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開皇之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西元581年,陽曆3月4日。
北周丞相隋王楊堅,接受小皇帝的禪讓,成立隋朝。
改年號為「開皇」。
中國史上有許多所謂的「治世」。開皇也是其中一個。
在兒童歷史啟蒙書籍上,對於開皇之治一定會提到的,就是「科舉制度」開始。
不過這是個喇叭話,分科舉士是漢朝就已經展開的。漢武帝更是第一個「親自出題」考試的皇帝。
開皇之治到底是什麼?建立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簡單從楊堅的帝王本紀來展開吧。
魏晉南北朝並不是一個特別糟糕的時代,但不能否認的是,開頭跟結尾很亂。哪個時代不是以亂世開始,以亂世終結呢?
楊堅生於南北三國時代,那是一個南北朝統治崩壞,互相侵攻的年代。
北周,無疑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吞下南朝荊益,消滅北方並立的北齊。眼看距離統一只剩一步,是嗎?
你吃飯,是要消化的。
一下子吃太多,是會消化不良的。
北周就出現了消化不良的症頭:不是打下首都殺死皇帝,對方的國家就會變成你的。
當時叛亂四起,北周內部也分為主戰主和派內鬥不休。楊堅,則做為主和派領袖,在內戰中勝出,繼而稱帝。
嗯?不就是個內亂搞什麼主戰主和?
因為當時北方的突厥,南方的陳朝,都來趁你病要你命,所以才有這樣的現象。
楊堅立隋之後的第一件事,你猜猜是什麼?也許現在老師會教,不過我們以前是不會教的。
叫做:重新分配地方首長。
皇帝不是大魔法師,哪有人可以馬上操控廣大的領土,正確的分配調整資源。楊堅首先就得把自己的弟弟啦兒子啦趕快派下去,安撫老百姓。
變化很大,我們說兩個地方就好。
第一是他的弟弟楊爽,為雍州牧稱衛王。在北周境內,雍州是唯一的州牧。就算只懂三國也會知道,不同凡響。
是的,過去的雍州,就是隋初最大世族聚集地:關隴集團的大本營。為了跟這些有錢人保持良好關係,地方官需要絕對的自主權。
背後自然是絕對的信任。
這個州牧,一開始其實是北周攝政王宇文護自己設立來擔任的。
楊爽可能不是人人認識,第二個就是通人知了。
晉王,楊廣。
後來的隋煬帝,這時候佔了一個無敵大屎缺。
晉就是山西,是先前北齊皇室最重要的根據地,放在北周就是叛亂中心的意思。加上剛提了,突厥也是嘩啦啦的要衝進來。
這一年,楊廣不過十三歲。但在鮮卑文化為主軸的北朝,已經可以是一個合格的戰士了。
把宗室分封下去之後,楊堅立刻下達命令:娛樂奢侈品,一律不准作為貢品繳納朝廷。
魏晉南北朝,三百年的時間,中國地區對外部貿易的依賴相當嚴重。萬里迢迢的買賣,第一主要就是這些奢侈品,進而讓通路上的關隴世族一天比一天有錢。
但楊堅知道,國家混亂多戰爭,通貨都膨脹了要這些鬼東西無用。
糧食資源,才是硬通貨。
雖然楊堅是主和派領袖,但突厥跟陳朝都打到門口了。加上他主導的內戰勝出,此時大家也是乖乖接受他的戰爭準備安排。
楊堅先派邊疆胡人去修築長城,抵禦突厥入侵。
你說沒有吃飯才在燒碗的?可事實就是兩個月後修整結束,突厥也決定跟隋朝達成暫時和平協議。
好吧,其實這是大中華式謊言。
真正的情況是,隋朝有一個過去多次出使突厥的「長孫晟」同學,獻上了「離間計」。
也就是出現A可汗想要打隋朝,B可汗卻跟隋朝交朋友。A怕被B偷襲,只好罷戰。
緊接著,楊堅派兵打通絲路。
你看突厥坐那麼大就知道,絲路很大程度被他們封鎖了。不過楊堅不是要跟突厥搶道,而是去打南路的吐谷渾,來保持貿易暢通。
要不然奢侈品不能送給皇帝也賣不掉,下一個反隋的就是關隴集團了。
半年時間,楊堅讓經濟逐漸恢復平穩,重新發行官方貨幣。並且推行新律法。這就是「開皇律」的第一版本,內涵是什麼建議還是去問老師。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時來了運就轉。
正當北邊逐漸穩定下來,陳朝明君,宣帝陳頊就病逝了。
開皇二年,真正的治世,就要展開了。
跟突厥的亦戰亦和,那還是免不了的,不過我們就睜隻眼閉隻眼,省得沒完沒了。大概需要知道的,就是隋初的大臣,仍是大量的取得戰功,並不是安穩治世下的二世祖。
這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則是建隋都大興。
