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他還年輕Still Young (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若對這齣紀錄片有所感觸,
別忘了九月十六日晚上七點,來參加政大書城的座談會.

在紀錄片中介紹吳晟老師跨海尋找九十歲高齡的知音瘂弦老師.
當年的吳晟,為了照顧彰化農忙生活的母親,選擇返鄉任教。
瘂弦老師告訴吳晟:就讓我看看你描寫的的鄉土吧。

於是十三首吳晟系列詩作〈吾鄉印象〉在《幼師文藝》上被大幅刊登,給予吳晟老師莫大的鼓勵,農村裡寫作的生命力,油然而生.

時光荏苒,兩人間的真情,在時間流裡除了增添智慧的白髮,情意未曾改變。
目宿媒體提供,吳晟老師與瘂弦老師(左)
詩是文學的精華,也是人類智慧最精練的呈現,
遇到懂詩的人情意真切;
不懂詩的人,就算活著,心也死了.
影片中描述吳晟與師母的情感,從『愛荷華家書』的詩句中可以感受得到,
早已習慣師母在家中所佈置的柔和燈光,感受到妻子在日常生活上,經年累月為他所作的擔待,也包含自己洗衣的心情,樸實、真摯描述在愛荷華具體的生活,表現出來,摘錄一段『洗衣的心情』:
生活上的種種繁瑣,是妳那雙手一一承受下來,
琢磨成孩子和我喜愛的甜蜜
而妳的雙手
已越來越粗糙
我未曾向妳說過
在我心裡深深潛藏的感激與愧疚.....
是為了學習詩藝而來嗎
最美好的詩
就寫在孩子們和你
紅潤的笑臉上
是為了追尋什麼夢想嗎
最可親的希望
就在我們自己的家鄉
吳晟老師與師母(目宿媒體提供)
紀錄片中有吳晟老師與師母探訪濁水溪源頭的畫面,
老師在追溯日月潭的上游,讓我想起小時候常常步行在濁水溪的上游,那時我們知道要能夠辨識流沙,一旦腳步入流沙之中,雖不會整個身體埋沒,但是溪水暴漲的時候,就是危急的時刻.
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川,也是台灣的母親.曾經孕育台灣這塊土地無數個世紀,更是農民「身上的血」.人類的文明歷史都是傍水而生.如果台灣的歷史生命注定要依戀一條河,濁水溪應該就是象徵台灣的生命的河。吳晟夫婦從濁水溪源頭,緣溪而行,卻發現濁水溪的水已邁入乾涸.於1996年發表的詩作
《水啊!水啊!》:
水啊!水啊!給我們水啊!
      吾鄉的廣大農田,
      隨處張開龜裂的嘴巴,
      向圳邊呼喊。
      水啊!水啊!給我們水啊!
      吾鄉的大小圳溝,
      一一袒現枯竭的河床,
      向水庫呼喊。
      水啊!水啊!給我們水啊!
      山區的龐大水庫,
      流露掩藏不住的焦灼眼色,
      向天空呼喊。
吳晟老師與師母(目宿媒體提供)
吳晟老師與師母在影片中的濁水溪行旅中,過程中老師要求師母為一處拍照,跟現今世代的交往很雷同,兩人當中通常幫忙照相的人,總是付出的比較多.
老師印象廖添丁故事有一段情節,廖添丁被日警追捕逃到南投山區,在一處向天圳躍身而下,隨水流而逃脫.他們找到就在南投縣魚池鄉的東光村,是濁水溪上游武界部落壩的日月潭引水道的其中一段,700多公尺的向天圳,也是唯一沒有加蓋的水道段,能夠一窺引水道面貌的最好地點.看到影片時筆者還滿有認同感的,小時住在南投山區,正巧有同學住在那村落.
向天圳
詩人最終都得回到自己的書桌,紀錄片拍攝到吳晟老師的書櫃,其中愛爾蘭詩人葉慈也是吳晟老師的靈感泉源.
葉慈是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是一位對現代詩歌具有重大影響的詩人,更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參與愛爾蘭民族主義政治運動.但是當時愛爾蘭社會形勢複雜。在目睹了政客黨派的背信中的勾心鬥角、因著不同的信仰,民眾互相仇視等現象,葉慈開始對政治產生了幻滅感,最終回到了他的藝術哲學的領域.
