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05閱讀時間約 33 分鐘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震懾無聊

和戰

北宋滅亡,趙構逃到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於1127年6月12日,即位,是為宋高宗。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特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高宗沒有抗金的決心,國家也沒足矣支持大規糢戰爭的財政收入。建炎二年(1128年),金完顏宗弼再次大舉南侵,宋高宗南逃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 建炎三年(1129年)至紹興八年(1138年),高宗曾定建康(今南京)為實際首都。紹興有承繼前業,振興昌盛又或是紹奕世之宏修,興百年之丕緒之意。
而紹興年間,高宗無意再戰,重用秦檜[huì](1091年1月17日-1155年11月18日,字會之,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江寧]人)主持對金議和。
朝臣中,和戰兩派對抗激烈。李綱(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紀,福建邵武人,生於無錫東鄉膠山,故自號梁溪居士[梁溪為無錫古稱])胡銓(1102年7月4日-1180年7月13日,字邦衡,號[dàn][ān],諡號忠簡,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與歐陽修、楊邦乂、周必大、楊萬里、文天祥,合稱廬陵“五忠一節”)更是公開要求處斬秦檜。
朱熹(1130年10月22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紫陽夫子滄州病叟雲穀老人,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諡,又稱朱文公 的父親朱松(1097年-1143年,字喬年,徽州婺源人)等一幫文臣幾乎是指著鼻子罵宋高宗趙構和秦檜。
韓世忠(1089年-1151年,字良臣,綏德軍[今陝西省綏德縣]人)等一幹武將甚至私下假冒土匪,劫殺宋金使臣,破壞和議。
這樣,為達到和議,高宗就需要專權。專權,就需要殺人。殺人,違背祖訓,朝堂之上殺人,會引起太過激烈的抗爭,因此,殺武將,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軍閥

呂思勉(1884年2月27日-1957年10月9日,字誠之,筆名駑牛。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常州市]人。錢穆弟子嚴耕望將其與錢穆、陳垣、陳寅恪視作“現代四大史學家”之一)指認岳飛為軍閥,因為是軍閥,就應該殺 — — 中國人的邏輯也算是奇葩,而一個史學家居然也是這樣的論證邏輯,就讓人不得不對這個民族的思維糢式進行檢討了。
韓、岳、張、劉等都是招群盜而用;既未訓練,又無紀律,全靠不住;而中央政府既無權力,諸將就自然驕橫起來。…現在滿眼是驕橫的軍閥,從前偏有公忠體國的韓、岳、張、劉?…秦檜一定要跑回來,正是他愛國之處,始終堅持和議,是他有識力、肯負責任之處。
— — 呂思勉,白話本國史
什麼是軍閥呢?就是國家財政不能供養,但是又需要依靠的武裝 — — 幫助國家進行戰爭的“自帶幹糧”的忠君愛國者。岳飛的岳家軍如此,近現代的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直至北洋軍閥,都是全部或部分自籌糧餉,確聽命中央的“私軍”。軍閥不等於“惡”,即使按照中華大一統的思維定式,只有割據一方不聽中央號令的軍閥才是“惡”。
不過從封邦建國來講,正是有了割據一方的勢力,才會和中央政府形成制約,才有可能類似英國,從大憲章到光榮革命,形成今日的憲政。
不過這里還是需要說清楚,岳家軍主要還是由中央財政供養的,不過在當時的宋朝,“屯田”和“回易”(軍隊搞的各種商業經營)是宋朝軍隊合法的經濟活動,目的是盡可能給國家減輕一些財政負擔。由於中央軍餉無法送達,岳飛也幹過劫留朝廷稅款的事情,這也是權宜之計 — — 不這麼做,又如何“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紹興和議”前,宋高宗撤消了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宣撫使司,三人兵權被解除,居然沒有一人拒絕,哪里有這樣聽話的軍閥?
