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池畔》48《成就勝道寶鬘集》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良因法師 著

raw-image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依循」之事

( 一 ) 具有慈悲和證悟的上師,才是好的依靠。

( 二 ) 清靜適意具有加持的蘭若,才是好的依處。

( 三 ) 與自己見行相合,情意相投的人,才是好的相依。

( 四 ) 時常思惟資生財物之過患,才是學道人之正思。

( 五 ) 凡是由成就者之傳承所傳出之口訣,皆應無偏倚地去修學。

( 六 ) 凡是對自他有益之物件、藥材、明咒和深邃之因緣法,皆應取用。

( 七 ) 凡是對身體健康有益的物件和方法,都應當善加利用。

( 八 ) 凡是對修行覺受有增益的法,都應善加採用。

( 九 ) 凡是具有信心和恭敬的善根弟子,都應攝受。

( 十 ) 在日常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皆應常提正念。

以上是十種應當依循之法。

raw-image

良因曰 :

心中成就了信心與智慧二門,接著便應當依循著法的引導,而去實踐,求取解脫。

在實踐的過程中,外在的資助是非常重要,而且往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每每見到修行人讀懂了些經典,依稀仿佛知道了些道理,便誤認一切修道之外緣為執著,實是深可悲憫。

raw-image

在眾多外在依循的助緣中,善知識最為重要。宗喀巴大師說:「善知識是一切善法生起的根本。」因此,對善知識的祈求與歸依,是當務之急。若是還未找到相應的善知識,應當如菩薩戒所說,天天祈求、迴向能夠找到教導我大乘佛法的善知識, 滿願方休。如果慶幸能夠找到善知識,縱或他仍然是一個凡夫,也應當具足弟子相。因為具足了弟子相,這樣的緣起,才有福德能夠找到具有證量的大善知識。關於弟子相如何具足,詳見學人日誌《親近善知識儀軌》可知。

有了善知識,再來便是同參道友的相互提攜了。要尋得良友為伴,因為物以類聚,所以本身的素質是主因。子曰:「友直、友諒、友多聞。」我們是否以誠待人,以法會友,並且但學其優點,包容個人的缺點。個性強要強在自調伏,而不是強在調伏他人;能如是,則能感應到善友相隨。

