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保育的情感邏輯(1):生態魅力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時候,我會想起大學時期,在保育生物學的課堂上,聽到老師提問:「你要怎麼說服別人加入保育?」
這是個大哉問。但是,作為一位受過生物學門訓練的學生,通常會下意識地冒出一些答案,例如生物多樣性價值。但是當老師近乎挑釁地說:「那石虎有什麼價值?」或是「我就是不想保育石虎」時,全班就會陷入沉默。
當然,保育生物學有很多保育方法和說服他人保育的方式,例如跟經濟市場掛勾,將生態服務系統換算成金錢,用以說服別人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物種。另外,最常被提到的就是「旗艦物種(flagship species)」,由某些擁有獨特魅力,能吸引大眾目光,激發人們想要保護的心情,藉以推動保育倡議或行動的物種來帶動保育。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37 字、4 則留言,僅發佈於非人與人 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關注人與環境的互動。目前關注的主題有中亞、蒙古這些遊牧民族組成的區域,還有臺灣的猛禽棲架形成的生態農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轟轟轟,轟轟轟!」樹林間突然冒出轟動的聲響,緊接著,龐然大物若隱若現在森林樹冠中那個有光點的所在。朋友F此時別過頭來說:「我第一次聽到犀鳥拍翅的聲音時,以為有誰在森林中用鋸子伐木。」有人說,這正是犀鳥振翅時,羽管滑過空氣產生的巨大、低沉且緩慢的鳴音。但是犀鳥經過上空時,並非每次都有驚人之舉,有時會
「轟轟轟,轟轟轟!」樹林間突然冒出轟動的聲響,緊接著,龐然大物若隱若現在森林樹冠中那個有光點的所在。朋友F此時別過頭來說:「我第一次聽到犀鳥拍翅的聲音時,以為有誰在森林中用鋸子伐木。」有人說,這正是犀鳥振翅時,羽管滑過空氣產生的巨大、低沉且緩慢的鳴音。但是犀鳥經過上空時,並非每次都有驚人之舉,有時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去森林裡,聽見不是人的聲音,那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近年來,動物權議題日益受到關注,對於動物的救援與安樂死的抉擇也逐漸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本文透過一則動物園內的故事,以及救援與安樂死的抉擇,探討人類應如何幹預與尊重自然循環。另外,人類不必將所有生物的生死套上自身的濾鏡,同時強調人類和其他生物之間形成一種關係,應尊重並堅定自己的信念。
Thumbnail
烏雕鴞體型大,眼睛又長在臉盤的正面,當我和牠們對視的時候,不期然會覺得牠們的身體内是藏著一個人的靈魂,看著烏雕鴞渾圓而帶有靈氣的眼神,不禁也會把牠們的眼光吸引了,想要再一看再看。
Thumbnail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Thumbnail
賞鳥是不錯的戶外活動,但你不一定有興趣,我也無意拉誰進入賞鳥之門,也不想談那些枯燥的鳥類知識。 但今天鳥人會以鳥類作為媒介,引領朋友們初步感受一下鳥類之美。 美是興趣的起點,有了美,愛,自然浮現,有了愛,就會產生熱度,溫暖生活。
Thumbnail
哲學家內格爾(Thomas Nagel)於197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當蝙蝠是什麼滋味》,他主張我們無從了解當另一種生物是什麼感覺。感覺和意識都是「主體的」經驗,因此無法分享,其他人也無從想像。 這是我在台北書展逛了兩個小時最後只買了這本書的理由,因為我很想知道;人真的有可能感知當一個鳥的感
Thumbnail
動物靈魂來地球是為了協助人類重新發掘內在無條件去愛的能力,因此動物奉獻愛心的能力是人類無從領略的,這可以從心理分析和靈性維度兩種層面來解釋。
Thumbnail
固定行為模式 許多動物經常會被特定條件觸發特定行為。 例如有一種肉食螢火蟲a會捕食另一種螢火蟲b。 a會在b的繁殖季發出b種雌蟲的光,然後b就會自動飛過去送頭。 另一個例子則是火雞,火雞馬麻會對一種幼火雞特殊的嘰嘰叫產生反應並做出育兒行為。 富有實驗精神的科學家就用火雞天敵——臭鼬的形象做了個會發出
Thumbnail
動物保育、保護,如今已走入大眾的目光中,甚至成為主流社會所信奉、支持的重要價值之一;然而,在保育稀有動物、反對虐待動物的同時,將動物作為招攬客人的展演工具、以保育或教育之名對動物們行終身監禁等行為,卻諷刺地同樣被接受。究竟什麼是動物保育/保護?其真正的意義又該包含哪些價值觀?
