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心得】#32《誰是外來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誰是外來者》書封
書名:《誰是外來者:在德國、臺灣之間,獨立記者的跨國越南難民探尋》
作者:黃文鈴
出版:聯經出版(2022/08/04出版)

【購書連結】

(1)博客來:https://reurl.cc/xQ7A9N

(2)Readmoo讀墨電子書:http://moo.im/a/2lyEPQ

【試閱版心得】

當庇護自己成長的國家陷入分裂危機,導致自身的小小家園無法成為安全的避風港時,究竟要繼續留在原地與國家共存亡,還是試著逃脫面目已然全非、只剩恐懼與絕望流竄的祖國,另尋可以安身立命的新天地?而選擇到另一個陌生國度展開的新人生,又是否能如預想般美好?

由獨立記者黃文鈴撰寫的《誰是外來者》一書,藉由發生於70年代的越南戰爭(亦稱南北越戰爭),細筆描繪一群被迫流離失所的越南難民,在國際救援行動安排下,得以落腳在全然陌生的國家,努力學習當地語文、入鄉隨俗,只盼能撕除「外來者」標籤的堅毅身影。

在試讀本中,作者先以越南難民回憶當年越洋逃亡的過程,帶領讀者體會生死一線間的驚懼。正當讀者還沉浸在海上驚魂記時,作者忽然筆鋒一轉,談起當年對難民們伸出援手的西德政府。此時,作者將冰冷的數據、冷酷的現實揉合西德執政者的思維轉變,襯托出西德政府最終願意收容並接納越南難民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書中提到,西德可能是基於過去德國曾遭受納粹迫害而導致國家分裂,才能同理越南難民被迫拋棄自己的故鄉的痛苦。但我認為,當時主張對越南難民施以援手的阿爾布雷希特總理,純粹是受到自身的善良與熱心助人的理念驅使。一個人願意幫助其他受難者,過往的相似痛苦經驗也許是動力之一,但更多的因素是自身是否具備同理與同情心。如果本身的善意不足,即便有再多的相似之處,仍可以選擇矇蔽雙眼、充耳不聞。

