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池畔》47《成就勝道寶鬘集》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良因法師 著

raw-image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必須」之法

( 一 ) 有了勇氣和毅力,還需要一個好的計畫來規範自己的根本行為。

( 二 ) 在奉行上師的教言時,必須具有信心和精進。

( 三 ) 必須知道口訣之利弊,才能在上師的各種教敕中,選擇(於自己合適)之口訣。

( 四 ) 必須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與善妙上師的心意相合。

( 五 ) 必須常持正念和警策自己,才能使身口意不被罪業所污染。

( 六 ) 必須具有毅力和不撓的甲胄,才能使自己的意志堅定,堪忍各種逆境。

( 七 ) 自己的鼻子不被別人牽著走,才能談到無貪無著的行素。

( 八 ) 長期地在積聚福慧二種資糧上努力,必須知道前中後的次序。

( 九 ) 此心時常浸潤在慈悲裡,才能生起利生的情懷。

( 十 ) 必須具有智慧和瞭解,才能不著一切法相和實體。

以上是十種必須之法。

raw-image

良因曰: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開示:「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因此信心與智慧二門,是契入佛法大海的兩大要素。

學佛之人如果只修信心,往往到頭來只是盲修瞎練,甚至走入異端;相對的,只是從經典學習智慧,而不具信心,終究歸於說食數寶,煩惱、妄想紛飛,畢竟於己無益。

如何能夠具此二門呢?智慧的培養,依的是經論、法語的聞思信心的培養,主要在於實踐所學。如大師之開示,在信心與智慧的結合下,我們能夠真正契合善知識的心,並能因此圓滿的學習到修行口訣,如是依教奉行,堅持不退……若是信、智二門缺一,是不可能做到的。

