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 (週三淬鍊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妙行先生
修行;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 (週三淬鍊誌)
11月 07, 2022

溫故知新;憶苦思甜!來到與同修們一同懺悔修習時間( 改變習氣,人人都有改變的心,卻沒有改變的勇氣?)。佛陀:於汝「意」云何 ? 課程之中,你(知)了多少?(行)了多少?妙行先生與同修一同精進!

各位同修,真實的修行者,還能去分你、我、他嗎?!漢傳佛教十宗之中,部派二宗,大乘八宗,大乘五宗,十宗祖師,密宗等~。此外小乘佛教,藏傳佛教,一貫道等~相關佛教信仰或佛道雙修信仰,不勝枚舉~佛教宗派或派別,是因;作為一種思想或組織,當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後,所不可避免的分化出各式各樣的派別,這到底是由誰?所決定分支的派別呢~「人」而非佛!佛陀對佛教下了一個定義:[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謂「 佛教 」]。唐朝六祖之後,區分南能北秀,又稱「南頓北漸」,為中國禪宗五祖門下,神秀與惠能二大弟子見處各異,因而發展成的不同系統禪學。因為開悟觀點的區別,才形成現在各個道場,都有道務運作的問題?而道場的維持(水費、電費、瓦斯、伙食等~),就成為了道場修行最困難的地方,會有了固定的開銷。人最困難的就是「要吃飯」民以食為天,有一群人、僧團要跟著一起吃飯,如同電影葉問中,洪師父說:葉問,你沒有幾百個人跟著你吃飯,當然可以裝清高了?何以故?自稱所謂的本門(分門別派)道務又將如何延續?(有錢並非萬能,沒錢卻萬萬不能)!達摩祖師:「 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故而象徵佛教領導的衣缽便不需再傳。所以「真實的佛教」,就要選擇遵循「世尊的教法」!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曾告誡僧團,不立佛寺,有如孔子周遊列國,走到哪裡,哪裡就是道場(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故!先生亦是如此!

世間處處是道場,
眾生事事皆無常,
人心明明天地殤,
唯有錚錚當自強!

然而,五濁惡世的末法時期,( 眾生戴上口罩後,誰更加不相信誰?)現在佛教各宗各派,誰也不聽誰的,誰也管不了誰的如此亂象?

故![ 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

世尊的教法:

(前是因)(後是果),正向循環:

以接引教化,弘法利生才接受「布施」

以沿街乞食,見苦知福來修習「忍辱」

以去除分別,不執一處來練習「禪定」

以廣修供養,請轉法輪得清淨「精進」

以懺悔業障,恆順眾生持無為「守戒」

以俱足德本,正覺慈悲行般若「智慧」

處處以利己利他,成就眾生與佛菩薩之間的橋樑,擇覺眾生(自己所要)的德本「性」意解釋謂:( 心生起的是在哪兒念處!),而獲得諸佛、菩薩的大慈悲(護念;授記;加持)!如此因果循環正向教化,(眾生覩者,生稀有心,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眛,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而現在的教法顛倒了(反過來教?),以布施、供養為前題( 提錢來講 ),再談一切佛菩薩的儀軌,甚至還有直接伸手出來要的?如此顛倒果因,又怎能不去顛倒眾生?使芸芸眾生心生退轉、恐懼、退卻?( 分享宋逸民夫婦遭通靈詐財YouTube自選 )同修們:於汝「意」云何?修行;是修你的「靈性」,還是修你的「肉身」?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汝有何計,令吾脫免!),不再重蹈覆轍。唯有“信受奉行“ 這世就要斷輪迴 ”,不要再受無明、無常種種煩惱的牽引;「究竟涅槃」!

深信(南無本師阿彌陀佛)信、願、持、名,無限時空的一切痛苦、逆境;只不過是短暫,會被扭轉的(撥亂反正)。同修們,我們終究會回到同一個地方!

「 西方極樂世界淨土。」

俗話說: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

修行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但又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秉持一生只供一尊佛,擇其所愛,愛其所擇!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妙行先生與同修們:

八百年前有勝緣,

今來相遇指青天,

已知本地中秋月,

莫向長江覓渡船。

各位同修:[ 莫在身邊的不懂得珍惜;而失去了卻又放不下 ]!佛陀、菩薩大慈悲心,不會只有渡我不渡他!

