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聽過身邊的人對我說:「啊你不是心理師?就治療自己啊!」或是「花錢去找心理師幹嘛?我就是你的心靈導師啊!」(非常敢講的朋友)
但,心理師也是人,也會有當局者迷的現象,有時候就是容易看到別人的亮點但不是自己的。
心理師的工作模式是主動的聆聽並給予回應,這是需要花百分之一百的精神專注在每一次一小時的晤談中,所以下班之後當然也會期望是回到一個“人”的身份,也渴望休息、和朋友說垃圾話或是和家人抱怨工作上的瑣事。
心理師,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所以即使是心理師,有時候也需要另一位心理師的協助,看到自己為什麼卡住了。
因為自己是心理師,我也相信諮商能夠幫助我看到自己在生命中卡住的是怎麼了。
*
那,我會怎麼選擇心理師呢?
之前podcast的66集和大家討論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心理師?我也問了自己同樣的問題。
第一個,眼緣很重要,至少要看順眼;第二,有機會看到心理師如何傳遞價值觀,我會更知道他適不適合我。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期望彼此可以有真誠的交流。
*
關於真誠的交流,我覺得是在諮商關係中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我們常常會不好意思告訴別人自己的感受,因為擔心傷害對方,所以更難對心理師表現。
但心理諮商是一個非常需要真誠交流,才能看到效果的一個歷程,所以也我也會常常鼓勵我的個案,不要害怕我會不高興,我很期望可以知道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因為這樣子他的錢也才沒有白花,或是不開心的離開晤談室,責怪心理師沒有發揮功能。
*
提到我的心理師,我最喜歡他的部分是「真誠的回應」,我可以感覺到他真誠的分享自己的看法,這也讓我在他面前更沒有偶像包袱的說出自己真心的想法,但卻是很安心的,因為我不擔心他會評價我。
這也是過去我接受諮商時沒有做的,我沒有告訴心理師我的想法。
我的第一次諮商是一個不好的諮商經驗,因為身為還在學習諮商的學生,我當時的心理師只聽到我是因為課程需要所以來接受諮商,只淡淡的說我的問題問學長姐就可以解決,她就自行決定結束諮商。
對當時的我來說覺得很傻眼,難道就因為我是在學習的研究生,心理師就可以這樣隨便對待我嗎?當時的我心裡其實是很受傷的,也對於諮商有許多疑問。
*
鼓勵所有在諮商或曾經有負面諮商經驗的你,如果你也在諮商關係中有沒有說出來的想法,最好的方式就時提出來和你的心理師討論,這也是另一種和他人新的互動方式,你會發現「表達自己不會真的傷害別人」。
最後推薦一本和心理諮商相關的好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可以看到許多心理師內心的OS!
----------------------------------------------------------------------------------
我是不務正業邱總監Erica,也是一位諮商心理師。
如果你對於心理諮商有興趣,歡迎透過我的
社群平台交流或討論(臉書、IG、Podcast都有)。
如果你想預約實體的個別諮商或線上諮詢,歡迎點選
這裡連結預約或問問題:
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