吳晟老師(目宿媒體提供)
葉慈的詩『當你老了』感動了全世界的許多人,
筆者最後僅以葉慈的詩,來闡述吳晟老師用生命愛台灣的意境.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
睡思昏沉,爐火旁打盹。
請取下這部詩歌,慢慢讀,
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
假意和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朝聖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從紀錄片中感受到愛貫穿了吳晟老師的生命,也貫穿於他生命中所有詩歌中。
在他的人生和詩集中,對台灣的愛是嚴肅又痛苦的,卻也美麗而聖潔。他將他的青春歲月奉獻給台灣,影片最終老師將沈澱一切回到了他的書桌,期待他晚年生命的創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流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漫長的旅途,如此倉促.來不及認清多少世間道理, 盡頭將隨時出現 如果還有什麼堅持 我只確知 我雖已老,世界仍年輕』一詩人吳晟的生命故事 吳晟老師自己也很訝異,自己的作品是目前國三上學期翰林版教材的第一課. 雖說這首詩,並沒有在紀錄片中介紹, 筆者以為這首詩已經包含整個紀錄片的內涵. 〈雨季〉
曾幾何時,當我們長大了,我們的故事不再是「很久很久以前」,而是現在。故事的結尾也不再是「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畢竟幸福或是不幸,最終我們都將沈睡邁向熄燈時刻結束。」
鄭硯允主編30部創作、連載漫畫,並寫一些關於文化題材的故事。他非常專注在台灣在地文化,並用臺灣人的生活來發想,尤其是美食文化的內容與生活,好比說2019桃園石門活魚節,他用寫實漫畫的繪畫技巧來記錄​​和創作。
延續上一篇作家王美霞讀書會:楊照『陰翳的日本美』的內容,用文學探究日本的美學,本篇就橫光利一新感覺派為主軸.以深入了解日本的文學史.並以橫光的思維觀察分析中國.
鳥屋讀書會主題是楊照的這本書:陰翳的日本美… 討論的面向很廣,本章就谷崎潤一郎的細雪為主軸. 講到細雪,華麗的和服一定要有的. 美霞老師爲求真切還特別提供日本色卡 回家立刻將日本振袖和服拿出來對照 果真沒跳脫同一色系 我初次看細雪是國中時期,感受日本關西華麗古典的美, 就好比細雪文中提到:
陳耀昌教授於永福國小接受卓越市民表揚儀式由市長黃偉哲頒獎(2021.11.12)筆者在思索演講的脈絡,從白色恐怖提到二二八,或許在那個年代,台灣人充滿著抑鬱哀傷的情調,但是這首歌卻為當時的台灣人所熱愛著,許多人在評論日治時代是台灣悲劇文學的鼎盛時期,戰後出生的一代,被壓抑著難道只剩悲情?
『漫長的旅途,如此倉促.來不及認清多少世間道理, 盡頭將隨時出現 如果還有什麼堅持 我只確知 我雖已老,世界仍年輕』一詩人吳晟的生命故事 吳晟老師自己也很訝異,自己的作品是目前國三上學期翰林版教材的第一課. 雖說這首詩,並沒有在紀錄片中介紹, 筆者以為這首詩已經包含整個紀錄片的內涵. 〈雨季〉
曾幾何時,當我們長大了,我們的故事不再是「很久很久以前」,而是現在。故事的結尾也不再是「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畢竟幸福或是不幸,最終我們都將沈睡邁向熄燈時刻結束。」
鄭硯允主編30部創作、連載漫畫,並寫一些關於文化題材的故事。他非常專注在台灣在地文化,並用臺灣人的生活來發想,尤其是美食文化的內容與生活,好比說2019桃園石門活魚節,他用寫實漫畫的繪畫技巧來記錄​​和創作。
延續上一篇作家王美霞讀書會:楊照『陰翳的日本美』的內容,用文學探究日本的美學,本篇就橫光利一新感覺派為主軸.以深入了解日本的文學史.並以橫光的思維觀察分析中國.
鳥屋讀書會主題是楊照的這本書:陰翳的日本美… 討論的面向很廣,本章就谷崎潤一郎的細雪為主軸. 講到細雪,華麗的和服一定要有的. 美霞老師爲求真切還特別提供日本色卡 回家立刻將日本振袖和服拿出來對照 果真沒跳脫同一色系 我初次看細雪是國中時期,感受日本關西華麗古典的美, 就好比細雪文中提到:
陳耀昌教授於永福國小接受卓越市民表揚儀式由市長黃偉哲頒獎(2021.11.12)筆者在思索演講的脈絡,從白色恐怖提到二二八,或許在那個年代,台灣人充滿著抑鬱哀傷的情調,但是這首歌卻為當時的台灣人所熱愛著,許多人在評論日治時代是台灣悲劇文學的鼎盛時期,戰後出生的一代,被壓抑著難道只剩悲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烏來娃娃谷,有一處冒著煙的熱水,小嬰兒「哇」的一聲,父親走出木屋,把產婆交給他的一包東西拋入河谷,嬰兒哭的更大聲,外婆問:「你拿去的胞衣(胎盤)埋好了嗎?」父親不明就理的答道:「丟河裏了」,外婆大叫:「怪不得小娃兒,要大哭了,河水那麽湍急,我不是告訴你要拿去屋後埋起來嗎?」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富貴浮雲,俯仰流年二十春。 前言 歐陽修頌揚穎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起句即主題,末三字都是”西湖好”,例如「春深雨過西湖好」;「畫船載酒西湖好」;「羣芳過後西湖好」……而其末句,約略可想像置身湖中的情趣,例如: 隱隱苼歌處處隨;穩泛平波任醉眠;行雲卻在行舟下;疑是湖
