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仇恨對立的你 正在製造著對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必大家都有過一種經驗:與人無法溝通。這裡指的無法溝通,並不是無法理解對方的語言,而是類似牛頭不對馬嘴的爭論,最後雙方聲嘶力竭,卻依舊堅守著原初立場,使得一場交談淪為白費。
這多少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問題,然而要理解這個「無法溝通」的現象,恐怕還是得從那位無法溝通人士的處境與思維說起。
也許有很多種解釋方法,不過今天筆者選用了「民粹」的視角來簡析,並順便向大家推薦一本輕鬆好讀、言之有物的書籍:《民粹主義(Populismus)》。

作者簡介

作者Jan Ludwig 1983年生於德國,在德、法兩國的大學主修歷史,於漢堡的亨利南仁新聞學院進修後踏進新聞界,目前定居於以色列。2015年,Ludwig獲得了「CNN記者獎」,目前擔任德新社編輯,同時也會以自由記者的身份撰寫有關中東、歷史的知識性報導。

對立的來源

本書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舉例、講解了許多跟民粹有關的知識,其中變包含了對立。
「仇恨菁英」是構成民粹主義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也就是說,造成民粹現象的因素,多半跟仇恨菁英有關。更精確的說,是「仇恨」。
現實來看,人類並非人人平等,不論是先天因素、後天條件都造成了我們在社經地位上的落差,也就是所謂的菁英階級和底層階級。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如今的世界資源分配不均問題有多嚴重。前20%的富豪享用著80%的資源早已不是童話,而是現實。此時底層階級當然會有所不滿,可是手上毫無資源的他們,也就僅止於「不滿」而已,不會、也無法有其他更近一步的動作。
而民粹主義者的工作,就是去煽動這些恐懼。藉由「菁英都不工作卻剝奪我們的資源」、「我們的努力都被白領階級無償奪取」甚至是「外籍移工搶走我們的工作」等類似言詞,去製造出人民間的不信任與怨恨,再將這股怨恨轉化為支持與選票,從中得益。

如何看待對立

當我們看到這些人因為民粹主義者的花言巧語而上鉤、不理性的與民主為敵時,我們要如何看待他們?如何定位他們?
作者給出一個最重要的原則:不可將他們視為「有問題之人」;相反的,要將他們視為我們的一份子,也是人民、而非民粹主義者的支持者。
為何要如此對待一個與自己敵對的人?這得回到前文所述的問題:對立與衝突是如何造成的?
誠如前文所言,民粹主義者喜歡挑播離間,尤其針對社會階層。民粹主義者讓下層階級感到自卑與對上層階級感到的憤怒,且告訴他們:「只有『我』能夠改變局勢,為你們出氣、為你們奮鬥。」
因此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如果此時那些所謂的上層階級繼續跟將民粹支持者視為民主社會的累贅、思維不夠成熟,那只會更加加深「菁英仇恨」而已,對於解決對立而言非但沒有幫助,更是火上加油。