呂思勉的邏輯,經商就是軍閥,“軍閥就是該殺”的論斷,不過是再一次證明,历史不能由历史學家來寫。

千古奇冤

白首為功名
宋高宗紹興九年(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年),宋高宗與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盟約約定將河南陝西歸還南宋。
完顏宗弼(?-1148年11月19日,女真名[wò]啜[chuài],一作兀術,又名烏珠,漢姓王,名宗弼,民間常稱為金兀術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
宋高宗紹興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完顏宗弼撕毀紹興九年的盟約,南下攻宋,目標是奪回原交還宋朝的河南、陝西之地。
開戰一個月之後,金軍重新占領河南陝西等地。完顏宗弼進入汴[biàn]京,企圖渡淮南下。結果先在順昌被劉錡(1098年-1162年,字信叔,宋朝名將。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第九子) 擊敗。此時,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人)揮師北伐,先後收複鄭州、洛城等地,又於郾[yǎn]城、潁[yǐng]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完顏宗弼逃出開封。眼看故都開封收複在即,但是宋高宗命令岳飛立刻撤軍,並連發十二道金牌,岳飛收到命令,憤惋[wǎn,遺憾]泣下,朝東往“行在”臨安府的方向一再行拜禮:“十年之力,廢於一旦。”不得不下令班師。
時侯屯軍於潁昌府、陳、蔡、汝州、西京、永安,前不能進,後不能退。忽一日詔書十二道,令班師赴闕奏事,令諸路軍馬並回師。
— —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記錄是十二道詔令,並非金牌。宋代的“金牌”其實是指“金字牌”,是宋政府遞發赦[shè]書及禦前軍機要務急件而創制的一種快速郵遞憑證物,除“金字牌”外,還有“青字牌”和“紅字牌”。岳飛收到的應該是正常的詔令。後來岳飛之孫岳珂(1183年 — 1243年,字肅之,號亦齋東幾,晚年又自號倦翁。岳霖之第三子,岳飛之孫)在描述這段史實時,修改成了金牌。
一日而金書子牌十有二
— — 岳珂,金佗[tuó]粹編
岳珂此說在宋朝不見於任何史料。以岳飛的忠勇,應該是接受到詔令後,即刻班師還朝的。至於具體是否有十二道,無確定結論。但是特別註意,一般皇帝可能同時給不同將領發詔書。也有過發幾道金字牌詔令後,附上幾道空的金字牌,以備收到詔令的將軍使用。所以可能確實有多道詔令,但以岳飛的忠心,真正令岳飛班師還朝的,肯定是一個詔令。
岳飛回朝後,宋高宗紹興十一年(金熙宗皇統元年;1141年),宋高宗奪韓世忠、岳飛的兵權。宋金和議再次開始。

完美全才
岳飛此人是中國史上難得的完美武將。忠勇而才高,孤直而世故。也就是說,才華高,情商亦高。
有考據,宋高宗趙構發出召回詔令時候沒有收到岳飛大勝的捷報。等發出詔令後,收到捷報時,也有心組織各路人馬乘勝追擊,但此時岳飛收到詔書即刻還朝,已經無法再組織進攻了。當然這個說法有爭議,但是這個考據得比較紮實,應該更接近史實 — — 這里不展開多說。
岳飛的忠,不僅表現在完全按照趙構詔令而行,絕無半點拖滯。而且還表現在只忠於趙構一人。所謂逢迎二聖,不過是“令陛下高枕,且無北顧憂”。其實二帝被擄走之後,宋高宗尊稱宋哲宗趙煦昭慈聖獻皇後(1073年-1131年,洺州[約在今中國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人,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後,曾二度被廢、二度複位,並二次於國勢危急之下實行垂簾聽政。又稱孟皇後為太後,並由孟太後主持大典傳位於高宗,手續齊備,已經得到正統了。
被金兵擄走的二帝是宋徽宗、宋欽宗。我們看一下他們之間的關系。宋徽宗趙佶(jí,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為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欽宗趙桓(1100年5月23日-1156年6月14日),是宋徽宗趙佶長子。宋高宗趙構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
按照譜系,宋哲宗傳位給宋徽宗,宋徽宗傳位給宋欽宗。而宋高宗趙構補辦了一個手續,直接從宋哲宗得到了皇帝位(與宋徽宗並列)。二帝徹底成了廢帝。即使宋徽宗回來,作為亡國之君,作為孟太後的晚輩,已經沒有任何政治資本做皇帝了。而且當年金人沒有謀略,把二帝的關鍵大臣都一起擄走了。所以二帝的根基都在北國手中。朝中參議大事的都是高宗的人。
其實高宗才是口號喊得最兇的,各路武將也都高喊“迎二聖,歸京闕[què,指帝王的住所]”,這不過是當年的政治正確罷了。即使這樣,至宋高宗紹興六年(金太宗天會十四年;1136年)後,岳飛在任何場合都未再提“迎二聖”的口號,代之以迎還徽宗夫婦靈柩和韋太後等皇室親族。宋高宗紹興七年(金太宗天會十五年;1137年)在給皇帝的奏章中,稱徽、欽二宗為“天眷” — — 意思是皇帝的親戚。
異時乃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後等,以梓宮奉邀,天眷亦歸國,是故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令陛下高枕,且無北顧憂,此乃臣之志願畢矣。”
