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不知道籌組學術團隊的訣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您認為「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嗎?」筆者認為對了一半,另一半需要規劃與回饋,筆者以本文來分享自己的見解。
筆者參加博物館學術研討會

學術論壇的聚會

  過去就學期間筆者透過參加學術研討會分享論述與其他人交流,不過筆者認為在學術研討會要找到合作的夥伴並非容易,尤其當你是新科碩士生極為困難,主因除了發表者一人最多就十五分鐘發表以及三分鐘的Q&A,很難在這麼短時間內達到議題深入討論,加上許多發表者在研討會通常僅是分享論點發現或是拋磚引玉,在這樣的場合中要找到合作夥伴呢?
  筆者整理自身案例的訣竅,若是您是發表者如何掌握時間,讓參與者了解十分重要,讓有興趣的聆聽者於研討會後與您交流名片,才會有後續交流的可能性。若您是參與者在學術研討會中,如何遴選主題找到適合的夥伴呢?筆者建議從大主題下手,而且不要每場發表都前往聆聽,中間需給自己休息時間,適當地整理興趣發表者的發想問題,若有機會的話,在活動找他(她)或是活動後寫信給有興趣的發表者,有機會就可能達到交流。

線上講座的啟示

  在COVID-19影響後,不論是自己籌辦線上學術研討會或是參與青聚點的線上課程,筆者認為在學術研討會的主題規劃十分重要,主辦方需要很清晰知道自己想要討論的議題,以筆者的經驗來說,當時是採用邀稿的方式進行,透過找尋相關學者的進行學術研討會的規劃,如:有些老師是創作者、有些老師是策展人、有些老師是評論家,透過不同的視角對於相同議題給予不同的想法,在活動結束後邀請老師投稿期刊,讓研討會的議題可做到後續延伸。
  不過這樣的模式缺點為讀者或是參與者未必能清晰地了解論述老師的想法,所以此時筆者在期刊發刊後整理讀者的信件:如:對於哪位老師的論述有興趣,或是部分章節不能理解,這時筆者會再去找合作機會舉辦演講,讓老師了解學生不懂的地方外,同時幫助更多讀者了解其論述。

