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繪本《記得》只是底稿初圖還末出版前,我們志工團就跟著作者方方老師及勞拉蘭部落的幾位族人們一起閱讀了解這本書,希望有機會可以好好說說這感動的故事,從出版的初心到文字圖像所要表達的意念,上了一堂紮實的歷史人文課程,每一個族群都有其悠久的文化演進如同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歷史脈絡,它默默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模式,更在潛意識中型塑了我們的價值觀,尋根這件事是人生必須走的一段經歷,才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之所以成為現在這個樣子到底是從何而來的。特別是部落文化,那絕對是老一輩族人的智慧與價值觀。然而,隨著耆老凋零、青壯年人口外移嚴重,使得文化難以傳承,事實上,年輕世代也對族語記憶的消失開始感到焦慮。
故事的開始從一個傳說談起「在很久很久以前,部落青年在頭目兩個兒子帶領下,前往離島獵場狩獵。但小兒子早已預謀要殺害大哥,因此誘騙大哥留在島上,並將竹筏偷偷划走,大哥因此被棄留在島上。正當大哥難過泣訴時,海中一條大魚向他說話,並承載著大哥回到部落,獲救的大哥向大魚允諾:「每年小米收穫祭的到來,一定會帶領部落的族人來到海邊向大海祭祀作為感謝報答之意」。而試圖想要篡位的小兒子,也被頭目驅逐部落。」於是拉勞蘭部落在每年7月的最後一個週六、週日舉行為期兩天的豐年祭,當然最特別的祭典就是「海祭」,整本書都是「聲音」的傳達,從砍竹子、槍聲劃破夜空、奔跑的喘息與隨著身體擺動的臀鈴聲,將海祭從夜晚到清晨的過程逐一描繪,希望傳達給每位參與過海祭的族人,都要「記得」與珍惜這段共有的記憶。
我是所謂的外省第二代,父親在世時回去過湖南3次吧,我們這些兒女們忙著自己的事,從未陪同爸爸回老家探望,家鄉的堂哥近20年來(即使父親去世後)他仍是在重要節日及母親生日當天一早就來電問候,直到5年前,我心底一直有個聲音,我要帶著弟妹們回去看看爸爸的家鄉,雖然他15歲就離開隨部隊來台灣,在台灣生活了70年,但那是他的出生地,仍有親人在,那次的返鄉之旅感觸良多。「爸媽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是的,世世代代的傳承家一定也換了不少次,回到源頭就是先祖們了,是他們開疆闢土才有後世子孫的綿延,做人豈能忘本呢?尊重各族群的先祖,就是因為有了他們有了衝突有了磨合才有今天豐富多元的我們啊。
如果你(妳)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送愛心更歡迎追蹤我,有任何想要交流的意見與想法也都歡迎哦!謝謝你(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5會員
189內容數
在繪本中尋找生命省思,決定50+後的人生悠遊於繪本中漫步呼吸,遇見更多美麗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亭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等一下」沒有不好,「馬上行動」也沒有不妥,只要我們都是自主決定自己的每一個步驟並且享受這樣的過程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了。
「老」絕對不是負面名詞,而是生命經驗的累積,年齡不是問題,關鍵是要對週遭一切事物擁有熱情。原來「成熟」是要經過時間淬鍊,是一種光榮的象徵。
大半輩子將時間奉獻在家庭、家人、工作之中,50+的人生正適合想想如何為自己啟動最純粹的時間價值,有人在時間裡發現珍貴的東西,而有些人的珍貴是隨著時間流失。只有真正用心觀照,便能發現屬於自己衡量時間的方式,幸運的是,時間與我們的故事還沒結束,現在才正要開始呢!
其實人生任何階段,都能有自己嶄新的生命姿態,像老伯伯放手開傘,反而更有收穫。
原來人生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的積累,喜歡現在的自己。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能輕鬆舒坦繼續走下去。
當然這是一本展現的愛與寬容的繪本書,不分宗教、種族、文化、疆界,只要有一點善意寬容,懂得分享,世界必然美好。不禁讓我想到「楚人失弓」的故事,儒家、道家、佛家也都有評價。
「等一下」沒有不好,「馬上行動」也沒有不妥,只要我們都是自主決定自己的每一個步驟並且享受這樣的過程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了。
「老」絕對不是負面名詞,而是生命經驗的累積,年齡不是問題,關鍵是要對週遭一切事物擁有熱情。原來「成熟」是要經過時間淬鍊,是一種光榮的象徵。
大半輩子將時間奉獻在家庭、家人、工作之中,50+的人生正適合想想如何為自己啟動最純粹的時間價值,有人在時間裡發現珍貴的東西,而有些人的珍貴是隨著時間流失。只有真正用心觀照,便能發現屬於自己衡量時間的方式,幸運的是,時間與我們的故事還沒結束,現在才正要開始呢!
