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閱讀好書]剝去成功的幻想 - 異數 | 第三章

請接續第二章-一萬小時的努力再來看本文,會更好懂成功的脈絡。
防雷頁後開始

第三章 - 天才的迷思

如果你遇到一群聰明的人,去比較他們智商的高低根本沒有意義,就像是在說姚明比歐尼爾高一樣
在一戰剛結束沒多久,史丹佛大學有位年輕的心理學教授特曼開始研究天才。特曼就像狗仔一樣,一輩子不斷的追蹤、關心個案中的學生,並定期做測驗跟分析。最後寫出了五大本天才的遺傳研究。
特曼曾說: 有關一個人的特質,除了道德觀,最重要的或許就是智商。
直到了今天,依然有不少人對成功的思維還是跟特曼一樣,認為智商是關鍵。不過從過去兩章的故事中,其實不難發現要有輝煌的成就,或許機會比才能來的還重要。
另一位英國心理學家郝德森曾論道: 就思考能力而言,智商170的明顯比70的好得多,但如果兩個高智商的相比,就沒甚麼差別......一個智商130的科學家或許會拿到諾貝爾獎,但180的也不一定會。
智商就像籃球場上的身高,如果你160,那可以成為NBA籃球明星的機率很低,但說真的210跟200沒有甚麼明顯的差別。事實上麥可喬丹也"才"198,籃球明星的身高只要過一個門檻即可。

名校不是成就的保證 - 門檻效應的驗證
作者回顧美國近年得諾貝爾醫學獎的25人是念那些大學,耶魯、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知名的學校當然有上榜,但同時也有德堡、聖十字和蓋提茲堡等"好學校"。再來看看諾貝爾化學獎,結果也一樣,很多單純只是念"好學校"出生的。
讓我們從另一側來看門檻效應。 密西根大學法學院招生時有平權措施,以防種族、性別與民族歧視,其實就跟台灣繁星計畫一樣,每個分類有保障名額。這裡每年都有10%的少數裔學生入學,不過他們平均的分數低了白人3%,所以很多白人學生認為不公平。
後來密西根大學進行社會追蹤,看看這些低分錄取的少數裔學生到底是不是出社會會比較沒成就。結果發現,根本沒差。
其實說真的很簡單,不管我們要怎麼衡量一個人的潛力與聰明才智,那都只是一個面向的能力。縱使這些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也不代表你在這項能力中是世界第一名就能有世界第一的成就。
而一位天才在社會上有成就這件事到底實際上對社會成就的影響力有多大,讓我們看下去第四章...
喜歡這篇或看完覺得有收穫的請不吝按下愛心鼓勵~ 你覺得還有誰也是這種天才?留言跟我聊聊你的意見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