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捍衛戰士中,領悟到的三個育兒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週五下午請假和老公來場久違的電影約會,我們看的是已經上映一段時間的《捍衛戰士-獨行俠》,我並不是阿湯哥迷,也對軍事戰機沒興趣,更沒看過第一集,完全就是衝著好評去看的。
看完後,也才明白,為什麼大家會說不進戲院後悔?
因為必須親自走進戲院,你才能感受到如此震撼人心的感動。
片頭一開始,刻劃出現代科技對傳統技術的衝擊,無人機的出現,使得飛行員地位變得搖搖欲墜。這也是這時代很寫實的一面,AI人工智慧崛起,許多工作面臨淘汰危機,這場風暴來得太快太急,曾經的不可一世,曾經的豐功偉業,全部洗牌重新再來過。
但真正決定輸贏的,不在於科技,不在於飛行機有多先進,而在於飛行員。
即使AI技術再先進,「人」的價值始終無可取代。唯有相信自己能夠做到,堅持不放棄,不斷超越自己的極限,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但其實一開始,湯姆克魯斯並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他不相信自己可以當一個教官,他不相信自己可以把這些孩子教好,是冰人一直鼓勵他,無論如何地挺他,信任他,在他幾乎要放棄時,給予他機會。
生命中能有這麼一個人,始終如一地信任自己,那真的是很大的一股力量,也是那股力量支撐著他繼續前進。
身為父母的我們,其實要做的也就是練習當個信任孩子的父母,信任孩子能夠做到,激發出孩子原有的勇氣。
但所謂的信任,不是只是光在旁邊信心喊話:「你可以的!你可以的!你可以的!」而是適時予以提點,協助孩子突破盲點。
電影中,湯姆克魯斯的盲點在於「過去」,他放不下過去的糾結,放不下對自我的苛責,冰人告訴他:「是時候,該放下了。」
願意與過去的自己和解,願意放下對自己的苛責,天曉得,那需要多大的勇氣?
每個人心中都有遺憾,也曾經犯過錯,但沒有時光機可以回到過去改寫歷史的我們,究竟是要繼續糾結在過去?還是願意放下過去,重新改寫未來?一切都在於自己的選擇。人生中那些過不去時刻,也只有勇敢跨過去了,才能創造出無限可能性。
於是,他選擇了勇敢面對。回到了他的崗位上,用他的方式,親身為學員們示現了任務的可能性。雖然看似瘋狂,雖然違反規定,但這就是所謂的「#領袖活出感染」,說再多理論,不如親自以身示現。
就像一開始湯姆克魯斯在課堂上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丟掉所有的講義課本,不是讓他們學習教條式的理論,而是幫助學員發揮他們原有的能力,突破自己的極限。
光是看到湯姆克魯斯整裝準備登上飛機的那一刻,我就熱淚盈眶了,那是一種豁出去的勇氣,那是一種堅定不移的態度,那是一種「#只有自己才能超越自己」的感動。
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是如此,父母就像孩子的人生教練一樣,我們也必須先信任自己可以做到,放下那些自我苛責和無謂的自我懷疑,丟掉那些不適合自己的教養理論,才能找到孩子的亮點,協助孩子發揮自己的天賦。父母也必須成為典範,與其說教碎念孩子,不如當孩子的楷模,活出自己的人生態度,示範給孩子看。
當然在過程中,孩子也可能會犯錯,但允許孩子有犯錯的勇氣,也是父母必須學習的課題。
我很喜歡電影中,湯姆克魯斯和潘妮躺在床上聊天的一幕,他問潘妮:「妳和妳女兒關係似乎變得更好了?」潘妮回說:「我開始試著多信任她一些」「偶爾讓她犯一些錯誤」他回潘妮:「這決定不容易。」這段簡短的對話,卻是整部電影中,讓我最有感觸的一段。
作為母親,願意偶爾讓孩子犯錯,那真的不是容易的決定。但也只有這麼做,才能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擁有承擔錯誤的勇氣。偶爾讓孩子犯錯,給予孩子更多的信任,才能讓彼此關係更靠近。這決定不容易,卻也是必須持續學習的課題。
我從捍衛戰士中,領悟到的三個育兒觀:
1.予以孩子更多的信任
2. 活出自己的人生態度
3. 偶爾允許孩子犯錯
捍衛戰士之所以激勵人心,之所以造成如此廣大的回響,我想,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想要捍衛的信念與價值觀,都有自己想要守護的對象。捍衛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衝突,衝突可能來自與他人的衝突,也可能來自與過去事件的糾結,更多的其實是自己與自己內在的衝突。
但最重要的是,釐清自己想要捍衛的究竟是什麼?
而我想要捍衛的,也從來沒變過,
是身邊最親愛的家人,最親愛的孩子們,
謝謝你們給了我,為愛捍衛的勇氣。
想看更多育兒經分享嗎?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按讚喔和你一樣都是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韓劇王后傘下系列劇評,道出媽媽的心聲,看劇學教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他們的靈魂居住於明日之屋,而你連在夢中,都到不了那個地方。」
Thumbnail
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用於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孩子們現在經常把這句話講給我聽,因為我常常告訴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他人。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tJj0_3LL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a0xqLq7A_M 從滿山滿谷的照片和影片去搜尋重要的片段,實在太難。 因為每一段都好重要、都好珍貴。 而記錄承載著過去、現在與未來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在育兒之旅中,父母的使命並非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或教育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更深遠且更重要的使命,應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是孩子的心靈之鑰,能解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無數難題。 那麼自我肯定感具體來說是什麼呢?這裡用三個核心思想來舉例。 首先「我相信我可以的,沒問題。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他們的靈魂居住於明日之屋,而你連在夢中,都到不了那個地方。」
Thumbnail
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用於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孩子們現在經常把這句話講給我聽,因為我常常告訴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他人。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tJj0_3LL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a0xqLq7A_M 從滿山滿谷的照片和影片去搜尋重要的片段,實在太難。 因為每一段都好重要、都好珍貴。 而記錄承載著過去、現在與未來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在育兒之旅中,父母的使命並非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或教育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更深遠且更重要的使命,應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是孩子的心靈之鑰,能解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無數難題。 那麼自我肯定感具體來說是什麼呢?這裡用三個核心思想來舉例。 首先「我相信我可以的,沒問題。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