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不消費的一年:購物狂的重生之旅,擁有越少,得到更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年不消費,人生會發生什麼事?
raw-image

●一切始於一個念頭,如同過去許多想法,起源成形都是有跡可循。在我二十九歲生日前,我和一群朋友說好要到惠斯勒度週末。一行人在加里波第省立公園祈卡穆斯湖健行,隨著天上雲朵飛捲飄移,清澈的綠松色湖面映影也不斷波動,明暗交錯起伏,我們換話題的速度也同樣飛快,從工作和興趣,一路聊到友誼和感情生活。

「你呢,凱特?之後要做什麼?」麗茲問我,這問題再單純不過,就是老朋友之間的關心。我和她讀八年級時就認識了,正因為瞭解我,麗茲可能預期聽到我說要搬家,比如搬回多倫多工作,或到其他陌生的城市,因為我向來如此漂泊不定。

結果,我談的卻是別的,一個已醞釀一週的想法。

「我在想,我可以做一個實驗,一段時間都不買東西。」我說:「比如,大概六個月或一整年都不買東西。」


●我原本也沒想到要設定消費限制,至少不是一夜之間就下決定。想法有如種子,長成需要時間,當時我每次都在設法解釋為什麼又存不了錢,於是捫心自問後,我告訴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只是每每要改變,總是不知從何著手。

直到有一次,全家都在唸我妹艾莉,因為她把幾百塊血汗錢花在我們覺得她不需要的地方。她反唇相譏:「我已經把收入20%存起來了,剩下的我愛怎麼花就怎麼花。」我妹才二十歲,半工半讀上大學,卻比我早認清事實─應該先存錢,剩下的才可以花掉。不過身為長姊,我覺得有必要問得更深入:「可是你住家裡啊!你的生活費真的有必要佔掉80%的收入,不能花少一點嗎?」

語畢,我就發現自己說這話有多虛偽。就在此時,改變的巨輪開始轉動起來了。

這場家庭對話之後一星期,我預定到惠斯勒登山,於是在臨行前的七天裡,好好看過我的財務數字,並自問一些嚴肅的問題,比如:我現在最多只能存下10%的收入,剩下的錢是用到哪裡去了?我幹嘛一直找理由花錢?生活開銷真的需要花掉90%的收入嗎?不能用少一點的錢過日子嗎?

那一年每到了月底,我就問自己這些問題,卻還是沒有答案。我只知道,不論物質、事業和人生,我都樣樣不缺了,卻總覺得哪裡還不夠。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永遠還想再要某個東西。可是既然追求再多也無法滿足,不如反過來,別再擁有更多。


●從惠斯勒回來之後,我又坐到桌前,開始擬定新的計畫。我定下購物限制,規則很簡單:未來一年內,我不可以添購新衣、不能買鞋、不買首飾、書籍、雜誌、電子產品,或任何家居飾品。我只能買消耗品,譬如生活雜貨、衛浴用品,還有給車子加油。列在「可購買項目」的東西就能買,大都是一些可以確定不久就會用上的東西。我也允許自己換掉已經完全不堪用或破損的舊物,但條件是舊的已經丟了,才能買新的。雖有限制,我仍允許自己偶爾上館子吃飯,但是外帶咖啡就不行,因為這是我的致命弱點。一想到每個月至少花100美元買飲料,便讓我渾身不自在。

除了決定不再添購新物,我也決定丟掉不用的舊東西。隨便望向公寓任何一角,都可以看到很多不需要、也不是我特別想留下的物品。從今以後,我只想好好使用已經有的東西。我想看到每樣東西都是有用的,如果覺得沒用,那乾脆丟掉。


●負債和髒亂有個共通點:一旦開始堆積,就會堆成山一樣高,擋住你的去路。我一度故意忽視欠債數字,有好幾個月一收到帳單,只敢稍微打開信封,看一下到期款項的最低應付金額。然而這樣是逃避不了多久的,終於有一天,我發現負債數字已輕快衝破信用預度。只差100美元就研强 了。我讓自己陷得太深,接下來別無選擇,只能從深淵往上爬。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我也瞭然於心。破戒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後全面失守。例如2012年,我又宣布戒酒,後以失敗告終,當時我維持了45天不碰酒紀錄,然後覺得夠了。我好累,不想再跟別人解釋我為什麼不喝,也受夠別人的回應。接下來一個半月,我好像肩負重任,決定嚐遍每一種我看到的酒,好補償前面滴酒不沾的一個半月。喝醉之後,我記不得自己喝了什麼或做了什麼,反正我看到什麼,都有可能吞下肚去。

