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5|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禪林寶訓》卷三 184 菩薩法樂

2016.10.3 良因法師 隨筆
山堂震和尚,初却曹山①之命。郡守移文勉之。
山堂辭之曰:「若使飯粱囓肥作貪名之衲子,
不若草衣木食,為隱山之野人。」
《清泉才菴主記聞》
【注釋】
①曹山:位於江西宜黃縣北約二十公里處。舊稱吉水荷玉山梅山末,本寂禪師住錫此山。本寂受法於洞山良價禪師,蔚成曹洞宗,以仰慕六祖慧能之德,遂以六祖所居之曹溪而改山名為曹山

【演蓮法師譯文】
山堂道震和尚不接受曹山之請為住持,本郡太守寫信極力勸勉他出來度世,
山堂禪師仍推辭說:「如果是為著追求個人享受,做一名貪圖功名利祿的和尚,倒不如潔身自好,以茅草為衣,以樹木野果為食,做一個隱居深山的野人,豈不痛快!」
良因贊曰:
要做隱山之野人,固然要安忍於生活之艱辛,更要有法樂。
否則縱然隱匿深山,仍向外馳逐,終非解脫之因。
何為菩薩法樂?
如《維摩詰經》所說:
「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眾;樂離五欲;
樂觀五陰如怨賊,樂觀四大如毒蛇,樂觀內入如空聚;
樂隨護道意;樂饒益眾生;樂敬養師。
樂廣行施,樂堅持戒,樂忍辱柔和,樂勤集善根,樂禪定不亂,樂離垢明慧。
樂廣菩提心;樂降伏眾魔;樂斷諸煩惱;樂淨佛國土;
樂成就相好故,修諸功德;樂嚴道場;樂聞深法不畏;樂三脫門,不樂非時;
樂近同學,樂於非同學中,心無恚礙;樂將護惡知識,樂近善知識;
樂心喜清淨;樂修無量道品之法。」
不論結廬在人境,或隱匿於山中,願皆得菩薩法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