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運用不教養的概念

2024/01/1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作者岸見一郎在這本書中「不教養」的核心概念就是接納,

意味著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以「愛你如是」的態度,賦予孩子前行的勇氣。

父母通常希望孩子比自己強,青出於藍。但對孩子原本單純的愛和期待,常變成一個框架,一種束縛,甚至一道陰影。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Kahlil Gibran)如是說: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如果把活著當成起點,從零分開始計算,對於孩子任何的進展,都是聚焦在亮點的加分。相反來說,孩子因為犯錯、沒有照著父母的期待前進,一點一點地扣分,則是聚焦在缺陷上的教養。

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意志,不打不罵,或許不難。

難的是父母要如何區辨「課題分離」,也就是何時要管,何時不管的智慧。

這時候不妨自問:

「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會影響誰?」

「誰該負起這件事最終的責任?」

如果不能站在一個親子是平等的立場,並釐清究竟是誰的課題,父母親的愛與期待就可能過度氾濫,影響孩子自立;也可能變成情緒勒索,甚至淪為等價的交易。

☆父母無條件的愛與關懷,能讓孩子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難題。父母要有守護孩子的勇氣,相信就算自己什麼都不做,孩子也能自行克服困境。

孩子犯錯怎麼辦?

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犯錯是學習成長的養分。看見孩子偏差行為背後的正向意圖,考驗著父母的智慧。與其補足缺陷,不如以勇氣激勵孩子發揚光大自己的優點。


身為父母,要有不完美的勇氣,

教養孩子,要有不教養的勇氣。

如此一來,孩子在世界上活著,便能擁有不害怕他人的評價或失敗,

活出真正自我價值的勇氣。

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在讀寫中梳理徬徨與焦慮,在悲欣交集中體驗生命脈動。 用阿德勒跟薩提爾育兒,以臣服悅納面對人生挑戰瓶頸,在對話中療癒自己與他人。 為慶祝自己第二誕生日,用crescendo mentality、不完美的勇氣、價值與愛通往彼此心世界的一座橋,親愛的讀者,生日快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