每次的失敗,最糟的倒不是破戒行為,而是發現自己說的話或做的事,違背自己的價值觀。比如說謊,不誠實說出我在哪裡、我和誰在一起或我在做什麼。為什麼朋友還願意跟我說話?我自問。我這麼糟糕,我不僅有罪惡感,也羞愧不已。《脆弱的力量》作者布芮尼‧布朗曾說:「要傾聽羞愧感。」她在她的第二場TED演講提到,罪惡感是覺得自己「做錯事了」,羞愧則是「我壞透了」,而我總是與羞愧為伍。

我會告訴自己,我的人生很失敗,根本不可能變得更好,不如接受現實,就這樣繼續失敗下去吧。同樣的聲音曾勸我往好的方向改變,也曾說服我走回老路,接著又出來訓斥我。我太瞭解這個聲音了,一直都那麼相信她。我相信不論她說什麼或做什麼,都是為我好。然後,我承受她的辱罵,並自認活該。放縱與自憐於是不斷惡性循環,維持多年,我完全相信她,因為她就是我。

然而,我看著信箱裡那封確認訂單的信,知道自己再也不想跟她一夥了,我也不想再隨便破戒了。


●如今,我可以坦然地說,我已從盲目的消費者蛻變為理智的消費者 要是有什麽事物讓我覺得沒意義或沒價值,我會不斷測驗自己能否減少依 賴,例如個月不碰社群媒體,或一個月完全不看電視,禁止接觸某事某物也好,消費限制也好,總有人懷疑,這樣做不會太綁手綁腳?擔心是正常的,我還是老話一句:請記得,你所做的一切都為了放慢了步調,讓你有機會問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告別衝動行事的自己。就是這樣,很簡單,這就是所謂的「理性」消費者,。

經過這些年的經驗,我逐漸明白,不論沉迷任何事物,起因都是以為自己身上或生活中缺乏那樣東西,但狂歡似的吃喝或忘情血拚都不能解決問題。我很清楚這點,因為我曾親身經歷那種缺乏感,也證實放縱的方式完全行不通。真正該做的,是回歸簡約,擺脫多餘的事物,找出真正可行的方式,絕不要陷入慾望無窮的惡性循環,若不斷增加消費,卻總是有滿足不完的需求,只會越陷越深。

