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語》042 聞,思,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raw-image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raw-image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實義(聞)

接著便是常於寂靜處深入地思惟法義(思)

最後便是將法用於日常的生活觀照,與煩惱的調伏(修)

能夠如是而行,才能夠真正的了解佛法,

得到身心清涼,也才能不枉得到人身,又能學佛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賢行、觀音慈、地藏願的沙龍
13會員
174內容數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2023/07/19
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
Thumbnail
2023/07/19
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
Thumbnail
2023/07/18
2017.8.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妙喜①云:「若是幹屎橛如是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錘』、『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說得。既不可如是說,須是悟始得。你若實得悟,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 學者當切記妙喜此語,息卻口頭三昧而求實悟。 【注釋】 ① 妙喜:宋朝徑山・宗杲禪師。字曇晦
Thumbnail
2023/07/18
2017.8.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妙喜①云:「若是幹屎橛如是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錘』、『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說得。既不可如是說,須是悟始得。你若實得悟,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 學者當切記妙喜此語,息卻口頭三昧而求實悟。 【注釋】 ① 妙喜:宋朝徑山・宗杲禪師。字曇晦
Thumbnail
2023/07/16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Thumbnail
2023/07/16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透過上人的介紹, 我們應當了知初學階段所應學習的經論, 以及其重要性。 但是我們同時應當知道, 這些經論其實是深者見深,淺者見淺地。 隨著我們對佛法學習的深入, 我們對經典的體會也就越來越深。 因此,這些經典又不只是初學者所應學, 乃至值得修行人終生奉持的。 同時,應知輪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透過上人的介紹, 我們應當了知初學階段所應學習的經論, 以及其重要性。 但是我們同時應當知道, 這些經論其實是深者見深,淺者見淺地。 隨著我們對佛法學習的深入, 我們對經典的體會也就越來越深。 因此,這些經典又不只是初學者所應學, 乃至值得修行人終生奉持的。 同時,應知輪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一些對佛法信心不深的人, 往往視佛門禮儀為「迷信、著相」, 殊不知這也正顯現出自己見識的淺薄。 何以故?佛陀說:「緣起法,甚深!甚深!」 例如合掌這件事來說, 就氣功乃至現代尖端科學的儀器測量都發現, 對我們調氣、攝心會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佛陀所開示的行儀,往往有它深意的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一些對佛法信心不深的人, 往往視佛門禮儀為「迷信、著相」, 殊不知這也正顯現出自己見識的淺薄。 何以故?佛陀說:「緣起法,甚深!甚深!」 例如合掌這件事來說, 就氣功乃至現代尖端科學的儀器測量都發現, 對我們調氣、攝心會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佛陀所開示的行儀,往往有它深意的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師父說:「你們要好好苦志修行,來世轉男眾身,沙彌出家,來做聖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會修照樣墮下去做畜生,要誓願作佛。」 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師父說:「你們要好好苦志修行,來世轉男眾身,沙彌出家,來做聖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會修照樣墮下去做畜生,要誓願作佛。」 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的功夫不夠,往往對別人的讚歎、譭謗,很難完全不動心。 但是每當看到大修行人的開示,心就會恢復正念,而靜下來。 我師父告我們,初學佛的時候, 應當多看看高僧大德的傳記、開示,這稱為「就地參方」, 將高僧大德天天請到家裡來, 因此,在此鬪爭堅固的五濁惡事,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的功夫不夠,往往對別人的讚歎、譭謗,很難完全不動心。 但是每當看到大修行人的開示,心就會恢復正念,而靜下來。 我師父告我們,初學佛的時候, 應當多看看高僧大德的傳記、開示,這稱為「就地參方」, 將高僧大德天天請到家裡來, 因此,在此鬪爭堅固的五濁惡事,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眾生,都希望能夠離苦得樂。我們學佛了,當然也是承襲這樣的思想。 這想法是正確的,但是一般人總希望得到果,卻沒有去觀察他的因, 要知「如是因、如是果」,沒有正確的因,其他都是空談。 上述的開示中,有兩個重點: 一者修苦行,二者多念佛。前者是精神,後者是實踐。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眾生,都希望能夠離苦得樂。我們學佛了,當然也是承襲這樣的思想。 這想法是正確的,但是一般人總希望得到果,卻沒有去觀察他的因, 要知「如是因、如是果」,沒有正確的因,其他都是空談。 上述的開示中,有兩個重點: 一者修苦行,二者多念佛。前者是精神,後者是實踐。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古德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所謂的禪(般若)的證得,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的觀照。 不光是捧著書本、背一些法語,之乎者也的。 往往在修行感到辛苦的時候,會記得古德的開示: 「修行苦,不修行更苦。」 雖然,有時勉強自己在疲憊時仍做定課,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古德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所謂的禪(般若)的證得,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的觀照。 不光是捧著書本、背一些法語,之乎者也的。 往往在修行感到辛苦的時候,會記得古德的開示: 「修行苦,不修行更苦。」 雖然,有時勉強自己在疲憊時仍做定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