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癌症更致命的疲球心-心臟衰竭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聽到癌症大家都會很緊張,但是多數人恐怕不曉得,心臟衰竭比癌症更致命!

新光醫院心臟科邱俊仁主任表示,「心臟衰竭」是醫學上的名詞,比較難懂,因此有時會用「疲球心」,或者直接跟病人說心臟無力。心臟就像馬達,要有力收縮才可以把血液打到全身;心臟無力時,水跟血就會積在心臟、肺臟裡面,讓患者喘,又因為打到全身的血液太少,人就會虛弱無力、勞動會喘、水腫、耐受力變低。
心臟衰竭分為兩種,一種是「心臟收縮功能不好」,代表收縮沒有力,輸出率不好,能打出去的血流小於40%。中年男性心肌梗塞,心臟受傷後收縮不好,就容易演變成這種心衰竭。另一種則是「心臟收縮正常,但舒張彈性比較差」,比較常發生於老年人,以女性居多,這些患者的心臟收縮力還好,只是高血壓多年,造成心臟彈性不好。


很多患者不曉得自己罹患心臟衰竭!

在台灣65歲以上的銀髮族群裡,有6-10%的人有心臟衰竭;70歲以上,約有10-20%的人有心臟衰竭,比例頗高,但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心臟已經變成「疲球心」,以為喘個幾天就好了,直到某次突然嚴重的喘與水腫才趕緊至急診就醫。照X光、做心臟超音波,才被診斷出心臟衰竭。


住院次數愈來愈頻繁、天數也愈來愈長

剛被診斷心臟衰竭的病人可在門診以口服藥物治療,但隨著疾病的嚴重度加重惡化,可能就需要住院治療。在台灣,平均每20分鐘就有一個病人因心臟衰竭而住院,平均住院天數達12天,而且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於出院後的三個月內需要再度住院。
「根據歐美統計,心臟衰竭在內科系住院佔了最高的百分比,患者常常因為病情急性惡化而住院,例如:感冒、肺炎、感染、吃太鹹,或者藥物控制不規則等。」邱俊仁醫師表示,「患者的住院次數會愈來愈頻繁,住院天數愈來愈久,治療效果愈來愈差,例如以前五年住一次院,後來變成四年住一次、三年住一次,後來出院後兩三個禮拜就住院,而且以前打利尿劑住兩三天就好,後來是住一個禮拜,然後住半個月、一個月,愈來愈無效,愈來愈長,這種趨勢在心臟衰竭常常發生。」


五年存活率可能比癌症還要差

一個人得到癌症都會覺得自己可能活不久,但實際上罹患心臟衰竭更麻煩。舉女性最好發的乳癌來說,若得到乳癌第二期,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國人最好發的大腸癌來說,第三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約有六成。可是心臟衰竭的五年存活率約五成,有一半的患者在診斷後的五年內會離開。

邱俊仁醫師強調,「如果能好好治療,心臟衰竭死亡率會下降,五年的死亡率有可能從五成降低到兩成多左右。」


為何心臟衰竭容易造成死亡?

「心臟衰竭除了心臟無力之外還有很多併發症,因為血液打不出去,無法供應全身所需,腦部、腎臟、肝臟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就會變差,而漸漸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邱俊仁醫師提醒道,「心臟衰竭還可能造成猝死,因為擴大無力的心臟容易亂放電,若產生致命的心律不整就會讓人猝死。」
心臟衰竭帶來的損害很全面,畢竟心臟是中樞,一旦心臟衰竭自然會拖累全身各個器官,產生嚴重併發症,並引發致命心律不整跟心肌梗塞,比許多癌症更容易造成死亡。


若想要降低心臟衰竭的死亡率,應該由哪些方面著手?

