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與痰飲水濕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說到點滴,只要去西醫院住院,感覺上就是幾乎人人吊點滴,日常感冒用點滴退燒更不再話下,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人體如果是一個定量的水桶,多出來的水要如何處理?重點是人體自身有能力處理嗎?人體基本排邪途徑就是汗吐下,而這三條排邪途徑果能順利把多的水發汗出掉或吐掉?或者大小便出去?如果你本來就是個身上水濕很重排不掉的人,再打上點滴,那身體該如何反應?而且點滴的本身是水,水有水寒之氣,如果你是個陽氣本虛的人,身體突然間注入那麼多水寒之氣,身體受得了嗎?
《金匱要略‧痰飲欬嗽病脈證并治》
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問曰:四飲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欬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欬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水飲內停證詳細可以參閲這篇文章 (https://yibian.hopto.org/db/?sydno=430)。
舌診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有水濕,如果有舌邊齒痕為胖大舌或舌苔潤滑,常常覺得身體重重的,就要想到濕氣的問題。今年上半年氣候連日雨水很多,導致於我的右肩舊傷常常發作,吃了不少桂枝湯,桂枝五物湯來緩解。
近日聽馬家駒老師講小青龍湯時,他在一個醫案尾說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治痰飲用大劑量的溫性藥物不但不能去水飲反而加重它的水飲內射!
《金匱要略‧痰飲欬嗽病脈證并治》「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也明確指出了溫陽化飲是治療本證的原則,但臨床上切忌溫燥太過,滲利攻逐無度,反有耗氣傷津之弊。小青龍湯是治外邪裏飲的湯劑,即外寒內也寒為太陽太陰表裏合病,患者會吐泡沫痰或清稀痰而且會倚息不得臥,非常難過睡不好覺,所以一定要吃對藥,否則加重病情,後果有點可怕。我現在可以稍為了解為什麼一些中醫師不喜歡接西醫治過的病人,因為西醫會製造出隱藏的新病超出醫師個人經驗,如果一個病人打了點滴,而中醫師沒經驗開了大温藥(例安中散)給患者吃的話,患者藥下去後可能痰卡在喉嚨會一口氣上不來,因是西醫造的,果卻要中醫師來承擔,救人無功有過要擔,試問未來有多少人願再伸援手?但是我不禁想到孫思邈的〈大醫精誠〉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
做為一個醫生審視病患時一定要氣定神閒,胸中有定數,認真仔細把患者病四診好好詳參,開出最合適的方,不要辜負患者的信任,若心神不定或心有偏見就不應替患者看診,因為一旦下錯藥,患者極有可能藥下而一命嗚呼哀哉,怎麼能夠不慎重!醫者真的要好好的慎思!
最後再次提醒,有痰飲水濕的,還是要多多適度運動把水濕發掉,但不宜游泳這種水濕重的運動,我個人最近夏日試過的驗方是小半夏加茯苓厚朴杏仁可以把相對重的會咳喘的痰飲水濕給緩解,但最好還是找合格醫師找到直接病因,對證下藥這樣比較保險,才不會擔誤病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會員
54內容數
自己學中醫用中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RL-TCMstud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七月份兩老跟自己都出了狀況被折騰得夠嗆,沒力氣更新。這天太熱了,這週六7/23據說是大暑,真的要小心顧好津液不到去熱到了……
說說熱性便秘。 清‧吳鞠通《温病條辨》中焦篇: 六、陽明温病,面目俱赤,肢厥,甚則通體皆厥,不瘛瘲,但神昏,不大便,七、八日以外,小便赤,脈沈伏,或並脈亦厥,胸腹滿堅,甚則拒按,喜涼飲者,大承氣湯主之。 大承氣湯方 大黃六錢 芒硝三錢 厚朴三錢 枳實三錢
最近看胡希恕經方體系的東西,像追劇一樣欲罷不能。黃老師教《傷寒論》強在病理解說與觀天地氣候變化的能力,民國彭子益先生的則是古中醫圓運動升散斂藏一氣周流的觀點很系統化,而馬家駒老師教胡希恕經方體系,不只很系統化,還很簡單,傷寒條文歸納在一起,而且反覆說明強調陰陽兩病性表裏半表半裏三病位的方證辨證與
胡希恕的經方醫學概念,《傷寒論》來自六經八綱 1.保津液的概念。 2.發燒只是一㮔症狀,不等於是熱證。 3.陰證與陽證的辨別。
看了標題,很多人會想這怎麼可能,特別現在夏天到了,滿街飲品店,特別是假日誰人不是人手一杯!不吃水果?臺灣是水果王國,水果又大又甜,不吃那還算是住在臺灣的人嗎?奶品,補鈣不是說常常要喝牛奶,所以我在說個啥?
由我這個病例,就可以明白很多毛病是吃出來的,內因外因都有,治病不能只看標不著本,這兩天在臉書上看了一則貼文,也在此分享一下,希望有助於大家對於求醫與檢驗療效時,自己要有正確的心態。醫生不是萬能,沒有醫生卻萬萬不能,自己成為自己醫生,或許才是個省時的路!
