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以凍頂烏龍茶的發源地做出品牌──林三十六.林宸緯

在拜訪「林三十六」之前,我沒有想過原來凍頂烏龍茶的「凍頂」是地名,指的是南投鹿谷的凍頂山;而鹿谷鄉與竹山鎮是比鄰的鄉鎮,若以茶區來說,通常劃分在一起。
凍頂山產茶早從清朝年間,歷史上有記載,只是後來人們漸漸遺忘了它的起源,世居於此的林家第七代子孫林宸緯告訴了我這個故事。咸豐五年(1855年),當時村莊裡的林鳳池想要遠赴福建考鄉試,但因為家裡貧窮、欠缺盤纏,靠著鄉親的資助方得前往,後來他考取了舉人,為回饋鄉里,從武夷山帶回36株茶苗分送親友,林宸緯的祖先得到了12株,種在凍頂山上,沒想到種出來的茶品質極佳,奠定了凍頂烏龍茶的基礎。如今鹿谷竹山一帶以茶為主要經濟作物,追溯其源頭,沒想到竟是168年前的事。

把凍頂山的茶慢慢種回來
林宸緯從小在茶園中長大,身為獨子的他,沒有排斥接班,反而有一種使命感,不僅要把家裡的茶業延續下去,更想著如何發揚光大。爺爺和爸爸都是茶農,他看著他們用心做好茶,但是都使用公版的包裝來銷售,實際上消費者並不知道買到的是哪一家的茶葉、也不認識他們家的茶。於是他想要做品牌,讓客人可以找得到他們,「做品牌之後,客人如果喜歡你的茶、喜歡你的手藝,他會再回購,也會介紹分享給其他人。」
當地還保留了一株老茶樹,並介紹林鳳池這段歷史。
構想品牌名稱的時候,他決定追本溯源,以林鳳池最初帶回的36株茶苗,取名「林三十六」。現在做品牌時興要講品牌故事,但他更想要讓世人重新認識凍頂山,他強調:「我們家品牌是有歷史記載、是真實的。」
老茶樹就這樣孤獨的長在一片菜園中乏人問津,讓人看了不勝唏噓。
不只是打一個名號而已,他以實際行動開始復育凍頂山上的茶園,「一些國外的客人慕名凍頂烏龍茶而來,想要看看發源地,他們想像中應該是很大片茶園、整座山都是茶園,來看就有一點失望,所以我開始再把凍頂的茶園慢慢種回來。」

凍頂茶山復興計畫
回顧凍頂山烏龍茶最興盛的時期是1970、80年代,當時在政府的推廣之下,舉辦各種茶葉比賽,讓凍頂烏龍茶打響名號,但後來茶園逐漸往高海拔的溪頭、杉林溪、阿里山移動,凍頂山上有許多茶園便荒廢了。可是「凍頂烏龍茶」並沒有消失?他解釋:「我們在凍頂的做法是比較重發酵跟焙火,顏色比較深的那種茶。」後來「凍頂烏龍茶」成為了一種風味的代表。
他告訴我大部分的凍頂烏龍是用青心來做,這又說回茶葉的品種,除了青心、常聽到的像是金萱、四季春、紅玉等等,這些都是茶葉品種的名字,也都可以做成烏龍茶,但不同的品種風味也會不同。
林宸緯在凍頂山上重新整理茶園。
林宸緯展開了「凍頂茶山復興計畫」,找到凍頂山上荒廢茶園的茶農,希望他們回來種,或者交給他來種,並且做成有機茶園。「凍頂烏龍茶在世界上其實很有名,但是很少人知道這個地方。」既然這裡是凍頂茶的發源地,他認為保存下來有其意義,他為茶園尋找新的生存模式,由於這裡海拔比較低、交通方便,很適合做成遊客的體驗區,讓茶園的經濟價值不只在賣茶,更象徵一種文化的傳承。
茶園中立著「林三十六」的招牌,宣示開啟凍頂茶山復興計畫。

異業結盟,氣泡茶一戰成名
做了品牌之後,他也開始明白為什麼許多傳統農人不做品牌?因為要投入的成本很多,光是做紙袋、鐵罐、禮盒等外包裝,一次基本量就要幾萬個,對農民來說是很大的花費,還要加上行銷費用。「養一個品牌其實很辛苦,也不一定會成功,品牌要成長也一直需要錢,然後要不斷地創新突破,才能讓品牌延續下去。」話雖如此,他仍然認為做品牌是一條正確的路。
林三十六和晶英酒店聯名推出「晶泡茶」。
有著新世代的頭腦和做法,他開始和一些大企業做異業結盟。2019年他和晶英酒店推出聯名商品「晶泡茶」,將茶湯打入二氧化碳變成氣泡茶,金黃的顏色很像香檳,很適合在宴客聚餐時佐餐,尤其是不宜飲酒的開車族或年輕朋友。啜飲一口,散發出的微甜果香令人驚豔,連喝起來都很像氣泡酒。林宸緯說,這完全是茶原本的甜味,加上獨門氣泡技法,沒有另外添加任何東西進去。
這批茶取自他們家位在竹山和雲林、嘉義交界的茶園,那裡種出來的茶就有這樣的特色,再加上林宸緯從小喝茶培養出的味覺敏銳度,去做出最適合的味道。他比喻:「做茶有點像調色,有點像藝術品,有時候去調整某個環節,做出來的風味就會不一樣。」

玩茶,開發年輕人喜歡的產品
林宸緯明白凍頂山屬於中海拔的茶,不如高海拔種茶的天然條件好,「中海拔的茶就是你要做出自己獨特的風味。」因此他從製程的部分去做新的嘗試,他解釋比如做綠茶的步驟有ABCD,做烏龍茶是EFG,可以把AB+EF去試試看,就像他形容的:「有點像調色。」不同的組合有時便產生出意料之外的風味,當然,這都需要經過一次次的試錯過程。
迎合現代人要快速方便的喝茶習慣,林三十六也推出立體茶包。
「這就會變成你獨特的東西,只有你的品牌有這個風味,像國外酒莊的概念。」一邊聊茶的過程中,林宸緯的手也沒停下過,不斷換泡不同的茶來品嘗,很有做茶人的習慣和架勢,「這款也很特別。」說著說著他又遞過來一杯茶,有荔枝的味道。
「像你這樣會去玩茶的人多嗎?」我問,他笑答:「像我們返鄉青年比較會去突破,有奇奇怪怪的想法,一般長輩其實不會。」把茶變成是時尚的,是年輕人會喜歡、能接受的,一直開發新的東西,是他不斷拓展茶市場的挑戰。不是為了接班壓力而做茶,林宸緯很享受玩茶的過程,也做出自己的風味。
「林三十六」設計的包裝盒,宣示凍頂茶山復興計畫,其中包括土地復育計畫,因此也畫上老一輩茶農記憶中常出沒在茶園山林中的動物:穿山甲、藍腹鷴、五色鳥、鹿山林道赤腹鷹、羌仔寮山羌、大崙山野生獼猴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