要降低心臟衰竭的死亡率,必須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概念。

邱俊仁醫師表示,診斷出有心衰竭後,醫師會查明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患者的心臟衰竭,例如當心臟冠狀動脈缺氧、阻塞,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狹心症」而導致的心臟功能變差,這時治療心衰竭就需給抗凝血劑、把阻塞的血管打通。如果是比較年長的患者,其心衰竭常是高血壓引發的居多,因為高血壓會造成心臟硬化彈性差,這時我們必須努力控制血壓。還有一些患者是瓣膜脫垂、鬆掉、或者瓣膜打不開,給予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考慮修補瓣膜。另外有些人則是心肌的疾病,引發心肌肥厚或擴大變形,這時要查出原因矯正心肌病變。有人的心臟衰竭來自於感冒病毒感染的心肌炎,有的人是心律不整,無論是跳太慢讓血液打出去少,或跳太快讓心臟來不及反應,都容易加重心臟衰竭的狀況,這時則要治療心律不整,矯正心臟跳動時的速率與規則。

「第一先診斷什麼原因造成心臟衰竭,這是重點,」邱俊仁醫師道,「查出來後矯正原來的問題,並用最標準的藥物跟生活型態控制來減低症狀,才能治療心臟衰竭,預防再住院跟減少死亡。」


癌症有篩檢,心臟衰竭能夠篩檢嗎?

