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小孩才做選擇,我全都不要!

有一種消費者購物的心理實驗,只要把是非題改成選擇題,就能大大地促使消費者增加購買機率,例如:把「嗨!要喝點什麼嗎?」改成「嗨!要喝木瓜牛奶還是西瓜汁呢?」,人們的答案會從「喔,不需要。」改成「嗯~好,來杯...」。

如果在兩者間猶豫不決的人,此時再加入第三個選項「嚴選海拔2500公尺天山雪蓮汁」,一杯一千二,木瓜牛奶60元,西瓜汁50元,絕大部分的人就會快速決定選中間價位那杯,這就是行銷學中所說的「誘餌效應」。
回到最開始,只是偶爾路過手搖飲的我們,真的有要買嗎?可能剛才喝完咖啡,更沒計畫要喝果汁…,為何手上莫名其妙多了一杯飲料?
感情也是,隔壁桌新來一位年齡相仿的同事,本來沒什麼感覺,這時出現有人喜歡這位同事,還不只一個?這時候,基於一種害怕同事被人捷足先登的心態下,便急於有所進展,讓我們再次回到最開始,可能現在的狀態才經歷一場失戀,正與自我對話,修復心靈中,也可能正享受單身時光,不急於進入下一段戀情,更可能內心對這位同事無感也不太了解,怎麼莫名又落入非要有什麼的地步?
有一次去看Paul Smith的展覽,出口處有一個服務台,用票根能免費兌換一個帆布環保包,服務人員反射性動作的收回票根給我一個環保包,


我:不好意思,我不需要包包,謝謝!

服務人員一臉不可置信:啊?!你不要嗎?

我:對,因為我有好幾個了。


他仍一臉驚訝地把包包放在桌上,沒收起來,彷彿說著:怎麼會有人不要免費大師設計的包包呢?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像是商店促銷常舉辦:兩瓶8折或是加一元多一件…等,現在的我只買自己所需要,而不會為了“免費“、“多買很便宜“、“不買就沒了”、“大家都在買耶”這樣的說法而多買了。
賈伯斯說:「創新就是要對一千種東西說不。」

他說:「一般人都認為『聚焦』就代表去做你現在正在看的事物,但這完全不是聚焦的意義。你必須精挑細選。事實上,我對於我們不做的事也感到自豪,一如看待我們真正動手做的產品。」
人生也是,我們為需要的生活而精挑細選,聚焦並專注地執行,不受干擾,那些惱人的會議、上班制度、不想去的活動、誰誰的臉色、不必要的商品們、(還有我婆婆買的高碳水食物?)、不斷要我們做出選擇的人事物,成熟的大人是能勇敢說出不要,我不需要。
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不跟風、不從眾,不忘記“不要”也是一種選擇,有時候,“不要”可能是一種最好的選擇,聽從自己的內心並為選擇負責,更專注自我人生。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遊民小姐的陸橋下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