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6|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修行轉心性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兩年前,在因緣際會之下,開啟了唸經消業之道。精舍佛菩薩慈悲開示,我有累世修偏入外道的業力,目前正在消外道契約。
    花了約兩年,唸了三千多部《金剛經》消業力後,有一天突然體悟到,學佛修行不只是吃素、唸經和拜懺,這是錯用心和有所求,應該要修心性和改正行為,最重要的是無「我相」。雖然我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但是會努力學習《金剛經》的無四相心,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以前我學佛都是有「目的」的,大學時很喜歡聽經、讀經,因為可以開智慧,也喜歡參加法會,可以修福消業障,還有好吃的齋菜可以吃,唸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仔細思量,貪修福、修慧也是一種貪心,而非清淨心,這不是究竟之道,也無法脫離輪迴,更不用說能往生淨土了。以下摘錄阿伯的話作為總結。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的兩大重點:去我執、無我相;大部分的人都是我執、我相太重而去不了淨土。」
    每天新聞報導都是流行疾病、失業和意外。其實人生苦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祝福師兄姐都能精進修行,臨終時往生淨土,早成佛道。
    分享二
    我工作之處經費減少,一個人要兼好幾人的工作,令我們員工無法喘息。當得知自己即將比別人多出很多額外的工作,心中難免怨天尤人,看見同事紛紛走避,向自己伸出援手的人寥寥無幾,心情相當沮喪。
    我心中抱怨著為什麼有些人整天對別人很兇,長官就不敢叫這種人做事,反而是我這種聽話且服從的人,要比別人做加倍的工作。自己目前年過半百,體力大不如前,看見別單位人員經常對我們大吼大叫,卻沒有得到處罰,心中覺得老天爺非常不公平。
    今日讀誦幾遍《金剛經》之後,心情平復了不少,單位中有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會對同事大呼小叫,令大家非常害怕。後來想想,這種人可能黑氣重,所以脾氣很壞,影響的是他自己的人際關係;還有一種人是老闆的親戚,整日無所事事,就會出一張嘴,毫無做事能力,也能領高薪。反思自己能遇見精舍,把精舍中學到的善知識運用到職場中,已經是本世很大的福報。
    縱然現在工作場所給自己雙倍的工作,但錢卻沒增加,或許這是菩薩對自己的考驗,也或許是自己工作福德資糧不足,導致需要如此辛苦地工作。
    自己的心境從紛擾不堪到平靜,才發現因為一顆憤怒的心,導致自己智慧無法開啟。工作單位的同事形形色色,別人如何待人處事是別人的因果,只有努力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好好把握每天,好好誦經,並且像往常一樣熱心公益,做一個溫暖的人。
    工作場所就是一個大道場,今晚轉變心情後,覺得工作場所是考驗自己真正修行功夫的地方,自己要努力不懈,繼續奮鬥下去,讓自己的人生充滿燦爛的色彩。
    (分享完畢)
    有句激勵的話:「人生是自己走出來的。」路,要親自去走,才能知曉箇中滋味,修行亦如是,要向「心」去行,才知道需要修的是什麼。
    有人以為學佛修行就是吃吃素、唸唸經,有時做個義工或好事,但這些都是外在行為,不是做了這些事就是學佛修行,就如同以為只要燒香拜佛就能凡事隨心所願,甚至有人買許多高級物品供佛酬神,祈求上天讓自己願望實現,更不屬於修行,只是一種利益交換的心態。
    分享一的有緣人從有「目的」的學佛,覺悟到應捨下貪修福慧的執心。佛法,不是用「貪」就能得到。例如,有人拼命報名,到處參加各種法會,整天跑宮廟參拜,忙碌地參與宗教活動,但是內心依然煩惱熾盛,便是著了「貪」心,並非是修行。
    修行的最終目的是在「修心」。《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是修心,不是注重外在的表相,要智慧觀照,不要被迷惑。」
    學佛人唸佛、唸經,不是唸給佛菩薩聽,更不是在比誰唸得又多又快。唸經是唸給自己聽,讓自己的心念能隨著經文的開示,了解自我的毛病與習氣,修正錯誤的思想,進而與佛菩薩相應。透過唸經,讓我們的心反璞歸真,挖掘自性的智慧,在生活中處處發揮,讓自己煩惱愈發減少,遇到各種事情更具有面對與解決的智慧、能力,這便是發揮學佛修行的作用。
    分享文的兩位有緣人,都在學佛讀經與生活當中,漸漸省思到自己的習氣問題,進而從心改進。修行,要修到能打破自我的迷相,不隨外境所動。
    一般人很難克服外在境界的紛擾,總認為是周遭人事物擾亂自心不得清閒,導致煩惱叢生,然而境界並不是困擾我們的主因,主因是我們的心浮動,才會隨著境界紛飛妄動。《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於空,不知自心本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捨,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如何從境界當中解脫出來,端看我們的心如何看待外境,是參雜過多的自我利益?還是自我的得失心?或是自身深陷哪些「境相」難以自拔?放下我執,放下內心面對各種境界時強烈產生的貪嗔癡念頭,回歸不取不著,如分享二的有緣人,面對職場上的不愉快,回歸一念:「別人如何待人處事是別人的因果,只有努力把自己的本分做好。」讓煩惱頓時消散。
    《普賢行願品疏》云:「離覺所覺,朗萬法之幽邃,佛也。」淨空法師開示:「我們今天的病就是有『覺』與『所覺』,這是無明。本性本來沒有無明,無明從哪裡來的?『知見立知,是無明本』。要是放不下,心裡還是分別、執著,就不能產生智慧。分別、執著就像水一樣,水起波浪,它照的作用就失掉了。如果水不起波浪,平靜的水,它的作用像鏡子一樣,把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這個照就叫做佛知見,就叫般若智慧。」
    心如同水,要波瀾萬丈還是平靜如鏡,全靠我們是否懂得駕馭自己的心。修行,不是修如何把外在境界轉得稱心如意,而是修內心能夠轉境界為自在平靜,才是真功夫。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