七月份兩老跟自己都出了狀況被折騰得夠嗆,沒力氣更新。這天太熱了,這週六7/23據說是大暑,真的要小心顧好津液不到去熱到了……
說說熱性便秘。 清‧吳鞠通《温病條辨》中焦篇: 六、陽明温病,面目俱赤,肢厥,甚則通體皆厥,不瘛瘲,但神昏,不大便,七、八日以外,小便赤,脈沈伏,或並脈亦厥,胸腹滿堅,甚則拒按,喜涼飲者,大承氣湯主之。 大承氣湯方 大黃六錢 芒硝三錢 厚朴三錢 枳實三錢
最近看胡希恕經方體系的東西,像追劇一樣欲罷不能。黃老師教《傷寒論》強在病理解說與觀天地氣候變化的能力,民國彭子益先生的則是古中醫圓運動升散斂藏一氣周流的觀點很系統化,而馬家駒老師教胡希恕經方體系,不只很系統化,還很簡單,傷寒條文歸納在一起,而且反覆說明強調陰陽兩病性表裏半表半裏三病位的方證辨證與
胡希恕的經方醫學概念,《傷寒論》來自六經八綱 1.保津液的概念。 2.發燒只是一㮔症狀,不等於是熱證。 3.陰證與陽證的辨別。
看了標題,很多人會想這怎麼可能,特別現在夏天到了,滿街飲品店,特別是假日誰人不是人手一杯!不吃水果?臺灣是水果王國,水果又大又甜,不吃那還算是住在臺灣的人嗎?奶品,補鈣不是說常常要喝牛奶,所以我在說個啥?
由我這個病例,就可以明白很多毛病是吃出來的,內因外因都有,治病不能只看標不著本,這兩天在臉書上看了一則貼文,也在此分享一下,希望有助於大家對於求醫與檢驗療效時,自己要有正確的心態。醫生不是萬能,沒有醫生卻萬萬不能,自己成為自己醫生,或許才是個省時的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下利,欲飲水者」,拉肚子又口渴,「以有熱故也」,熱邪內結下重,熱利下奪津液,求水以濟乾也。少陰證自利而渴,也會有裡虛而引水自救的情況,但是小便出來是透明的,脈是微細的。所以兩者區別的方式在於大便是味臭或是味淡,脈數或是脈微細。讀者可以參考傷寒論少陰篇第二九六條辨。
「大汗」,流汗會動用到胃陽將腸胃津液發散到體表,變成汗水排出體外,「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流大汗把身體的陽發散掉了,下利讓血的源頭沒有了。陽是身體的動能,汗與津液是身體內的營養,現在大汗、下利、手腳冰冷,就是陰陽兩虛了,用四逆湯來救逆。 正常人大汗與大下後,如果血熱尚存者,一定會口渴、手足皆熱想
「傷寒,六七日,下利便發熱」,傷寒邪入厥陰,六七天之後下利,然後發熱,這是陽脫的發熱現象,而不是陽回頭手腳慢慢溫熱的現象,「其人汗出不止者,死」,病人不停的流汗,汗血同源,腸胃津液不停的流失,這是死症,「有陰無陽故也」,陰寒至甚,陽脫發熱的死症。倪氏曰:用白通湯加豬膽汁和人尿,白通湯可以通陽,大劑的
Thumbnail
這款去濕茶完全不像一般苦澀的中藥,也不像一般的花草茶,反而帶有一絲非洲芒果的香氣,很耐喝且耐泡。只要能抓住「清理、代謝、排出、循環」的原則,身體濕氣重自然就會逐漸遠離。如果沒有喝到符合這些步驟原則的去濕茶,我寧願就喝白開水就好了。
「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厥陰病,寒熱互見,當陽回頭時,會口渴想喝水,代表內臟功能慢慢恢復中,免疫系統強起來了,胃中的陽氣合膽汁而化燥,口渴想喝水,「少少與之,愈」,要慢慢少量的喝,不要一次灌下去,因爲此時胃熱尚未恢復,水是寒的,太大量下去反而會停滯在胃中。 厥陰證的「消渴」是熱邪盛而耗水,喝下去
「少陰病,自利清水」,少陰病下利都是水水的,「色純青」,還帶有一點點綠色,這是膽汁,「心下必痛」,心下指的是胃,胃痛,「口乾燥者」,就是口燥咽乾,「急下之,宜大承氣湯」,要趕緊用大承氣湯攻下。 少陰證,腸胃的蠕動本來就差,大便「完全」堵住大腸了,只剩下一點點空間可以讓水通過,膽汁是青綠色的,膽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少陰病患者口燥咽乾的情況已經兩三天了,少陰屬腎水,胃腑的實熱不停的消耗腎水與腸胃津液,造成口燥咽乾、大便燥實在腸子裡面,這是傳經入腑,從少陰證轉成陽明證的現象,這是好現象,用「大承氣湯」把宿便攻出來,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沒有咽乾口燥,代表腸胃裡面津液還有、舌苔白、大
濕氣過重一直是個麻煩的問題,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但嚴重程度各有不同。我曾向許多中醫詢問這個問題,但每位醫師都給了我不同的答案。不過,我確信臺灣的海島氣候和飲食習慣是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我自己也有十年的濕氣問題,一直以來都在試各種方法,包括長期飲用去濕茶。然而,就在最近幾週,我才意識到自己過去一直
