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走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路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為了不可知不確定的「未來」,卻把「現在」搞砸了,
失去了相處的時光,值得嗎?

被譽為是台版《黑鏡》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很推薦孩子正走在青春期的父母們靜下心來好好看這部影集,因為我正走在這條路上。原著作者吳曉樂是一名家庭教師,她將自己從18歲~25歲間從事家教時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書中的序裡寫道「如果你覺得看了不舒服的話,是因為那些都是真實的,那些孩子就是這麼不舒服,而且現在可能還有更多孩子一樣的不舒服!」

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要扮演很多角色,我深深覺得當媽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當爸爸也不容易的,此篇僅以女性角度來分享)。如果沒有持續學習跟調整的話,就會用自己原本的樣子去照養孩子,當一碰到事情就會容易歇斯底里,進而造成對一個家庭極沈重的心理壓力。

劇中有個五個故事,分別為〈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必須過動〉。在這篇裡,聊聊兩個很有同感的故事。

媽媽的遙控器

媽媽的遙控器

【媽媽的遙控器】你現在恨我沒關係,你將來一定會感謝我的。

淑麗,小偉媽媽,離婚的打擊像是她體內某一部分的死亡,開始走向「自我認同」的崩裂,而唯一能讓她緊緊抓住的就是兒子-小偉。這一抓,如同影片裡「將玩偶丟入水杯裡」的比喻,溺死了孩子,也困住了自己。

她的控制欲讓孩子活在一個無限倒帶的生活,只要兒子不乖不聽話、有抗拒、有她不想看到的事情,就按下遙控器重來,直到兒子成為她要的樣子。她心裡深深無法填補的傷口,轉化全部注意力放在小偉的成績表現上,試圖以此遺忘離婚的悲傷與憤怒。但有多少的情緒,就轉化成多少的焦慮,再轉變成小偉的壓力。

現實生活中,這所謂的遙控器是無形的。爸媽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嘆息、一個拳頭或一次次重重地摔門,很有可能就改變了孩子們的決定與心性。

以「愛」為名,很多關係裡的一些控制欲是這樣的。而爸媽對孩子,大多是以上對下的感覺,投射期待在孩子身上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關心當然是需要且重要的,小時候,吃甚麼、穿甚麼、念哪間學校、去補習班、去哪玩、能玩甚麼手機遊戲等都是爸媽安排說了算。但當孩子漸漸長大有自己的想法時,爸媽也需要跟著成長與學習慢慢放手,或許會覺得小孩哪懂,說得話都是天真無知,但過多的控制只會成為手段也會讓彼此關係疏遠。

每個無法停止的控制背後,都有一道很深的失落。
茉莉的最後一天

茉莉的最後一天

茉莉的最後一天所有希望都在妳身上,拿什麼回報我?

林媽媽,放棄自己留美碩士的前程,變成全職母親,把所有寄託放在小孩身上,長期地透過房裡的監視器觀察女兒們,只在乎成績與自己的面子,沒有發現自己把不得志的遺憾與憤恨都轉移給了孩子,就這樣一天一天,把女兒茉莉推向了死亡。

林媽媽「重理輕文」的觀念,認為數學好、念醫科才是人生勝利組。當她發現茉莉在閱讀小說、想考中文系,立刻給予最嚴厲的責罵,強烈表現出茉莉要依照自己的要求走,而忽略了茉莉的真正需求。即使考上了第一志願,媽媽也只說:「沒有我這樣逼,妳以為妳考得上第一志願啊!」卻又在他人面前拼命炫耀。

茉莉開始看許多陰暗的書,自殺、嗑藥、自虐等,甚至還開始偷竊,且長期透過割腕自殘來報復自己,把受傷的心化作一道道烙在手腕上的割痕,她的憂鬱連精神科醫生怎麼醫治都醫治不了。

孩子的自我就這樣一點一滴流逝的,在這個惡性循環中,父母越來越看不到真實的孩子。茉莉媽媽看不見女兒在文學上的才華洋溢,而茉莉的最後一夜在數學習題上看見了非常痛苦的幻覺,「反正沒人愛我」成了茉莉在自殺前的最後一句話語。

林媽媽為了想探究茉莉的死因,藉由科技試圖讀取茉莉的記憶,在讀取記憶後,看到了自己在茉莉眼中的形象,才醒悟到自己正是害她自殺的兇手,同時也從女兒的記憶裡,重新認識了自己。

每個人都是由小孩成長為大人的,多數的大人卻不記得這件事。
raw-image

我都是為你好

這句話,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很熟悉又備有壓力感的一句話。在我的成長過程中,這句話說得最多的是從老師跟親戚們的口中,較少從我爸媽口中聽到,該算是幸運嗎?!

