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好書]剝去成功的幻想 - 異數 | 第三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請接續第二章-一萬小時的努力再來看本文,會更好懂成功的脈絡。
防雷頁後開始

第三章 - 天才的迷思

如果你遇到一群聰明的人,去比較他們智商的高低根本沒有意義,就像是在說姚明比歐尼爾高一樣
在一戰剛結束沒多久,史丹佛大學有位年輕的心理學教授特曼開始研究天才。特曼就像狗仔一樣,一輩子不斷的追蹤、關心個案中的學生,並定期做測驗跟分析。最後寫出了五大本<天才的遺傳研究>。
特曼曾說: 有關一個人的特質,除了道德觀,最重要的或許就是智商。
直到了今天,依然有不少人對成功的思維還是跟特曼一樣,認為智商是關鍵。不過從過去兩章的故事中,其實不難發現要有輝煌的成就,或許機會比才能來的還重要。
另一位英國心理學家郝德森曾論道: 就思考能力而言,智商170的明顯比70的好得多,但如果兩個高智商的相比,就沒甚麼差別......一個智商130的科學家或許會拿到諾貝爾獎,但180的也不一定會。
智商就像籃球場上的身高,如果你160,那可以成為NBA籃球明星的機率很低,但說真的210跟200沒有甚麼明顯的差別。事實上麥可喬丹也"才"198,籃球明星的身高只要過一個門檻即可。

名校不是成就的保證 - 門檻效應的驗證

作者回顧美國近年得諾貝爾醫學獎的25人是念那些大學,耶魯、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知名的學校當然有上榜,但同時也有德堡、聖十字和蓋提茲堡等"好學校"。再來看看諾貝爾化學獎,結果也一樣,很多單純只是念"好學校"出生的。
讓我們從另一側來看門檻效應。
密西根大學法學院招生時有平權措施,以防種族、性別與民族歧視,其實就跟台灣繁星計畫一樣,每個分類有保障名額。這裡每年都有10%的少數裔學生入學,不過他們平均的分數低了白人3%,所以很多白人學生認為不公平。
後來密西根大學進行社會追蹤,看看這些低分錄取的少數裔學生到底是不是出社會會比較沒成就。結果發現,根本沒差。
其實說真的很簡單,不管我們要怎麼衡量一個人的潛力與聰明才智,那都只是一個面向的能力。縱使這些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也不代表你在這項能力中是世界第一名就能有世界第一的成就。
而一位天才在社會上有成就這件事到底實際上對社會成就的影響力有多大,讓我們看下去第四章...
喜歡這篇或看完覺得有收穫的請不吝按下愛心鼓勵~
你覺得還有誰也是這種天才?留言跟我聊聊你的意見吧!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認真雜學與思想,最近認真研究總經的創業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剛好這世界對賺錢這件事有個大家都認同的說法,就是每天都賺的比昨天多,就會發大財拉~ 投資理財中有所謂的複利、精實創業理論中有所謂成長,說的其實都一樣,就是每天都賺的比昨天多一點。 這裡隨便畫張圖,藍線是每年都賺100萬,紅線是第一年只賺了10萬,但每年都成長50%下的結果。 這誰賺得多結果應該很明顯
常常聽到身邊朋友抱怨工作沒挑戰性,又或是一直做雜事。這是因為大家不知足,還是有甚麼深層的道理呢? 這裡用幾個商業的論點來告訴大家: 1.福特發明流水式生產線 2.挑戰的隱藏的恐怖 最後來分析要怎麼改變這件事 1.創業者心態 2. 為什麼工作是重覆的打雜? 首先想先恭喜你,如果你認為工作內容有點無聊,
這是我一直都很喜歡的一位故事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著作,探討成功是怎麼來,從各種證據去深挖這件大家夢寐以求又看似無法帳握的事。 請接續第一章 - 馬太效應再來看本文,會更好懂成功的脈絡。 第二章 - 一萬小時的努力 你知道披頭四與比爾蓋茲的共通點是甚麼嗎? 除了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這是我一直都很喜歡的一位故事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寫的。說真的第一次接觸到他是聽TED的演講,在現在第一次嘗試看他的書已經過了十年。 接下來我想用自己的心得,一章一章的說說這本書。 第一章 - 好上加好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大家應該不
