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一三五:「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者。此為吐之內煩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太陽病,吐之」,太陽病用吐法來發汗,「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者」,但吐完後怕冷的現象不見了,變成熱證,這是因為吐太過傷到胃的津液,胃太乾燥虛熱就往頭面跑,病人會煩躁,煩躁是肺陰不足,加上胃的津液不足而口渴脈洪大,代表病已入陽明,此時用「白虎加參湯」。如果吐後出現但熱不渴,不渴代表腸胃的津液還沒傷到,雖入陽明但表證仍在,此時用「白虎加桂枝湯」,也就是白虎湯加上桂枝來處理,如果脈比較浮的話,代表太陽證比較多時,桂枝就多用一點,反之如果是口渴比較多時,石膏就加多一點。
倪世曰:腸胃的津液不足的時候,用人參來補足,這是補津,如果黏液不足的時候則用紅棗來補。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8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三六: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胃氣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谷,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谷引食」,摸到病人的脈跳得很快,跳得快代表心臟一直不斷地往頭面、四肢、消化道輸出血熱,理論上病人的胃口應該特別好,會一直不停的吃東西,消化的很快,「
「太陽傷寒者,加溫針」,傷寒時,太陽表水會停滯在皮下,人會有惡寒的感覺,「加溫針,必驚也」,用燒針或是在針上面燒艾草,反而會讓寒水往裡走,進入胸腔心臟,水逆流回胸就會動悸,病人像受到驚嚇一樣,因為心包外積水,心臟功能受到影響。古有云:「針而勿灸灸勿針,針經為此常叮嚀。庸醫針灸一齊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桂苓甘草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1、茯苓4、甘草2、龍骨2、牡蠣2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桂枝一兩、甘草二兩、牡蠣二兩、龍骨二兩、茯苓四兩。右五味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火逆」,外感之症用灸法造成火熱在上無
一三四:「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飢,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也,此為小逆。 「太陽病,當惡寒發熱」,正常外感的症狀是發熱惡寒,「今自汗出,不惡寒發熱」,代表表證已無,為何表證會解掉呢?繼續看
「微數之脈,慎不可灸」,脈微弱且跳動快速,此為虛熱之證侯,寒濕或是陽虛的病人才可以用灸法,「因火為邪,則為煩逆」,太熱傷到津液,陰虛陽外越,就會有煩躁的現象,「追虛逐實」,陰本虛,而加以火則愈虛,是為追虛;陽本實,而加以火則愈實,是為逐實,「血散脈中」,全身經脈都是靠血來濡養,「火氣雖微,內攻有力,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湯+肉桂0.5~1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奔豚」在金匱中提到是驚發造成的,就是受到驚嚇造成,奔豚氣從腹部一直上來,像手臂一樣粗,一直衝上來,看起來像心臟病,痛得受不了,但又不會死,心臟本身沒問題,與「茯苓桂枝甘草
一三六: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胃氣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谷,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谷引食」,摸到病人的脈跳得很快,跳得快代表心臟一直不斷地往頭面、四肢、消化道輸出血熱,理論上病人的胃口應該特別好,會一直不停的吃東西,消化的很快,「
「太陽傷寒者,加溫針」,傷寒時,太陽表水會停滯在皮下,人會有惡寒的感覺,「加溫針,必驚也」,用燒針或是在針上面燒艾草,反而會讓寒水往裡走,進入胸腔心臟,水逆流回胸就會動悸,病人像受到驚嚇一樣,因為心包外積水,心臟功能受到影響。古有云:「針而勿灸灸勿針,針經為此常叮嚀。庸醫針灸一齊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桂苓甘草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1、茯苓4、甘草2、龍骨2、牡蠣2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桂枝一兩、甘草二兩、牡蠣二兩、龍骨二兩、茯苓四兩。右五味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火逆」,外感之症用灸法造成火熱在上無
一三四:「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飢,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也,此為小逆。 「太陽病,當惡寒發熱」,正常外感的症狀是發熱惡寒,「今自汗出,不惡寒發熱」,代表表證已無,為何表證會解掉呢?繼續看
