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感受自然,也感受到自己與世界

    年輕時曾經看過一個著名的襌宗公案,一個老和尚獨坐襌房,忽然聽見庭院青蛙跳入池塘噗通一聲,當下他就開悟了!
    當年會好奇老和尚到底悟到了什麼?那隻青蛙怎麼如此厲害?如今才瞭解,重點不在於那一隻青蛙,老和尚可能已經聽千百萬次青蛙跳入池塘裏,卻都沒事,可是當他的心境對了,因緣成熟了,那一聲噗通就是引起他身心靈共振的契機。
    因此,當我們看周遭的世界時,花就是花,樹就是樹,流水就是流水,陽光就是陽光,可是當某一天,某個時刻,我們能夠與自然萬物共鳴時,就會像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的翰繆爾所說的:「讓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
    當然,這種情境不是很多人可以體會的到的,因此,多年來心中一直有個夢想,想推動一個運動:「給荒野24小時」,這個口號是仿效「饑餓30」,透過實際不進食30個小時來體驗非洲難民在饑餓邊緣掙扎的情境,我想提倡的給荒野24小時源自於我小時候參加童軍,有一個人獨自移動露營的經驗,以及童軍考驗裏一個人在森林或曠野中守靜的儀式。我發現一個人獨自在大自然裏漫遊行走,周邊沒有任何同伴,甚至視野所及之處沒有任何人類,也沒有任何人為設施,比如建築物,電線杆或柏油馬路,然後沒有任何目的性的與這一片自然荒野共處(不為了作調查,也不是做特定物種的觀察或攝影),這種方式,大概是最能融入自然,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法門了。
    一般來說,不管是大人自己或帶領著孩子接近大自然,除了覺得可以讓我們情緒放鬆,戶外活動對身體健康也有幫助之外,往往也著重在自然知識的探索,當然,這並沒有錯,人類的食衣住行物質生活的需求都來自於大自然,甚至我們也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得源源不絕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但是,若是只看到這些太具體的「功效」,就太可惜了,因為荒野大自然是萬物生命的源頭,是人類古老的鄉愁,自然荒野可以更新我們生命的能量,和一種與萬物合一的連結,這種超覺經驗的體會,可以安定我們的心靈,甚至領悟到生命的終極意義。
    感受自然生命的法門―蘋果日報名采專欄107.06.05.
    偶爾有些老朋友會跟我抱怨,說你們荒野保護協會提倡要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但是他們不管是假日爬郊山,或是退休後天天走步道健身,但是不管怎麼看,花還是花,樹還是樹,鳥還是鳥,從來沒有感受到與自然萬物的共鳴或所謂生命的流動,到底是他們沒有慧根,還是我們在唬弄他們?
    對於這些朋友的質疑,我通常提供給他們一個法門,建議他們找機會給自己一段較長的時間在大自然裡漫遊,周圍沒有任何同伴,而且視野所及之處必須沒有任何其他人類,也不能看到任何人為設施,比如電線桿,建築物或者柏油路,然後沒有任何目的性的與這一片自然荒野共處,所謂目的性是為了某種任務,比如採集藥草,做調查,或者做特定物種的觀察或攝影。
    一個人獨自在荒野漫遊,我們心思得以不被其他人類或人造設施干擾,也因為一個人,我們會安靜下來,進入內心世界,同時也比較能夠達到「既開放又專注」的境界。我們會開放所有感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皮膚的觸感,去感知周遭的一切,但是周圍有什麼風吹草動就立刻能專注地去覺察。
    若是時間久一點,我們也許就能融入大自然,或許在某個剎那,我們有機會進入意識很清楚,但卻超脫自己肉體束縛的境界,達到心理學所描述的「心流」或者「巔峰經驗」或是「高潮經驗」,其實這也是有美國國家公園之父之稱的約翰繆爾所說的:「讓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
    獨自一人是很重要的條件,當然,跟很多人到大自然散步旅行是有另外的快樂與交友聯誼的效果,呼吸新鮮空氣,對身體也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假如你是想要感受到自己與自然生命的共鳴,恐怕還是得一個人才容易達到。
    在印度的哲學裡,隱士般的孤獨生活是成熟階段的人所應該選擇的生活。在「奧義書」這部經典中就明白的規定,每個人,在達到一定的人生階段後,就應該拋棄家庭和財物,遁隱到森林裡去。
    獨自一人走在山裡,是種既豐富又單純的感覺,森林裡眾多物種有其生命流動的韻律,花開花落,在自然的循環中,找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的安心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