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覺醒媽媽的心理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媽媽是種「氣味」,孩子身上會沾染媽媽的「氣味」,氣味雖看不見但卻如影隨形,氣味指的並非是媽媽的體香,而是是媽媽的「心態」。媽媽認為孩子可愛,孩子身上就會沾染可愛的氣味,走到哪裡,大家都會認為孩子可愛,若媽媽認為孩子不成材,孩子身上就會沾染不成材的氣味,旁人也會不自覺視這個孩子不成材。

「覺醒媽媽的心理課」這本書是一位走精神分析的精神科醫師所撰寫,裡面用了一些潛意識觀點來形容母子關係,而媽媽是種氣味這樣的觀點令我印象深刻。我回想起我與母親的相處,在父權主義下,從小母親對我嫌棄居多,對弟弟卻是完全不同評價,或許係因如此,我常常覺得自己是沒有自信的,或許也是母親總是口語與舉動上對我都沒有好評價,又常常與旁人數落我,我變得憂鬱易焦慮,而那時的我也感覺旁人是嫌棄或想遠離我的,心理或潛意識的觀點就是這麼神奇,或許這也是我走上心理諮商學習之路的契機吧!

在心理師的專業裡,很時候我們處理的不是「問題」,而是「關係」。許多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心理師,係因為孩子有中輟、偷竊、說謊、打架、不交作業、交往複雜....被社會價值判斷的問題,然而在諮商中深入的去看見孩子的生命歷程,卻發現裡面藏著許多的不得不,如因父親酗酒與母親分居,只有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父母才會聚再一起合作,如每次做錯事都會被父母嚴厲處罰,所以孩子學會用說謊保護自己等等,這並非係指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親的責任,而是當心理師翻轉外界看這個孩子的視角,能與孩子建立關係,一切才有不同的可能。這也回歸到沾染媽媽氣味的說法,我想這本書要強調的是當父母親轉換對孩子的觀點,那改變才可能開始,改變從來不是期待他人(孩子)改變,而是從自己(父母)先改變起。

這本書讓我另一個耳目一新的用語是「咬牙閉嘴」的忍耐練習。很多家長說我們從不嘮叨小孩,但事實上可能是他們沒有覺察到自己正在「嘮叨」。有了孩子之後,我發覺好容易成為一位嘮叨的媽媽和妻子,嘮叨底下藏著許多的關心,但嘮叨的語言卻讓人難受,魯蛋一歲,我常常的語言是:「這裡不能碰、不能摔東西、你這樣會撞到、要刷牙囉、要喝奶囉、菜也要吃不能只吃肉、認份換屁屁不要亂動」等等,還好一歲的魯蛋還不會表達,想當滷蛋長大會講話一定會想說媽媽你好煩喔!在現在這些嘮叨,但到了孩子越長大越有自己想法,這些嘮叨聽在孩子耳裡大概指是刺耳和管太寬吧,當親子關係不佳或孩子陷入危機(與父母保持距離,不願意跟父母說話)時,最好的方法是父母進行「咬牙閉嘴」的忍耐練習。

如果感覺親子關係越變越差,試著咬牙閉嘴一個月,除了日常對話,其他的話一概不要說,特別是叮囑孩子做什麼、不要做什麼的話,「建議」或「命令」絕對嚴禁說出口,會驚訝的發現把話憋著不說的自己無時無刻都在「監視」著孩子。

書中這段話,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嘮叨除了是擔心與關心外,也在表達對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孩子自己可以做好,希望孩子照我們的意思做,所以才在旁邊嘮叨。然而要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長出自己的樣子,唯有咬牙閉嘴的相信孩子,才是唯一解方。

如果媽媽覺得自己快要悶出病,就把想說的話一次發洩出來,覺得孩子快要生病了,就咬緊牙閉上嘴巴。當忍不住想說話的話,就把那些話寫下來吧,寫下來後,讓孩子看看,請孩子識別那些話他覺得是嘮叨碎唸,那些話他覺得有幫助,那些話希望媽媽不要說出口,那些話講了也沒關係,若能這麼做,即使孩子態度沒改變,親子關係也能有所改善。

這是讓我覺得好棒的練習,好多時候我們以為是關心,但孩子卻覺得是嘮叨,結果越講越不開心,如果能開誠佈公地去詢問與溝通,聽聽孩子的想法,或許就能讓我們有機會更靠近孩子。

