樣熱愛跑酷。
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為跑酷發聲。
接下來會怎麼做?
目前主要會以文章形式進行發表,會用主題方式呈現。
同一個主題可能會用一篇文章 (或是多篇) 分享;而篇幅之間可能會有前後關聯 (也可能沒有),又或者跳著內容發表。
因為我比較熟悉文字的使用,其他傳遞媒介我還在考慮。
但會先從文字開始。
雖然我相信大家有自己喜好的閱讀和理解方式,有些事情我還是想要再提醒一下:
【視角和侷限】內容講述的方式會根據對象的不同而調整,而這個系列的文章主要是以我為出發點來撰寫,所以一定會有「我 不知道如何/沒辦法/不方便 討論」的事情。
文章內提到的人、事、物在之前並沒有在網路或其它文獻中出現,它們確實存在,但你還是可以懷疑我寫的東西到底有沒有問題。
我可能會引用一些概念,也可能會東拼西湊很多理論來說明自己的看法。引用的內容未必完整,或方法未必正確,我自己會注意這件事情,但我對考究領域還不是很熟悉,有發現的人可以提醒我。
每次閱讀時我都會這樣想,或許你也可以試試看:
「文章中提到的到底是事實,還是作者的觀點?我自己又是怎麼看的?」
最後再補充一些實用的概念 (以下詞彙的解釋內容引用自《打造卓越引導力》):
假設:「當你沒有證據卻仍然相信它是真的。」
推論:「當你根據自己知道的事對自己不知道的事下定論。」
歸因:「當你對別人的動機進行推論,判斷某人做出某個行為是因為什麼。」
之後文章會陸續上架,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但我還是會根據情況保留解釋與回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