身體濕氣重的問題一直是我困擾已久的難題。生活在台灣這樣潮濕的氣候下,加上飲食習慣,濕氣重的困擾總是伴隨著我。我詢問過許多中醫,希望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但每個人的建議都不盡相同,讓我感到相當無助和困惑。
豬膚湯方 豬膚(豬皮)一斤。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粉(米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溫分六服。 「少陰病,下利」,少陰病的下利,常常伴隨著手腳冰冷,惡寒蜷臥,這是因為中陽被寒水所迫造成的,「咽痛」,腸胃津液因下利所傷,胃的津液少而造成胃底的膽汁化燥,燥氣上衝咽喉而咽痛,「
「下利,欲飲水者」,拉肚子又口渴,「以有熱故也」,熱邪內結下重,熱利下奪津液,求水以濟乾也。少陰證自利而渴,也會有裡虛而引水自救的情況,但是小便出來是透明的,脈是微細的。所以兩者區別的方式在於大便是味臭或是味淡,脈數或是脈微細。讀者可以參考傷寒論少陰篇第二九六條辨。
「大汗」,流汗會動用到胃陽將腸胃津液發散到體表,變成汗水排出體外,「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流大汗把身體的陽發散掉了,下利讓血的源頭沒有了。陽是身體的動能,汗與津液是身體內的營養,現在大汗、下利、手腳冰冷,就是陰陽兩虛了,用四逆湯來救逆。 正常人大汗與大下後,如果血熱尚存者,一定會口渴、手足皆熱想
「傷寒,六七日,下利便發熱」,傷寒邪入厥陰,六七天之後下利,然後發熱,這是陽脫的發熱現象,而不是陽回頭手腳慢慢溫熱的現象,「其人汗出不止者,死」,病人不停的流汗,汗血同源,腸胃津液不停的流失,這是死症,「有陰無陽故也」,陰寒至甚,陽脫發熱的死症。倪氏曰:用白通湯加豬膽汁和人尿,白通湯可以通陽,大劑的
Thumbnail
這款去濕茶完全不像一般苦澀的中藥,也不像一般的花草茶,反而帶有一絲非洲芒果的香氣,很耐喝且耐泡。只要能抓住「清理、代謝、排出、循環」的原則,身體濕氣重自然就會逐漸遠離。如果沒有喝到符合這些步驟原則的去濕茶,我寧願就喝白開水就好了。
「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厥陰病,寒熱互見,當陽回頭時,會口渴想喝水,代表內臟功能慢慢恢復中,免疫系統強起來了,胃中的陽氣合膽汁而化燥,口渴想喝水,「少少與之,愈」,要慢慢少量的喝,不要一次灌下去,因爲此時胃熱尚未恢復,水是寒的,太大量下去反而會停滯在胃中。 厥陰證的「消渴」是熱邪盛而耗水,喝下去
「少陰病,自利清水」,少陰病下利都是水水的,「色純青」,還帶有一點點綠色,這是膽汁,「心下必痛」,心下指的是胃,胃痛,「口乾燥者」,就是口燥咽乾,「急下之,宜大承氣湯」,要趕緊用大承氣湯攻下。 少陰證,腸胃的蠕動本來就差,大便「完全」堵住大腸了,只剩下一點點空間可以讓水通過,膽汁是青綠色的,膽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少陰病患者口燥咽乾的情況已經兩三天了,少陰屬腎水,胃腑的實熱不停的消耗腎水與腸胃津液,造成口燥咽乾、大便燥實在腸子裡面,這是傳經入腑,從少陰證轉成陽明證的現象,這是好現象,用「大承氣湯」把宿便攻出來,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沒有咽乾口燥,代表腸胃裡面津液還有、舌苔白、大
濕氣過重一直是個麻煩的問題,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但嚴重程度各有不同。我曾向許多中醫詢問這個問題,但每位醫師都給了我不同的答案。不過,我確信臺灣的海島氣候和飲食習慣是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我自己也有十年的濕氣問題,一直以來都在試各種方法,包括長期飲用去濕茶。然而,就在最近幾週,我才意識到自己過去一直
身體濕氣重的問題一直是我困擾已久的難題。生活在台灣這樣潮濕的氣候下,加上飲食習慣,濕氣重的困擾總是伴隨著我。我詢問過許多中醫,希望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但每個人的建議都不盡相同,讓我感到相當無助和困惑。
豬膚湯方 豬膚(豬皮)一斤。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粉(米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溫分六服。 「少陰病,下利」,少陰病的下利,常常伴隨著手腳冰冷,惡寒蜷臥,這是因為中陽被寒水所迫造成的,「咽痛」,腸胃津液因下利所傷,胃的津液少而造成胃底的膽汁化燥,燥氣上衝咽喉而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