人性中同時存在著溫暖的良善與冷漠的現實,要展現哪一個面向端看自身的抉擇。我想這是作者在撰寫本書時最想呈現的核心價值。

特別感謝:「 聯經出版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提供試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會員
157內容數
各類書籍的正式版&試閱版的閱讀心得(書評) 正式版閱讀心得(推理小說/懸疑小說/文學小說/動漫/圖文繪本/醫療保健/心理勵志) 試讀心得目前以小說為主。心得內容同步發佈於個人部落格「于翎典藏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于翎推好書 的其他內容
由日本作家「正己寿香(まさきとしか)」撰寫的懸疑推理小說《那一天,你做了什麼》,以一名國中男學生莫名捲入通緝犯追捕行動而意外過世的事件揭開故事序幕,引領讀者看見一份真摯而刻骨銘心的「母愛」,在失去付出情感的對象時,竟轉化成令人無法承受的失控風暴。
每當震驚社會的駭人事件發生時,人們總會群情激憤地高舉正義旗幟,一心只想見到兇手遭到制裁的時刻。然而,在兇手伏法之前,卻極少有人去探究兇手真正的行兇動機,以及這份「動機」是如何形成。由日本推理作家「貫井德郎」撰寫的《惡之芽》,便是一部以此觀點延伸探討、極具深意的推理作品。
最初看到《影子間諜》這本書的文案時,我聯想到的是一種黑暗懸疑的氛圍,但試讀了本書的第六章〈臉龐〉後,竟是出乎意料的感動!在試讀完畢後,故事的餘韻仍持續在心中發酵,我深深感受到一股極想繼續閱讀其他章節的渴望。那是一種希望再次被作者的文字敲擊內心,然後用綿密而悠長的感動療癒心靈的奇妙感受。
由瑞典作家卡蜜拉‧拉貝格(Camilla Läckberg )所著的犯罪小說《黃金鳥籠》,不僅是女力展現的最佳代表,更完整揭露了女人既溫柔又黑暗的內心世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常以絲線做為比喻,由於希望這段緣分能讓人感到幸福,通常以帶有喜氣意味的「紅線」來表示。而在「偵探伽利略」系列的最新作品《透明的螺旋》這本書中,作者東野圭吾選用白色近似透明的蜘蛛絲為主體,編織出一張充滿千愁萬緒、情感豐厚的網。
閱讀推理小說時,除了享受陪同主角進行抽絲剝繭的偵查,以及旁觀令人拍案叫絕的精彩推理橋段之外,我更希望能從中獲得隱藏在推理之下的回饋。例如藉由書中角色的互動通透人性,或是增進思辨分析的深度。而這本新書《現場鑑證》不僅滿足了我對推理小說應具備精彩刺激的情節的期待,更帶給我許多驚艷而且受用的嶄新思維。
由日本作家「正己寿香(まさきとしか)」撰寫的懸疑推理小說《那一天,你做了什麼》,以一名國中男學生莫名捲入通緝犯追捕行動而意外過世的事件揭開故事序幕,引領讀者看見一份真摯而刻骨銘心的「母愛」,在失去付出情感的對象時,竟轉化成令人無法承受的失控風暴。
每當震驚社會的駭人事件發生時,人們總會群情激憤地高舉正義旗幟,一心只想見到兇手遭到制裁的時刻。然而,在兇手伏法之前,卻極少有人去探究兇手真正的行兇動機,以及這份「動機」是如何形成。由日本推理作家「貫井德郎」撰寫的《惡之芽》,便是一部以此觀點延伸探討、極具深意的推理作品。
最初看到《影子間諜》這本書的文案時,我聯想到的是一種黑暗懸疑的氛圍,但試讀了本書的第六章〈臉龐〉後,竟是出乎意料的感動!在試讀完畢後,故事的餘韻仍持續在心中發酵,我深深感受到一股極想繼續閱讀其他章節的渴望。那是一種希望再次被作者的文字敲擊內心,然後用綿密而悠長的感動療癒心靈的奇妙感受。
由瑞典作家卡蜜拉‧拉貝格(Camilla Läckberg )所著的犯罪小說《黃金鳥籠》,不僅是女力展現的最佳代表,更完整揭露了女人既溫柔又黑暗的內心世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常以絲線做為比喻,由於希望這段緣分能讓人感到幸福,通常以帶有喜氣意味的「紅線」來表示。而在「偵探伽利略」系列的最新作品《透明的螺旋》這本書中,作者東野圭吾選用白色近似透明的蜘蛛絲為主體,編織出一張充滿千愁萬緒、情感豐厚的網。
閱讀推理小說時,除了享受陪同主角進行抽絲剝繭的偵查,以及旁觀令人拍案叫絕的精彩推理橋段之外,我更希望能從中獲得隱藏在推理之下的回饋。例如藉由書中角色的互動通透人性,或是增進思辨分析的深度。而這本新書《現場鑑證》不僅滿足了我對推理小說應具備精彩刺激的情節的期待,更帶給我許多驚艷而且受用的嶄新思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阮文雄的故事是一段充滿戲劇性與感人至深的旅程,他從越南內戰逃難至臺灣,經歷了重重挑戰與流亡的艱辛。作為一位神父,他不僅僅關注教會內部,更深入社會,關心移民工人與弱勢群體,成為社會運動的推動者。
Thumbnail
