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罕見腦癌-DIPG(瀰漫性內生性腦幹膠質瘤)

近日知名網紅美食作家-便當夫人的四歲兒子晨翔於年初某日吃飯後,出現嘔吐症狀,原以為是腸胃炎,但到醫院診斷後,卻發現罹患DIPG(瀰漫性內生性腦幹膠質瘤),在經歷過幾個月治療和病魔抗戰下,於前幾日離世,令人相當悲痛😢
一起來了解罕見的腦癌-DIPG~
DIPG(Diffuse Infiltrative Pontine Glioma)-瀰漫性內生性腦幹膠質瘤
-每年約發生100例的兒童腦癌,而DIPG 則佔了約10-15%
-好發族群:多發生於5-9歲兒童,但仍可能發生於任何年紀的兒童及少數的成人
-症狀:嘔吐、肚子痛,初期易被誤以為是腸胃炎,而因會伴隨著如頭痛、視力模糊、顏面麻痺、嘴角歪斜、走路癲簸、歪頭等類似中風的症狀,常是做進一步MRI(磁振造影)檢查時,發現確診
-病因:待確認,目前還未發現和家族遺傳、家族史、環境風險因子有關
-治療方式:因DIPG 生長於腦幹,因此,無法靠開刀完全切除,開刀反而可能造成全身癱瘓,且即使是採用化療方式,治癒率也是極低
而透過放療方式,雖可縮小腫瘤,但也僅能使病患多活幾個月,要完全治癒機率非常低
-藥物:目前國內無有效藥物治療,國外仍在測試中
-建議:當發現孩童出現異狀時,及早送醫診斷,不排除任何疾病的可能,抓緊治療排程,盡力接受治療,以延續生命。
*小百科:放療 vs. 化療
放療(放射線治療):以各種不同能量的射線射照射腫瘤,用來抑制和消滅癌細胞。一般可單獨進行,也可於做手術治療和化療時搭配輔助治療,如某些較大的腫瘤可在手術前,進行放療,使腫瘤體積縮小,讓原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能夠進行手術切除。而對晚期癌患,也可緩解症狀及止痛。
化療(化學合成藥物治療):為治療腫瘤和部分自身免疫疾病的主要手段,避免癌細胞擴散、減緩增生及緩解腫瘤引起的不適症狀。
此兩種方式並沒有哪種較好,僅視病患的情況決定,亦可搭配使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