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名的企管大師在回憶中發現:「我回顧自己的人生,發現我父母給我最好的禮物並非他們為我做了什麼,而是他們沒有為我做的。」
假如我們夠誠實的話,我們過去從跌跌撞撞獲得的人生經驗與生命啟示,不都是因為父母親沒有為我們代勞,放手讓我們自己去嘗試,去犯錯,從失敗中學習,後來才擁有今天還算滿意的人生嗎?
那麼我們怎麼忍心剝奪孩子能獨立成長的機會?
更糟的是,幫孩子做完原本他應該要做的事,難道我們希望孩子像我們養的寵物一樣,永遠無法自己照顧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一輩子依賴著我們?
孩子沒有自主選擇的經驗,就無從得知自己究竟要什麼?什麼是自己珍惜並想極力去追求或呵護的價值。
哈佛大學前校長勞倫斯羅威爾說:「真正的成功不在於我們要去做的事,也不在於我們希望做到的事,甚至不是我們一直努力的事,而是去做值得做的事。」
但是從小被照顧過度,事事都被父母決定好的孩子,會失去生活的熱情,當然也就失去為值得的事去努力的機會,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值得做的事,那樣的人生是很蒼白,很恐怖的。
該教孩子追求什麼樣的人生?
有人說,二十紀未是個焦慮的時代,到了二十一世紀,逐漸進入集體憂鬱的時代,其實不管是焦慮或憂鬱,都是反應出我們面對不確定時代的徬徨與恐懼。
的確,時代變遷愈來愈快,當一個人的努力認真或者優秀,愈來愈不能確保我們的前途,大家不免好奇的想知道:「到底成功的人有什麼秘訣?」
也因此這些年報章雜誌最熱門的就是報導那些成功的名人,書市裏最暢銷的就是告訴我們們有錢人怎麼想?有錢人做了那些事?學校老師父母長輩不斷跟孩子耳提面命的就是:「用功讀書才能考上好學校,有好的學歷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能夠賺大錢!」
當孩子從大人言行與媒體的報導中,把賺大錢的人視為成功人物,建立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這是我相當擔心的,當整個社會都在追求致富之道,總以為可以找到某個秘訣然後就可以複製成功的方法,也會產生許多後遺症。
我們都知道,要賺大錢也許必須努力,但是往往一個人即便再努力也不見得有機會賺大錢,而且當我們太強調秘訣與方法時,假如真的賺到錢,不免會認為這是我們比較聰明,比較厲害,成果是自己應得的,就無法看見一路上有多少貴人的幫忙與機緣的助力。
常會提醒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是否在言談舉止中會不經意地流露出對有錢有勢者的欽羨之意,我也在引領孩子探索未來時,要他們思考究竟什麼是成功?
我認為成功是有意義的過一生,這個意義與世俗的名利地位無關,而是關乎自己對生命與價值的看法,因此,也不須贏過別人才是成功,因為自己的人生有沒有意義由自己來定義自己過的快不快樂,人生幸不幸福,跟所賺的金錢多少,工作的職位高低其實都與別人沒有關係,而且也不見得對社會要有多大的貢獻人生才有意義,這些都不是由那些可以量化的數字來決定的。
因此只要能找到自己的天賦,自己的熱情之所在,真的不必跟隨著周遭功利現實的輿論起舞,每個人都可以活出精彩完美的人生,每個人都可以是個成功者。
這個感觸也正是我六月底應邀到台中明道中學國中部畢業典禮致詞演講所告訴學生的:「大家千萬要小心提防父母長輩給你的建議,因為假如你們想要過個精彩,熱情的人生,就不該聽從父母長輩給你的生涯規劃,因為他們太愛你們,太關心你們,害怕你們受到挫折,怕你們太辛苦,所以一定會希望你們走一條安穩的路,但是這是我們自己的人生,要過得快樂而精彩,一定要做自己!」
而且真實人生是變幻莫測的,這個世界變化愈來愈快,我們幾乎不可能知道現在所學的知識或技能,那一些是將來能夠派得上用場的,那一些是很快被淘汰的,每個人只有不斷地學習,才有可能適應未來的世界,因為勇於做自己所湧現的求知熱情,是我們所擁有最重要與最基本的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