《同情者》是由阮越清翻譯的 Viet Thanh Nguyen 作品,透過一名越南間諜的視角深入探討了戰爭、身份與忠誠的複雜性。書中描繪了個人與國家的矛盾,展現了戰爭對人性及道德的深刻影響。文章將探討故事的主題、角色發展及其在當代政治與文化中的重要性,讓讀者對這部小說有更深入的理解。
Thumbnail
儘管它們並不是正史,甚至不能夠被稱為「事實」,卻反映出了大時代底下,當時庶民們的生活與普遍的際遇,而這樣的特色,或許也更能夠讓台灣的讀者更加深刻且實際地了解到越南人民的民族性是如何演變至今日的樣貌。
Thumbnail
司法通譯是保障移工權益的防線之一,專勤隊、偵訊室間,逃跑外勞的故事透過他的翻譯,訴說著越南人背負的大量的負債、臺灣夢。美玉之島和鬼島之間的差距和故事,在這本書中傾訴。 書名是司法通譯,但夾雜了許多越南史。當年越南的逃難情境,相較臺灣的經濟繁榮,想必處處打黑工、人口販運層出不窮。畢竟每個人都想要翻身
阮國非 阮國非,來自越南中北部乂安省,享年27歲。 十年前他為了負擔家計來到台灣工作,七年前他為了更高的報酬而違約離職,成為大家口中的「逃跑外勞」,當時的他大概不會想到半年過後他會在異鄉斷魂。 阮國非的最後一天 2017年,8月的最後一天,越南籍失聯移工阮國非赤裸出現在新竹縣鳳山溪畔。吸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一切未曾遠去>的作者阮越清是一位越南裔的美國人,夾在美國與越南之間,對於越戰甚或戰爭有不同於我們以往的理解。或者說,即便我們可以理解勝利者所寫的歷史一定有其偏頗之處,諸如解放自由之類的冠冕堂皇理由…但是在細節上往往無法更進一步探究。而作者透過本書,以越戰甚或其他美國所發動的戰爭,是如何在媒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Thumbnail
13歲來台的越南移民羅漪文,在食物味道的記憶裡尋找家族的根,在鄉親互動認識當年未曾長大的故鄉事。本來為了拍紀錄片下鄉田調後,發現影視拍攝的困難點,過程中拿到司法通譯證書的她,開始為越南同胞進行溝通翻譯的工作,藉此反思社會問題與新聞時事。讓我聯想起 2023年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臨時通譯莉娜的劇情。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阮文雄的故事是一段充滿戲劇性與感人至深的旅程,他從越南內戰逃難至臺灣,經歷了重重挑戰與流亡的艱辛。作為一位神父,他不僅僅關注教會內部,更深入社會,關心移民工人與弱勢群體,成為社會運動的推動者。
Thumbnail
《同情者》是由阮越清翻譯的 Viet Thanh Nguyen 作品,透過一名越南間諜的視角深入探討了戰爭、身份與忠誠的複雜性。書中描繪了個人與國家的矛盾,展現了戰爭對人性及道德的深刻影響。文章將探討故事的主題、角色發展及其在當代政治與文化中的重要性,讓讀者對這部小說有更深入的理解。
Thumbnail
儘管它們並不是正史,甚至不能夠被稱為「事實」,卻反映出了大時代底下,當時庶民們的生活與普遍的際遇,而這樣的特色,或許也更能夠讓台灣的讀者更加深刻且實際地了解到越南人民的民族性是如何演變至今日的樣貌。
Thumbnail
司法通譯是保障移工權益的防線之一,專勤隊、偵訊室間,逃跑外勞的故事透過他的翻譯,訴說著越南人背負的大量的負債、臺灣夢。美玉之島和鬼島之間的差距和故事,在這本書中傾訴。 書名是司法通譯,但夾雜了許多越南史。當年越南的逃難情境,相較臺灣的經濟繁榮,想必處處打黑工、人口販運層出不窮。畢竟每個人都想要翻身
阮國非 阮國非,來自越南中北部乂安省,享年27歲。 十年前他為了負擔家計來到台灣工作,七年前他為了更高的報酬而違約離職,成為大家口中的「逃跑外勞」,當時的他大概不會想到半年過後他會在異鄉斷魂。 阮國非的最後一天 2017年,8月的最後一天,越南籍失聯移工阮國非赤裸出現在新竹縣鳳山溪畔。吸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一切未曾遠去>的作者阮越清是一位越南裔的美國人,夾在美國與越南之間,對於越戰甚或戰爭有不同於我們以往的理解。或者說,即便我們可以理解勝利者所寫的歷史一定有其偏頗之處,諸如解放自由之類的冠冕堂皇理由…但是在細節上往往無法更進一步探究。而作者透過本書,以越戰甚或其他美國所發動的戰爭,是如何在媒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Thumbnail
13歲來台的越南移民羅漪文,在食物味道的記憶裡尋找家族的根,在鄉親互動認識當年未曾長大的故鄉事。本來為了拍紀錄片下鄉田調後,發現影視拍攝的困難點,過程中拿到司法通譯證書的她,開始為越南同胞進行溝通翻譯的工作,藉此反思社會問題與新聞時事。讓我聯想起 2023年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臨時通譯莉娜的劇情。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