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宮廷鬥爭向來是通俗戲劇常用的題材之一,幾年前在中國影視圈蔚為主流,不同朝代不同歷史人物都套用在同款的脈絡上被呈現。台灣在本土影視產業萎縮之下,台灣觀眾除了韓劇、日劇,也熱衷收看中國戲劇節目,影響所及,對於中國歷史上的帝王后妃,也琅琅上口了起來。
閱讀了此書(《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才發現台灣歷史裡也藏著現成的素材,這些留名歷史的大男人們,在進行外交應對與內政決定的同時,其內心小劇場多方翻滾所產生的多疑、猜忌、哀怨,這種種情緒飽滿的程度,不會輸給中國歷史上後宮女性的互鬥心機。而且,這段歷史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遠,甚至,最近的台美關係,某方面似乎正往歷史復刻的路上前進。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台灣也面臨命運的交叉口。「住民自決」?聯合國託管?美國設立臨時軍政府代管?還是「中華民國在台灣」?回顧這段時期的歷史,才知道台灣其實有過機會可以選擇,而不是一條死路通到底,最後成為今天的台灣。這實在比大男人之間的鬥爭結局,要來得令人惆悵。因此,可以說,1945年到1954年,是決定台灣未來命運,關鍵的10年。
戰前,殖民台灣的日本,在終戰之際,也面臨類似的關鍵時期,甚至,可以濃縮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頒佈「終戰詔書」的前24小時。《日本最漫長的一天》這本書描述了這一天,日本的政壇與軍界人士,他們秉持各自的主張,以自己愛國的方式,試圖在天皇玉音放送之前,做最後的困獸之鬥。比起我們關鍵的10年,這群日本有力者只有一天的時間,得想方設法扳倒對方,因此給了我一個想像,這應該會是一個緊湊刺激、有如拆解定時炸彈的真實故事。結果剛好相反。據作者自述,他依據當時所有人的證言、日記、回憶錄和訪談,來重新鋪陳那一日。首先,我就被書中眾多的人物以及他們的官銜,搞得無限迷惘,加上作者給予所有人物相同的戲份,無主角配角之分,反而凸顯不出故事需要的戲劇性。其次,作者筆下文風,有如老僧入定,緩慢到讓人充滿睏意,也有如母親壓箱的流水帳本,只有繁瑣堆疊的細節。
同樣以日記、檔案、口述歷史作為參考資料而寫成的本書,以資料為骨架,作者大膽以自己的觀點與想像,賦予血肉。於是,停格於黑白照片中的歷史人物,有了生動如你我的情緒,硬梆梆的檔案與檔案之間,有了活跳跳的場景來串連。於是,看似申論題的書名,意外的,就像章回小說一樣好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48內容數
以走路的速度及視野,不用地圖指引方向,沒有預設行程走訪景點吃美食,單純憑著眼前所見的街路風景,帶領我直走或轉彎,去認識大城小鎮、漁村農鄉,體驗真實的台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彥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透徹王大閎的建築,必得先看懂他的人生,及處世哲學。
在捷運上閱讀此書,我不由自主小心翼翼,深怕別人窺見書名。果然我是典型的害羞人格。 這本書以列舉近現代在藝術及各方面有傑出表現的害羞性格者,作為全書主要內容,因此閱讀過程中,屢屢感到獲得救贖:原來,自己不是這個社會上少數的彆扭怪人,甚至,暗自竊喜於自己可能也多少具有優異於常人的藝術長才。
全書讀畢後,不知怎的,有一種看完《美華報導》的空虛感。或許,越是富麗堂皇與繁文縟節,就是想掩蓋越是無底的空虛吧。
十年前的《人生一瞬》一書,特別是書中關於旅行的部分,詹宏志展示了他博學強記與旁徵博引的優異能力,因此讓我對十年後的《旅行與讀書》抱著高度期待。然而,書才讀了一半,就已讓我頻頻掩卷離席。而即使在閱讀的當下,我也不再像閱讀當年的《人生一瞬》一般,字字細嚼,甚至還倒帶再讀,現在三不五時就想快轉,再快轉。
要透徹王大閎的建築,必得先看懂他的人生,及處世哲學。
在捷運上閱讀此書,我不由自主小心翼翼,深怕別人窺見書名。果然我是典型的害羞人格。 這本書以列舉近現代在藝術及各方面有傑出表現的害羞性格者,作為全書主要內容,因此閱讀過程中,屢屢感到獲得救贖:原來,自己不是這個社會上少數的彆扭怪人,甚至,暗自竊喜於自己可能也多少具有優異於常人的藝術長才。
全書讀畢後,不知怎的,有一種看完《美華報導》的空虛感。或許,越是富麗堂皇與繁文縟節,就是想掩蓋越是無底的空虛吧。