原本北周皇帝為了要開南征,打算移居洛陽,大興土木。不過楊堅一執政就下令停工。
而大興城,是為了取代長安所建的。
開皇三年,高麗來朝。跟朝鮮半島很有關係的變化,也在這一年展開。
原本三國時代,天下只有十三州。但隨著後續戰亂分封,州越設越多。北周滅亡時,不含陳朝,隋轄有兩百一十一州,五百零八個郡。雖然楊堅設王國管制,但還是太亂了。
於是,隋朝決定廢郡,改設「道」為最高行政區劃。後續唐朝沿用,影響東亞甚鉅,至今只餘韓國地區仍在使用。(日本除了北海道之外都廢除了。)
道的基本使用方式,就是「去哪裡」。
由於隋朝的戰爭跟平亂需求依然很高,所以就有「去寧州的行軍路線」,稱為寧州道的產生。
這點在魏晉南北朝時經常提及:以老百姓來說,從A地到B地的走法很多,但行軍路線通常只有一條。
能夠成為行軍路線,道路要寬敞,中間能夠駐點警戒,補給。
三國時賈逵就是一個多方開拓行軍路線的大師,諸葛亮愛用的斜谷道,主要就是賈逵建立起來的。
楊堅一次性重整地方編制,需要的對應調整也很多,並不是命令發布下去就完成。
不可忽略的,就是科舉制度的開始變化。
過去,漢朝以州郡為單位舉科,有大家很熟悉的孝廉科,也有直接進太學的明經科。
魏晉之後主流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換湯不換藥。主要是漢代由地方官舉薦,朝廷審核,改成朝廷派員至地方舉薦審核。
其差別在於,漢朝地方官舉薦的科生,之後在朝廷擔任要職。而地方官也會回到朝廷,擔任三公九卿。這樣會導致科生都是三公九卿的門生,而朝廷有會議需要表決時,門生多的人就會獲勝。
也就是袁紹四世三公之家,以及曹操霸府制度誕生的原因。
九品中正的目的,就是要讓科舉生都是朝廷的門生,不能屬於個人。
理想是豐滿的。
實際運作下,由於魏晉南北朝,特別是北朝,是由外族與漢人地方世族合作來建立政權。一旦朝廷派出的中正官要在地方舉科生,候選人還不全是當地世族的孩子?
進了中央,他們的長輩也是持續在擔任三公九卿,事情就變得沒有意義了。
霸府依舊霸府,大族依然大族。
所以,楊堅要做的變革,第一步也很簡單,就是曹操的「用人唯才」。丞相用這招就是霸府,皇帝用這招就是中央集權。
實際執行的方式,則要用漢武帝那套:御史巡查舉薦搭配國家考試。
大家應該都知道,曹操是靠荀彧來舉薦審核吧?所以其實一度出現東漢朝廷支持荀彧的人多。
隋朝一直發展了四年,才把每州每年舉薦三人的規矩定下來。好棒棒?不,這四年在檯面下肯定要發生很多事的。
為什麼我們要去解釋科舉的演進?因為楊堅在做的事情,不是為國取才那麼單純。他在做的,是降低世族影響力。
史書是一種很棒的東西,端看我們能不能解密。
隋初世族變動的秘密,肯定就藏在官位變更底下。
我截一個東漢光武帝劉秀時代的變動,跟這個時期給你參照。
東漢初:「六月庚寅,廣漢太守蔡茂為大司徒,太僕朱浮為大司空。壬辰,左中郎將劉隆為驃騎將軍,行大司馬事。」
隋初:「冬十月壬辰,以上柱國楊素為信州總管,朔州總管吐萬緒為徐州總管。」
劉秀在做什麼?三公三司,權力核心大風吹,很符合我們對政治的想像。
那楊堅做了什麼?核心官員的地方總管調度,地方總管的大風吹。
這些所有的人名地名結合起來,你才有可能挖出「開皇之治」到底在做什麼。怎麼結合怎麼挖?那就是把《隋書》翻來覆去都讀懂了才會明白。
我們現在就記著,也許有這麼回事,也許未來能夠更了解。
也許不會。
稍微轉移一下目光,可以注意到,太子楊勇手握兵權,在建大興的時候做為防備。
開皇六年,洛陽人上書請楊堅退位,讓楊勇繼任。
楊堅表示,國事繁忙,我怎麼可以自己退休去爽呢?你們這麼喜歡楊勇,我就派楊勇去駐守洛陽吧。
從這些蛛絲馬跡中,大概可以知道,隋朝並沒有完全安定下來,即使楊堅很努力。
到最後,國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始終要靠對外戰爭來解決。
開皇八年,即西元588年,楊堅宣布發動南征。
以晉王楊廣,秦王楊俊,與清河公楊素為元帥。戰役下集待續,總之三個月後,陳朝被消滅了。
開皇九年是為統一元年,但楊堅不封禪也不改年號,好像根本沒什麼大不了的。當時的社會風氣可不是如此啊。
因為楊堅很清楚,就像滅北齊之後,軍派主戰勢力對他的國家造成很大威脅。如今統一,問題將再次浮現。
楊堅力行中央集權,在備戰狀態下,國家養著大量的軍隊。
現在怎麼辦?
