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池畔》018《靜止的流水》九

《清涼池畔》018《靜止的流水》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良因法師 著

raw-image

阿姜·查:
當感覺生起時,覺知它們。你為何去追逐它們呢?感覺是不穩定的,一下子這樣,一下子那樣,它們是依賴變異而存在的。我們這裡所有的人,一樣都是依賴變異而存在。氣呼出之後就必然會再吸進,它勢必要有這樣的改變。試著只吸,你做得到嗎?或者只試著呼出而沒有吸進……你辦得到嗎?假使沒有這樣的變更,你可以活多久?吸進與呼出必須一定都有。

感覺也是一樣。這些東西都必定要有。如果沒有感覺,你就無法增長智慧;如果沒有錯,也就沒有對可言了;在你可以看見什麼是錯的時候,你必須要先看見正確的你要正確之前,必須先了解錯,事情就是如此。

對一位真誠修行的學生而言,感覺越多越好。但有很多禪修者卻逃避感覺,不想要解決它們,這就好像不去上學、不聽老師的話的頑皮學生。這些感覺正在教導我們,當我們認識感覺的時候,我們才算是在修習佛法。 在感覺中能保持平靜就如同了解這裡的猴子一樣──一旦你了解猴子是如何時,你便不會再被牠們所煩惱了。

raw-image

佛法的修習也是如此。佛法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同在的。佛法不是關於天上的天使或這類東西,而只是很單純地關係著我們,關係我們當下的所做所為。觀照你自己,有時快樂,有時痛苦,有時舒適,有時悲痛,有時愛,有時恨……,這就是佛法。你看到了嗎?你應該認識這個「法」,你們必須閱讀自己的經驗。

raw-image

良因曰 :

我們對於不喜歡的境界,往往採取回避的態度。例如我們不喜歡一個人,就儘量不要想到他;不好的習氣現前,不是放縱它就是壓抑它……這些方式,其實都是在增長煩惱的勢力。

當我們面對心中的敵人——煩惱現前時,越是不想見它、越是害怕它,實際上我們正在不斷地加持它:「你非常強大、你非常強大、你非常強大……」。也因此,越是回避不敢面對的問題,越難克服。 在「一個怕鬼比丘的故事」,「喜馬拉雅山的猴子」等故事中 ( 故事內容可以到百度搜尋 ),我們很明顯的看到這個例證,往往煩惱是被我們加持出來的。

因此,在放下對煩惱的執著前,首先就是要面對它,無所畏懼地著它起落,從起落中審視它的無常相。既然是無常,何必取捨呢 !

這就是透過經驗的直觀,以無常的智慧,來「看破、放下、自在」的方法,在此先有個概念。

raw-image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果園早已存在 果實早已成熟 每件事物都已完備而且圓滿 所缺的只是那些分享果實的人 那些有足夠信心來實踐的人 ( 這是一九七七年結夏安居期間,在國際叢林寺院,對西方弟子們的開示。) 當我們想到人,想到風中花果的自然現象:兩者都是非常不穩定的。 良因曰: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在一切的姿勢中修行。 行、住、坐、臥…… 你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到瞋怒,對不對?你在走的時候、坐的時候、臥的時候,都可以生氣;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欲望。因此,我們的修行必須擴大到所有的姿勢──行、住、坐和臥,而且必須定期地做。別光做表面功夫,真實地去做! 良因曰 :
良因法師 著 不論你何時喜歡任何東西,只要告訴你自己:「這不是穩定的事!」為了真正地見到佛法,你必須違反自己的「意願」。 良因曰 : 我們總是活在自己的妄想當中,就像夸父追日,不斷地追逐妄想,直到倒地而死。 把心帶回家,內心得到了休息,此時才能享受到真樂。學習甚深般若,也才有了厚實的基礎。
良因法師 著 如果你能夠清楚地了解,就不會痛苦,因為「因」不再存在了。如果苦還存在,如果你還必須忍耐,那麼,你還沒有上軌道。不論你卡在那裡,不論你那時候有多麼痛苦,當下你就錯了;不論你何時多快樂,你飄浮在雲端……,你看……,又錯了。 良因曰 :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行、住、坐、臥,不斷地修行,以「念」來觀照和守護心,這就是「三摩地」和智慧。它們兩者是同一個東西,可是卻有不同的相貌。 為何苦不再生起呢?因為我們已經找出苦因了(samudaya,集)。 你不需要再超越這點,只要這樣就夠了,在你自己的心理思惟這點。 良因曰 :
良因法師 著 我們在這裡所說的不穩定,就是佛陀。佛即是法,法即是無常性。不論誰見到事物的無常,就是見到它們不變的真理。這就是法,而這也就是佛。如果你見到了法,你就見到了佛;見到了佛,你就見到了法。如果你見到「無常(aniccam)」,就會去放下事物,而不去執著它們。 良因曰: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果園早已存在 果實早已成熟 每件事物都已完備而且圓滿 所缺的只是那些分享果實的人 那些有足夠信心來實踐的人 ( 這是一九七七年結夏安居期間,在國際叢林寺院,對西方弟子們的開示。) 當我們想到人,想到風中花果的自然現象:兩者都是非常不穩定的。 良因曰: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在一切的姿勢中修行。 行、住、坐、臥…… 你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到瞋怒,對不對?你在走的時候、坐的時候、臥的時候,都可以生氣;在任何姿勢中都可以經驗欲望。因此,我們的修行必須擴大到所有的姿勢──行、住、坐和臥,而且必須定期地做。別光做表面功夫,真實地去做! 良因曰 :
良因法師 著 不論你何時喜歡任何東西,只要告訴你自己:「這不是穩定的事!」為了真正地見到佛法,你必須違反自己的「意願」。 良因曰 : 我們總是活在自己的妄想當中,就像夸父追日,不斷地追逐妄想,直到倒地而死。 把心帶回家,內心得到了休息,此時才能享受到真樂。學習甚深般若,也才有了厚實的基礎。
良因法師 著 如果你能夠清楚地了解,就不會痛苦,因為「因」不再存在了。如果苦還存在,如果你還必須忍耐,那麼,你還沒有上軌道。不論你卡在那裡,不論你那時候有多麼痛苦,當下你就錯了;不論你何時多快樂,你飄浮在雲端……,你看……,又錯了。 良因曰 :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行、住、坐、臥,不斷地修行,以「念」來觀照和守護心,這就是「三摩地」和智慧。它們兩者是同一個東西,可是卻有不同的相貌。 為何苦不再生起呢?因為我們已經找出苦因了(samudaya,集)。 你不需要再超越這點,只要這樣就夠了,在你自己的心理思惟這點。 良因曰 :
良因法師 著 我們在這裡所說的不穩定,就是佛陀。佛即是法,法即是無常性。不論誰見到事物的無常,就是見到它們不變的真理。這就是法,而這也就是佛。如果你見到了法,你就見到了佛;見到了佛,你就見到了法。如果你見到「無常(aniccam)」,就會去放下事物,而不去執著它們。 良因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