認識不少設計師朋友抱怨說,工程師的薪水怎麼這麼高,這輩子都到不了。一位創業的大大也說過 月薪四萬的人很認真可以賺到五萬,月薪十萬的人很認真可以賺到十二萬,但月薪四萬在怎麼認真也不會變成十二萬,而他們的差異不是認真,而是在的行業。 很多人喜歡說薪水不一樣是因為要得學歷、念的學校、進入門檻的差異,但其實
tinder基本上已經是交友軟體的代名詞了,不管在你心中他是一個好的或是不好的交友軟體,我們都不能否認他的確是開創一個超級棒的交友軟體設計 接下來會以商業常用的"價值"去探討這個APP為什麼是一個好設計 不管何時何地和人,要賣出產品就必須要讓人感覺到可預見的偉大 這句話是我從一個很欽佩的老師學到的,
剛好這世界對賺錢這件事有個大家都認同的說法,就是每天都賺的比昨天多,就會發大財拉~ 投資理財中有所謂的複利、精實創業理論中有所謂成長,說的其實都一樣,就是每天都賺的比昨天多一點。 這裡隨便畫張圖,藍線是每年都賺100萬,紅線是第一年只賺了10萬,但每年都成長50%下的結果。 這誰賺得多結果應該很明顯
常常聽到身邊朋友抱怨工作沒挑戰性,又或是一直做雜事。這是因為大家不知足,還是有甚麼深層的道理呢? 這裡用幾個商業的論點來告訴大家: 1.福特發明流水式生產線 2.挑戰的隱藏的恐怖 最後來分析要怎麼改變這件事 1.創業者心態 2. 為什麼工作是重覆的打雜? 首先想先恭喜你,如果你認為工作內容有點無聊,
這是我一直都很喜歡的一位故事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著作,探討成功是怎麼來,從各種證據去深挖這件大家夢寐以求又看似無法帳握的事。 請接續第一章 - 馬太效應再來看本文,會更好懂成功的脈絡。 第二章 - 一萬小時的努力 你知道披頭四與比爾蓋茲的共通點是甚麼嗎? 除了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這是我一直都很喜歡的一位故事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寫的。說真的第一次接觸到他是聽TED的演講,在現在第一次嘗試看他的書已經過了十年。 接下來我想用自己的心得,一章一章的說說這本書。 第一章 - 好上加好的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大家應該不
認識不少設計師朋友抱怨說,工程師的薪水怎麼這麼高,這輩子都到不了。一位創業的大大也說過 月薪四萬的人很認真可以賺到五萬,月薪十萬的人很認真可以賺到十二萬,但月薪四萬在怎麼認真也不會變成十二萬,而他們的差異不是認真,而是在的行業。 很多人喜歡說薪水不一樣是因為要得學歷、念的學校、進入門檻的差異,但其實
tinder基本上已經是交友軟體的代名詞了,不管在你心中他是一個好的或是不好的交友軟體,我們都不能否認他的確是開創一個超級棒的交友軟體設計 接下來會以商業常用的"價值"去探討這個APP為什麼是一個好設計 不管何時何地和人,要賣出產品就必須要讓人感覺到可預見的偉大 這句話是我從一個很欽佩的老師學到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完全不重要。第一,天賦並不存在;第二,智商高低不影響你成為頂尖專家。 艾瑞克森不斷在書裡強調:「頂尖專家,是透過多年的努力練習,才發展出超凡的能力。他們在漫長辛苦的過程中一步步改進,沒有捷徑。」我非常認同這句話,這句話說明了沒有人有天賦,更是傳達了「肯拼命才會贏」的正向觀點。 那麼智商呢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個人成長受到先天條件與心理思維影響。隱藏潛能讓人走得更遠,後天的品格教育關鍵影響者的成長。本文介紹了後天培養智商方法,自證預言理論以及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救美的王子若容貌醜陋、利慾薰心,而美麗的公主卻好吃懶做、喜歡虐待小動物,則成了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荒謬故事。     十幾年前,有四個年輕人結伴從中部的鄉下到台北來。他們原是高中同學,其中三個考上台大醫科,另一個則連私立學校的門邊都沒摸到,他是到台北來補習的,準備明年重考。四個人在台大附近
Thumbnail
前言 作者在這本書中探討了一個有趣的前提:高智商並不總是等同於高成就或個人滿足感。這本書旨在幫助所謂的"聰明人"克服可能阻礙他們充分發揮潛力的心理障礙。 內容概述: 1. 自我認知: 書中強調了理解自己思維模式的重要性,包括過度分析、完美主義等傾向。 2. 情商發展: 作者論述了為何情商
到底天才兒童是怎麼教出來的? 是天生還是後天? 到底誰能成為天才兒童?