總結

所以回到開頭,面對那些無法溝通的人,我們究竟該怎麼辦?依照上述推論,其實不論你們爭吵的是政治大事還是生活瑣事,當觀點出現衝突時,最重要的動作,不是試圖用邏輯思辨去說服別人,而是懂得聆聽與溝通。
關於溝通,也許將來筆者會再寫一篇文章來解釋溝通是什麼。這裡只要知道,所謂溝通並不是辯論、更不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去說服他人,此處的溝通,就是聆聽的延伸而已,你可以信他人說的話;當然也可以不信,但反對的理由絕不能是「你的思維不夠成熟」、「你的邏輯有點錯誤」這種菁英式的批判,因為當你自以為大獲全勝、擊敗對立面取得意見統一時,事實上,你正在加深著兩方的歧見、不滿與對立。
avatar-img
4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放大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近期疫情大爆發,六號單日累積確診病例數來到36168例,這看起來是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病毒遭到輕視並非沒有原因: 如今肆虐台灣的Omicron變異株,雖然傳播速度驚人,可是重症、致死率卻不如前幾代COVID-19。 筆者很支持這項措施,不過攤開數據,個人認為可以再「共存」一點。
台灣近期疫情大爆發,六號單日累積確診病例數來到36168例,這看起來是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病毒遭到輕視並非沒有原因: 如今肆虐台灣的Omicron變異株,雖然傳播速度驚人,可是重症、致死率卻不如前幾代COVID-19。 筆者很支持這項措施,不過攤開數據,個人認為可以再「共存」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Penelope Fitzgerald的小說《書店》(The Bookshop)的中文讀後感。文章概述了故事背景、人物關係和主要情節,並探討了小說的主題,包括個人勇氣、文化保存和社會不公。文章也比較了小說和改編電影《街角的書店》的異同,並點出個人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與反思。
Thumbnail
這篇要分享最近剛讀完的《星際議會的跨次元對話:遠超出人類想像的喜悅、富足法則》 本書我覺得有點難以介紹起,我會挑幾個我認為讓我感到比較深刻的觀點聊起, 整本書的內容是作者們藉由連結高維度存有的視角,以問與答方式集結成類似通靈對話紀錄。作者則是以人類的思維視角對高維度的存有提出一些常見的疑惑。
Thumbnail
《流離的王妃》透過女主角嵯峨浩的視角,探討了她在滿州國動盪時期的生活與感受。書中深入描述了她的家庭故事、與溥傑的婚姻,以及她在動亂中身為母親的堅持與忍耐。透過對歷史與個人的交織,本書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歷史反思,挑戰著對於侵略與和平的思考。這本書不僅是文學作品,更是一段被忽視的歷史的珍貴資料。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司馬遼太郎的短篇小說集《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 (上卷)》,聚焦於幕府衝突及政爭中暗殺事件的背景與影響。透過三個故事,回顧一段動盪的日本歷史,詮釋暗殺如何改變歷史進程,以及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各種政治派別間的動蕩與辯論,與持不同意見者在恐懼中生活的現實,引發對今日政治與道德的深思。
Thumbnail
《血字研究》是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系列的第一個案子,內容提及福爾摩斯對推理的思考方式,價值觀等等有較為深刻的著墨,並描述福爾摩斯與華生相遇,合作解決一連串的難題。文章充滿對福爾摩斯破案過程的描述,故事主線清晰,引人入勝。
Thumbnail
合作存在異質性與自我思維模式的障礙,但同質性與共同認同感對於連繫社群重要。溝通與傾聽技能扮演重要角色,不要排斥和急著反駁他人,先傾聽才能達到有意義的溝通。
從求學時代就知道有些東西在公眾場合比較不適合討論,像是宗教、政治、墮胎、男女平等(我那個年代性別還只有兩個,最多三個選項)之類的話題,但是今天不小心開啟了政治方面的討論……唉。 過程中的種種就不提了,因為工作還會遇到,而且還想交這個朋友。我全程時不時都用「如果我站在他的立場」的想法,試著去了解對方
Thumbnail
不純粹的閱讀,你必然得到純粹的結論,例如看到討厭的同學發臉文,心裡開始品頭論足,最後得出他失戀失業的無能結論。嗯,或許討厭的同學只是單純實驗做失敗而已。 這年代了解不純粹的純粹很重要,還記得2024總統大選,有許多工程師小草放大自己的專業能力,覺得別人都很笨,用極大的意義解讀其他政治人物的動機?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Penelope Fitzgerald的小說《書店》(The Bookshop)的中文讀後感。文章概述了故事背景、人物關係和主要情節,並探討了小說的主題,包括個人勇氣、文化保存和社會不公。文章也比較了小說和改編電影《街角的書店》的異同,並點出個人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與反思。
Thumbnail
這篇要分享最近剛讀完的《星際議會的跨次元對話:遠超出人類想像的喜悅、富足法則》 本書我覺得有點難以介紹起,我會挑幾個我認為讓我感到比較深刻的觀點聊起, 整本書的內容是作者們藉由連結高維度存有的視角,以問與答方式集結成類似通靈對話紀錄。作者則是以人類的思維視角對高維度的存有提出一些常見的疑惑。
Thumbnail
《流離的王妃》透過女主角嵯峨浩的視角,探討了她在滿州國動盪時期的生活與感受。書中深入描述了她的家庭故事、與溥傑的婚姻,以及她在動亂中身為母親的堅持與忍耐。透過對歷史與個人的交織,本書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歷史反思,挑戰著對於侵略與和平的思考。這本書不僅是文學作品,更是一段被忽視的歷史的珍貴資料。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司馬遼太郎的短篇小說集《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 (上卷)》,聚焦於幕府衝突及政爭中暗殺事件的背景與影響。透過三個故事,回顧一段動盪的日本歷史,詮釋暗殺如何改變歷史進程,以及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各種政治派別間的動蕩與辯論,與持不同意見者在恐懼中生活的現實,引發對今日政治與道德的深思。
Thumbnail
《血字研究》是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系列的第一個案子,內容提及福爾摩斯對推理的思考方式,價值觀等等有較為深刻的著墨,並描述福爾摩斯與華生相遇,合作解決一連串的難題。文章充滿對福爾摩斯破案過程的描述,故事主線清晰,引人入勝。
Thumbnail
合作存在異質性與自我思維模式的障礙,但同質性與共同認同感對於連繫社群重要。溝通與傾聽技能扮演重要角色,不要排斥和急著反駁他人,先傾聽才能達到有意義的溝通。
從求學時代就知道有些東西在公眾場合比較不適合討論,像是宗教、政治、墮胎、男女平等(我那個年代性別還只有兩個,最多三個選項)之類的話題,但是今天不小心開啟了政治方面的討論……唉。 過程中的種種就不提了,因為工作還會遇到,而且還想交這個朋友。我全程時不時都用「如果我站在他的立場」的想法,試著去了解對方
Thumbnail
不純粹的閱讀,你必然得到純粹的結論,例如看到討厭的同學發臉文,心裡開始品頭論足,最後得出他失戀失業的無能結論。嗯,或許討厭的同學只是單純實驗做失敗而已。 這年代了解不純粹的純粹很重要,還記得2024總統大選,有許多工程師小草放大自己的專業能力,覺得別人都很笨,用極大的意義解讀其他政治人物的動機?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