— — 岳飛,岳武穆遺文
由此可見,岳飛的政治嗅覺是異常敏銳的
趙構有一子一女,但英年早逝(唯一的兒子在苗劉兵變時夭折)。後來再無生育,應該喪失了生育能力。據說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年)初,金國數千鐵騎突襲揚州。宋朝君臣誤以為假消息,直到金軍離揚州不到一天路程的時候,這件事才得到確認。當時一位太監急忙跑到後宮去向趙構稟報此事,趙構這時正忙著與妃子在“顛鸞倒鳳”。由於軍情十萬火急,所以太監只好硬著頭皮闖入寢宮。趙構驚嚇之後,再也不舉。
宋金議和,金朝考慮讓皇帝的兒子去做人質。由於趙構沒有子嗣,於是過繼兩個太祖後裔當養子。當時首選的繼承人為宋孝宗趙昚(昚同慎,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原名伯琮[cóng],入宮時賜名[yuàn],過繼宋高宗時更名[wěi],字元瑰[guī],後又更名[shèn],更字元永。他是宋太祖之幼子趙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四子,是宋真宗的堂兄,母親王皇後。其三叔宋太宗繼位後被封為興元尹。英年早逝,死因不詳,追封楚王,諡康惠,後改封秦王 的後裔,宋太祖的子孫。
在岳飛到臨安後,趙構特意讓岳飛和未來皇帝宋孝宗趙昚見面,有那麼一點托孤的意味。在這個時候,岳飛知道立儲之事不能私議。高宗托孤,此事事大。因此才過後單獨上書提議立太子。高宗先有些不快,在召見宰相趙鼎(1085年-1147年,字元鎮,自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宋高宗時宰相。與李綱、胡銓、李光並稱“南宋四名臣”)以及和岳飛幕僚屬下後,得知這是岳飛的個人行為(因為不能私議,需要公文,僅是表明態度,沒有結黨),所以特意派人去安撫岳飛。
只要讀過正史的人,都知道,岳飛手腕高超,與各方面的人際關系處理的都不錯。當時從岳飛入行伍起的历任宰相,包括範宗尹(1100年-1136年,字覺民,襄陽鄧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朱勝非(1082年-1144年,字藏一,蔡州[今河南上蔡]人。一說姑蘇[今江蘇蘇州]人) 到趙鼎等,和岳飛私交都不錯,每每對岳飛委以重任 — — 這也是岳飛官運亨通的保障。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宋高宗建炎二年(金太宗天會六年;1128年)遇到他的政治引路人宗澤(1059年-1128年,字汝霖,婺州義烏人,中國宋朝名臣,重用岳飛北伐)起,到宋高宗紹興十一年(金熙宗皇統元年;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官至少保、樞密副使(尊稱樞相。中國古代官名,負責統帥全國軍政)等。絕不僅僅是依靠軍功就可以登上如此高位的。
韓世忠妻子護國夫人梁紅玉擂鼓抗金
韓世忠少時出身貧寒,嗜[shì]酒無賴。年十七投軍,擅長騎射,勇冠三軍。且脾氣暴躁,甚少友,但是岳飛和韓世忠的關系確搞得很好。另外和宋將吳玠[jiè](1093年-1139年7月18日,字晉卿,德順軍隴幹[今甘肅靜寧]人)等,都相處得不錯。對內廷,也敢於送禮,善於“鑽營”。
雖身為“主戰派”,但是與“主和派”的趙鼎私交甚好。而且岳飛從來沒有在朝廷之上,公開指責過秦檜。
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被罷兵權官至樞密副使(相當於軍委副主席),趙構特意下旨讓岳飛排名在參知政事(副宰相,相當於現在常務副總理)王次翁(1079年-1149年,字慶曾,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號兩河先生)之上,但岳飛主動上書,讓自己排名王次翁之下,可見作人謙遜知守,進退有據
和中國古代其他著名軍事人物比起來,岳飛軍功並不特別突出,但是氣節千古,為人道德,忠肝義膽都堪稱楷糢。稱得起軍人典範,戰將中的完人。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岳飛之死,算不得是一個謎,只是被今人的“陰謀論”寫得雲遮霧罩。
迎回二聖說:這個前面已經說了,肯定不是殺岳飛的原因。請立太子說:前面也說了,也不相幹。岳家軍不受節制說:更是胡說八道。秦檜要殺岳飛說:以岳飛的情商,他和秦檜之間也沒有你死我活的過節。
其實高宗要殺岳飛就是為了專權議和。
從熙寧變法,到徽宗對遼毀約開戰,一直到對金的戰爭,財政幾乎破產,造成趙構再也無力支撐長期戰爭,是急於議和的主要原因。當然,議和不一定要殺岳飛。何況當時武將中強力要求主戰的還有韓世忠、張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秦州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人)、劉錡[qí](1098年-1162年,字信叔,宋朝名將。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第九子)楊沂[yí](1102年-1166年,字正甫,代州崞縣人[今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南宋大將,官至少師、寧遠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領殿前都指揮使職事,封恭國公;太師致仕,進封同安郡王;追封和王,賜諡武恭)等都無事,為什麼必殺岳飛?
