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
◎ 田威寧
#書摘
家在哪裡?在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彼此凝望的眼神裡,哪裡有這樣的眼神,哪裡就是你的家。
「彼岸花,開彼岸,只見花,不見葉,生生相錯。」
▍離散才能相愛
有一種人,相距才能相愛,有一種愛,能繼續是因為離散。
作者田威寧的童年,父親時常來去,母親則直接缺席,顛簸流離與姐姐相依為命直至長大。突然間,已有自己家庭孩子、沒說一句話失聯的父親回來了,作者時隔三十七年,跟姐姐去拜訪未滿四歲到夏威夷生活、也有自己家庭孩子的母親。
凝視父親的現在,到了母親的彼岸。她和姐姐,從小被排除在親生父母的生活以外。
▍只有遺憾而沒有恨
然而看田威寧的文字,卻沒有流露出一絲對父母缺席的怨恨,只逕自說著:「我的父親與母親都是極其平凡的人,有著凡人的追求與執著,也有著凡人的慾望與軟弱,他們是我的父母,但他們理所當然地擁有自己的人生,我從不認爲這是矛盾或不應當的。」
搬了二十幾次家、被丟在不認識的人家裡生活、從不常回家的父親口袋裡撈零錢才能溫飽一頓、衣服過小髒污、經常轉學,這一路成長辛苦的一切,真的只有遺憾而不怪誰?
但她不是沒有傷痕,她說:「自己會刻意不留下將來應會產生象徵意義的物品,我沒有任何壞了、丟了會讓我傷心的物品。」
如果真的從未在愛裡受傷,何苦這樣刻意迴避投注感情的機會。
▍你既如溫水
父親也不是從未愛過孩子,他在偶爾回家的某日,打開兩姐妹的便當,為她們加了滿滿的菜,即使爸爸並沒有幫她們繳蒸便當的錢,那天兩姐妹吃的是冷冷的飯菜,心中卻為了父親偶然的溫情而溫暖。
母親也不是沒有思念孩子,時至中年才至彼岸尋母的作者,母親為她戴上金項鍊,是母親從前攢了在餐廳當洗碗工的錢為她們買的,終於能親手幫孩子戴上。
他們理當能為孩子們付出更多愛與陪伴卻不做(或做不到?)既不冷、也不熱,如同聖經裡《啟示錄》寫的:「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作者含著這一口親情苦澀的溫水,既無法吞下也捨不得吐出,珍惜地啜飲,化為文字珍藏。
▍抽身觀看的創傷書寫
「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作者在自序這麽寫。
看見、承認並記錄曾經的傷,是癒合的第一步,不是為了引人入勝的情節,也並非要揭露瘡疤,人生的相遇離散都造就了現在的自己,不與過去和解也無妨,書寫只是為了把心好好安放。
閱讀時總是感受過度,但眼淚從來貧瘠的我,閱讀《彼岸》時沒辦法地移開書停下來了幾次,從眼眶汩汩流淌的溫熱,我擔心沾濕書頁。
有著跟作者相似的童年,但我說不出傷也無法原諒,卻從作者的文字得到了一點安慰。那安慰是什麼我也說不清楚,大約是我仍能相對普通的活著,尚未做出什麼太傷害人的事,能愛人和有幸被愛,還有無法捨棄的一點小東西,原來我也能幸福,而幸福不過是日常如此。
◍ 作者|田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