同修們,下一次的課程,先生要進入到正知正見(八正道分),你是正見思維,還是頗有成見呢?同修們要跟緊先生啊!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十念)


佛陀請轉法輪,願:為今天到場的諸大同修,護念、授記、加持。望:同修們,善根、福德、因緣俱足。但精進,莫放逸,直至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免除五濁惡世,無明,無常的種種煩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

(公告)
各位同修,課程將於週三及週六更新,但精進,莫放逸!以清凈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一心歸命「南無本師阿彌陀佛」!與妙行先生一同精進,自利利他,功果具足,福慧圓滿,究竟涅槃!若是同修心生慈悲,也將此文章分享親朋好友,同升極樂!歡迎上Google首頁(妙行先生)四個字點選,更多文章分享。祝福:法喜充滿,具足德本!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再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備註)
各界如有需求,請在下方點選留言(瀏覽器)中執行,或在首頁下方([張貼留言])點選,妙行先生會主動與你聯繫安排。

祝:福慧增長!萬事如意!


avatar-img
222會員
96內容數
佛陀千年以來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歡迎進入到(妙行先生),祝福:性德圓滿,萬事如意!www.miau-sin.blogspot.com(先生不受匯款;請勿受騙上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妙行先生 的其他內容
上天欠你的好結局?! 上帝公~!請你~ 賜我吃,賜我穿,賜我欠錢不用還?! 賜我情,賜我愛,賜我人人攏通愛?! 賜我名,賜我利,賜我錢財滿厝根?! 賜我睏,賜我夢,賜我萬事好到咱?! 台灣人說:(好康ㄟ攏來溫叨)!意思是說:所有的好事都只有來到我的家?各位同修,這是地獄牽引眾生的五條根啊!財、色、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各位同修,真實的修行者,能去分你、我、他嗎?!如果你有這個念頭,便是有我執。佛陀稱這樣的念頭:「執著」。一個有執著的人,在修行的道路上,還只是個門外漢。所以,地獄門前僧道多,就是這種人!俗話說: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能夠把人、事、時、地、
世間最困難的就是[ 不知” 道 ”]?!(週三淬鍊誌) 溫故知新;憶苦思甜!來到與同修們一同研修的時間。佛陀:於汝「意」云何 ? 課程中,你(知)了多少?(行)了多少?妙行先生與同修一同精進! 子曰: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佛弟子在學佛,成佛的修行之路上,芸芸眾生無不精進向前,早日脫免苦海,榮登彼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48大願中,第5:身無差別願。我與彌陀不是二,而是一,無二無別。阿彌陀佛不會把你改變成他,而是要你改變成為你自己?!世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下地上唯我獨尊!不是讓眾生狂妄自大,而是要眾生了解,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靈的個體,都有尊貴無二的一面,不需要刻意的模仿。
佛陀對佛弟子的履約保證! (契約審閱權);依消費者保護法規定,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訂立定型化契約前,應有30日以內之合理期間,供消費者審閱全部條款內容。 各位同修,此方世界說得通的道理,則他方世界一定說得通。若此方世界都行不通的?在更高境界的諸佛菩薩,一定不容許發生,這種邏輯觀念一定要有!何以故?諸佛
世間最困難的就是[ 不知” 道 ”]?! 2022/10/22 週六 子張曰:「何謂四惡?」 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同修們,千金難買早知道!到底要去到哪裡兒,才能真實的選擇到,適合自己的中心信仰?!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佛陀讓
上天欠你的好結局?! 上帝公~!請你~ 賜我吃,賜我穿,賜我欠錢不用還?! 賜我情,賜我愛,賜我人人攏通愛?! 賜我名,賜我利,賜我錢財滿厝根?! 賜我睏,賜我夢,賜我萬事好到咱?! 台灣人說:(好康ㄟ攏來溫叨)!意思是說:所有的好事都只有來到我的家?各位同修,這是地獄牽引眾生的五條根啊!財、色、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各位同修,真實的修行者,能去分你、我、他嗎?!如果你有這個念頭,便是有我執。佛陀稱這樣的念頭:「執著」。一個有執著的人,在修行的道路上,還只是個門外漢。所以,地獄門前僧道多,就是這種人!俗話說: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能夠把人、事、時、地、
世間最困難的就是[ 不知” 道 ”]?!(週三淬鍊誌) 溫故知新;憶苦思甜!來到與同修們一同研修的時間。佛陀:於汝「意」云何 ? 課程中,你(知)了多少?(行)了多少?妙行先生與同修一同精進! 子曰: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佛弟子在學佛,成佛的修行之路上,芸芸眾生無不精進向前,早日脫免苦海,榮登彼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48大願中,第5:身無差別願。我與彌陀不是二,而是一,無二無別。阿彌陀佛不會把你改變成他,而是要你改變成為你自己?!世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下地上唯我獨尊!不是讓眾生狂妄自大,而是要眾生了解,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靈的個體,都有尊貴無二的一面,不需要刻意的模仿。
佛陀對佛弟子的履約保證! (契約審閱權);依消費者保護法規定,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訂立定型化契約前,應有30日以內之合理期間,供消費者審閱全部條款內容。 各位同修,此方世界說得通的道理,則他方世界一定說得通。若此方世界都行不通的?在更高境界的諸佛菩薩,一定不容許發生,這種邏輯觀念一定要有!何以故?諸佛
世間最困難的就是[ 不知” 道 ”]?! 2022/10/22 週六 子張曰:「何謂四惡?」 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同修們,千金難買早知道!到底要去到哪裡兒,才能真實的選擇到,適合自己的中心信仰?!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佛陀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