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池畔》50《成就勝道寶鬘集》五

《清涼池畔》50《成就勝道寶鬘集》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良因法師 著

raw-image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不應捨」之法

( 一 ) 不要捨棄慈悲,因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 二 ) 不要捨棄外境之現象,因為一切外境之顯現,皆是由心性自顯之光明。
( 三 ) 不要捨棄一切妄念,因為它們都是法性之顯現遊戲。
( 四 ) 不要一意捨棄煩惱,因為煩惱能令行者憶起智慧。
( 五 ) 不要一意捨棄欲樂,因為欲樂能灌溉和增益(行者之)證悟及覺受。
( 六 ) 不要捨棄疾病和痛苦,因為疾病和痛苦皆可成為自己的善知識。
( 七 ) 不要捨棄仇敵於障礙,因為他們能喚起吾人對法性之嚮往。
( 八 ) 不要捨棄任運產生的(證悟),因為它即是真正的成就。
( 九 ) 不要捨棄方便道,因為它能作智慧道之助基。
( 十 ) 雖然自己的能力薄弱,也不應捨棄利他之心願。

以上是十種不應捨棄之法。

raw-image

良因曰:

凡夫眾生,都是歡喜順境、厭惡逆境。但是實際上對於修行人來說,順、逆皆方便,就看自己怎麼用心了。

在逆境當中,應當將這念痛苦之心,轉成對法、對佛菩薩的希求心。如此善用其心,就可以假借逆緣提升我們對三寶歸依之心,而不像在一路順境中,歸依之心似有似無的。

同時,透過逆境時地關照,也可讓我們對於業果有深刻、直觀的感受。因為此是苦果,應知苦因。一般的人,往往就像一匹劣等的馬,要打到出血,才願意跑。對生起逆境的檢討,我們因而深信果報不虛,未來便能夠更審慎地注意自己所造的業,因此逆境是方便。

相對的,在順境中一味地放縱,是不應該的。但是如上文所述「一意捨棄」,也是不善巧的。因為煩惱的調伏,是要長時間累積資糧,才能奏效的。古德能夠無欲無求,都是透過長年累月的用功,才能任運安住在法上。如果用圍堵而非疏導的方法,強加壓抑、訶責內心的煩惱,往往只會適得其反。必須觀察妄想無性,並善巧的引導,讓它的勢力漸漸疏散,才能逐漸地將它化為無形。

有了順、逆方便,接著便是學習方便道的智慧,與培養慈悲心,並依此發起利他的心願,以此做為未來利他的基礎。

知易行難,但是這些都是不應捨棄之法,應當漸漸隨學。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實行」之事 ( 一 ) 學佛以後,就不應在世法和人群中廝混,應當如法去修持。 ( 二 ) 應該離開家鄉到遠方去,身無依仗,心無貪著地去修行。 ( 三 ) 應該依止善妙的上師,心離驕慢,如教奉行地去修持。 ( 四 ) 在聞思上經過一番努力後,經常要少說話,一心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謹記」之事 ( 一 ) 外顯諸境皆屬迷幻無有真實,應當謹記。 ( 二 ) 內之心性無有吾我,空空如也,應當謹記。 ( 三 ) 心中的妄念解應緣而生,率爾無體,應當謹記。 ( 四 ) 四大所成之身體及語業,皆是有為法,無常無住,應當謹記。 ( 五 ) 眾生之一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遠離」之事 ( 一 ) 與世事糾纏不清,一心眷戀世間八法的上師,應遠離之。 ( 二 ) 擾亂自己的心意和損害修行覺受的友伴,應拋棄之。 ( 三 ) 塵囂和煩惱甚重的寺廟和住所,應遠避之。 ( 四 ) 以偷盜搶奪或欺騙的方式來謀生,應禁絕之。 ( 五 ) 對自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實行」之事 ( 一 ) 學佛以後,就不應在世法和人群中廝混,應當如法去修持。 ( 二 ) 應該離開家鄉到遠方去,身無依仗,心無貪著地去修行。 ( 三 ) 應該依止善妙的上師,心離驕慢,如教奉行地去修持。 ( 四 ) 在聞思上經過一番努力後,經常要少說話,一心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謹記」之事 ( 一 ) 外顯諸境皆屬迷幻無有真實,應當謹記。 ( 二 ) 內之心性無有吾我,空空如也,應當謹記。 ( 三 ) 心中的妄念解應緣而生,率爾無體,應當謹記。 ( 四 ) 四大所成之身體及語業,皆是有為法,無常無住,應當謹記。 ( 五 ) 眾生之一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遠離」之事 ( 一 ) 與世事糾纏不清,一心眷戀世間八法的上師,應遠離之。 ( 二 ) 擾亂自己的心意和損害修行覺受的友伴,應拋棄之。 ( 三 ) 塵囂和煩惱甚重的寺廟和住所,應遠避之。 ( 四 ) 以偷盜搶奪或欺騙的方式來謀生,應禁絕之。 ( 五 ) 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