教養孩子的基本原則是接受孩子先天氣質,摧毀孩子最簡單的方式,是努力改變孩子的氣質。

這本書很可惜的只寫到了媽媽,畢竟書名是「覺察媽媽的心理課」,書中我對於作者認為幼兒園到小學三年級不適合進行心理衡鑑較不認同,覺得可以視情況有所調整,畢竟我也服務過在國小一到二年級時就明顯的過動症特質的孩子,孩子在經過心理衡鑑確診服藥後,在班級的人際關係及學習成就上都進步許多,這無形中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翻轉了原本易與同儕衝突或上課易分心的搗蛋鬼標籤,也可以說若心理衡鑑能夠促進孩子找到適合的治療方式,調整原先的行為表現,甚至翻轉周遭人看待孩子的視角,那我覺得在國小一二年級其實可以進行心理衡鑑,至於幼稚園除非狀況嚴重的發展遲緩需早療介入,否則我認為也尚在發展階段,擔憂太早的心理衡鑑,反而給孩子貼上問題的標籤。

成為媽媽不容易,走過懷孕、生產、產後照顧的辛苦,在與孩子曾有過這樣密不可分,卻又得在孩子長大過程中學習放手與信任,每個成為媽媽的旅程都有不同風景,成為媽媽是學習的歷程,這場學習沒有分數,也無人有權力評分。電影《親愛的房客》形容「沒有你,我會比較輕鬆;但有你,我會比較快樂」,希望每個媽媽都能是快樂的媽媽,在改變對孩子心態的同時,媽媽放下那些問題標籤得到快樂,孩子也感覺到被接納理解而快樂,而能夠更有自信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魯心理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08
也謝謝你的分享,自我修復之路需要勇氣不容易
悉貞-avatar-img
2023/02/06
小時候,常被指責,常被嫌棄。因而我比較沒自信,遇事會膽怯。但這幾年看了許多的書籍,漸漸走上自我修復的路程。有時候,回望過往成長歷程,再拿來慢慢咀嚼。也試著去理解當年父母的處境,以及父母其成長的背景。很多的糾結,已然釋懷。我只要求自己,不再讓過去我承受過的,循環到孩子身上。謝謝你的分享,讓我更加確信自己與孩子相處之道。
avatar-img
小魯心理師的沙龍
35會員
118內容數
2024/08/24
以前的我真的很努力,還記得很久以前跟研究所同學聊,他對於我居然以家庭為主的生活感到驚訝,還記得還有同學說過我就像鴨子看似悠然自得的在水面上但底下的腳卻是使勁地踢,在學業或職涯上我真的是很努力的人,或許也因為過度努力,在某一段時間的我承受了許多壓力心裡生病了,那時候的自己真的很渴望擁有能被他人肯定的亮
2024/08/24
以前的我真的很努力,還記得很久以前跟研究所同學聊,他對於我居然以家庭為主的生活感到驚訝,還記得還有同學說過我就像鴨子看似悠然自得的在水面上但底下的腳卻是使勁地踢,在學業或職涯上我真的是很努力的人,或許也因為過度努力,在某一段時間的我承受了許多壓力心裡生病了,那時候的自己真的很渴望擁有能被他人肯定的亮
2024/01/05
今天早上又跟魯蛋拔河,跟魯蛋重複了數十次說:「吃餅餅」才可以再吃米餅,魯蛋奮力哭泣嗚嗚叫,卻怎麼樣也不願開口說出這三個字。在魯蛋一歲半時輩們紛紛說怎麼他還不會叫媽媽,魯蛋最早會叫的是爸爸,但很多時候覺得他會發音卻不開口,連他叫最喜歡的車車,就像是在講腹語,嘴巴不懂卻有聲音,當時帶去給醫院的小兒科醫生
2024/01/05
今天早上又跟魯蛋拔河,跟魯蛋重複了數十次說:「吃餅餅」才可以再吃米餅,魯蛋奮力哭泣嗚嗚叫,卻怎麼樣也不願開口說出這三個字。在魯蛋一歲半時輩們紛紛說怎麼他還不會叫媽媽,魯蛋最早會叫的是爸爸,但很多時候覺得他會發音卻不開口,連他叫最喜歡的車車,就像是在講腹語,嘴巴不懂卻有聲音,當時帶去給醫院的小兒科醫生
2023/12/31
每到要到新的一年時,就會開始思考起今年的自己。 今年我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寫作的時間變少了,在社群網絡上發的也多是美食短文,較少深入的探索內心的文章,回想起今年的狀態,多處在忙、累、病的狀態裡。 這一年魯蛋兩歲,從我和臨托阿姨及公公婆婆輪流換崗一起帶,幸運抽中了公托,然後開始面對不斷更新病毒碼的日子
2023/12/31
每到要到新的一年時,就會開始思考起今年的自己。 今年我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寫作的時間變少了,在社群網絡上發的也多是美食短文,較少深入的探索內心的文章,回想起今年的狀態,多處在忙、累、病的狀態裡。 這一年魯蛋兩歲,從我和臨托阿姨及公公婆婆輪流換崗一起帶,幸運抽中了公托,然後開始面對不斷更新病毒碼的日子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你都怎麼和孩子相處呢?你知道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多少是來自於你與你的父母相處之間的影響嗎?
