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謂行為經濟學?心理學與經濟學混合體?

《前言》

人能作為萬物之靈,動物界的最高等生物,這是有賴於我們理性頭腦,合作精神,複雜而有系統的語言溝通模式。然而,若人真的那麼理性,為何人類會作出數百萬計且災難性的錯誤?大至政治宗教,小至消費模式,行為經濟學都以經濟學和心理學的方式解釋人不是想像中那麼理性的。

《甚麼是行為經濟學》

簡單來說,行為經濟學研究人性上的偏見如何影響決策行為,解釋人們生活大大小小的不理性行為。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指出,人經過理性分析及思考後,會選擇一個對他們最有利的選項。然而,行為經濟學告訴我們現實上有很多的因素會影響我們的決定,例如使用不同的思考捷徑(heuristic-mental shortcuts),暢銷書《快思慢想》就指出了我們會傾向用簡單且節省時間的思考方式思考,沉沒成本,認知偏誤,損失規避等。這些都令我們不能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舉例來說,若然投下硬幣,猜對會贏下一百萬,但猜輪會倒輸一百萬,在行為經濟學的概念下,我們會較傾向不進行這場賭局的。因為我們會重視損失大於獲得。數字化上來看,當得益大於損失兩倍時,人們才會認為這個決策划算。一個分析買賣雙方對於籃球間票出價的實驗指出,賣方認為價格是$2400美元,而買方則認為$175美元才合理,這樣大的差距就證明人會放大他損失的(看球賽,支持愛隊的快樂感)而不是獲得的(金錢,空餘時間)。這就是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帶給我們的啟示。又以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中的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為例,人會傾向留意支持自己價值觀和看法的資訊,例如支持卓慧思留任的只會留意她在競選中口若懸河的表現,如何像新一代鐵娘子般君臨天下的形象,而漠視她實施減稅後帶來的後果和聲音。

《結語》

日常大事小事都是我們的決策所致,而行為經濟學則為我們解釋一系列的不理性行為,盡量令我們的思考貼近我們的最大效益。
文:utopia.1ab
補習平台 X 知識殿堂
尋導師/學生 網上學習 投稿 合作歡迎dm聯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