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使兒童或少年成為犯罪工具或被害人,刑責會加重!

    法律為了保護兒童或少年,特別加重懲罰將兒童或少年變成犯罪工具或被害人的情況,這些法律較鮮為人知,但在實務上卻相當重要!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一、刑事責任的規定,不是只有刑法而已:

    一般熟知的殺人罪、竊盜罪、毀損罪…等刑事責任規定,我們都知道是規定在「刑法」內,而這部法律的全名是「中華民國刑法」。
    但除了這部法律之外,很多法律也有刑事責任的規定,例如銀行法第125條處罰違法收受存款的行為、公司法第9條處罰公司設立資本不實的行為…等。而由於這些規定散布在各個法典裡,較不被民眾所熟知,也因此往往觸法後,才驚覺:「原來這有違反法律喔!我現在才知道!」
    另外讀者可能也不知道的是,如果今天使兒童或少年成為犯罪工具、或是使兒童及少年成為被害人的話,有特別法律規定應加重其刑!

    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的加重其刑規定: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規定:「成年人教唆、幫助或利用兒童及少年犯罪或與之共同實施犯罪故意對其犯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但各該罪就被害人係兒童及少年已定有特別處罰規定者,從其規定。」
    本條規定使得除了依原有刑法規定論處之外,還必須要依本條規定再加重其刑,效果相當嚴重,而本規定有些重要條件如下:

    (一)「兒童」、「少年」及「成年人」的定義:
    兒童指的是「未滿十二歲」;少年指的是「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成年人指的是「十八歲以上」。

    (二)成年人「教唆、幫助或利用兒童及少年犯罪」:
    例如以下情況:
    1. 成年人唆使少年去竊盜,結果少年真的去竊盜了。
    2. 成年人知道少年要去竊盜,結果給了少年一把螺絲起子順利竊盜。
    3. 成年人為了要領取贓款,指使不知情的少年去領款後交回給成年人。

    (三)成年人「與兒童及少年共同實施犯罪」:
    例如成年人夥同少年一起到便利商店行竊、又或者夥同幾位少年一起去圍毆某位路人。

    (四)成年人「故意對兒童及少年實施犯罪」:
    例如成年人恐嚇少年、成年人毆打傷害少年等情況。

    三、主觀上要能預見對方是「兒童及少年」:

    如果當下根本不知道對方是兒童或少年呢?實務見解認為本條適用雖然「不以明知其為兒童及少年為必要,但仍以該成年人須預見係兒童及少年,且與之共同犯罪並不違背其本意,始足當之。」(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5731號判決參照)。
    簡單來說:
    1. 我明知他是少年→ 加重其刑!
    2. 我覺得他可能是少年,就算是少年我也不在意→ 加重其刑!
    3. 我根本不覺得他是少年→ 不會加重其刑!

    結論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並不是民眾普遍知悉的法條,但在實務上用到的機會頗高,而且後果嚴重,不可不慎!
    -
    若有進一步的法律諮詢、訴訟案件委託及辯護需求,歡迎透過「Line」或電子郵件(lyr@jf-law.com.tw)聯繫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