Thumbnail
吳依光之後回首,遲遲领悟,人跟命運的關係,就像魚跟水,魚明明澈底浸潤於水中, 却對水的存在不怎麽上心,非得等到有日,水濁了、温度不對勁了,鱼才會温吞地想,今天這水,真是怪啊。吳依光對父母的困惑,也她發現「命運」的過程。她怎麼會是這對父母的小孩,而不是其他父母的呢? 名叫吳依光的人,她的命運的毛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   前言 歐陽修有一組<采桑子>是描寫安徽穎州的西湖,(大陸好像有不少地方都有所謂的"西湖",上次去福州玩了幾天,那兒也有一個西湖,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西湖,湖面清幽,微風徐徐,尤其所放的音樂是古箏,清清柔柔的、隱隱約約的伴隨著在遊客身旁……),他在中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Thumbnail
從《一生中的一天》到《巨流河》,齊邦媛教授以淡雅的筆觸勾勒出人生的風景,深深觸動了讀者的心靈。有幸認識這位風格獨特、富有智慧的台灣文學守護者,親身感受他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豁達,妙語如珠,犀利深刻。聽到他以101歲高壽去世,前塵往事翻湧,才知道他的精神一直守護著我。
Thumbnail
大自然音樂製作人吳金黛全新單曲〈光陰裡的川流〉,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合作,作為「WE ART ALWAYS TOGETHER 2023」年度回顧影片的主題音樂,以「水」的意象貫穿,呼應人潮與車流的復甦與絡繹,也表現時間與事件的流動性。而藝術亦像是川流一樣源源不絕,持續地在人們的記憶中流淌。
Thumbnail
張秀亞向來鐘愛書寫和水有關的意象,大海、湖泊、小溪。她說「一道淺水、清溪,一片澤地、泥沼,只為了閃爍著一點清瑩的水光,也得到我無限的愛戀。 」她的生活仿佛總是和水有關,水是她一輩子的眷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烏來娃娃谷,有一處冒著煙的熱水,小嬰兒「哇」的一聲,父親走出木屋,把產婆交給他的一包東西拋入河谷,嬰兒哭的更大聲,外婆問:「你拿去的胞衣(胎盤)埋好了嗎?」父親不明就理的答道:「丟河裏了」,外婆大叫:「怪不得小娃兒,要大哭了,河水那麽湍急,我不是告訴你要拿去屋後埋起來嗎?」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富貴浮雲,俯仰流年二十春。 前言 歐陽修頌揚穎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起句即主題,末三字都是”西湖好”,例如「春深雨過西湖好」;「畫船載酒西湖好」;「羣芳過後西湖好」……而其末句,約略可想像置身湖中的情趣,例如: 隱隱苼歌處處隨;穩泛平波任醉眠;行雲卻在行舟下;疑是湖
Thumbnail
吳依光之後回首,遲遲领悟,人跟命運的關係,就像魚跟水,魚明明澈底浸潤於水中, 却對水的存在不怎麽上心,非得等到有日,水濁了、温度不對勁了,鱼才會温吞地想,今天這水,真是怪啊。吳依光對父母的困惑,也她發現「命運」的過程。她怎麼會是這對父母的小孩,而不是其他父母的呢? 名叫吳依光的人,她的命運的毛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   前言 歐陽修有一組<采桑子>是描寫安徽穎州的西湖,(大陸好像有不少地方都有所謂的"西湖",上次去福州玩了幾天,那兒也有一個西湖,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西湖,湖面清幽,微風徐徐,尤其所放的音樂是古箏,清清柔柔的、隱隱約約的伴隨著在遊客身旁……),他在中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Thumbnail
從《一生中的一天》到《巨流河》,齊邦媛教授以淡雅的筆觸勾勒出人生的風景,深深觸動了讀者的心靈。有幸認識這位風格獨特、富有智慧的台灣文學守護者,親身感受他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豁達,妙語如珠,犀利深刻。聽到他以101歲高壽去世,前塵往事翻湧,才知道他的精神一直守護著我。
Thumbnail
大自然音樂製作人吳金黛全新單曲〈光陰裡的川流〉,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合作,作為「WE ART ALWAYS TOGETHER 2023」年度回顧影片的主題音樂,以「水」的意象貫穿,呼應人潮與車流的復甦與絡繹,也表現時間與事件的流動性。而藝術亦像是川流一樣源源不絕,持續地在人們的記憶中流淌。
Thumbnail
張秀亞向來鐘愛書寫和水有關的意象,大海、湖泊、小溪。她說「一道淺水、清溪,一片澤地、泥沼,只為了閃爍著一點清瑩的水光,也得到我無限的愛戀。 」她的生活仿佛總是和水有關,水是她一輩子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