讓我們透過經論學習來生起智慧,實踐所學來發起信心。並依此二門 : 初時因此跟善知識、修行口訣真正相應;其次用以調伏煩惱、堅持不退;最終不著一切法,並能大悲利眾。

這就是信心與智慧結合,所成就的功德,願與大家共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實行」之事 ( 一 ) 學佛以後,就不應在世法和人群中廝混,應當如法去修持。 ( 二 ) 應該離開家鄉到遠方去,身無依仗,心無貪著地去修行。 ( 三 ) 應該依止善妙的上師,心離驕慢,如教奉行地去修持。 ( 四 ) 在聞思上經過一番努力後,經常要少說話,一心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實行」之事 ( 一 ) 學佛以後,就不應在世法和人群中廝混,應當如法去修持。 ( 二 ) 應該離開家鄉到遠方去,身無依仗,心無貪著地去修行。 ( 三 ) 應該依止善妙的上師,心離驕慢,如教奉行地去修持。 ( 四 ) 在聞思上經過一番努力後,經常要少說話,一心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謹記」之事 ( 一 ) 外顯諸境皆屬迷幻無有真實,應當謹記。 ( 二 ) 內之心性無有吾我,空空如也,應當謹記。 ( 三 ) 心中的妄念解應緣而生,率爾無體,應當謹記。 ( 四 ) 四大所成之身體及語業,皆是有為法,無常無住,應當謹記。 ( 五 ) 眾生之一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謹記」之事 ( 一 ) 外顯諸境皆屬迷幻無有真實,應當謹記。 ( 二 ) 內之心性無有吾我,空空如也,應當謹記。 ( 三 ) 心中的妄念解應緣而生,率爾無體,應當謹記。 ( 四 ) 四大所成之身體及語業,皆是有為法,無常無住,應當謹記。 ( 五 ) 眾生之一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不應捨」之法 ( 一 ) 不要捨棄慈悲,因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 二 ) 不要捨棄外境之現象,因為一切外境之顯現,皆是由心性自顯之光明。 ( 三 ) 不要捨棄一切妄念,因為它們都是法性之顯現遊戲。 ( 四 ) 不要一意捨棄煩惱,因為煩惱能令行者憶起智慧。 (
Thumbnail
2022/11/06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不應捨」之法 ( 一 ) 不要捨棄慈悲,因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 二 ) 不要捨棄外境之現象,因為一切外境之顯現,皆是由心性自顯之光明。 ( 三 ) 不要捨棄一切妄念,因為它們都是法性之顯現遊戲。 ( 四 ) 不要一意捨棄煩惱,因為煩惱能令行者憶起智慧。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實行」之事 ( 一 ) 學佛以後,就不應在世法和人群中廝混,應當如法去修持。 ( 二 ) 應該離開家鄉到遠方去,身無依仗,心無貪著地去修行。 ( 三 ) 應該依止善妙的上師,心離驕慢,如教奉行地去修持。 ( 四 ) 在聞思上經過一番努力後,經常要少說話,一心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實行」之事 ( 一 ) 學佛以後,就不應在世法和人群中廝混,應當如法去修持。 ( 二 ) 應該離開家鄉到遠方去,身無依仗,心無貪著地去修行。 ( 三 ) 應該依止善妙的上師,心離驕慢,如教奉行地去修持。 ( 四 ) 在聞思上經過一番努力後,經常要少說話,一心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不應捨」之法 ( 一 ) 不要捨棄慈悲,因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 二 ) 不要捨棄外境之現象,因為一切外境之顯現,皆是由心性自顯之光明。 ( 三 ) 不要捨棄一切妄念,因為它們都是法性之顯現遊戲。 ( 四 ) 不要一意捨棄煩惱,因為煩惱能令行者憶起智慧。 (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不應捨」之法 ( 一 ) 不要捨棄慈悲,因為慈悲是利他之根本。 ( 二 ) 不要捨棄外境之現象,因為一切外境之顯現,皆是由心性自顯之光明。 ( 三 ) 不要捨棄一切妄念,因為它們都是法性之顯現遊戲。 ( 四 ) 不要一意捨棄煩惱,因為煩惱能令行者憶起智慧。 (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依循」之事 ( 一 ) 具有慈悲和證悟的上師,才是好的依靠。 ( 二 ) 清靜適意具有加持的蘭若,才是好的依處。 ( 三 ) 與自己見行相合,情意相投的人,才是好的相依。 ( 四 ) 時常思惟資生財物之過患,才是學道人之正思。 ( 五 ) 凡是由成就者之傳承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應當依循」之事 ( 一 ) 具有慈悲和證悟的上師,才是好的依靠。 ( 二 ) 清靜適意具有加持的蘭若,才是好的依處。 ( 三 ) 與自己見行相合,情意相投的人,才是好的相依。 ( 四 ) 時常思惟資生財物之過患,才是學道人之正思。 ( 五 ) 凡是由成就者之傳承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必須」之法 ( 一 ) 有了勇氣和毅力,還需要一個好的計畫來規範自己的根本行為。 ( 二 ) 在奉行上師的教言時,必須具有信心和精進。 ( 三 ) 必須知道口訣之利弊,才能在上師的各種教敕中,選擇(於自己合適)之口訣。 ( 四 ) 必須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與善妙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岡波巴大師: 常念十項「必須」之法 ( 一 ) 有了勇氣和毅力,還需要一個好的計畫來規範自己的根本行為。 ( 二 ) 在奉行上師的教言時,必須具有信心和精進。 ( 三 ) 必須知道口訣之利弊,才能在上師的各種教敕中,選擇(於自己合適)之口訣。 ( 四 ) 必須具有智慧和信心,才能與善妙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眾生,都希望能夠離苦得樂。我們學佛了,當然也是承襲這樣的思想。 這想法是正確的,但是一般人總希望得到果,卻沒有去觀察他的因, 要知「如是因、如是果」,沒有正確的因,其他都是空談。 上述的開示中,有兩個重點: 一者修苦行,二者多念佛。前者是精神,後者是實踐。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眾生,都希望能夠離苦得樂。我們學佛了,當然也是承襲這樣的思想。 這想法是正確的,但是一般人總希望得到果,卻沒有去觀察他的因, 要知「如是因、如是果」,沒有正確的因,其他都是空談。 上述的開示中,有兩個重點: 一者修苦行,二者多念佛。前者是精神,後者是實踐。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大智度論》:「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因此,信心是生起佛法修行的第一步。 這種信心的本質,是對三寶強烈歸依之心, 相信三寶的威德力,決定可以引領著我們,走向解脫。 有了信心,才能生起決心,一路堅定的走下去, 不論別人讚歎我、譭謗我,那都是他說的,與我無干。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大智度論》:「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因此,信心是生起佛法修行的第一步。 這種信心的本質,是對三寶強烈歸依之心, 相信三寶的威德力,決定可以引領著我們,走向解脫。 有了信心,才能生起決心,一路堅定的走下去, 不論別人讚歎我、譭謗我,那都是他說的,與我無干。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請再看到 戊二、「顯餘眾行德」。 指修行其它眾行。即除了聽聞「一經於耳」之外,其他眾行之德。 再看到己初、「總明法行略說功德」。 「法行」是受持這個法之行,即受持的方法。這個地方的「略說」,主要就是大略地說明今生破惡的功能、除障的功能,大致上是這樣子。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請再看到 戊二、「顯餘眾行德」。 指修行其它眾行。即除了聽聞「一經於耳」之外,其他眾行之德。 再看到己初、「總明法行略說功德」。 「法行」是受持這個法之行,即受持的方法。這個地方的「略說」,主要就是大略地說明今生破惡的功能、除障的功能,大致上是這樣子。
Thumbnail
2014.12.23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禪師曰: 「學道存乎信,立信存乎誠。 存誠於中,然後俾眾無惑。存信於己,可以教人無欺。惟信與誠,有補無失。 是知誠不一,則心莫能保;信不一,則言莫能行。 古人云:『衣食可去,誠信不可失。 惟善知識當教人以誠信。且心既不誠,事既不信,稱善知識可乎?』
Thumbnail
2014.12.23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禪師曰: 「學道存乎信,立信存乎誠。 存誠於中,然後俾眾無惑。存信於己,可以教人無欺。惟信與誠,有補無失。 是知誠不一,則心莫能保;信不一,則言莫能行。 古人云:『衣食可去,誠信不可失。 惟善知識當教人以誠信。且心既不誠,事既不信,稱善知識可乎?』
Thumbnail
尤其最大的福報是我們能夠有機會參與,並將身心全部的奉獻出來,這就是我們的福報,所以為建設道場而忙碌應該都沒有關係吧!除非你整天在打妄想起分別心,心都在跑來跑去,不然每天修習五堂功課,又聽課,我們的心一定是泡在法裡,心能轉動法喜。
Thumbnail
尤其最大的福報是我們能夠有機會參與,並將身心全部的奉獻出來,這就是我們的福報,所以為建設道場而忙碌應該都沒有關係吧!除非你整天在打妄想起分別心,心都在跑來跑去,不然每天修習五堂功課,又聽課,我們的心一定是泡在法裡,心能轉動法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