殺岳飛成為宋金和議的必選項,多出自完顏宗弼的家仇私恨,加上金國擔心有岳飛,和議無法有效執行的懼怕
對於完顏宗弼,其於公,為金拔掉眼中釘,確保和議可以順利執行;於私,就是要報女婿被殺,自己慘敗,幾乎喪命的私仇。
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複,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
— — 宋史·岳飛傳
宋高宗紹興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七月,金軍在郾[yǎn]城(今河南省郾城縣)之戰失敗後,岳飛判斷金軍多次戰敗,一定會回軍攻打潁昌府,於是派兒子岳雲(1119年-1142年,字應祥,號會卿,相州湯陰[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岳飛長子,官至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提舉醴泉觀,追贈安遠軍承宣使、武康軍節度使)率軍去支援守衛潁昌的王貴(?-1153年,相州湯陰[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人)
七月八日,金軍與岳家軍在郾城決戰。《宋史》載:“飛遣子雲領騎兵直貫其陣,戒之曰:“不勝,先斬汝!”“鏖戰數十合,賊屍布野。
楊再興(?-1140年),相州湯陰[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人)單騎入陣,直取完顏宗弼。未能成功,手殺百人,破陣而出。
楊再興單騎入虜陣,欲直擒兀術,不獲。殺數十百人而還,身被數十創。
— —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
楊再興血戰小商河
七月十日,前鋒楊再興率三百餘騎與金兀術在小商橋地區遭遇,宋軍以一當十,拼死與戰,斬殺金兵2,000多人,刺死萬戶長撒八孛堇[jǐn],千戶長與百戶長等大頭目100餘人。終因寡不敵眾宋軍全部陣亡楊再興殉國
七月十四日,金都元帥完顏宗弼率鎮國大王、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1080年?-1151年?,金國皇室)、蓋天大王完顏宗賢(?-1150年,本名賽里,阿買勃極烈完顏習不失之孫)韓常(?-1251年,字元吉,燕山人)三萬騎兵、十萬步兵進攻潁昌。
岳雲率領八百騎兵正面抗擊,步兵分為左右翼,與金軍激戰半日。南宋統制董先(?-?,字覺民,河南府洛陽人,岳家軍先鋒大將)、副統制胡清(?-?,曾任右武大夫、成州團練使,馬軍統制等職)率軍加入戰鬥,大敗金軍。
完顏宗弼的女婿金吾衛上將軍(失其名,根據《金史百官志》,此人當為正三品統軍使,金吾衛上將軍)被斬殺,完顏宗翰等七千金軍被宋軍殲滅,馬匹三千被宋軍繳獲。完顏宗弼逃回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
該戰役從上午辰時持續到正午,時間大約四個小時。戰鬥極為激烈,此戰岳家軍“無一人肯回顧。人為血人,馬為血馬”。
七月十八日,張憲(?-1142年,或說為閬州[今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人)、王貴牛臯[gāo](1087年-1147年,字伯遠,汝州魯山[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人)徐慶(?-?, 相州湯陰人)岳雲等再敗五千金兵,乘勝追擊十五里,中原大震。
