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運用不教養的概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作者岸見一郎在這本書中「不教養」的核心概念就是接納,

意味著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以「愛你如是」的態度,賦予孩子前行的勇氣。

父母通常希望孩子比自己強,青出於藍。但對孩子原本單純的愛和期待,常變成一個框架,一種束縛,甚至一道陰影。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Kahlil Gibran)如是說: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如果把活著當成起點,從零分開始計算,對於孩子任何的進展,都是聚焦在亮點的加分。相反來說,孩子因為犯錯、沒有照著父母的期待前進,一點一點地扣分,則是聚焦在缺陷上的教養。

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意志,不打不罵,或許不難。

難的是父母要如何區辨「課題分離」,也就是何時要管,何時不管的智慧。

這時候不妨自問:

「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會影響誰?」

「誰該負起這件事最終的責任?」

如果不能站在一個親子是平等的立場,並釐清究竟是誰的課題,父母親的愛與期待就可能過度氾濫,影響孩子自立;也可能變成情緒勒索,甚至淪為等價的交易。

☆父母無條件的愛與關懷,能讓孩子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難題。父母要有守護孩子的勇氣,相信就算自己什麼都不做,孩子也能自行克服困境。

孩子犯錯怎麼辦?

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犯錯是學習成長的養分。看見孩子偏差行為背後的正向意圖,考驗著父母的智慧。與其補足缺陷,不如以勇氣激勵孩子發揚光大自己的優點。


身為父母,要有不完美的勇氣,

教養孩子,要有不教養的勇氣。

如此一來,孩子在世界上活著,便能擁有不害怕他人的評價或失敗,

活出真正自我價值的勇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逾時不候,一期一會
1會員
17內容數
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在讀寫中梳理徬徨與焦慮,在悲欣交集中體驗生命脈動。 用阿德勒跟薩提爾育兒,以臣服悅納面對人生挑戰瓶頸,在對話中療癒自己與他人。 為慶祝自己第二誕生日,用crescendo mentality、不完美的勇氣、價值與愛通往彼此心世界的一座橋,親愛的讀者,生日快樂!
2025/03/12
身處VUCA的未卜世界,放棄也是選項之一,但到底何時做出停損才是明智之舉? 半途而廢算是中輟,還是停損? 當『QUIT』應用在人生抉擇時,我們需要跳脫傳統的直線思維, 以反向思考的角度來看待它的價值。 《Quit停損的勝算:世界撲克冠軍教你精準判斷何時放棄,反而贏更多》一書的作者安妮杜克 
Thumbnail
2025/03/12
身處VUCA的未卜世界,放棄也是選項之一,但到底何時做出停損才是明智之舉? 半途而廢算是中輟,還是停損? 當『QUIT』應用在人生抉擇時,我們需要跳脫傳統的直線思維, 以反向思考的角度來看待它的價值。 《Quit停損的勝算:世界撲克冠軍教你精準判斷何時放棄,反而贏更多》一書的作者安妮杜克 
Thumbnail
2025/03/11
上野千鶴子與鈴木良美的對談集《始於極限》探討十二個議題,包括情色資本、母女關係、愛情、婚姻、認可欲求等,深入剖析女性在社會框架下的掙扎與突破。本書並非單純的控訴,而是透過深刻的反思與自省,引導讀者正視自身的極限,並尋求內在的自信與自愛。
2025/03/11
上野千鶴子與鈴木良美的對談集《始於極限》探討十二個議題,包括情色資本、母女關係、愛情、婚姻、認可欲求等,深入剖析女性在社會框架下的掙扎與突破。本書並非單純的控訴,而是透過深刻的反思與自省,引導讀者正視自身的極限,並尋求內在的自信與自愛。
2025/02/19
昨晚一場驚心動魄的夢,讓我開始探索潛意識與隱喻的奧祕。這場夢境,以及我近期閱讀的《隱喻催眠》一書,讓我重新思考夢境、潛意識與自我療癒的關係。本書以榮格心理學為基礎,闡述隱喻催眠的技巧,並透過個案實例,說明如何運用隱喻來解讀夢境,探索潛意識深處的恐懼與渴望,最終達成自我蛻變。
Thumbnail
2025/02/19
昨晚一場驚心動魄的夢,讓我開始探索潛意識與隱喻的奧祕。這場夢境,以及我近期閱讀的《隱喻催眠》一書,讓我重新思考夢境、潛意識與自我療癒的關係。本書以榮格心理學為基礎,闡述隱喻催眠的技巧,並透過個案實例,說明如何運用隱喻來解讀夢境,探索潛意識深處的恐懼與渴望,最終達成自我蛻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到底該怎麼做呢? 看多看久了孩子的問題行為,有時候容易忽略孩子原來的優勢,即使看到好的行為也覺得理所當然,但是如果可以放大這種「理所當然」,才有機會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也減少需要不斷提醒甚至罵人的辛苦,一起來看看怎麼做吧。
Thumbnail
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到底該怎麼做呢? 看多看久了孩子的問題行為,有時候容易忽略孩子原來的優勢,即使看到好的行為也覺得理所當然,但是如果可以放大這種「理所當然」,才有機會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也減少需要不斷提醒甚至罵人的辛苦,一起來看看怎麼做吧。
Thumbnail
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用於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孩子們現在經常把這句話講給我聽,因為我常常告訴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他人。
Thumbnail
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用於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孩子們現在經常把這句話講給我聽,因為我常常告訴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他人。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