按照傳統讓他們各自回家?明天軍閥的勢力就起來了。扣著不放?國家要怎麼養這些冗兵?
還有第二傳統。
我這裡講一件事,如果一個朝代,皇帝,執政算是成功。他所採用的政策,通常不會是史上第一次,而是由過去的各種成功案例來調整的。
楊堅這時出的招,就是始自漢朝的屯田兵,改良至北魏的邊鎮兵,到西魏北周所使用的府兵制。
「罷山東河南及北方緣邊之地新置軍府。」
楊堅在邊疆與山東河南設置了軍府,讓士兵們落地生根,成為受過軍事訓練的農民「國」。不編給地方道州,是獨立的府。
你看清朝用的地方制度差不多這裡就雛形啦。
山東河南是很妙很棒的地方,如果你有看前面的蘭陵王篇,北周滅亡,就更會感受到其特殊性。
這兩個地方,過去是支持蘭陵王一系,追求統一的世族所在地。
北方仍有對突厥戰爭的需求與威脅性,而這兩個地方,本身有內亂風險,駐兵更可預防陳朝領地的再叛。
而做為大興長安與山東河南的接點,就是皇太子,楊勇。
這可不是我多心,開皇十年,三吳地區就反隋了。
出動平亂的,則是楊素。
十一年,楊堅決定大規模銷毀南陳朝的「朝廷神器」,這是一個真正統一的舉動。今後的道統,就以鮮卑拓跋氏所創立的北魏為基準流傳下去。
五月,詔百官悉詣朝堂上封事。
因為南征被壓下來的內部紛亂,肯定開始復燃。楊堅力行中央集權,但始終不是他說集就能集。
十二年,宣布凡判死罪,地方不可定讞,一定要送中央複審。一個月後,更下令有固定軍職者,不能隨意離開崗位。
額外提一下的是,楊堅同時在加強「法治社會」的概念。
過去這些都是「詔」、「令」,屬於特別行政命令。但楊堅一公布通常都是「制」,直接就給你入法,有事去找法官說,法院我楊家開的。
十三年,查禁民間圖讖,撰寫國史、人物傳的,一律禁止(這個就又詔了)。
十四年,開設官田,禁止省府州縣跟民間爭利。非中央任命,官員需三年換一次,不得連任。
十五年,收天下兵器,首都關中附近不在其例。
是的,我們在看的是隋文帝楊堅,不是秦始皇嬴政。中央集權有成者,自秦皇漢武後,逐漸地變成明君的象徵。
誰在宣傳歷史的方向?答案一目了然。
即將到來的大唐盛世,透過魏晉南北朝,以至隋代的史書在告訴所有人:皇帝聖明,天下之福。
但我們也明顯知道,楊堅的動作如此緩慢,必定有什麼還沒解決的問題。他肯定需要再一次的敵人,再一次的大型戰爭。
目標,指向了朝鮮半島的高麗。
開皇十八年,朝廷沒收了江南三丈以上的大船,發起水陸三十萬大軍,進攻高麗。同時,楊堅下令流放所有仍然信仰貓鬼、蠱毒、厭魅、野道的家庭。
這時候的楊堅,毫不意外的是個佛教徒。
佛教,在這近五百年來,都是與世族對抗的皇帝好朋友。
也許,就是這些蠻夷之戶的詛咒吧。征伐高麗的部隊,碰到了疫情。元帥病逝,三十萬大軍十有八九都倒下了。
來到開皇二十年。
皇太子楊勇一家被廢為庶人,由楊廣接任。但楊堅也下令,東宮官員不可以稱臣於皇太子。
腳趾頭想也知道,楊勇的罪名肯定是「東宮政變」。
開皇之治,也在皇太子的交替下,畫上了句點。
一統天下也不封禪不改元的楊堅,此時的眼光,看向了什麼地方呢?