爸爸是個包容力強大的男人,從小就很放手讓我做自己,沒想改變我甚麼,除了浪費食物被狠狠揍過一次以外。媽媽是極有控制欲的人,或她的情緒問題、或我達不到她的要求、或我的叛逆,一個眼神、一個巴掌就過來,常被揍得唏哩嘩啦的。至於自殺,在這篇【活下去的參考提案】太陽不會放棄天空已經寫過,就不在此多闡述。

但我想我是幸運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概是我當了媽媽以來,目前對孩子做得最正確的事情。在痛苦且長期不快樂的婚姻中,在某一天的爭吵後,突然意識到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可能會步上這後塵時,分開是最好的選擇。

改變身處的環境與慢慢抽離困住的情緒,不讓自己沈淪在負面循環當中,正視自己的傷口,提醒自己「我不要成為下一個妳」,多閱讀、養寵物、培養興趣、多交朋友、每週安排固定陪伴孩子的時間等。走出自己的生活,漸漸地,對孩子越來越有溝通上的耐心,從未動手打過孩子(打孩子是教養之一,沒有對錯,但不能成為爸媽壓力發洩的出口而造成傷害),也學習到自己曾情緒失控暴怒後,開口跟孩子道歉。

「我這輩子沒什麼成就,就是希望我的孩子,能有點成就。」劇中這句台詞,也是很多爸媽會對孩子說的話。何謂成就?爸媽認定的,還是孩子認為的?聯考後想唸的是醫護,但媽媽不同意,覺得學商才不會餓死,被要求唸商科會計系(唉,妳忘了我數學考零分的嗎..)。雖學以致用成為賺錢的工具,但並非我的意願與熱情。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我不多干涉孩子的選擇,盡量用陪伴及讓他自己慢慢學著思考未來的方向,清楚後選擇了就要好好念書、努力地往前走,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每個世代都有每個世代的痛苦,而每個身為爸媽的課題,就是學習不再複製同樣的故事。


改變你能改變的事,接受你無法改變的事。

好好愛與珍惜,對每個人的未來是有影響的。有好好的愛與被愛的過程,知道愛是甚麼樣子,遇到任何關係中的傷害,會較懂得不委屈求全及保護自己,像霸凌壓榨(學校&工作)、詐騙、暴力侵害、感情渣等等。

我們都會為孩子的未來感到焦慮與煩惱,而原因是甚麼?是孩子的問題還是世俗的眼光?孩子得符合大眾眼中所謂的好跟乖嗎?我們無法守護孩子一輩子,就像他們也不見得能照顧我們到老,從日常小事慢慢培養他獨立做決定、學會管理自己,人生是他自己的,必須自己去試,在逆境中披荊斬棘,去跌倒、去受傷、去承受挫敗,才能學會扛起責任,真正變得成熟。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黎巴嫩詩人 紀伯倫





..........................................我是分隔線..........................................


