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7/2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母女情劫

    我媽總是用挑惕的眼光看我,她認為,指出小孩不足之處讓她改善,才是該做的事。
    年紀小時,雖然經常爭吵與不服氣,但我不曉得戳傷我的是她的出發點與說話方式,我們總是在吵著對錯的問題。
    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後,我有了自己的經歷,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談了幾次戀愛又失戀幾次、換了幾份工作、獨自到國外探險、見證一點社運,做出些冒險與重大的抉擇。這十年的過程她沒什麼參與,也不太能理解我的選擇,在少數的相處時間,我也只簡單的講些結果,就像所有小孩長大後過著自己的人生一樣。
    結婚那一陣子,我們也起了很多衝突,婚禮的過程是長大後再次涵蓋了父母的大量參與。對我而言,最大的衝突是心靈上的,作為一個女兒被母親質疑與否定的經驗。她繼續秉持著「為了我好」,認為我應該如何作為媳婦與對方家庭相處,這些「指點」造成我莫大的心理壓力,因為我是一個無法自在社交的人,對於傳統觀念下的媳婦角色更是充滿畏懼與壓迫感,結果我的母親才是那個不斷逼迫我、把我推向痛苦事物的人。
    她最嚮往的故事範本,是馬英九感謝他的妻子對他的批評,讓他更臻完美。她相信不疑,她認為指出缺點才是家人該做的事。她甚至感到委屈,沒有因堅持到底的「提醒」我缺失而受到感謝。
    結婚後我搬到半個台灣遠,別人以為婚後我會變得愛回家(抱怨婚姻?),但因為這些心理衝突,我反而更少回家或聯繫,慶幸自己有個世外桃源可避。幾年來減少「談心」,我感覺衝突確實減少了,加上多了一個伴侶,大家難得相聚就是吃吃喝喝到處走走。
    結婚8年下來,我本來感覺家庭關係變好了,雖然不如小時候緊密,但彼此能以更成熟與友善的方式互相對待,也是一種成長與轉變。然而只要關係放鬆了,我媽便開始說起「心理話」,透露出若有似無的埋怨(感嘆?),例如說我變了,說我疏離她不再跟她說什麼,說我生活變得邋遢隨便,我的瑕疵彷彿信手捻來般隨口都是,好像我在她內心就是一個充滿缺憾的小孩。她說得少時我當一朵烏雲飄過,她要認真講起來,我的不爽與委屈累成暴風雨,最終只能不歡而散。
    出乎意料的懷孕,一開始最焦慮與恐慌的時期,我沒有跟媽媽說,因為我知道她無法提供心理的支援,還可能加上她自傲的「未雨綢繆」,與以「提醒」包裝的憂慮傾向,自顧自的增加我的壓力。難熬到幾乎要憂鬱症的前期,完全靠著伴侶的貼心與鼓勵,以及幾位好友、弟弟的陪伴與善意,雪中送炭的心靈支持。
    記得大學時吧,曾經激烈的與我媽爭吵,我說為什麼朋友都比妳更願意支持我、鼓勵我、給我正向的肯定,她的話我至今記得,她說「因為他們不是你的誰,他們沒有我在乎妳!」。我想她至今仍然是這麼想的,因為確信自己在乎小孩,而認為自己的做法、說法都是對的,即使我已傷痕累累。而當初我所不服、自我懷疑、掙扎的她的主張,這十幾年後,我終於找到自己的答案。
    懷孕第14週,我回家住了一週,雖然伴侶一直提醒我不要被點燃,我也因懷孕不適而無心口舌之爭,然而最後一天還是重傷離去。其實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事件本身並無對錯可言,爭執在於她對我說的話。她再度「隨口」的「評價」我的決定,並說別人也覺得這樣很怪,還說沒有人會做這種決定。而我現在看到不同的事了,我沒有想討論這件事(因為這是屬於我自己決定的事),只想問她,妳想表達什麼?妳覺得我聽到這些話要做何感想?她辯稱自己沒有任何意思,她口中的別人也是隨口說說,我聽到也不應該有任何感受,若我感到不舒服是我玻璃心。
    她堅定的態度,重重的刺傷了我。