邱俊仁醫師指出,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屬於是高風險,最好定期在心臟科門診追蹤。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務必治療預防。抽煙、年紀較大或曾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都屬於危險因子,要提高警覺。
至於有症狀的人,例如會喘、耐受力差,可能要去檢查,看看喘的問題是心臟、肺臟、或其他疾病造成的。喘有分四級,第一級就是一般運動勞動不會喘,勞累不會胸痛;第二級是劇烈運動就會喘;第三級是稍微運動就會喘;第四級稍微動或是休息都會喘跟無力,如果發現喘的次數從一級變二級,或者二級變三級,最好趕緊就醫檢查。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比癌症更致命的疲球心-心臟衰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7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生活型態改變,俗稱三高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已經變成常見狀況,然而許多患者卻存有「不舒服再來吃藥」的僥倖心理,錯過治療的好時機,放任三高逐漸演變成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正確認識是很關鍵的健康起點,讓心臟專家來破解8個常見迷思!
和心臟、肝臟、腎臟比較起來,胰臟的知名度小了許多,很多人對於胰臟的功能都不甚了解,其實胰臟負責多項任務,每一樣都非常重要。 胰臟位於後腹腔,長度約18公分,看起來不甚起眼,但胰臟可是兼具「內分泌」與「外分泌」的功能喔。
曾經有位70多歲老伯伯很愛開車,但是晚上容易擦撞到別人的車,倒車的時候也常常發生碰撞,一開始家人也不知道為什麼,因為平常的生活功能看起來不錯,直到有次檢查眼睛時才發現兩眼白內障,其中一個眼睛已經非常嚴重。
眼科王孟祺醫師表示,若長時間盯著近距離的手機、電腦螢幕或文件,眼睛裡的睫狀肌,還有瞳孔的括約肌都需要持續收縮,久了之後就會覺得痠痛跟疲勞。除了肌肉的問題之外,眼睛在專注看東西的時候眨眼次數會減少,淚水容易蒸發,視力會感到不穩定,要更加專注地看東西,會讓眼睛更加吃力。
類風濕性關節炎容易有多處關節的腫痛,嚴重甚至會變形,影響日常生活,然而在疾病初期因為關節沒有變形,患者容易輕忽,以為是運動傷害,或是工作疲勞、退化、痛風等,自行買藥而延誤就醫。
心臟衰竭患者一般都是以「喘」來表現,他會覺得坐起來呼吸比較舒服,下肢水腫也是相當典型的表現。但是,還有一些症狀較不會讓人直接聯想心臟問題,而容易延誤病情。
當生活型態改變,俗稱三高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已經變成常見狀況,然而許多患者卻存有「不舒服再來吃藥」的僥倖心理,錯過治療的好時機,放任三高逐漸演變成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正確認識是很關鍵的健康起點,讓心臟專家來破解8個常見迷思!
和心臟、肝臟、腎臟比較起來,胰臟的知名度小了許多,很多人對於胰臟的功能都不甚了解,其實胰臟負責多項任務,每一樣都非常重要。 胰臟位於後腹腔,長度約18公分,看起來不甚起眼,但胰臟可是兼具「內分泌」與「外分泌」的功能喔。
曾經有位70多歲老伯伯很愛開車,但是晚上容易擦撞到別人的車,倒車的時候也常常發生碰撞,一開始家人也不知道為什麼,因為平常的生活功能看起來不錯,直到有次檢查眼睛時才發現兩眼白內障,其中一個眼睛已經非常嚴重。
眼科王孟祺醫師表示,若長時間盯著近距離的手機、電腦螢幕或文件,眼睛裡的睫狀肌,還有瞳孔的括約肌都需要持續收縮,久了之後就會覺得痠痛跟疲勞。除了肌肉的問題之外,眼睛在專注看東西的時候眨眼次數會減少,淚水容易蒸發,視力會感到不穩定,要更加專注地看東西,會讓眼睛更加吃力。
類風濕性關節炎容易有多處關節的腫痛,嚴重甚至會變形,影響日常生活,然而在疾病初期因為關節沒有變形,患者容易輕忽,以為是運動傷害,或是工作疲勞、退化、痛風等,自行買藥而延誤就醫。
心臟衰竭患者一般都是以「喘」來表現,他會覺得坐起來呼吸比較舒服,下肢水腫也是相當典型的表現。但是,還有一些症狀較不會讓人直接聯想心臟問題,而容易延誤病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心臟衰竭治療的新紀元:從全面療法到個體化策略 🔴 心臟衰竭:糖尿病患者的隱形威脅 糖尿病患者面臨的不僅是血糖問題,心臟衰竭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研究顯示,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或腎病患者,心衰發生率隨時間顯著增加。特別是在慢性腎病患者中,心衰發生率遠高於其他心血管併發症。 🔵 治療策略的演進
Thumbnail
長新冠或稱為SARS-CoV-2感染的急性後遺症(PASC),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提醒人們病毒的控制範圍遠遠超出了急性期。想像一下,這是一群由200多種症狀聚集的聊天室,每個症狀都訴說著不同的抱怨,但都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心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新冠後遺症(Post COVID。。。
Thumbnail
PSVT(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簡單說就是突發性的心悸,原因來自心臟多了一條不正常的"神經”,也就是說原來我從小就有先天性心臟病,但我卻不知道。     27歲時心悸發作135下/分鐘,以為是喝咖啡造成的,做過心電圖、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一切正常,什麼都檢查不出來。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傷寒邪入厥陰,造成下利不止,一天要跑十幾次廁所,「脈反實者」,照理講下利的話脈應該是微弱的,結果脈卻是很扎實,這就是「真臟脈」,是「死脈」,是陽不入陰的情況,一般來說癌症的病人有這種脈,摸到的脈跳的很強很硬,就是東西堵到了,過不去了,都是死,所以體內有長腫瘤,脈都跳的很速。
Thumbnail
心臟病是美國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導致「殘疾」(身體或心理的疾病或狀況,使人無法從事某些活動)的主要原因。
Thumbnail
