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Principles for Dealing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作者:RAY DALIO
Ray Dalio說他為什麼寫這本書?雖然近年來全世界結構上似乎有根本的不同面貌,但經他深入探討後,歷史上會循環重覆出現,有它的型態性 。肇因為他成立的橋本資本過去五十年對全球各地投資之研究背景經驗而來。
特別這幾年來,在資本市場上看到了「巨額債務」、「低利率、零利率,期至負利率現象」,各國儲備貨幣(Reserve Currency)政策,全球央行貨幣寬鬆政策,國家間產年了的地緣政治衝突與社會摩擦 。另外,Ray Dalio在本書中特別強調「中國崛起」的力量。
要分析世界經濟歷史的榮枯,必須從歷史上之總經數字找答案 。Ray Dalio爬梳了過去500年的歷史據,例如英磅金融史、荷蘭盾金融史、中國皇帝史(例如從唐朝起的600年)。這500年來也包括疾病、洪水、飢荒,作者也特別提及COVID-19前所未見引起注意。綜合歷史諸多成長或蕭條區間,這些因素都彼此牽動著,找出相關性及因果關係後,希望得出一套觀測機制,具預測性,冀望可以鑑往知來。
Ray Dalio認為大的景氣循環(Big Cycle)在(1)成長期前都維持一段和平階段,工商興盛(2)蕭條期都是因為戰爭、或者是政治不安、財富差距過大。 不過,據他統計成長期之區間比蕭條期區間是5:1。蕭條期雖然帶來痛苦,一旦處理完畢所有病灶後會再浴火重生。就實證觀察,中長期負債循環約100年,短期期負債循環週期約8年,
Ray Dalio認為過去的歷史循環經驗有助於學習,找出因果關係。痛苦的經驗非常重要,舉例而言,他年輕時(22歲)踢到鐵板,1971年8月15日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森放棄金本位制,他以為股市會大跌,股市只是修正一下,但事後股市反而是大漲4%。在他的經驗中,愈多相關事件的聯結,交叉影響更能釐清事實,在人的有限生命裡,碰到的情境只佔歷史洪流中的一小部份,藉由認真態度要學習像「螞蟻般專注搬著每一塊小屑般」一樣認真地梳理所有資訊去整合分析研判,雖從Top-dow,但不會流入只見林而沒有見樹的細微。
Ray Dalio的研究,有三個力量去解決很多未知的問題:
1.長期負債結構與資本市場循環 :2021年時,負利率環境下,產生了160兆美元的債務,衝擊退休金規劃,Dalio懷疑負利下的本金償還力?全球各央行操弄儲備貨幣政策讓貨幣價值被眨低未來如何處理?(編者按:可參考我所寫這篇文章,請看網址連結)
2.內部秩序(與失秩)循環中的財富、價值觀、政治權力的差距性比以往更大。 當差距大到某一臨界點後,恐引發下一波的景氣反轉。
3. 外部秩序(與失秩)循環中,美國競爭力仍持續強大,但中國有後來居上 ,其競爭力已迎頭趕上不可小看,他相信未來的中國會愈來愈強大。
Dalio觀察500年之經濟歷史,只聚焦於三個重要時期的貨幣表現:美元、英磅、荷蘭盾,以及六個經濟體:德國/法國/俄羅斯/日本/中國/印度。 他關注在二件事情上:財富與權力。而且財富有集中化傾向,早期是集中於君主與貴族身上。同時再可定義十八個因子去分析解釋。總結這些年來的循環其中,在兩端間擺蕩:例如,戰爭與和平、經濟成長與蕭條、政治左派或右派、王朝的興起與分崩、都是偏離均衡下的超額供給到極端後,最後再回歸。
人類進化是經濟往前走的最重要關鍵,進化(演化)是知識學習下的長期向上趨勢,而且呈現一種螺旋性的軌道。人類進化的基本是「人類生產力」 (Human Productivity)是全世界能夠產生財富、權力,與生活水平的最核心關鍵能力。
如何來衡量進步的指標,Dalio客氣的表示沒有最客觀指標,不過他認為用GDP衡量至少有一定的可客觀性。西元1500元到西元2000年間的500年,雖然已十活字印刷的問市,帶動知識累積,但「工業革命」出現時,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GDP呈爆發式的高成長。另外當二次世界大戰後,進入和平期 ,全球人口數亦呈高速的成長趨勢。