    我不在乎別人說什麼,別人又不是跟我說,他們之間愛談論什麼那是他們的事。但她選擇「轉述」別人說我什麼,那是她決定要傳達給我,她要為她對我說的話負起責任,不能總是傷了人又推那是別人說,難道沒有惡意就能不在乎聽者的感受嗎?而真正讓我難以平復的,是她即使已經知道我聽了會受傷,也認為自己「有權利說想說的話」。她說,她只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家人之間怎麼可以連想說什麼都不能說,並且開始批評我,說我的反應是玻璃心,是聽不得別人說我的缺點。
    這套論點,她已經說十年了,也讓我背負了十年的自我否定。直到現在,我才串起這些散落的指責是什麼。即使她是我的母親,即使她曾經非常了解我,但那也讓她拒絕看見,她對我嚴重的誤解,以及她認為出於愛可以任意地對待我。
    我當然有許多缺點與盲點,但我也有許多努力與累積,我需要別人提供不同的觀點,但也需要別人的理解與支持。而我的母親一昧地覺得,她該做的是不斷提出質疑,她只需批評我而不需認同我,我認為她不懂得理解與肯定的意義,甚至貶低肯定與鼓勵的價值。即使我已經快邁入40歲、即使我已經結婚、即使我早已經歷許多承擔與選擇、即使我快要成為母親,她還是認為,我是當初那個需要不斷被她「指點」何謂「正確(或更好)」的小孩,她無法以平等的視角去理解,我活出自己的生命,我有自己的價值觀與選擇,而我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與尊重。
    她說我是對自己太嚴苛才有壓力,但我知道自己的掙扎是,永遠無法獲得她的肯定。她總說只有自己人才會說「真話」、指出缺點,但我想反問,難道不是只有自己人,才該給予真心的理解與支持嗎?對任何人而言,這世界上最重要的肯定,不就是來自自己最愛的人嗎?
    這次的爭執我哭了很久,彷彿意識到自己與母親注定疏離。多年的衝突總是重複同一種邏輯,她以愛為名堅持用某種觀點與說話方式與我相處,而我先是忍受而後受傷爆發,然後她會指責我玻璃心聽不得缺點,最後我連傷心的感受與人格都被否定。即便我指出這個癥結,而她仍然堅持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一切都是我有問題。
    第一次我理解「情勒」的感覺,這不是很直白的威脅,而是一種以愛為基礎的羈絆,她堅持以自己的方式愛你,並否認你因此所感到痛苦與悲傷。當你想遠離這種關係時,她又會埋怨你的疏離與背叛,而你則因此感到自責並選擇繼續忍受。
    其實我很小就察覺,自己與媽媽的關係充滿糾結,好像可以講內心話,卻又受傷最深;反觀媽媽與弟弟雖然話不深究,倒像情人般互動頗為甜蜜。以前會感到落寞,羨慕姐妹掏般的母女關係(不知道是不是表象),長大後才發現許多母女都爭吵、糾結於相愛相殺的關係。有人說因為同性別,母親容易將自己的社會經驗與期待投射在女兒身上,對於不同性別的兒子,反而保留了不能完全體會對方、願意互相了解的空間。
    目前還不知性別的我,不時會猜小孩性別。我好像也因為自己的經驗,對於與女兒的關係多了一些擔憂,我怕自己與女兒疏離,怕自己不能瞭解她、親近她、成為她的安慰與依靠。我想,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全了解或符合小孩期待的父母,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在察覺彼此差異時,還能擁有彼此的慰藉與陪伴。
    教學多年的戰友說,父母只需要真誠的面對小孩,小孩能夠認識父母的優點與缺點並長出自己的應對。而我所遭遇的,是一個母親以她自己也做不到的想像「期望」小孩,這種期望就是一種不真誠的標準,讓我以為是自己應做到而未做到,我永遠都「不夠」好,因為她期望的永遠是「更好」。現在回想,我才發現這麼多年來,我只是一直被母親與她想像中的「更好」比較,那個更好甚至不是她自己或任何人,而是她隨處聽聞搜集想像拼貼出的優點與形象。
    父母是會犯錯的,我不禁想,自己作為母親能夠察覺錯誤嗎,能向小孩真誠並作出修正嗎,要怎麼理解他的感受,要怎麼維持住我們之間最重要的情感。只能希望一切幸運,我們之間能走的夠遠夠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