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一些馬達領域中常見的專有名詞進行說明。
一:
馬達
基本上這名字就讓筆者頭痛,此為台灣專有名詞,目前判斷是從Motor的日文發音轉變而來的。Motor是簡化而來的說法,全名應該是Electric Motor;這簡稱又與機車的簡稱相同,非常的尷尬。與世界接軌後,馬達也就產生了很多的同義詞,電機、電動機、電動馬達等等。
二:馬達內部名詞
馬達內部會分為三部份,定子(Stator)、轉子(Rotor)及夾在其中的氣隙(Gap)。會如此劃分,主要是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告知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會同時存在,而馬達作為一個動能輸出的裝置,希望將所有的作用力都能完整的輸出,就必須將其內部結構,強制性的劃分為兩部份。其中一部份將完全固定不動,使生成的力無法在定子處作用,僅能反應於轉子處,以達到最完整的輸出。
定子:最基本的概念,就是馬達中固定不動的部份,都會被含括。
轉子:馬達當中會旋轉的部份,負責將動能輸出的部份。
氣隙:在固定不動的定子及負責動能輸出的轉子中間的區域,就稱為氣隙。此為馬達設計及馬達模擬中的重點位置,會直接影響馬達特性,為重要參數。在馬達設計的觀點,此氣隙是越小越好;但在馬達生產的觀點,則是越大越方便生產。主要是此處為動靜之間的交界處,若尺寸太小,則組裝公差掌控的不好,就會導致兩者產生干涉,使轉子無法順利旋轉。
三:定子內各部位的名詞
對馬達設計者來說,會使用齒部(Tooth)、靴部(Boots)及軛部(Yoke)這三個專業名詞,探討這三個部位的磁通密度,以確保磁力的吸收、傳遞、飽和及損失等馬達設計要素。而對一個馬達生產單位來說,槽(Slot)、槽開口(Slot Open)、齒,才是比較重要的名稱。
槽:主要是馬達繞線的空間,因此槽空間的配置會影響馬達電場能力。也衍生了
槽滿率,這個會影響馬達效率的一項參數。
槽開口:為馬達繞線時,漆包線進入的位置,這會影響可繞的漆包線徑大小。但槽開口若太大,則會降低靴部尺寸,導致磁通量降低。在馬達生產與馬達設計兩者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妥協點,才能設計出可以合理生產的馬達。
靴部:由於靴部在馬達設計當中,具備搜集磁力的作用,在不考慮馬達生產的需求下,會希望越小越好;但若真的連在一起,或是小於氣隙尺寸,則會造成漏磁的現象。
齒部:為馬達設計當中,最重要的參數,因齒部為磁通最密集之處,但過大的齒部,則會導致槽空間下降;如何有效的調整,為設計者的工作。
軛部:此處較為單純,為磁力外圍路徑。但此處還需注意機械強度的設計,不然會出現雖然滿足磁路需求,但馬達產生振動或噪音的情況。
#可擔任業界顧問、講師
#個人經營歡迎贊助
馬達技術傳承計畫
想要馬達的技術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
我把所有的知識都放在那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