於是岳家軍進軍開封。金兀術以十五萬大軍駐守朱仙鎮,阻攔岳家軍。岳家軍兵鋒再直戰朱仙鎮。前哨的五百背嵬[wéi]鐵騎一戰而破敵軍,金兀術放棄開封,逃到河北。
張憲一鼓作氣擊破兀術留下的8,000金兵,重占臨潁縣。張憲部將徐慶、李山(原為江西安撫大使司統制官,紹興三年[1133]岳飛除江西沿江制置使,奏乞李山軍歸隸,任為破敵軍統制)在臨潁東北擊敗金軍六千,追殺十五里。
背嵬[wéi]是岳飛部將牛臯和楊再興兩次奇襲偽齊(金朝在滅亡北宋後在華北建立的傀儡政權)軍後,獲得戰馬一萬五千餘匹,以此為基礎組建的騎兵部隊。岳飛精銳為踏白軍、游奕軍背嵬軍三支騎兵部隊。而其中背嵬軍因戰鬥力最強,被軍迷們列為中國古代五大精銳 (背嵬軍、北府兵、玄甲軍、戚家軍、魏武卒; 後面兩個也有列為 怯薛軍、夷丁突騎的)之首
郾[yǎn]城等戰後,金兀術大為震驚,仰天長嘆道:
岳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 — 岳珂,《金佗粹編》
完顏宗弼的女婿被斬殺,可能就是完顏宗弼一口咬定要議和必先殺岳飛、岳雲以及張憲的原因。完顏宗弼給秦檜書曰:
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
— — 宋史·岳飛傳
紹興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死時未滿四十。接著,張憲和岳雲在臨安鬧市被處斬。張憲家屬流放廣南和福建路。
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況時危勢逼,兵弱財匱,而事之難處又有甚於數君者乎?君子於此,蓋亦有憫高宗之心,而重傷其所遭之不幸也。然當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師,內相李綱,外任宗澤,天下之事宜無不可為者。顧乃播遷窮僻,重以苗、劉群盜之亂,權宜立國,確虖艱哉。其始惑於汪、黃,其終制於姦檜,恬墮猥懦,坐失事機。甚而趙鼎、張浚相繼竄斥,岳飛父子竟死於大功垂成之秋。一時有志之士,為之扼腕切齒。帝方偷安忍恥,匿怨忘親,卒不免於來世之誚,悲夫!
— — 宋史·高宗本紀
高宗違背太祖“不誅大臣、言官”之誓約,開了殺戒,此後人人自危,和議終成。
高宗之畏女真也,竄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直不可謂有生人之氣矣。乃考其言動,察其志趣,固非周赧、晉惠之比也。何以如是其餒也?李綱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澤之忠,非不知任也;韓世忠、岳飛之功,非不知賞也;吳敏、李梲、耿南仲、李邦彥主和以誤欽宗之罪,非不知貶也。而忘親釋怨,包羞喪節,乃至陳東、歐陽澈拂眾怒而駢誅於市,視李綱如仇仇,以釋女直之恨。是豈汪、黃二豎子之能取必於高宗哉?且高宗亦終見其姦而斥之矣。抑主張屈辱者,非但汪、黃也。張浚、趙鼎力主戰者,而首施兩端,前卻無定,抑不敢昌言和議之非。則自李綱、宗澤而外,能不以避寇求和為必不可者,一二冗散敢言之士而止。以時勢度之,於斯時也,誠有旦夕不保之勢,遲回葸畏,固有不足深責者焉。苟非漢光武之識量,足以屢敗而不撓,則外競者中必枵,況其不足以競者乎?高宗為質於虜廷,燻灼於剽悍兇疾之氣,俯身自顧,固非其敵。已而追帝者,濱海而至明州,追隆祐太後者,薄嶺而至皂口,去之不速,則相胥為俘而已。君不自保,臣不能保其君,震懾無聊,中人之恆也。亢言者惡足以振之哉?