講座課程的串聯

  當演講課程串連起來後,參與者開始產生不同的變化,有些讀者幫助活動撰寫部落格或是專欄文章,使得原本主題延伸至其他平台曝光,此外對於學術老師來說,也因為這樣的行動研究,將論述的修正與調整,所以筆者認為學術團隊並非一兩次活動就可以建立,它需要長時間的規劃以及讀者或是參與者的回饋與點評,才有機會讓學術研討會的種子逐漸發芽開花,筆者認為在規劃活動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在於回饋問卷的設計以及盤點有興趣的讀者以及參與者的資料庫,讓活動產生建立團隊的契機。
  筆者認為學術不單僅在個人,而是能將這樣的學術觀點影響更多的人,同時也可以修正自己論點的不足達到學術進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面對標籤的何去何從 別人所設的信念框架 造局框架與地方創生
【世界遺產的有效策略】 【國家力量的政策引導】 【國際公民的新舊對立】
自我思維的拉扯   群組建立與如何使用 遴選群組的指標 傳承力量的延續
省思自己建立習慣失敗經驗   筆者認為是在養成「馬拉松」的習慣,第一次報名時,因為平時訓練沒有控制好菜單,導致在參賽前受傷沒有參加比賽,之中想要再次參賽,但因為自己的恐懼一直逃避,如同灌籃高手的三井壽,給自己過多的指責而放棄,再次開跑已經是兩年後的事情,改變自己這個習慣契機為請了健身教練。
何謂摻摻 如果您喜歡多元文化的話?這次導讀會讓文化、經濟、法律三種立體軸線的詳細說明。 通屬城市 有股強烈的包容力,讓功能性與效益與城市融入生活當中,善用打開感官,這樣的城市站在觀光客的角度設計,在一個城市當中,很自然有著三個不同文化。 族裔非地 星國語言
企圖心與生活 持續挑戰與田野經驗 實踐的五個微行動
面對標籤的何去何從 別人所設的信念框架 造局框架與地方創生
【世界遺產的有效策略】 【國家力量的政策引導】 【國際公民的新舊對立】
自我思維的拉扯   群組建立與如何使用 遴選群組的指標 傳承力量的延續
省思自己建立習慣失敗經驗   筆者認為是在養成「馬拉松」的習慣,第一次報名時,因為平時訓練沒有控制好菜單,導致在參賽前受傷沒有參加比賽,之中想要再次參賽,但因為自己的恐懼一直逃避,如同灌籃高手的三井壽,給自己過多的指責而放棄,再次開跑已經是兩年後的事情,改變自己這個習慣契機為請了健身教練。
何謂摻摻 如果您喜歡多元文化的話?這次導讀會讓文化、經濟、法律三種立體軸線的詳細說明。 通屬城市 有股強烈的包容力,讓功能性與效益與城市融入生活當中,善用打開感官,這樣的城市站在觀光客的角度設計,在一個城市當中,很自然有著三個不同文化。 族裔非地 星國語言
企圖心與生活 持續挑戰與田野經驗 實踐的五個微行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師大白媒體論壇心得】從「停止問,開始做」到專業討論:探索粉絲養成的秘訣 🎯9月26日晚上,參加了2024年師大白媒體論壇,這場活動集結了來自各界的專業人士,旨在探討如何透過數位媒體與行銷策略來吸引並養成粉絲。
Thumbnail
分享近期舉辦的一場單身聯誼講座的經驗,探討了自我介紹、情感交流的關鍵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雖然參與人數不多,但講座氣氛輕鬆愉快,分享了多方面的見解和建議,強調適應自己的需求,找到合適的情感與人生方向。文章同時預告了未來將舉辦的講座,期待更多的互動與參與。
Thumbnail
第一場想要互動性高一點,多方交流與討論,但人數又不能太多,否則太多意見會聊不完。 這場會著重於參與者的經驗分享,一樣會有基本的講座,只是內容會依現場狀況調整,盡量找有共鳴且能幫助大家的內容,期望每個人都能順利找到另一半!
Thumbnail
為活動安排適合的工作分組,不僅可以幫助活動流暢,往更遠一點看,能幫助大家提升其專業分工上能力,例如一開始只能當一位接待員,但經驗累積後,主管就可以放手給其承擔各大領導角色。這樣的思維可能顛覆傳統職場上對下關係,但對一個組織長遠發展跟經驗傳承是好的。本文以一場200人研討會規格,試著列出所需人力分組。
Thumbnail
籌備一場百人級別的研討會需要注意哪20個細節?本篇將詳細介紹從會議主題、時間、地點、議程、講者、餐飲資訊、宣傳預備到會後結案等籌備過程中需要留意的重要細節。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學術論文的導入環節對於年輕學生、長期待在學界的學生和一直在業界的學生都至關重要。 這篇文章將指導你如何設計出一個能夠打動讀者的導入環節, 提升研究的影響力。 無論你的背景如何,都能從中獲益。 ▋步驟1 - 描述研究主題的影響力 首先,介紹你的研究主題在當前社會和研究社群
Thumbnail
以前看到有書或是課程教人家怎麼開會,心裡都忍不住OS疑問:「這也需要學習?」隨著開會次數增加,這才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愛開會,矛盾的是會開的越多,就越不會,因為多數的開會都是無效,到底怎麼樣開會才能精準又快速呢?
Thumbnail
談了很多職場話題 今天來聊聊上課心得 上課前我精心準備的一個多月 參加了「一談就贏」的思維班 主要是在教談判學 以往我們參與的課程都是當天才開始準備 而一談就贏的課程跟以往不同 與談判相同在一開始你就要開始做情報搜集 藉由自我介紹來認識各個同學以及你未來的對手   藉由作業來
2024年一開始即參與Evonne Tsai老師分享的「跨界協調力」講座,本次是一場深具啟發性的體驗。這次講座讓我深刻理解到,在工作場合中,當必須推動事情,卻無法完全控制時,如何有效地協調各方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關鍵的概念是將目標對齊,即使涉及利益關係人無法配合。在這樣的情況下,放大自己目標的影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師大白媒體論壇心得】從「停止問,開始做」到專業討論:探索粉絲養成的秘訣 🎯9月26日晚上,參加了2024年師大白媒體論壇,這場活動集結了來自各界的專業人士,旨在探討如何透過數位媒體與行銷策略來吸引並養成粉絲。
Thumbnail
分享近期舉辦的一場單身聯誼講座的經驗,探討了自我介紹、情感交流的關鍵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雖然參與人數不多,但講座氣氛輕鬆愉快,分享了多方面的見解和建議,強調適應自己的需求,找到合適的情感與人生方向。文章同時預告了未來將舉辦的講座,期待更多的互動與參與。
Thumbnail
第一場想要互動性高一點,多方交流與討論,但人數又不能太多,否則太多意見會聊不完。 這場會著重於參與者的經驗分享,一樣會有基本的講座,只是內容會依現場狀況調整,盡量找有共鳴且能幫助大家的內容,期望每個人都能順利找到另一半!
Thumbnail
為活動安排適合的工作分組,不僅可以幫助活動流暢,往更遠一點看,能幫助大家提升其專業分工上能力,例如一開始只能當一位接待員,但經驗累積後,主管就可以放手給其承擔各大領導角色。這樣的思維可能顛覆傳統職場上對下關係,但對一個組織長遠發展跟經驗傳承是好的。本文以一場200人研討會規格,試著列出所需人力分組。
Thumbnail
籌備一場百人級別的研討會需要注意哪20個細節?本篇將詳細介紹從會議主題、時間、地點、議程、講者、餐飲資訊、宣傳預備到會後結案等籌備過程中需要留意的重要細節。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學術論文的導入環節對於年輕學生、長期待在學界的學生和一直在業界的學生都至關重要。 這篇文章將指導你如何設計出一個能夠打動讀者的導入環節, 提升研究的影響力。 無論你的背景如何,都能從中獲益。 ▋步驟1 - 描述研究主題的影響力 首先,介紹你的研究主題在當前社會和研究社群
Thumbnail
以前看到有書或是課程教人家怎麼開會,心裡都忍不住OS疑問:「這也需要學習?」隨著開會次數增加,這才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愛開會,矛盾的是會開的越多,就越不會,因為多數的開會都是無效,到底怎麼樣開會才能精準又快速呢?
Thumbnail
談了很多職場話題 今天來聊聊上課心得 上課前我精心準備的一個多月 參加了「一談就贏」的思維班 主要是在教談判學 以往我們參與的課程都是當天才開始準備 而一談就贏的課程跟以往不同 與談判相同在一開始你就要開始做情報搜集 藉由自我介紹來認識各個同學以及你未來的對手   藉由作業來
2024年一開始即參與Evonne Tsai老師分享的「跨界協調力」講座,本次是一場深具啟發性的體驗。這次講座讓我深刻理解到,在工作場合中,當必須推動事情,卻無法完全控制時,如何有效地協調各方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關鍵的概念是將目標對齊,即使涉及利益關係人無法配合。在這樣的情況下,放大自己目標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