Thumbnail
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多半會被認為很聰明,但倘若做人處事不夠圓融,在人際關係上處處碰壁或與人結怨,還會被認為是聰明嗎? 其實,以時間線拉長來看,「聰明」不只是求學取得好成績,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都是在職場或在社會上與人互動及相處,所以日本全民教育家齋藤孝便在《什麼是真正的聰明?》這本書中提到能否適應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天才究竟是什麼?,今天想跟各位介紹一本書由 耶魯大學音樂系名譽教授克雷格.萊特寫的對天才描寫極深的書"天才的關鍵習慣,耶魯最深歡迎課程教你如何超越天賦,智商與運氣"(商業周刊 藍學堂出版) 是有著頂尖資質的人們,不需努力就能閃耀就是就能耀眼發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品德是諸位大師,擺在第一位重要性格,沒有誠信與正直,根本免談成功,故事分享了史蒂芬。柯維、巴菲特與風險投資人,如何看待品德的,而沒有品德的人,會很難走回正途,因為他們已經漸漸習慣,用背叛與欺騙,迅速獲得回報,呼籲每個人最看重的就是自我德性。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兩人(布萊德.史托伯格和史蒂夫.麥格尼斯)長年深入訪問了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獲取了最新的科學見解,並發現了一流人才保持顛峰的的共通點,而這些東西也是普通人可以實踐、學習的!!! 可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完全不重要。第一,天賦並不存在;第二,智商高低不影響你成為頂尖專家。 艾瑞克森不斷在書裡強調:「頂尖專家,是透過多年的努力練習,才發展出超凡的能力。他們在漫長辛苦的過程中一步步改進,沒有捷徑。」我非常認同這句話,這句話說明了沒有人有天賦,更是傳達了「肯拼命才會贏」的正向觀點。 那麼智商呢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個人成長受到先天條件與心理思維影響。隱藏潛能讓人走得更遠,後天的品格教育關鍵影響者的成長。本文介紹了後天培養智商方法,自證預言理論以及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救美的王子若容貌醜陋、利慾薰心,而美麗的公主卻好吃懶做、喜歡虐待小動物,則成了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荒謬故事。     十幾年前,有四個年輕人結伴從中部的鄉下到台北來。他們原是高中同學,其中三個考上台大醫科,另一個則連私立學校的門邊都沒摸到,他是到台北來補習的,準備明年重考。四個人在台大附近
Thumbnail
前言 作者在這本書中探討了一個有趣的前提:高智商並不總是等同於高成就或個人滿足感。這本書旨在幫助所謂的"聰明人"克服可能阻礙他們充分發揮潛力的心理障礙。 內容概述: 1. 自我認知: 書中強調了理解自己思維模式的重要性,包括過度分析、完美主義等傾向。 2. 情商發展: 作者論述了為何情商
到底天才兒童是怎麼教出來的? 是天生還是後天? 到底誰能成為天才兒童?
Thumbnail
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多半會被認為很聰明,但倘若做人處事不夠圓融,在人際關係上處處碰壁或與人結怨,還會被認為是聰明嗎? 其實,以時間線拉長來看,「聰明」不只是求學取得好成績,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都是在職場或在社會上與人互動及相處,所以日本全民教育家齋藤孝便在《什麼是真正的聰明?》這本書中提到能否適應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天才究竟是什麼?,今天想跟各位介紹一本書由 耶魯大學音樂系名譽教授克雷格.萊特寫的對天才描寫極深的書"天才的關鍵習慣,耶魯最深歡迎課程教你如何超越天賦,智商與運氣"(商業周刊 藍學堂出版) 是有著頂尖資質的人們,不需努力就能閃耀就是就能耀眼發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品德是諸位大師,擺在第一位重要性格,沒有誠信與正直,根本免談成功,故事分享了史蒂芬。柯維、巴菲特與風險投資人,如何看待品德的,而沒有品德的人,會很難走回正途,因為他們已經漸漸習慣,用背叛與欺騙,迅速獲得回報,呼籲每個人最看重的就是自我德性。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兩人(布萊德.史托伯格和史蒂夫.麥格尼斯)長年深入訪問了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獲取了最新的科學見解,並發現了一流人才保持顛峰的的共通點,而這些東西也是普通人可以實踐、學習的!!!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