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8|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一三五:「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者。此為吐之內煩也。

「太陽病,吐之」,太陽病用吐法來發汗,「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者」,但吐完後怕冷的現象不見了,變成熱證,這是因為吐太過傷到胃的津液,胃太乾燥虛熱就往頭面跑,病人會煩躁,煩躁是肺陰不足,加上胃的津液不足而口渴脈洪大,代表病已入陽明,此時用「白虎加參湯」。如果吐後出現但熱不渴,不渴代表腸胃的津液還沒傷到,雖入陽明但表證仍在,此時用「白虎加桂枝湯」,也就是白虎湯加上桂枝來處理,如果脈比較浮的話,代表太陽證比較多時,桂枝就多用一點,反之如果是口渴比較多時,石膏就加多一點。
倪世曰:腸胃的津液不足的時候,用人參來補足,這是補津,如果黏液不足的時候則用紅棗來補。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