— — 王夫之,宋論·卷十高宗

生不逢時,功不逢主

三十功名塵與土
武將完人岳飛,實在是生不逢時,功不逢主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原名錢恩鑅[héng],字賓四,江蘇無錫人)的《國史大綱》認為“高宗決心對內加強統治,而無意於對外恢複”,所以“岳飛不得不殺,韓世忠不得不廢”。於史實大致不差。其實國庫空虛,急於和議平戰 — — 此所謂生不逢時
但是和議未必一定要殺岳飛。因為岳飛北伐,淮西之戰後,金朝其實無力南下。不過是完顏宗弼虛張聲勢、秦檜暗通款曲配合、高宗年少驚嚇的陰影,造成紹興二次和議成了一邊倒的局面。
本來紹興十一年的和議,即使退讓,也就是退到紹興九年的協議即可。但最後竟然完全接受了金朝的苛刻條件。和議以秦嶺淮河線為界。更致命的是,《紹興和議》確定了完顏昌提出的、秦檜大力提倡的“南自南,北自北”,即原籍在《紹興和議》規定的南宋境內的漢人歸南宋,原籍在《紹興和議》規定的金境內的漢人歸金。從此北方漢人不但完全成為金朝臣民,而且不能南逃否則將被遣返。這造成了北方漢人沒有選擇的成為南宋的敵國子民,並確立了宋金南北對峙,達近一百年的局面 — — 此所謂功不逢主

里應外合
宋高宗建炎元年(金太宗天會七年;1127年)四月,二帝隨金兵北遷,秦檜、孫傅(?-1128年,字伯野。北宋海州[今連雲港市西南]人)張叔夜(1065年-1127年6月27日,字嵇仲,信州永豐縣[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人,北宋名將)何㮚(1089年-1127年,㮚為“栗”的古體,故俗寫何栗,字文縝,仙井[今四川仁壽]人)司馬樸(?-?, 字文季,陝州夏縣人。司馬光兄司馬旦的孫子)跟從到燕山,後又轉移到韓州。
在北國之時,秦檜在完顏昌(?-1139年,本名撻懶,金穆宗完顏盈歌之子)屬下充當“任用”,後升為“參謀軍事”。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年),完顏昌攻打楚州時,秦檜為完顏昌寫過勸降書。趙立的楚州之戰王稟[bǐng]的太原之戰李彥仙的陝州之戰是靖康建炎宋軍守城三大戰。金兵都攻了數月到兩年才攻克。
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太宗天會八年;1130年)十月甲辰日,完顏昌攻破楚州後不久,秦檜和妻子王氏及僕從一家,從軍中取道漣水軍水砦[zhài,同“寨”]經海上返回行在臨安。秦檜回來後,自稱是殺了監視自己的金人,搶了小船逃回的。宋朝朝野多不信之。從燕到楚相距二千八百里,跨河越海,實在難以讓人相信秦檜是自己逃回來的。
《紹興和議》一把好牌打得稀爛,秦檜本人是逃不脫罪責的。宋高宗趙構本人在秦檜的生前和死後,多次把對金議和的首功歸於秦檜。《紹興和議》後,金人要求“不許以無罪去首相(秦檜)”,等於宋高宗沒有罷免秦檜丞相的權力。如果和議不廢,秦檜就成了終身宰相。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金完顏亮正隆六年;1161年),《紹興和議》被金海陵王完顏亮撕毀時,秦檜已於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金完顏亮貞元三年;1155年)死亡,真的成為了終身宰相。秦檜為相期間,權力很大,有“已奉特旨”之權。
再有,在簽訂《紹興和議》之後3個月,高宗生母韋氏即被釋放。按照當時信息的傳遞速度,岳飛於宋高宗紹興十一年(金熙宗皇統二年;1142年1月27日)除夕夜被殺,南宋使節於宋高宗紹興十二年(金熙宗皇統三年;1142年)正月帶著正式照函從岳飛被殺的臨安府,去金國囚禁宋欽宗和韋氏的五國城(今黑龍江哈爾濱市依蘭縣依蘭鎮五國城邨)接人,光是單向行程就要數月。韋氏四月丁卯即啓程回宋,八月到達宋都臨安。從正月到八月,除了用時在行程路途上,金國完美配合秦檜,沒有任何拖延。
因此傳言秦檜早已投降金朝,是被放回來的雙面人,應該為。尤其自古兩國交兵,人民流動都不受限制,秦檜居然附和金朝動議,大力倡導,將逃到南宋的漢人強制遣送回去,實在匪夷所思 — — 中國历史上從來沒有這樣的協議。
《紹興和議》的“南自南,北自北”,不僅造成北方漢人不再歸屬宋朝,也為蒙元依靠北方漢人滅掉南宋奠定了基礎宋少帝趙昺[bǐng](1272年2月12日-1279年3月19日,又稱祥興帝,南宋第九位皇帝,1278年5月10日 -1279年3月19日在位)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滅宋的元鎮國大將軍張弘範(1238年-1280年2月11日,字仲疇[chóu],元朝將領,易州定興[遼朝時期屬於南京道管轄,金朝時期屬於中都路管轄,今屬河北]人)和他的父親張柔(1190年-1268年8月9日,字德剛,金末元初易州定興[遼朝時期屬於南京道管轄,金朝時期屬於中都路管轄,今屬河北]人,元朝名將)原本都是生長於河北金朝的漢人,從未接受忠於宋朝的教育。崖山海戰滅宋後張弘範在崖山寫下“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字。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金完顏亮正隆六年;1161年)《紹興和議》被金海陵王完顏亮撕毀後,趙構也於次年退位為太上皇,宋孝宗上台後立刻為岳飛平反,打著宋高宗的旗號下詔:追複岳飛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當年十月,又頒發正式文告,宣布追複岳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當時握有最終裁決權的太上皇宋高宗竟未作任何表態,既不支持,也不阻撓 — — 顯然他不認為是因為自己,冤殺的岳飛,所以不存在什麼路線之爭,顏面之失。