有了善知識與善友,再來其餘的一切外在資助,包括環境、物件、方法、加持物……等等,才有它實質的意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實行」之事 ( 一 ) 學佛以後,就不應在世法和人群中廝混,應當如法去修持。 ( 二 ) 應該離開家鄉到遠方去,身無依仗,心無貪著地去修行。 ( 三 ) 應該依止善妙的上師,心離驕慢,如教奉行地去修持。 ( 四 ) 在聞思上經過一番努力後,經常要少說話,一心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實行」之事 ( 一 ) 學佛以後,就不應在世法和人群中廝混,應當如法去修持。 ( 二 ) 應該離開家鄉到遠方去,身無依仗,心無貪著地去修行。 ( 三 ) 應該依止善妙的上師,心離驕慢,如教奉行地去修持。 ( 四 ) 在聞思上經過一番努力後,經常要少說話,一心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謹記」之事 ( 一 ) 外顯諸境皆屬迷幻無有真實,應當謹記。 ( 二 ) 內之心性無有吾我,空空如也,應當謹記。 ( 三 ) 心中的妄念解應緣而生,率爾無體,應當謹記。 ( 四 ) 四大所成之身體及語業,皆是有為法,無常無住,應當謹記。 ( 五 ) 眾生之一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謹記」之事 ( 一 ) 外顯諸境皆屬迷幻無有真實,應當謹記。 ( 二 ) 內之心性無有吾我,空空如也,應當謹記。 ( 三 ) 心中的妄念解應緣而生,率爾無體,應當謹記。 ( 四 ) 四大所成之身體及語業,皆是有為法,無常無住,應當謹記。 ( 五 ) 眾生之一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不應捨」之法 ( 一 ) 不要捨棄慈悲,因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 二 ) 不要捨棄外境之現象,因為一切外境之顯現,皆是由心性自顯之光明。 ( 三 ) 不要捨棄一切妄念,因為它們都是法性之顯現遊戲。 ( 四 ) 不要一意捨棄煩惱,因為煩惱能令行者憶起智慧。 (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不應捨」之法 ( 一 ) 不要捨棄慈悲,因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 二 ) 不要捨棄外境之現象,因為一切外境之顯現,皆是由心性自顯之光明。 ( 三 ) 不要捨棄一切妄念,因為它們都是法性之顯現遊戲。 ( 四 ) 不要一意捨棄煩惱,因為煩惱能令行者憶起智慧。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實行」之事 ( 一 ) 學佛以後,就不應在世法和人群中廝混,應當如法去修持。 ( 二 ) 應該離開家鄉到遠方去,身無依仗,心無貪著地去修行。 ( 三 ) 應該依止善妙的上師,心離驕慢,如教奉行地去修持。 ( 四 ) 在聞思上經過一番努力後,經常要少說話,一心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實行」之事 ( 一 ) 學佛以後,就不應在世法和人群中廝混,應當如法去修持。 ( 二 ) 應該離開家鄉到遠方去,身無依仗,心無貪著地去修行。 ( 三 ) 應該依止善妙的上師,心離驕慢,如教奉行地去修持。 ( 四 ) 在聞思上經過一番努力後,經常要少說話,一心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不應捨」之法 ( 一 ) 不要捨棄慈悲,因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 二 ) 不要捨棄外境之現象,因為一切外境之顯現,皆是由心性自顯之光明。 ( 三 ) 不要捨棄一切妄念,因為它們都是法性之顯現遊戲。 ( 四 ) 不要一意捨棄煩惱,因為煩惱能令行者憶起智慧。 (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不應捨」之法 ( 一 ) 不要捨棄慈悲,因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 二 ) 不要捨棄外境之現象,因為一切外境之顯現,皆是由心性自顯之光明。 ( 三 ) 不要捨棄一切妄念,因為它們都是法性之顯現遊戲。 ( 四 ) 不要一意捨棄煩惱,因為煩惱能令行者憶起智慧。 (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依循」之事 ( 一 ) 具有慈悲和證悟的上師,才是好的依靠。 ( 二 ) 清靜適意具有加持的蘭若,才是好的依處。 ( 三 ) 與自己見行相合,情意相投的人,才是好的相依。 ( 四 ) 時常思惟資生財物之過患,才是學道人之正思。 ( 五 ) 凡是由成就者之傳承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依循」之事 ( 一 ) 具有慈悲和證悟的上師,才是好的依靠。 ( 二 ) 清靜適意具有加持的蘭若,才是好的依處。 ( 三 ) 與自己見行相合,情意相投的人,才是好的相依。 ( 四 ) 時常思惟資生財物之過患,才是學道人之正思。 ( 五 ) 凡是由成就者之傳承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必須」之法 ( 一 ) 有了勇氣和毅力,還需要一個好的計畫來規範自己的根本行為。 ( 二 ) 在奉行上師的教言時,必須具有信心和精進。 ( 三 ) 必須知道口訣之利弊,才能在上師的各種教敕中,選擇(於自己合適)之口訣。 ( 四 ) 必須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與善妙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必須」之法 ( 一 ) 有了勇氣和毅力,還需要一個好的計畫來規範自己的根本行為。 ( 二 ) 在奉行上師的教言時,必須具有信心和精進。 ( 三 ) 必須知道口訣之利弊,才能在上師的各種教敕中,選擇(於自己合適)之口訣。 ( 四 ) 必須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與善妙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發心學佛,就應該思惟為什麼要歸依三寶? 因為希求了生脫死。 透過上文我們了解,三寶是世間的光明, 所以我們發心歸依三寶,決定不疑! 怎樣才能使我們專心緣此呢? 我們對於希求了生脫死的心,要至誠懇切。 也就是透過智慧的觀察,使希求的心能夠強烈的生起。 所謂智慧的觀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發心學佛,就應該思惟為什麼要歸依三寶? 因為希求了生脫死。 透過上文我們了解,三寶是世間的光明, 所以我們發心歸依三寶,決定不疑! 怎樣才能使我們專心緣此呢? 我們對於希求了生脫死的心,要至誠懇切。 也就是透過智慧的觀察,使希求的心能夠強烈的生起。 所謂智慧的觀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的功夫不夠,往往對別人的讚歎、譭謗,很難完全不動心。 但是每當看到大修行人的開示,心就會恢復正念,而靜下來。 我師父告我們,初學佛的時候, 應當多看看高僧大德的傳記、開示,這稱為「就地參方」, 將高僧大德天天請到家裡來, 因此,在此鬪爭堅固的五濁惡事,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的功夫不夠,往往對別人的讚歎、譭謗,很難完全不動心。 但是每當看到大修行人的開示,心就會恢復正念,而靜下來。 我師父告我們,初學佛的時候, 應當多看看高僧大德的傳記、開示,這稱為「就地參方」, 將高僧大德天天請到家裡來, 因此,在此鬪爭堅固的五濁惡事,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唯有經過善知識的淬煉,才能鍛煉成鋼。 從《高僧傳》當中,這類的記載,比比皆是。 我在剃度恩師下,接受他老人家的教育,深深感地到善知識的加持力, 確實可以使我們淬煉成鋼,所以他是那麼的珍貴! 善知識如「如意寶」,是極可貴的,是一切善法生起的根本。 所以,《梵網經》說: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唯有經過善知識的淬煉,才能鍛煉成鋼。 從《高僧傳》當中,這類的記載,比比皆是。 我在剃度恩師下,接受他老人家的教育,深深感地到善知識的加持力, 確實可以使我們淬煉成鋼,所以他是那麼的珍貴! 善知識如「如意寶」,是極可貴的,是一切善法生起的根本。 所以,《梵網經》說: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親近過幾位善知識,儘量以弟子相服侍師長, 並虔誠地學習與思惟師長的教誨, 深刻地感受到「那是一種福分」。 他們開啟了我們人生道路的光明, 也幫助我們走過了坑坑坎坎的旅程。 因此,無怪乎《梵網經菩薩戒》說: 願大家都能不斷地迴向,也期盼各位能早日找到真正相應的善知識。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親近過幾位善知識,儘量以弟子相服侍師長, 並虔誠地學習與思惟師長的教誨, 深刻地感受到「那是一種福分」。 他們開啟了我們人生道路的光明, 也幫助我們走過了坑坑坎坎的旅程。 因此,無怪乎《梵網經菩薩戒》說: 願大家都能不斷地迴向,也期盼各位能早日找到真正相應的善知識。
Thumbnail
昨日和大家共勉菩薩上求下化的心力,向大家提示要從「無所住心」去做上求下化的心力建設。建立心力也要有護法因緣,什麼是我們心力的護法因緣呢? 過去我曾發願禁足四年閱藏,雖然始終沒有完成這個願行,但在台中建立普門學苑以來,多年來的生活,和禁足也差不多,能夠這樣安心的過著修行日子,除了自心要有內護力量以外,
Thumbnail
昨日和大家共勉菩薩上求下化的心力,向大家提示要從「無所住心」去做上求下化的心力建設。建立心力也要有護法因緣,什麼是我們心力的護法因緣呢? 過去我曾發願禁足四年閱藏,雖然始終沒有完成這個願行,但在台中建立普門學苑以來,多年來的生活,和禁足也差不多,能夠這樣安心的過著修行日子,除了自心要有內護力量以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