其實人生任何階段,都能有自己嶄新的生命姿態,像老伯伯放手開傘,反而更有收穫。
原來人生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的積累,喜歡現在的自己。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能輕鬆舒坦繼續走下去。
當然這是一本展現的愛與寬容的繪本書,不分宗教、種族、文化、疆界,只要有一點善意寬容,懂得分享,世界必然美好。不禁讓我想到「楚人失弓」的故事,儒家、道家、佛家也都有評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族記憶的重要性及其在個人生命中的影響。回顧了小時候對親戚的印象,並分享了透過家族史調查的過程,強調瞭解自己家族的故事如何幫助洞察父母的成長與生命歷程。
Thumbnail
再讀~ 如 果 你 為 四 郎 哭 泣 - 龍 應 台 我陪父親去聽過好幾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會遇見父老們和他們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場靈魂的洗滌,感情的療傷,社區的禮拜。 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可能找得出一百個方式來回答「文化為什麼重要」這個問題,但是我可以從一場戲說起。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尋找縫隙,近身部落 民國76年因為就學離開部落,在回來部落已經是17年的事情。在外工作的後幾年有機會在花蓮、台東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以及社工工作。17年後這些工作經驗成為我在部落工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民國93年因為父親過世,於是打包行李決定回部落。 當時自己算是部落少數念過大學的知識分子…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如同電影《灣生回家》般,當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上一輩、上上一輩的經歷與生活時,對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那些年、這些事的年輕人,甚至是一旁觀者而言,既非當事人,也非與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我們為何會會想要理解眼前這位祖父母輩、父母輩等長輩的過往呢?是單純為了填補來不及參與的過去?還是在當事人還活著,甚至
  我2024年2月27日(二22395)開始撰寫父親的傳記【父親的歸鄉路】,其中參考的文獻是以父親的自傳詩【遺兒孫詩】為主軸,輔以父親參與編撰的【南安縣17都埔頭紫雲黃氏旅臺宗支錄】。真正觸動我動筆的是這次2月21日(三22389)到2月24日(六22392)與家兄、嫂返埔頭參加埔頭良庵大宗祠元宵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族記憶的重要性及其在個人生命中的影響。回顧了小時候對親戚的印象,並分享了透過家族史調查的過程,強調瞭解自己家族的故事如何幫助洞察父母的成長與生命歷程。
Thumbnail
再讀~ 如 果 你 為 四 郎 哭 泣 - 龍 應 台 我陪父親去聽過好幾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會遇見父老們和他們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場靈魂的洗滌,感情的療傷,社區的禮拜。 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可能找得出一百個方式來回答「文化為什麼重要」這個問題,但是我可以從一場戲說起。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尋找縫隙,近身部落 民國76年因為就學離開部落,在回來部落已經是17年的事情。在外工作的後幾年有機會在花蓮、台東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以及社工工作。17年後這些工作經驗成為我在部落工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民國93年因為父親過世,於是打包行李決定回部落。 當時自己算是部落少數念過大學的知識分子…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如同電影《灣生回家》般,當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上一輩、上上一輩的經歷與生活時,對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那些年、這些事的年輕人,甚至是一旁觀者而言,既非當事人,也非與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我們為何會會想要理解眼前這位祖父母輩、父母輩等長輩的過往呢?是單純為了填補來不及參與的過去?還是在當事人還活著,甚至
  我2024年2月27日(二22395)開始撰寫父親的傳記【父親的歸鄉路】,其中參考的文獻是以父親的自傳詩【遺兒孫詩】為主軸,輔以父親參與編撰的【南安縣17都埔頭紫雲黃氏旅臺宗支錄】。真正觸動我動筆的是這次2月21日(三22389)到2月24日(六22392)與家兄、嫂返埔頭參加埔頭良庵大宗祠元宵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