十年前的《人生一瞬》一書,特別是書中關於旅行的部分,詹宏志展示了他博學強記與旁徵博引的優異能力,因此讓我對十年後的《旅行與讀書》抱著高度期待。然而,書才讀了一半,就已讓我頻頻掩卷離席。而即使在閱讀的當下,我也不再像閱讀當年的《人生一瞬》一般,字字細嚼,甚至還倒帶再讀,現在三不五時就想快轉,再快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文,開啟台灣被拒於國際組織外的五十年。然而在五十年後,國際間重新正視2758號決議文。值此歷史時刻,推薦各位一閱這本《意外的國父》,透過作者精練的文筆、詳細的文史資料,一探中華民國台灣化的進程,和美中台三方角力的歷史。
台灣自救運動宣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自日本手中接管,台灣人民對此滿懷期待,但後來,台灣在行政上仍然維持著與日治時期相同的專制,並未把民主制度落實在台灣。此外,政府在政治上的表現相當腐敗、經濟狀況也未好轉,台灣人民人心相當失望,在民怨累積下,之後爆發了二二八事件。 在國共內戰後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日治時期頭七年台灣人民的武裝抗日雖未令日軍大量傷亡,但卻大大增加日本治理台灣的成本,日本甚至一度想放棄台灣,將台灣賣給法國等其他列強。相較之下,英國統治香港時當地雖有反抗事件,但都很快就被平定,其他亞非拉美大洋洲殖民地狀況也不比香港好多少,那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下面分項詳述之。 台灣地勢起伏大且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這次大選,因為我自己現在論文趕稿的地獄當中,關心歸關心,沒空多寫文章。 但投票在即,在怎樣都要寫一篇。 台灣是個很不正常的國家,首先,我們曾被一個獨裁國家殖民,那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當年二戰後接受美軍託管,卻強佔台灣 ,結果後來自己在東亞大地區的國家亡國了,反倒把自己接受託管的地區當成自己的國土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一言蔽之,蔣介石是「戰後台灣」、蔣經國是「現代台灣」或(轉型台灣) 1950年起的「中華民國」(GRC),其根本問題:缺乏國際法人條件的「國家」。那是源於「軍事佔領」與「政權流亡」的雙重糾葛。 作為國際法人,國家state的四項資格:恆常人口、固定疆域、政府/統治、與他國交往的能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文,開啟台灣被拒於國際組織外的五十年。然而在五十年後,國際間重新正視2758號決議文。值此歷史時刻,推薦各位一閱這本《意外的國父》,透過作者精練的文筆、詳細的文史資料,一探中華民國台灣化的進程,和美中台三方角力的歷史。
台灣自救運動宣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自日本手中接管,台灣人民對此滿懷期待,但後來,台灣在行政上仍然維持著與日治時期相同的專制,並未把民主制度落實在台灣。此外,政府在政治上的表現相當腐敗、經濟狀況也未好轉,台灣人民人心相當失望,在民怨累積下,之後爆發了二二八事件。 在國共內戰後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日治時期頭七年台灣人民的武裝抗日雖未令日軍大量傷亡,但卻大大增加日本治理台灣的成本,日本甚至一度想放棄台灣,將台灣賣給法國等其他列強。相較之下,英國統治香港時當地雖有反抗事件,但都很快就被平定,其他亞非拉美大洋洲殖民地狀況也不比香港好多少,那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下面分項詳述之。 台灣地勢起伏大且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這次大選,因為我自己現在論文趕稿的地獄當中,關心歸關心,沒空多寫文章。 但投票在即,在怎樣都要寫一篇。 台灣是個很不正常的國家,首先,我們曾被一個獨裁國家殖民,那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當年二戰後接受美軍託管,卻強佔台灣 ,結果後來自己在東亞大地區的國家亡國了,反倒把自己接受託管的地區當成自己的國土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一言蔽之,蔣介石是「戰後台灣」、蔣經國是「現代台灣」或(轉型台灣) 1950年起的「中華民國」(GRC),其根本問題:缺乏國際法人條件的「國家」。那是源於「軍事佔領」與「政權流亡」的雙重糾葛。 作為國際法人,國家state的四項資格:恆常人口、固定疆域、政府/統治、與他國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