其實秦檜死後,高宗就立即釋放了被秦檜迫害的趙鼎(1085年-1147年,字元鎮,自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宋高宗時宰相。與李綱、胡銓、李光並稱“南宋四名臣”)之子趙汾,召回了被秦檜貶黜在外的大臣們。就是高宗自己也長舒了一口氣說,我終於不用靴子里面藏一把刀了。
檜兩據相位,倡和誤國,忘仇斁倫,包藏禍心,劫制君父,陰納內侍及醫師王繼先,伺上微旨,動靜必具知之。郡國事惟申省,無至上前者。性陰險深阻,如崖阱不可測。同列論事上前,未嘗力辨,但以一二語傾擠之,俾帝自怒。一時忠臣良將,誅鋤略盡。其頑鈍無恥者,率為檜用事,以誣陷善類為功。凡無罪可狀者,則曰立黨沽名,曰訕謗,曰指斥,曰怨望,甚則曰有無君心。凡論人章疏,皆檜自操以授言官,識之者曰:“此老秦筆也。”自知惡極,為眾論所嫉,置邏卒,布滿京城,聞有議之者,即捕治,中以深文,道路以目。開門受賂,富敵於國,外國珍寶,死猶及門。檜每事與帝爭勝,曹筠言水漲,詔逐之,檜升為從官。周葵欲言梁汝嘉,檜不待帝言,即改除之。由是張扶請檜乘金根車,呂願中獻《秦城王氣詩》,其勢漸不可制。檜既死,帝謂楊存中曰:“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其畏之如此。— — 宋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二
正是秦檜背後的金,才使得高宗“其畏之如此”。

詔獄特權
當時的人就已經感覺到,秦檜和宋高宗趙構的關系不似一般君臣,而高宗給秦檜與“詔獄”等等一系列特權。詔獄的屢屢興起,恰恰也是從熙寧二年,神宗開始的。
詔獄,本以糾大姦慝,故其事不常見。初,群臣犯法,體大者多下禦史台獄,小則開封府、大理寺鞫治焉。神宗以來,凡一時承詔置推者,謂之”制勘院”,事出中書,則曰”推勘院”,獄已乃罷。…熙寧二年,命尚書都官郎中沈衡鞫前知杭州祖無擇於秀州,內侍乘驛追逮。禦史張戩等言:”無擇三朝近侍,而驟系囹圄,非朝廷以廉恥風厲臣下之意,請免其就獄,止就審問。”不從。又命崇文院校書張載鞫前知明州、光祿卿苗振於越州。獄成,無擇坐貸官錢及借公使酒,謫忠正軍節度副使;振坐故入裴士堯罪及所為不法,謫複州團練副使。獄半年乃決,辭所連逮官吏,坐勒停、沖替、編管又十餘人,皆禦史王子韶啓其事。自是詔獄屢興,其悖於法及國體所系者著之,其餘不足紀也。…紹興元年,監察禦史婁寅亮陳宗社大計,秦檜惡之。十一月,使言者論其父死匿不舉哀,下大理寺劾治,迄無所得,詔免所居官。十一年,樞密使張俊使人誣張憲,謂收岳飛文字謀為變。秦檜欲乘此誅飛,命萬俟卨鍛煉成之。飛賜死,誅其子雲及憲於市。汾州進士智浹上書訟飛冤,決杖、編管袁州。廣西帥胡舜陟與轉運使呂源有隙,源奏舜陟贓污僣擬,又以書抵檜,言舜陟訕笑朝政。檜素惡舜陟,遣大理官往治之。十三年六月,舜陟不服,死於獄。飛與舜陟死,檜權愈熾,屢興大獄以中異己者,名曰詔獄,實非詔旨也。其後所謂詔獄,紛紛類此,故不備錄雲。
— — 宋史·刑法志
高宗不得不縱容秦檜,其實是畏戰如鼠。殺岳飛,非高宗本意,乃是金的意圖。羅織詔獄,殘害忠良,不過是秦檜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八月,秦檜的對手趙鼎已死,秦檜痛恨李光(1078年-1159年,字泰發,一作字泰定,號轉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胡銓(1102年7月4日-1180年7月13日,字邦衡,號澹庵,諡號忠簡,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與歐陽修、楊邦乂、周必大、楊萬里、文天祥,合稱廬陵“五忠一節”。與李綱、趙鼎、李光並稱“南宋四名臣”)、張浚(1097年-1164年,字德遠,號紫岩居士,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南宋抗金將領,唐朝名相張九齡弟張九臯之後。父張鹹)等,又想殺趙汾。秦檜便又讓趙汾自誣與張浚、胡寅謀劃叛亂,興起大獄,“一時賢士五十三人,檜所惡者皆與獄”。如果不是秦檜病死,這些人全不得免。
檜久擅大權,富貴已極,老病日侵,將除異己者,故使徐仿、張扶論趙汾、張祁交結,先捕汾下大理寺,拷掠無全膚,令汾自誣與特進永州居住張浚、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昌化軍安置李光、責授果州團練副使致仕、新州安置胡寅謀大逆。凡一時賢士五十三人,檜所惡者皆與。獄方欲上,而檜已病不能書矣。
— — 宋史•陳俊卿傳
秦檜固權,高宗得利。其後南宋,君權炙天,再無北宋共治的氣象。

萬歲山前珠翠繞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 — 趙孟頫,岳鄂王墓
趙孟𫖯[fǔ](1254年-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兩浙西路烏程[今浙江湖州市吳興區]人)的詩令人“長使英雄淚滿襟”,而高宗的“殺”,終於使得北宋的君王與士大夫共治走向破裂,從紹興十二年體制開始,南宋再回專權體制。而這一切,都肇始於熙寧變法。
羅大經(?-?,字景綸,號儒林,又號鶴林,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官員、學者),著《鶴林玉露》一書,分甲、乙、丙三編,共十八卷。明代葉廷秀(?-?,號潤山,山東東昌府濮州軍籍)評論羅大經:“其言以紫陽為鵠,學術治道多有發明,而不離王道。”
國家一統之業,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複合者,秦檜之罪也。
— — 羅大經,鶴林玉露
趙冬梅(1971年2月26日,籍貫河北省唐山市,北京大學历史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历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修宋史,為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 )在她的著作中,對這一變化論述特別詳實。
