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教室】2003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也要去上這間學校

導演:理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
主演:傑克布萊克、瓊安庫薩克


當年,會看【搖滾教室】,是因為有個組Band的朋友在看完之後,一直跟我推薦這部電影有多好看,他說喜歡搖滾音樂的人沒看這部電影,簡直是罪過!衝著導演理察林克雷特(好吧!我承認我對男主角實在沒什麼好感),看完之後,我懂得一個熱愛搖滾音樂的人,為什麼會對這樣一部好萊塢電影大為推薦,電影裡對搖滾樂如數家珍的熱情,的確很能打動人心,連我都想去上這所「搖滾教室」。

一個生活失敗的吉它手Dewery Finn,只對搖滾樂充滿熱情,可是他不懂得合群,與主唱搶Mic、被樂隊踢出來後,又面臨到交房租的問題,陰錯陽差下,接替室友的代課老師位置,來到一個死氣沉沉的貴族學校,在偶然的狀況下,突發奇想的將練古典音樂的小孩組成一個樂團,將教室變成練團室,想要進軍搖滾大賽…隨著與學生相處的過程,Dewery Finn了解自己、進而成長,這群學生也因為這段歷程,開始得到成長與自信,電影還順便很諷刺的解放校長及家長,最後Happy Ending,大家一起齊搞band。
這樣的勵志電影情節,若沒直接點名,很難想像這是理察林克雷特所拍出來的電影。來自德州的他,從1991年的處女作【無所事事的廢人Slacker】開始,每部都在示範著口水比茶多的電影,甚至都在實踐一種無所事事的Slacker精神。可是在【搖滾教室】這部好萊塢的製作裡,乍看是部典型的勵志電影,實則沒有表面這麼簡單,也熱愛搖滾音樂的理察林克雷特,這回將自己藏得很好,他和Mike White(劇中主角的室友)的劇本,及傑克布萊克的角色,都想藉著【搖滾教室】在找搖滾音樂的起點。電影的好看,來自幕後團隊對於搖滾音樂的熱情。
如果我上課的黑板寫著搖滾樂史,我的家庭作業是聽著險峻海峽、Kiss、The Who、Pink Floyd、The Doors的CD,我的老師會教我搖滾歌詞與哲理,我也會樂得天天上學...在1989年【春風化雨】裡,羅賓威廉斯用「詩」來當成啟發學生的鑰匙,1994年的【危險遊戲】裡,蜜雪兒菲佛則將搖滾名將鮑布迪倫Bob Dylan的歌詞當成現代詩,來教育一群中下階層的學生,現在的【搖滾教室】,則進化到將搖滾樂視為學生的最好功課教材。
以前跟搖滾音樂有關的電影,可以看到搖滾青年、搖滾中年,甚至是搖滾老年,但【搖滾教室】卻是第一次看到「搖滾童年」—在這群國小五年級學生身上,可以發現兒童的天真、單純,和搖滾音樂的自由、熱情、坦率,兩者間是多麼地聲息相通,以前的搖滾音樂出現是為了對抗中產階級、為青少年找到一個情緒發洩的出口,隨著時代演進,搖滾音樂已經不是這麼簡單,可是當間流行市場上多元化的搖滾音樂,只剩下滿口髒話、不入耳的噪音、言不及義的憤怒,而缺了這些最原始的「反抗」、「熱情」的搖滾精神;在【搖滾教室】裡,老師教著小孩還是要反抗「老大哥」,可是這反抗是發現自己的才華(小吉它手),找到自己的定位(小黑人合音),進而得到成長(小鼓手)與自信(小鍵盤手),當電影最後的搖滾大賽,校長、家長及觀眾隨著搖滾音樂的熱情搖擺中,會發現搖滾樂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是因為我們心中都潛藏著著赤子般的熱情,及不服威權的自我,在這幾個厲害到不行的小朋友身上,看到搖滾烏托邦的實現。
不過,導演理察林克雷特並沒有厲害到統合搖滾樂與挑釁布爾喬亞教育體制的能力,加上某些角色的典型設計(像是室友的女友),在某些時候,電影會推縮到一個妥協的地步,理所當然爾的帶過某些橋段,還有那主角無處不在賣弄的表演(我真的沒辦法喜歡他,抱歉),在看【搖滾教室】的過程,感覺像在走鋼索的擺盪;穩定這部電影的力量,一方面是來自前述的對搖滾基本的追尋,另一方面,就是那群小樂手的表演。有史以來,小朋友唱著超齡的歌,大人們也沒覺得不妥,甚至還會覺得可愛,可是在【搖滾教室】裡的這群非職業的厲害小演員卻明白地告訴大家,真正的搖滾音樂是什麼,小孩子也可以發展出真正屬於自己的搖滾樂,而不是成為取悅大人的發聲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喜歡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Welcome to my Sub-space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於【搖滾未來】會想看的理由,很大的原因是導演—曾經執導過【青春百老匯CAMP】的陶德葛拉夫。【搖滾未來】在某些戲劇手法上,也直接拿搖滾樂等同於青春的符碼,即使過程充滿著痛苦及不安,仍舊有著直接、純粹的熱情。
前不久的迪士尼年度大會D23發佈了在2022年的感恩節11/24 上架 Disney+上線【曼哈頓奇緣2】,15年前從動畫掉進現實世界的公主,似乎變成了「壞繼母」...還是先看第一集來重溫一下。
在偽裝、幻覺、隱藏、謊言與真實間,四百年前的莎士比亞糾纏不清、似瘋似癲的以性別扮裝為元素,探討真愛意義為何的『第十二夜』,可能還比2006年的【足球尤物】更為進步些呢。
從紅酒、跑車、相機、手錶,用流淚流汗的日日夜夜,也把靈魂賣給了工作、金錢,成功背後的意義又代表了什麼?陳奕迅和黃偉文合作的「物質四部曲」用四首歌唱進了熟男的心底...