【後記】
為了大學通勤,孩子近期開始搬家,我以為我應該不會有所謂離巢期的煎熬,但在孩子出門後,ㄍㄥ住的情緒瞬間淚崩,這悲傷的情緒盤附在心上許久。
期望孩子能平安健康快樂幸福,這是最重要的事;也願自己調整情緒,過自己快樂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空凜
60會員
155內容數
生活有時不好過,留點溫柔給自己,還能擁抱勇敢,這裡是我的心情太嘮叨。
空凜的其他內容
2025/01/05
「一場冬天的拜訪,卻遇見春天。」 無意間刷到這部2006年的老電影,一部如片尾那橙暖夕陽般療癒又溫暖內心的電影。 一對陌生人的短暫相遇、一場意外的死亡車禍、一個陰鬱內斂又內疚的異鄉人Alex、一個自閉症卻樂觀的媽媽Linda、一個陪伴治癒他人也治癒自己的鄰居Maggie,在遺世獨立灰色、充滿
Thumbnail
2025/01/05
「一場冬天的拜訪,卻遇見春天。」 無意間刷到這部2006年的老電影,一部如片尾那橙暖夕陽般療癒又溫暖內心的電影。 一對陌生人的短暫相遇、一場意外的死亡車禍、一個陰鬱內斂又內疚的異鄉人Alex、一個自閉症卻樂觀的媽媽Linda、一個陪伴治癒他人也治癒自己的鄰居Maggie,在遺世獨立灰色、充滿
Thumbnail
2024/10/05
「你好嗎?我很好。」 (お元気ですか?私は 元気です。) 這句話,第一次是寫在信中,遙寄給因山難過世兩年多的未婚夫家鄉。 最後一次,是在滿天大雪中、對著遠處白雪靄靄的山,吶喊著這句話。 渡邊博子,對未婚夫的無法遺忘,揭開了另一個人塵封的遺忘。 《情書 ラヴレター》1996年台灣上映時間,至
Thumbnail
2024/10/05
「你好嗎?我很好。」 (お元気ですか?私は 元気です。) 這句話,第一次是寫在信中,遙寄給因山難過世兩年多的未婚夫家鄉。 最後一次,是在滿天大雪中、對著遠處白雪靄靄的山,吶喊著這句話。 渡邊博子,對未婚夫的無法遺忘,揭開了另一個人塵封的遺忘。 《情書 ラヴレター》1996年台灣上映時間,至
Thumbnail
2024/05/25
Tally Atwater (蜜雪兒·菲佛 Michelle Pfeiffer飾演) : When I asked you how long you could stay and you said, 'Long enough,' how long is that? When we're not to
Thumbnail
2024/05/25
Tally Atwater (蜜雪兒·菲佛 Michelle Pfeiffer飾演) : When I asked you how long you could stay and you said, 'Long enough,' how long is that? When we're not to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政大中文影展「你不是一個人憂鬱」時就一直很想看,今天終於鼓起勇氣看了,然後忍不住寫很長😂。我其實沒有親眼看過這樣的人生,或接觸過這樣的心情,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害怕我會因為看到學妹茉莉的破碎而破碎。 我害怕我心目中的北一女中也因此而破碎。畢竟我真的在那所學校擁有很美好、很燦爛的回憶。
Thumbnail
政大中文影展「你不是一個人憂鬱」時就一直很想看,今天終於鼓起勇氣看了,然後忍不住寫很長😂。我其實沒有親眼看過這樣的人生,或接觸過這樣的心情,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害怕我會因為看到學妹茉莉的破碎而破碎。 我害怕我心目中的北一女中也因此而破碎。畢竟我真的在那所學校擁有很美好、很燦爛的回憶。
Thumbnail
為了那不可知又以為看似美好的「未來」, 卻把「現在」搞砸了,值得嗎? 劇中有個五個故事,分別為〈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必須過動〉。在這篇裡,聊聊兩個我看了有感也同感的故事。 【媽媽的遙控器】你現在恨我沒關係,你將來一定會感謝我的。 茉莉的最後一天如果沒有生妳
Thumbnail
為了那不可知又以為看似美好的「未來」, 卻把「現在」搞砸了,值得嗎? 劇中有個五個故事,分別為〈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必須過動〉。在這篇裡,聊聊兩個我看了有感也同感的故事。 【媽媽的遙控器】你現在恨我沒關係,你將來一定會感謝我的。 茉莉的最後一天如果沒有生妳
Thumbnail
在上、中兩篇,為了追查茉莉自殺的原因,林媽媽開始觀看茉莉生前的記憶,這次,她選擇面對精神科醫生派給她的功課—以茉莉的角度審視自己在茉莉眼中,是個怎麼樣的母親? 在林媽媽堅定的眼神下,志雄深吸一口氣,在螢幕上輸入「媽媽」兩個字。 媽媽 對媽媽的第一個記憶中,面對林媽媽問她長大以後想當什麼的問題,正在玩