神宗朝的專制,按照時序,首先表現為“皇帝支持下的宰相的專制”,然後表現為“皇帝的專制”,宰相淪為高級秘書,南宋政治中特別突出的“權相”現象,即濫觴於此。這兩種專制在本質上都是皇權的專制。正如劉子健先生觀察到的,“從北宋末到南宋,原本分享的權力逐漸被皇帝和權相集中起來,官僚參議朝政的空間近乎於無,沮喪越來越普遍地成為士大夫的典型心態”。…北宋政治走向了皇帝和宰相的專制,士大夫參政空間被極度壓縮,批評糾錯機制失效,腐敗橫行,朝廷國家因而喪失了因應內外打擊的能力。國破家亡的慘劇雖然發生在徽宗-蔡京治下,根子卻在王安石與神宗。
— — 趙冬梅,大宋之變,1063–1086
旭,2022年10月11日,10月25日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行在地獄之上,凝視繁花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體天法道·王以民為天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體天法道·民以食為天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黨項崛起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元昊立夏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三戰立國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慶历和議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慶历新政·真心半解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慶历新政·朋黨之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書生意氣作三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天道無常惜英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法家非法作無法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總把新桃換舊符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天將生意與人間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不畏浮雲遮望眼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涿州沙上飲盤桓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人生失意無南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肯與君王卷土來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越南立國·城頭變換大王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越南立國·南國山河南帝居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知兵止戰,好戰國亡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里昆侖誰鑿破,無邊波浪拍天來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元祐更化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風流天子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唯金不變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燕雲十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盟約如紙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殘陽如血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震懾無聊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千波競湧水無心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人情共恨春猶淺,不問寒梅有幾枝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握手更知禪迫遠,隔雲靈鷲碧千尋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拔地萬重清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不是攝心除妄想,求真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直至如今千載後


關註我,和我一起看朝陽;分享我,我們就是世界;贊賞我,我們一起榮燿天地
— — 旭,日在九天
北境有傳言,江湖起風波;書生憑意氣,國滅萬家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