一些小短文,祝大家中秋節快樂!【阿波羅13號】1995【發暈】1987「SOMEWHERE OUT THERE」1986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的故事,不管是書還是電影,如果主角不是個叫做「切CHE」的人,這只不過是個普通的公路電影罷了,但因為主角是曾經被世界許多搞革命的年輕人視為精神領袖的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 1928~1967),讓人燃起對切格瓦拉的研究興趣。
關於【搖滾未來】會想看的理由,很大的原因是導演—曾經執導過【青春百老匯CAMP】的陶德葛拉夫。【搖滾未來】在某些戲劇手法上,也直接拿搖滾樂等同於青春的符碼,即使過程充滿著痛苦及不安,仍舊有著直接、純粹的熱情。
前不久的迪士尼年度大會D23發佈了在2022年的感恩節11/24 上架 Disney+上線【曼哈頓奇緣2】,15年前從動畫掉進現實世界的公主,似乎變成了「壞繼母」...還是先看第一集來重溫一下。
在偽裝、幻覺、隱藏、謊言與真實間,四百年前的莎士比亞糾纏不清、似瘋似癲的以性別扮裝為元素,探討真愛意義為何的『第十二夜』,可能還比2006年的【足球尤物】更為進步些呢。
從紅酒、跑車、相機、手錶,用流淚流汗的日日夜夜,也把靈魂賣給了工作、金錢,成功背後的意義又代表了什麼?陳奕迅和黃偉文合作的「物質四部曲」用四首歌唱進了熟男的心底...
一些小短文,祝大家中秋節快樂!【阿波羅13號】1995【發暈】1987「SOMEWHERE OUT THERE」1986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的故事,不管是書還是電影,如果主角不是個叫做「切CHE」的人,這只不過是個普通的公路電影罷了,但因為主角是曾經被世界許多搞革命的年輕人視為精神領袖的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 1928~1967),讓人燃起對切格瓦拉的研究興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應該許多人都聽過,但事真的這樣嗎?從放牛班的提琴手這部電影中可以找到很深刻的解答。
Thumbnail
去年《藍色巨星》電影版,我非常喜歡劇情的鋪成,雖然結局...讓我帶著憂傷離開戲院,電影出現的畫面及音樂總能生活中突然響起~ 今年在某次上課後,腦袋不斷出現主角-大,演奏薩克斯風的巨大震憾感,與那天的上課內容跟演奏曲的前、中、後接上了,[前奏(熱身)、中間合奏(跟螢幕的影片熱舞)、後為solo(自由
Thumbnail
迴響於耳的固定音高、隨著變聲期消逝的純真,《去唱卡拉OK吧!》是一部以搞笑幽默包裝的青春成長故事,它以明快的故事節奏以及鮮明的角色形象,讓觀眾總能被荒誕的詼諧片段逗樂,同時也以兩個乍看毫無共通性的角色間的真摯互動,側寫少年面對改變與青春消逝時的躊躇不前......