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時,突然感受到心臟加快,甚至是有心悸的感覺,病人通常會擔心是不是心臟出問題,前往心臟科就醫時醫師卻開立抗焦慮症的藥物,這是為什呢? 心悸、胸悶、胸痛、吸不到氣等等症狀,看起來是心臟的問題,但其實大部分與精神焦慮、恐慌有關。焦慮症雖然是心理問題,但與心臟病發生機率有正相關。 焦
Thumbnail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非心臟莫屬,它控制著血液流動,身體任何器官、細胞等都無法缺少血液供給養分,否則便無法生存,因此照顧好心臟絕對是人人必要且須重視的課題。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連帶心臟功能下滑,令不少人提心吊膽,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1方法」,就算50歲後才開始執行,也能有效延緩老化速度。 年齡
Thumbnail
近年來,猝死事件頻頻發生,讓人不由自主地對身體健康產生擔憂。 專家指出,雖然猝死來得迅速且無預警,但事實上,在發生前,身體往往會透過一些訊號向我們示警。 首先,經常性的胸痛,尤其是壓迫感或刺痛,可能是心臟疾病的徵兆。 其次,異常的疲勞感,即使在輕微的體力活動後也感到極度疲憊,這可能是心臟供血不足
Thumbnail
心悸、胸悶應該是急診裡面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了,而我的經驗裡面,只要不是胸口疼痛不已,造成人非常不舒服,患者通常都可以忍很久,所以最後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尤其是中壯年、老年等患者,這樣情況真的不可以大意。
Thumbnail
約每十萬人會有 50 至 100 個發生心因性猝死 最重要的疾病因子:第一名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第二是擴張型心肌病變,第三是肥厚型心肌病變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心臟衰竭治療的新紀元:從全面療法到個體化策略 🔴 心臟衰竭:糖尿病患者的隱形威脅 糖尿病患者面臨的不僅是血糖問題,心臟衰竭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研究顯示,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或腎病患者,心衰發生率隨時間顯著增加。特別是在慢性腎病患者中,心衰發生率遠高於其他心血管併發症。 🔵 治療策略的演進
Thumbnail
長新冠或稱為SARS-CoV-2感染的急性後遺症(PASC),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提醒人們病毒的控制範圍遠遠超出了急性期。想像一下,這是一群由200多種症狀聚集的聊天室,每個症狀都訴說著不同的抱怨,但都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心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新冠後遺症(Post COVID。。。
Thumbnail
PSVT(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簡單說就是突發性的心悸,原因來自心臟多了一條不正常的"神經”,也就是說原來我從小就有先天性心臟病,但我卻不知道。     27歲時心悸發作135下/分鐘,以為是喝咖啡造成的,做過心電圖、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一切正常,什麼都檢查不出來。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傷寒邪入厥陰,造成下利不止,一天要跑十幾次廁所,「脈反實者」,照理講下利的話脈應該是微弱的,結果脈卻是很扎實,這就是「真臟脈」,是「死脈」,是陽不入陰的情況,一般來說癌症的病人有這種脈,摸到的脈跳的很強很硬,就是東西堵到了,過不去了,都是死,所以體內有長腫瘤,脈都跳的很速。
Thumbnail
心臟病是美國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導致「殘疾」(身體或心理的疾病或狀況,使人無法從事某些活動)的主要原因。
Thumbnail
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時,突然感受到心臟加快,甚至是有心悸的感覺,病人通常會擔心是不是心臟出問題,前往心臟科就醫時醫師卻開立抗焦慮症的藥物,這是為什呢? 心悸、胸悶、胸痛、吸不到氣等等症狀,看起來是心臟的問題,但其實大部分與精神焦慮、恐慌有關。焦慮症雖然是心理問題,但與心臟病發生機率有正相關。 焦
Thumbnail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非心臟莫屬,它控制著血液流動,身體任何器官、細胞等都無法缺少血液供給養分,否則便無法生存,因此照顧好心臟絕對是人人必要且須重視的課題。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連帶心臟功能下滑,令不少人提心吊膽,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1方法」,就算50歲後才開始執行,也能有效延緩老化速度。 年齡
Thumbnail
近年來,猝死事件頻頻發生,讓人不由自主地對身體健康產生擔憂。 專家指出,雖然猝死來得迅速且無預警,但事實上,在發生前,身體往往會透過一些訊號向我們示警。 首先,經常性的胸痛,尤其是壓迫感或刺痛,可能是心臟疾病的徵兆。 其次,異常的疲勞感,即使在輕微的體力活動後也感到極度疲憊,這可能是心臟供血不足
Thumbnail
心悸、胸悶應該是急診裡面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了,而我的經驗裡面,只要不是胸口疼痛不已,造成人非常不舒服,患者通常都可以忍很久,所以最後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尤其是中壯年、老年等患者,這樣情況真的不可以大意。
Thumbnail
約每十萬人會有 50 至 100 個發生心因性猝死 最重要的疾病因子:第一名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第二是擴張型心肌病變,第三是肥厚型心肌病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