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文字三分之一者語錄(四十)

    【『缺憾』,讓人比較鍾情;『沒有』,使人顯得特別喜歡。】
    一個人的「惡」, 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知道多少道理? 也不在於心地的好壞,仁慈的多寡、道德輕重? 而是於在他生命中所難以忘懷的缺憾是什麼? 在生活中恆久以來的渴望是什麼? 當這些有機會可以得到滿足的時候, 你將會看到一個人的人性反差! 【生命中最深層的『缺憾和沒有』是什麼?】 從那去看、去研究, 你可以徹底捕獲一個人,或者了解一個人。 「惡」是人另一面的代名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世間本無值,價皆由人來。 現代人都太會說「人話」,變得不太會說「實話」。 文、語無須太明, 道理也無須太真;太明則易失道理, 太真則失文、語。 人不該安逸於太和諧的創作環境,偶爾接觸相異言論的激盪⋯和諧是好,易掉入一種自我認知的執迷。 激盪,是道理的試煉,自我認知的洗練。 人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