Thumbnail
我們時常交流很多想法,音樂、書法、電影、教育、宗教信仰。不管拋什麼樣的名詞或話題,他都能理解,然後延伸出很多話題。尤其從搖滾聽到金屬的人甚少。
Thumbnail
這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溫馨互動故事,描述了教師如何與不易互動的學生建立連結,並由音樂與歌唱開啟了他們之間的溝通渠道。
這是一部由漫畫改編而成的電影,主要是由三位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因緣際會聚在一起,組成一個小型樂團的故事。
Thumbnail
好久沒有看這麼輕鬆的電影了!當初會看這部,是因為發現它是漫畫改編的電影。去年剛看過《春心萌動的老屋緣廊》,很喜歡裡面那種輕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敘事方式,甚至為了查書裡的漫畫,才發現整部電影本身就是漫畫改編的,也對這樣的改編形式留下好印象。 看完《去唱卡拉OK吧》,一樣感受到濃濃的漫畫感,演黑道大叔的
Thumbnail
和山やま創作的漫畫《去唱卡拉OK吧!》經過山下敦弘導演的改編創作,搖身一變成為輕盈又可愛的音樂喜劇電影。或許導演也在聰實與狂兒的故事裡,嗅到了雨水浸濕泥土和空氣後,滿是混濁潮濕的味道;又或許在那陰鬱灰暗的畫面中,還能看見聰實的傘和狂兒的背,透出了一片彩色。《去唱卡拉OK吧!》就此於焉而生。
Thumbnail
《搖滾吧!中二樂團》是一部不良少年與音樂的動畫電影,裡面沒有拳對拳的青春、也沒有熱心開導青少年的老師,只有不良少年無所事事的日常。不良高中生研二某天因為機遇下拿到了貝斯,找來同伴太田、朝倉表示想組成樂團。三個門外漢瞎湊出怪異的樂曲,意外彈出了興趣,還即將登上音樂季?但音樂之外的問題卻也爆發開來。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法國電影,深刻展現了教育與人性之間的關係。 這部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講述了一位叫做克萊門特·馬修先生的音樂老師在一所寄宿學校里通過音樂改變了一群被社會邊緣化的學生的故事。 影片透過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學生內心的孤獨與掙扎。 這些學生來自各種背景,有的是因為家庭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應該許多人都聽過,但事真的這樣嗎?從放牛班的提琴手這部電影中可以找到很深刻的解答。
Thumbnail
去年《藍色巨星》電影版,我非常喜歡劇情的鋪成,雖然結局...讓我帶著憂傷離開戲院,電影出現的畫面及音樂總能生活中突然響起~ 今年在某次上課後,腦袋不斷出現主角-大,演奏薩克斯風的巨大震憾感,與那天的上課內容跟演奏曲的前、中、後接上了,[前奏(熱身)、中間合奏(跟螢幕的影片熱舞)、後為solo(自由
Thumbnail
迴響於耳的固定音高、隨著變聲期消逝的純真,《去唱卡拉OK吧!》是一部以搞笑幽默包裝的青春成長故事,它以明快的故事節奏以及鮮明的角色形象,讓觀眾總能被荒誕的詼諧片段逗樂,同時也以兩個乍看毫無共通性的角色間的真摯互動,側寫少年面對改變與青春消逝時的躊躇不前......
Thumbnail
我們時常交流很多想法,音樂、書法、電影、教育、宗教信仰。不管拋什麼樣的名詞或話題,他都能理解,然後延伸出很多話題。尤其從搖滾聽到金屬的人甚少。
Thumbnail
這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溫馨互動故事,描述了教師如何與不易互動的學生建立連結,並由音樂與歌唱開啟了他們之間的溝通渠道。
這是一部由漫畫改編而成的電影,主要是由三位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因緣際會聚在一起,組成一個小型樂團的故事。
Thumbnail
好久沒有看這麼輕鬆的電影了!當初會看這部,是因為發現它是漫畫改編的電影。去年剛看過《春心萌動的老屋緣廊》,很喜歡裡面那種輕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敘事方式,甚至為了查書裡的漫畫,才發現整部電影本身就是漫畫改編的,也對這樣的改編形式留下好印象。 看完《去唱卡拉OK吧》,一樣感受到濃濃的漫畫感,演黑道大叔的
Thumbnail
和山やま創作的漫畫《去唱卡拉OK吧!》經過山下敦弘導演的改編創作,搖身一變成為輕盈又可愛的音樂喜劇電影。或許導演也在聰實與狂兒的故事裡,嗅到了雨水浸濕泥土和空氣後,滿是混濁潮濕的味道;又或許在那陰鬱灰暗的畫面中,還能看見聰實的傘和狂兒的背,透出了一片彩色。《去唱卡拉OK吧!》就此於焉而生。
Thumbnail
《搖滾吧!中二樂團》是一部不良少年與音樂的動畫電影,裡面沒有拳對拳的青春、也沒有熱心開導青少年的老師,只有不良少年無所事事的日常。不良高中生研二某天因為機遇下拿到了貝斯,找來同伴太田、朝倉表示想組成樂團。三個門外漢瞎湊出怪異的樂曲,意外彈出了興趣,還即將登上音樂季?但音樂之外的問題卻也爆發開來。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法國電影,深刻展現了教育與人性之間的關係。 這部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講述了一位叫做克萊門特·馬修先生的音樂老師在一所寄宿學校里通過音樂改變了一群被社會邊緣化的學生的故事。 影片透過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學生內心的孤獨與掙扎。 這些學生來自各種背景,有的是因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