以此為序曲,讓我們更深入短暫而神祕的隋朝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1會員
91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時值魏晉南北朝。 長期統治北方的北魏,因故分裂為兩國。 南朝梁國一直想趁機上去偷雞,卻意外收了一個北朝大軍閥侯景。結果北伐不成,南梁內亂大起。 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際,三吳世族推舉了多次防備北朝進攻的大將陳霸先為帝,建立南陳朝。
一登場就是隋國公,太子岳父。 參與滅北齊之戰,更領定州總管,與北周皇帝並肩的實權者,楊堅。 兩漢至今,多少皇帝起於草莽,出身低微,一路往上爬,成就不朽天子傳奇。就連王莽都要扮個幾十年模範生。 楊堅,免。 他的父親,是北周開國大將楊忠,東征西討,畢生志願就是統一天下。
時值魏晉南北朝。 長期統治北方的北魏,因故分裂為兩國。 南朝梁國一直想趁機上去偷雞,卻意外收了一個北朝大軍閥侯景。結果北伐不成,南梁內亂大起。 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際,三吳世族推舉了多次防備北朝進攻的大將陳霸先為帝,建立南陳朝。
一登場就是隋國公,太子岳父。 參與滅北齊之戰,更領定州總管,與北周皇帝並肩的實權者,楊堅。 兩漢至今,多少皇帝起於草莽,出身低微,一路往上爬,成就不朽天子傳奇。就連王莽都要扮個幾十年模範生。 楊堅,免。 他的父親,是北周開國大將楊忠,東征西討,畢生志願就是統一天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Thumbnail
中國二千多年的皇權專制,曾出現過若干個被歷史評價為盛世的時代,最為著名的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開元盛世』。但都好景都不長。『文景之治』始於西元前180年漢文帝登基,終於西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僅不到40年。西漢共持續210年,『文景之治』約占西漢五分之一的時長。 『開元盛世』則
四、遼東全面淪陷,退守山海關: 1.天啟二年正月的爭論: 天啟二年的正月,明朝政府仍是在對於遼東權責的爭吵中度過,如正月八日刑部郎中徐大化抨擊熊廷弼「受國厚恩,不思與虜戰,而日日與廟堂舌戰、筆戰,其與之同臭味而比和者,逃臣胡嘉棟、朱萬良,建議割棄廣寧之高出耳!由其乖戾兇愎,盡失將士心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
瀋陽和遼東在一個月內相繼淪陷,經略袁應泰戰敗自殺和熊廷弼的再次啟用
明朝和滿州的戰爭從萬曆末年延續到亡國前夕共二十餘年,裡面可以講的主題實在太多,因此我以在天啟朝時間內比較有趣的以下三個議題為主,凸顯熹宗皇帝在處理遼東問題上的態度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Thumbnail
中國二千多年的皇權專制,曾出現過若干個被歷史評價為盛世的時代,最為著名的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開元盛世』。但都好景都不長。『文景之治』始於西元前180年漢文帝登基,終於西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僅不到40年。西漢共持續210年,『文景之治』約占西漢五分之一的時長。 『開元盛世』則
四、遼東全面淪陷,退守山海關: 1.天啟二年正月的爭論: 天啟二年的正月,明朝政府仍是在對於遼東權責的爭吵中度過,如正月八日刑部郎中徐大化抨擊熊廷弼「受國厚恩,不思與虜戰,而日日與廟堂舌戰、筆戰,其與之同臭味而比和者,逃臣胡嘉棟、朱萬良,建議割棄廣寧之高出耳!由其乖戾兇愎,盡失將士心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
瀋陽和遼東在一個月內相繼淪陷,經略袁應泰戰敗自殺和熊廷弼的再次啟用
明朝和滿州的戰爭從萬曆末年延續到亡國前夕共二十餘年,裡面可以講的主題實在太多,因此我以在天啟朝時間內比較有趣的以下三個議題為主,凸顯熹宗皇帝在處理遼東問題上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