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電影】《罪後真相》:雄辯勝於事實

《罪後真相》劇照
《罪後真相》劇照
導演:陳奕甫 編劇:葉乃菁、黃彥樵 攝影:王均銘 演員:張孝全、陳昊森、方郁婷、鍾瑶
若論近期台灣懸疑電影之佳作,2017年的《目擊者》可能是唯一選擇,但是當《罪後真相》出現之後,我們或許能多一個選項,並且發現台灣創作者對於「新聞真相」的興趣,其實也反映了台灣媒體生態的缺陷。
《罪後真相》講述過氣名嘴劉立民(張孝全 飾),自從同業妻子許雅靜(鍾瑶 飾)過世以後,就獨自堅守著兩人共創的網路節目,但在立民某天探監採訪黑幫大佬時,七年前被控謀殺女友入獄的殺人犯張正義(陳昊森 飾),趁機挾持他逃獄,而立民也因此看見重振節目的機會,主動要協助張正義翻案。
(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罪後真相》劇照
透過網路流量的綁架,以及公眾輿論的壓力,本片以英文片名”Post-Truth”(後真相)伸張主題,讓觀眾很快就能理解到,被關七年的殺人犯,很可能是一名遭受栽贓的可憐男子,而背後真相的掩蓋,可能是警界、媒體,甚至財團的聯手合作,讓人隱約看見整個體制的黑暗面。
因此,當我們看到主角拚命幫助殺人犯,卻又同時遭到各路人馬阻撓之際,很容易會聯想到某些私利的交換,以及官官相護的社會現象。然而,本片並沒有走上這個方向,反而是利用這些黑暗面的可能存在,丟出一個又一個煙霧彈,勾引著觀眾往錯的思路前進。
一開始,主角跟殺人犯為了證明當年兇手另有其人,各自用計調查疑點時,就不斷遭遇「雄辯勝於事實」的現象,無法將事實完整地傳遞出去,但是當主角亡妻的新聞提案曝光,而且牽扯到殺人犯的過世女友之後,這兩位男子才開始被迫合作,尋找彼此已逝的另一伴遺留下來的秘密。
在合作的過程裡,世故從容的主角,經常要克制衝動暴躁的殺人犯,他們就像理性與感性的衝突,不斷要在解開秘密的同時,強迫自己接受真相,繼續調查下一個目標。於是,到了結尾真相揭露之際,雖然是用排除法的方式破案,但是編導刻意設計的「反轉再反轉」,確實觸碰到主題,也賦予了娛樂性十足的效果。
《罪後真相》劇照
不同於《目擊者》專注在媒體人的道德良知,本片更想邀請觀眾成為電影故事裡的一份子,賦予觀眾決定結局走向的權力。但也因為這樣,電影故事著重混淆視聽,因此稍嫌頭輕腳重,幾個重要角色的也沒有實質推進作用,讓演員較難發揮,只能不斷重複做著類似的行動。
但有趣的是,作為相對旁觀的角色,主角女兒(方郁婷 飾)為本片帶來許多黑色幽默的笑點,而她也同時表現出片中的大眾立場,讓人清楚地看到編導的諷刺意圖,而這個角色的設定,也會很直接地讓觀眾意識到,原來我們平時對新聞的理解,多少都摻雜著我們對新聞事件人物的刻板印象。
就像片中大眾對殺人犯的理解,在於新聞報導貼上「棒球選手」、「事發前跟女友吵架」、「事發後渾身是血」等標籤,讓閱聽人對這些暴力因子產生印象,進而認定殺人犯就是兇手。但是,當片尾真相揭露之後,大眾又因為發現殺人犯被翻案,於是認定他是無辜,甚至沒有犯下任何錯。
就這樣,唯一知道所有真相的主角,成為觀眾可以依賴的道德底線,但是當殺人犯已經獲得自由,「兇手」也已經身亡之際,如今曝光真相的弊大於利,主角的選擇究竟為何,那股懸而未決的張力,便成為本片精華之處。
《罪後真相》讓人看見創作者的努力與突破,是台灣懸疑類型的成功嘗試。雖然距離影史傑作還有距離,但是作為一部商業電影,本片確實有達到水準,展現成熟的劇情節奏與製作規模。如果往後台灣每年都能出現幾部類似電影,相信台灣也會有機會叩問國際市場,真正帶來電影產業化的可能。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拍手或按愛心,支持我繼續分享更多好作品,謝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