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中國人的內在焦慮要何去何從?

自從10-1連假過後,新冠疫情反覆不定,中國各地又是開開關關的,就在萬聖節當天,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也宣佈暫時關閉(說來也巧,去年的同一日,上海迪士尼也是因為新冠而封園!)
2022上海疫情封控兩個多月後,周遭朋友紛紛說最大的人生體悟之一就是與上一代的囤貨的習慣和解了。以前總不明白,家裡老人怎麼就這麼喜歡買一堆東西堆積在家裡,吃的也就算了,有的還喜歡屯紙箱、垃圾袋之類的,一次隔離全明白了,擺在家裡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封控前的搶菜人潮
封控前的搶菜人潮
來自小紅書瑤思
冰箱和廚物櫃中滿滿的食物、罐頭、調味品和飲料零食是實打實的安全感,廁紙、衛生巾、尿不濕甚至貓狗糧….一個都不能落下。生活的穩定與踏實來自可掌控的糧食與生活必需品。也有人得了「囤貨焦慮症」----明明還是買得到食物,但就是忍不住多買多囤;明明家裡食物都吃不完了,但就還是忍不住要買,失去對自己生活、行動和未來的掌控與安全感,全靠囤貨來安置自己的焦慮和擔心。

出走不了,至少讓我在城市裡找一片心靈綠洲!

除了從民生必需品尋求安心之外,療癒類產品的詢問程度也日漸提高,從心理療癒、冥想療癒、音樂療癒、精油療癒、植物療癒、寵物療癒….到療癒空間和療癒系酒店,無所不在的回應人們說出口與沒說出口的吶喊與渴望--「我需要減壓放鬆、睡個好覺、回歸內在平靜、感覺被接納,脫離內卷、疫情和經濟動蕩的擔憂與煩躁」,特別是對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
從內卷到佛系、躺平,從封控到囤貨、療癒,跟上一代相比,中國的80、90後覺察到自己的內在渴望與主流社會價值的差異與衝突,有人有更多的籌碼爭取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有人則是試圖在有限的資源當中尋找內外的平衡,有人則是放手追求精神層面的豐饒與成長。
上海第一座冥想空間@商場內

變動與新生活秩序下的消費需求?

全球政經環境的變動和中國社會的「新生活規範」已然動搖了中國消費者固有的生活信念,舊秩序的崩塌促使中國消費者開始重新思考對自我、生活、和未來的反思,特別是對年輕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也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對消費和商業世界的價值期待。 在後疫情時代,中國消費者因清零政策已悄然改變了生活信念、消費方式和消費情感需求;在邁入新社會規範、消費者重建生活次序與穩定感之際,他們的新消費需求會是什麼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