「微數之脈,慎不可灸」,脈微弱且跳動快速,此為虛熱之證侯,寒濕或是陽虛的病人才可以用灸法,「因火為邪,則為煩逆」,太熱傷到津液,陰虛陽外越,就會有煩躁的現象,「追虛逐實」,陰本虛,而加以火則愈虛,是為追虛;陽本實,而加以火則愈實,是為逐實,「血散脈中」,全身經脈都是靠血來濡養,「火氣雖微,內攻有力,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湯+肉桂0.5~1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奔豚」在金匱中提到是驚發造成的,就是受到驚嚇造成,奔豚氣從腹部一直上來,像手臂一樣粗,一直衝上來,看起來像心臟病,痛得受不了,但又不會死,心臟本身沒問題,與「茯苓桂枝甘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接近冬至,大家關心的都是如何補冬,但有許多丹粉反應最近老是有口乾舌燥,舌尖泛紅但舌苔白膩,痰多黏稠的狀態。 ❇這有可能是因為今年的夏季炎熱之氣過盛,冷氣吹多了,暑濕熱留存體內,到了秋季天氣仍然悶熱,肺氣該降卻沒辦法順利收斂,兩季之熱傷了身體津液,顯現出乾燥的體感,所以即使入冬,卻還有著燥熱上火之感
三天前,寒氣入侵,罹患了感冒,整個症狀是咳喘、鼻塞,鼻水雙管齊下。其實這就是中醫所謂的「小青龍湯症」。我的體質屬於陰虛,如果是寒症感冒通常都顯現這些症狀。通常兩小時之內,為了擤鼻涕,往往要花費半包衛生紙。曾經在社群媒體發現,有位女生因同樣症狀而用光一包。 根據過去的鬥病經驗,只要服用科學中
葛根湯方 葛根5~10、麻黃3(2)、桂枝2、芍藥2、生薑三片、大棗12枚、炙甘草2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甘草炙、芍藥各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三升去沫,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太陽病怎麼會脈沉細呢?顯然是裡有問題,脈沉病在裡,脈細的感覺是脈管窄,跳動的波動小,指的是陰虛血虛,汗血同源,代表平常會流很多汗,「此名中濕,亦名濕痹」,濕跟流汗有什麼關係?我們先了解一下濕是怎麼形成的,工作、運動時身體會產生熱能,多餘的廢熱會透過流汗或是小
栝蔞桂枝湯方 栝蔞根5~、桂枝3、芍藥3、生薑三片、大棗12枚、炙甘草2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栝蔞根二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頃,啜熱粥
「太陽病,發汗太多」,發汗太多,有時候是小朋友活潑好動,流太多汗,有的是醫者開汗劑太重造成,汗血同源,汗流太多又得到感冒,身體的津液就會傷到,肌肉組織、筋脈缺少津液的濡養就會疼痛抽筋。所謂痙的症狀,就是抽筋,整個身體都拘攣起來,身體脊椎往後彎折,手彎曲,腳伸得很直,肚子整個凹下去,然後嘴巴咬得很緊,
Thumbnail
【適用病症】病毒性感冒的持續性發熱,汗出不暢,面紅身熱,或咽喉痛,或咳嗽,或頭痛等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凱琍,芳聊系列,主要是想讓大家了解如何有用芳療在自己跟周遭的人身上~ 今天來聊聊「暑毒」這件事情! 前陣子有個花療的個案,就屬於中暑的現象,胸口中間的心輪和喉輪出現暑毒的現象,而且確認後應該是屬於陽暑,那一次用了新鮮的萬壽菊花朵幫他做清熱解毒,補進去能量場裡面,同時也有協
Thumbnail
在我發病後幾年,我開始想著,可能這一輩子就一個人過了。結婚對我和另一個人來說太沉重。傳宗接代更是我很害怕的難關,因為我連自己都顧不好了,怎麼去照顧一個家庭。然而有些事就是如此讓人摸不著頭緒,生病前我有一位固定交往的對象,他遲遲沒有向我求婚。反而是我生病幾年後認識的異性朋友,紛紛向我求婚了。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接近冬至,大家關心的都是如何補冬,但有許多丹粉反應最近老是有口乾舌燥,舌尖泛紅但舌苔白膩,痰多黏稠的狀態。 ❇這有可能是因為今年的夏季炎熱之氣過盛,冷氣吹多了,暑濕熱留存體內,到了秋季天氣仍然悶熱,肺氣該降卻沒辦法順利收斂,兩季之熱傷了身體津液,顯現出乾燥的體感,所以即使入冬,卻還有著燥熱上火之感
三天前,寒氣入侵,罹患了感冒,整個症狀是咳喘、鼻塞,鼻水雙管齊下。其實這就是中醫所謂的「小青龍湯症」。我的體質屬於陰虛,如果是寒症感冒通常都顯現這些症狀。通常兩小時之內,為了擤鼻涕,往往要花費半包衛生紙。曾經在社群媒體發現,有位女生因同樣症狀而用光一包。 根據過去的鬥病經驗,只要服用科學中
葛根湯方 葛根5~10、麻黃3(2)、桂枝2、芍藥2、生薑三片、大棗12枚、炙甘草2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甘草炙、芍藥各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三升去沫,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太陽病怎麼會脈沉細呢?顯然是裡有問題,脈沉病在裡,脈細的感覺是脈管窄,跳動的波動小,指的是陰虛血虛,汗血同源,代表平常會流很多汗,「此名中濕,亦名濕痹」,濕跟流汗有什麼關係?我們先了解一下濕是怎麼形成的,工作、運動時身體會產生熱能,多餘的廢熱會透過流汗或是小
栝蔞桂枝湯方 栝蔞根5~、桂枝3、芍藥3、生薑三片、大棗12枚、炙甘草2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栝蔞根二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頃,啜熱粥
「太陽病,發汗太多」,發汗太多,有時候是小朋友活潑好動,流太多汗,有的是醫者開汗劑太重造成,汗血同源,汗流太多又得到感冒,身體的津液就會傷到,肌肉組織、筋脈缺少津液的濡養就會疼痛抽筋。所謂痙的症狀,就是抽筋,整個身體都拘攣起來,身體脊椎往後彎折,手彎曲,腳伸得很直,肚子整個凹下去,然後嘴巴咬得很緊,
Thumbnail
【適用病症】病毒性感冒的持續性發熱,汗出不暢,面紅身熱,或咽喉痛,或咳嗽,或頭痛等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凱琍,芳聊系列,主要是想讓大家了解如何有用芳療在自己跟周遭的人身上~ 今天來聊聊「暑毒」這件事情! 前陣子有個花療的個案,就屬於中暑的現象,胸口中間的心輪和喉輪出現暑毒的現象,而且確認後應該是屬於陽暑,那一次用了新鮮的萬壽菊花朵幫他做清熱解毒,補進去能量場裡面,同時也有協
Thumbnail
在我發病後幾年,我開始想著,可能這一輩子就一個人過了。結婚對我和另一個人來說太沉重。傳宗接代更是我很害怕的難關,因為我連自己都顧不好了,怎麼去照顧一個家庭。然而有些事就是如此讓人摸不著頭緒,生病前我有一位固定交往的對象,他遲遲沒有向我求婚。反而是我生病幾年後認識的異性朋友,紛紛向我求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