Thumbnail
在上、中兩篇,為了追查茉莉自殺的原因,林媽媽開始觀看茉莉生前的記憶,這次,她選擇面對精神科醫生派給她的功課—以茉莉的角度審視自己在茉莉眼中,是個怎麼樣的母親? 在林媽媽堅定的眼神下,志雄深吸一口氣,在螢幕上輸入「媽媽」兩個字。 媽媽 對媽媽的第一個記憶中,面對林媽媽問她長大以後想當什麼的問題,正在玩
Thumbnail
相較於《媽媽的遙控器》,本集把科技與人性推向更深的境界。它諷刺的是親子關係間意識形態的落差,並以極端方式呈現母親的選擇性心理所造成對女兒的無知,也詮釋了女兒自殺前的遺言:「我是可悲又沒人愛的林茉莉」。
Thumbnail
相較於《媽媽的遙控器》,本集把科技與人性推向更深的境界。它諷刺的是親子關係間意識形態的落差,並以極端方式呈現母親的選擇性心理所造成對女兒的無知,也詮釋了女兒自殺前的遺言:「我是可悲又沒人愛的林茉莉」。
Thumbnail
本集主要在諷刺父母對孩子的強烈控制欲,故事圍繞在母親陳淑麗與兒子紀培偉之間的衝突。畫面則大量運用隱喻和雜耍蒙太奇,像是水杯的人偶以及小偉在海中浮沉詮釋著小偉的心境,得知他是如何從初戀的滋味得到些許喘息的空間,再被剝奪而邁向崩潰。
Thumbnail
本集主要在諷刺父母對孩子的強烈控制欲,故事圍繞在母親陳淑麗與兒子紀培偉之間的衝突。畫面則大量運用隱喻和雜耍蒙太奇,像是水杯的人偶以及小偉在海中浮沉詮釋著小偉的心境,得知他是如何從初戀的滋味得到些許喘息的空間,再被剝奪而邁向崩潰。
Thumbnail
劇情的一開始,茉莉就選擇跳樓身亡了。母親不理解那麼優秀的孩子,為什麼會選擇自殺?為了找尋茉莉自殺的答案,她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不惜用科技探究往生茉莉的記憶。   這趟旅程,不僅是要釐清茉莉的死因,更是母親要清楚,為什麼在自己的悉心照料下,會出現這樣的結果。而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媽媽愈發現自己愈來
Thumbnail
劇情的一開始,茉莉就選擇跳樓身亡了。母親不理解那麼優秀的孩子,為什麼會選擇自殺?為了找尋茉莉自殺的答案,她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不惜用科技探究往生茉莉的記憶。   這趟旅程,不僅是要釐清茉莉的死因,更是母親要清楚,為什麼在自己的悉心照料下,會出現這樣的結果。而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媽媽愈發現自己愈來
Thumbnail
有雷慎閱! 故事的一開始是從一個平凡無奇的早上開始說起, 一對姊妹準備出門上學,吃著母親準備的早餐,
Thumbnail
有雷慎閱! 故事的一開始是從一個平凡無奇的早上開始說起, 一對姊妹準備出門上學,吃著母親準備的早餐,
Thumbnail
「我的孩子很乖,他一定是被同學帶壞的。」這是父母處理孩子麻煩時,最常說的一句話,更被廣大網友拿來戲稱許多社會新聞案件的父母嘴臉。但其實,「我的孩子很乖」透露的另一層意思是「我其實根本不了解我的孩子」。
Thumbnail
「我的孩子很乖,他一定是被同學帶壞的。」這是父母處理孩子麻煩時,最常說的一句話,更被廣大網友拿來戲稱許多社會新聞案件的父母嘴臉。但其實,「我的孩子很乖」透露的另一層意思是「我其實根本不了解我的孩子」。
Thumbnail
公視這一次推出「你的孩子」系列影劇,讓很多人翹首期盼,這一系列探討愛的明亮與黑暗面,切到家庭議題層面,算是前所未有的大膽,雖然在文學作品中,關於家庭議題書寫一直是有的,而且有著豐富的脈絡。然而,在台灣
Thumbnail
公視這一次推出「你的孩子」系列影劇,讓很多人翹首期盼,這一系列探討愛的明亮與黑暗面,切到家庭議題層面,算是前所未有的大膽,雖然在文學作品中,關於家庭議題書寫一直是有的,而且有著豐富的脈絡。然而,在台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邊緣老闆,歡迎來到亂來的工作室的《影視亂亂聊》,內容會集中在我們台灣的連續劇、迷你劇跟電影、短片上,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7/7將在公視播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邊緣老闆,歡迎來到亂來的工作室的《影視亂亂聊》,內容會集中在我們台灣的連續劇、迷你劇跟電影、短片上,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7/7將在公視播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