Thumbnail
偶爾有些老朋友會跟我抱怨,說你們荒野保護協會提倡要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但是他們不管是假日爬郊山,或是退休後天天走步道健身,但是不管怎麼看,花還是花,樹還是樹,鳥還是鳥,從來沒有感受到與自然萬物的共鳴或所謂生命的流動,到底是他們沒有慧根,還是我們在唬弄他們?     對於這些朋友的質疑,我通常提供給
Thumbnail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去森林裡,聽見不是人的聲音,那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近年來,動物權議題日益受到關注,對於動物的救援與安樂死的抉擇也逐漸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本文透過一則動物園內的故事,以及救援與安樂死的抉擇,探討人類應如何幹預與尊重自然循環。另外,人類不必將所有生物的生死套上自身的濾鏡,同時強調人類和其他生物之間形成一種關係,應尊重並堅定自己的信念。
Thumbnail
烏雕鴞體型大,眼睛又長在臉盤的正面,當我和牠們對視的時候,不期然會覺得牠們的身體内是藏著一個人的靈魂,看著烏雕鴞渾圓而帶有靈氣的眼神,不禁也會把牠們的眼光吸引了,想要再一看再看。
Thumbnail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Thumbnail
賞鳥是不錯的戶外活動,但你不一定有興趣,我也無意拉誰進入賞鳥之門,也不想談那些枯燥的鳥類知識。 但今天鳥人會以鳥類作為媒介,引領朋友們初步感受一下鳥類之美。 美是興趣的起點,有了美,愛,自然浮現,有了愛,就會產生熱度,溫暖生活。
Thumbnail
哲學家內格爾(Thomas Nagel)於197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當蝙蝠是什麼滋味》,他主張我們無從了解當另一種生物是什麼感覺。感覺和意識都是「主體的」經驗,因此無法分享,其他人也無從想像。 這是我在台北書展逛了兩個小時最後只買了這本書的理由,因為我很想知道;人真的有可能感知當一個鳥的感
Thumbnail
動物靈魂來地球是為了協助人類重新發掘內在無條件去愛的能力,因此動物奉獻愛心的能力是人類無從領略的,這可以從心理分析和靈性維度兩種層面來解釋。
Thumbnail
固定行為模式 許多動物經常會被特定條件觸發特定行為。 例如有一種肉食螢火蟲a會捕食另一種螢火蟲b。 a會在b的繁殖季發出b種雌蟲的光,然後b就會自動飛過去送頭。 另一個例子則是火雞,火雞馬麻會對一種幼火雞特殊的嘰嘰叫產生反應並做出育兒行為。 富有實驗精神的科學家就用火雞天敵——臭鼬的形象做了個會發出
Thumbnail
動物保育、保護,如今已走入大眾的目光中,甚至成為主流社會所信奉、支持的重要價值之一;然而,在保育稀有動物、反對虐待動物的同時,將動物作為招攬客人的展演工具、以保育或教育之名對動物們行終身監禁等行為,卻諷刺地同樣被接受。究竟什麼是動物保育/保護?其真正的意義又該包含哪些價值觀?
Thumbnail
偶爾有些老朋友會跟我抱怨,說你們荒野保護協會提倡要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但是他們不管是假日爬郊山,或是退休後天天走步道健身,但是不管怎麼看,花還是花,樹還是樹,鳥還是鳥,從來沒有感受到與自然萬物的共鳴或所謂生命的流動,到底是他們沒有慧根,還是我們在唬弄他們?     對於這些朋友的質疑,我通常提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