多不如少。答案很簡單:過得簡單,即是富足。


~凱特‧弗蘭德斯/前揮霍型消費者,如今對一切消費都理性克制。
~《不消費的一年:購物狂的重生之旅,擁有越少,得到更多》
~《The Year of Less》

#不消費的一年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不消費的一年》】【金石堂購買《不消費的一年》】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末冰-avatar-img
2022/12/31
「想要」與「需要」雖是可以分開的,不過,要忍住一整年不買【想要】的東西真的是要忍人所不能忍啊......我頂多只能做到兩三個月😅 新年快樂~
beau-avatar-img
2022/12/31
新年快樂喔
avatar-img
偶希都理
372會員
2.4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對自己失去信心、莫名感到壓力、煩惱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時, 這會是你想要打開閱讀的書。
Thumbnail
2025/04/17
★對自己失去信心、莫名感到壓力、煩惱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時, 這會是你想要打開閱讀的書。
Thumbnail
2025/04/11
★快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其次都是其次!
Thumbnail
2025/04/11
★快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其次都是其次!
Thumbnail
2025/04/07
★《原子時間》續作! 一個小動作,改變人生質感。
Thumbnail
2025/04/07
★《原子時間》續作! 一個小動作,改變人生質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消費限制新規則 可購買項目 生活雜貨與廚房基本用品 化妝品與衛浴用品 禮品 製作清潔用品或洗衣精的材料 製作蠟燭的材料 不得購物項目 外帶咖啡 衣服、鞋子、首飾 居家用品(蠟燭、家飾、家具等等) 電子產品 基本廚房用品(保鮮膜、錫箔紙等等) 清潔用品或洗碗精
Thumbnail
消費限制新規則 可購買項目 生活雜貨與廚房基本用品 化妝品與衛浴用品 禮品 製作清潔用品或洗衣精的材料 製作蠟燭的材料 不得購物項目 外帶咖啡 衣服、鞋子、首飾 居家用品(蠟燭、家飾、家具等等) 電子產品 基本廚房用品(保鮮膜、錫箔紙等等) 清潔用品或洗碗精
Thumbnail
大家有沒有大掃除或是搬家的經驗?不知道有沒有發生這種情況:在整理的時候先把東西收到紙箱裡,結果因為太忙一直沒有把所有紙箱拆開,過了一陣子才發現根本忘了這些紙箱裡收了什麼,而且一直沒拆開似乎也不影響生活,代表這些東西好像不是那麼必要?
Thumbnail
大家有沒有大掃除或是搬家的經驗?不知道有沒有發生這種情況:在整理的時候先把東西收到紙箱裡,結果因為太忙一直沒有把所有紙箱拆開,過了一陣子才發現根本忘了這些紙箱裡收了什麼,而且一直沒拆開似乎也不影響生活,代表這些東西好像不是那麼必要?
Thumbnail
作者是凱特‧弗蘭德斯Cait Flanders,擔任財經網站主編正是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她習慣在blog記錄生活,三十的年紀正好是周遭親友開始陸續結婚生子的年紀,凱特身為財經網站主編驚覺自己是月光族,竟然已經背負三萬美元的卡債,身高 171公分體重卻高達94公斤的女子,這都是平時花太多金錢在喝酒跟買
Thumbnail
作者是凱特‧弗蘭德斯Cait Flanders,擔任財經網站主編正是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她習慣在blog記錄生活,三十的年紀正好是周遭親友開始陸續結婚生子的年紀,凱特身為財經網站主編驚覺自己是月光族,竟然已經背負三萬美元的卡債,身高 171公分體重卻高達94公斤的女子,這都是平時花太多金錢在喝酒跟買
Thumbnail
凱特‧弗蘭德斯說,我們其實是透過每次購物,來期望自己成為更理想的自己,所以在一次又一次的衝動購物中,或許我們要思考的是,那個更理想的自己是什麼?現在的自己又是什麼樣子?我們真的夠認識現在的自己嗎?
Thumbnail
凱特‧弗蘭德斯說,我們其實是透過每次購物,來期望自己成為更理想的自己,所以在一次又一次的衝動購物中,或許我們要思考的是,那個更理想的自己是什麼?現在的自己又是什麼樣子?我們真的夠認識現在的自己嗎?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有多少物品嗎?如果不買非必要用品時,可以省下多少錢?看畢Cait Flanders的《不消費的一年》以及其他創作者的「不消費的一年挑戰」,我決定也要來試試看!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有多少物品嗎?如果不買非必要用品時,可以省下多少錢?看畢Cait Flanders的《不消費的一年》以及其他創作者的「不消費的一年挑戰」,我決定也要來試試看!
Thumbnail
一直覺得很難了解 Less is More的概念,擁有愈少,得到更多。這在邏輯上,實在是難令人想通。 這本書主要在談一位作者的真實經歷,怎麼透過停止過度消費,來察覺自己真正的需要,到底買東西,是要買給現在的自己,還是買給你幻想的那個自己呢? 放棄一件人生中的壞事,就可能招來一件好事。
Thumbnail
一直覺得很難了解 Less is More的概念,擁有愈少,得到更多。這在邏輯上,實在是難令人想通。 這本書主要在談一位作者的真實經歷,怎麼透過停止過度消費,來察覺自己真正的需要,到底買東西,是要買給現在的自己,還是買給你幻想的那個自己呢? 放棄一件人生中的壞事,就可能招來一件好事。
Thumbnail
不消費的一年 自從開始執行斷捨離後,也一直對相關書籍很感興趣,前陣子便在圖書館發現了這本書(也因為斷捨離,現在不太買書了,反倒常跑圖書館)。 原以為就只是執行書名字面上的意思,「不消費的過一整年」,然而裡頭內容涵蓋的比表面上的多很多。 這是作者的親身經歷,也像是她的回顧,因此更具說服力
Thumbnail
不消費的一年 自從開始執行斷捨離後,也一直對相關書籍很感興趣,前陣子便在圖書館發現了這本書(也因為斷捨離,現在不太買書了,反倒常跑圖書館)。 原以為就只是執行書名字面上的意思,「不消費的過一整年」,然而裡頭內容涵蓋的比表面上的多很多。 這是作者的親身經歷,也像是她的回顧,因此更具說服力
Thumbnail
曾經寫過《不消費的一年》的讀書心得,期盼有朝一日必好好實驗看看自己做不做得到,不只是行為面上的改變,我想如果能面對自己「所需」的物質,也必能聽見自己內在聲音,不再只往外看不停比較,向內了解自己的需要,我想也會有由外而內的影響,從外在的減法開始,期待自己能有不同的心靈轉換。
Thumbnail
曾經寫過《不消費的一年》的讀書心得,期盼有朝一日必好好實驗看看自己做不做得到,不只是行為面上的改變,我想如果能面對自己「所需」的物質,也必能聽見自己內在聲音,不再只往外看不停比較,向內了解自己的需要,我想也會有由外而內的影響,從外在的減法開始,期待自己能有不同的心靈轉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