DALIO自己不敢拍胸脯保證他是中國通,但他也有一定的自信認為他非常解中國。主因來自於他從1984年起,就長久在中國境內開始活動,在這些多年間熟識了一些中國的領導人。在那麼長的一段期間內,非常務實地廣泛近田野式的了解來龍去脈的因果關係。
他認為外媒,都扭曲了中國實況。他非常清楚若談論中國議題時,一定有政治壓力,或者來自民粹主義的反擊。中美兩國間長期存在劍拔弩張的緊張關係,於是有人規勸他避開這敏感議題,但他自認為以一個研究歷史的宏觀角色上,必需談論中國,在世界霸權中扮演要角。而且他比較中西方之諸多面相,以一個美國人立場,他也推崇中國是非常可敬的競爭對手,有很優秀的領導者,因此他極度看好中國的未來性。
DALIO花了一些篇幅簡要說明中國歷代朝代,介紹從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間的主要特徵,列舉了代表性皇帝,例如唐太宗、宋太姐趙匡胤、成吉思汗等。對中國歷代朝代來看,他提到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等,主要聚集儒家思想對中國人的深厚影響,這與西方思想迵然不同。他在這些章節中也比較東西方領導人之風格,他推崇現代的中國有一些領導人具有戰略遠見,有西方哲學思想,也會宏觀看待國力消長之利弊分析。
在他的看法中,中國歷代朝代更迭的一些關係因素:一個王朝開始都有很強的生產力及治理層級,中國君王特有的中央集權、掌握軍權,有好的科舉制度,舉賢與能等等,辦好教育後協助國家創新。但慢慢的一個皇朝執治久了,政治分贓私慾導致腐敗、內部爭權問題浮現,國庫空虛、財政赤字,中央權利被架空,且會碰農業生產跟不上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再加上天災 ,例如宋朝碰上「小冰河」災難,氣侯驟寒,農糧產量少,當財政不足以支付時,民生不佳就有內戰。
財政問題是本書的討論重心,一個國家之「貨幣準備足不足夠」就是關鍵 。他分析了從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之興衰史,歷史一直重演之中。皇朝剛開始時會奮力與業,但因總總因素(如人謀不贓,黨派爭權、農糧產量不足)導致財政出現赤字時,就開始想創造出貨幣因應債務。皇朝開始都謹守硬貨幣(銅幣/銀幣)的供給量,但當需錢量大去改善債務時,皇朝就會放棄硬貨幣,改成大量印製紙鈔,造成貨幣貶值,貨幣失去流通信用,不再具保存價值,惡性循環下,最終導至惡性通貨膨脹,與民生相關之事最終就會引發內戰,推翻皇朝。
歷史總是重覆演出,他提出中國歷代朝代更迭的循環期
階段一:新秩序開始之初,領導階層先鞏固權力地位
階段二:分配資源,形成層次的功能運作架構
階段三:國家開始和平與繁榮
階段三:國家因各式理由開始擴張需要花費鉅資,財富權利差距擴大不均,債務開始累增
階段五:財政開始惡化,內部已有激烈衝突
階段五:人民開始革命,內戰不止
所以,DALIO總結中國朝代興衰理由如下
1 成長或分配不平均,財政問題是壓倒朝代的最終因素:中國以農立國,士地
收刮後的分配不均與利益衝突,導致問題。
2 貨幣問題往往是導致朝代衰敗的重要原因:因為戰爭需要經費,稅制不佳等
用增加貨幣供給導到惡性通膨。
3 朝庭的執政品質,始於賢但毀於爭。或者施政流於僵固等不知變通。
4經濟條件差異,或者因農產不足、疾病天災、高債務等等產生內部的衝突
5來自權利與財富不均,人民苦不堪言而導致的各地反抗與革命
6 過於尊儒,強調士大夫之價值,其地位遠優於其他職業(如經商與軍武),導致國家競爭力不足。
DALIO總是認為中國很早就從宋朝就已有金融發展,而且中國雖然早就有私人化商業及金融市場,但總沒有非常重視它,甚至到明清時代反而有輕視它的傾向,而且如王歧山所言,中國慣以家族為單元,西方以企業為本,兩者間的綜效有差距,固即便很早就開始使用紙鈔,可惜沒有遠見去建立一個有制度根基的「金融中心」,沒有重視國際貿易,才被歐洲後來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