Thumbnail
你都怎麼和孩子相處呢?你知道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多少是來自於你與你的父母相處之間的影響嗎?
Thumbnail
或許有人會覺得,連說話都要練習未免也太累了吧?但如果透過練習,能如實將對孩子的愛表達出去,能讓孩子少受一點傷,能讓孩子長出力量,長出翅膀去飛翔,何樂而不為? 學會好好說話是一輩子的課題,語言是有力量的,不妨透過這本《媽媽的說話練習》,練習用溫暖的話語,把心中的愛充分的表達給孩子吧!
Thumbnail
或許有人會覺得,連說話都要練習未免也太累了吧?但如果透過練習,能如實將對孩子的愛表達出去,能讓孩子少受一點傷,能讓孩子長出力量,長出翅膀去飛翔,何樂而不為? 學會好好說話是一輩子的課題,語言是有力量的,不妨透過這本《媽媽的說話練習》,練習用溫暖的話語,把心中的愛充分的表達給孩子吧!
Thumbnail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Thumbnail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Thumbnail
倘若我沒有生養過孩子,我不會知道無條件愛一個人是什麼感覺?更不會知道當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是有多麼令自己感到可恨又可怖,回想育兒的前三年,幾乎是靠著意志力才能活過每一天,日日夜夜撐著快閉上的眼皮埋首於家務與育兒中,雖然不曾後悔生下孩子,但我深切地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感,雖明白孩子終究會長大,苦難也終將會
Thumbnail
倘若我沒有生養過孩子,我不會知道無條件愛一個人是什麼感覺?更不會知道當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是有多麼令自己感到可恨又可怖,回想育兒的前三年,幾乎是靠著意志力才能活過每一天,日日夜夜撐著快閉上的眼皮埋首於家務與育兒中,雖然不曾後悔生下孩子,但我深切地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感,雖明白孩子終究會長大,苦難也終將會
Thumbnail
《讀懂孩子的情緒密碼》 《羅志仲》 今天晚上聆聽泰山基金會舉辦的講座,很感謝能聽到老師的演講。 很多內容其實聽過幾次, 但每次聽還是很多觸動, 很多的重新看見跟調整, 以下截取我喜愛的內容, 也是我跟老師兩年前開始學, 我開始用豐富的眼光看孩子。 📷父母的無助來自於沒看見其他人真實生活的狀態,其實
Thumbnail
《讀懂孩子的情緒密碼》 《羅志仲》 今天晚上聆聽泰山基金會舉辦的講座,很感謝能聽到老師的演講。 很多內容其實聽過幾次, 但每次聽還是很多觸動, 很多的重新看見跟調整, 以下截取我喜愛的內容, 也是我跟老師兩年前開始學, 我開始用豐富的眼光看孩子。 📷父母的無助來自於沒看見其他人真實生活的狀態,其實
Thumbnail
沒多久前,母親在與我聊天的過程提到養兒育女可能會產生令人感到困擾之事,當時母親說:「如果生到一個孩子不會讀書、不聽你的話、沒有辦法讓你掌控的話,就真的會很頭痛。」 我聽了這一段話之後立即提出反駁,並表示這些都不應該是為人父母所應該期望孩子做到的,因為這滿滿是身為父母的控制欲。母親聽了我的這一番話後瞬
Thumbnail
沒多久前,母親在與我聊天的過程提到養兒育女可能會產生令人感到困擾之事,當時母親說:「如果生到一個孩子不會讀書、不聽你的話、沒有辦法讓你掌控的話,就真的會很頭痛。」 我聽了這一段話之後立即提出反駁,並表示這些都不應該是為人父母所應該期望孩子做到的,因為這滿滿是身為父母的控制欲。母親聽了我的這一番話後瞬
Thumbnail
其實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甚至什麼都沒做,敏感的孩子也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溫度。並不是不吼叫、不暴走,就叫做情商很好。冷暴力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常常焦慮、不耐、面無表情、冷淡、緊張等情緒,孩子都感受得到,積累下來,容易複製爸媽的情緒模式,成為沒有同理、容易失序的孩子。
Thumbnail
其實大人怎麼做,孩子都在看,甚至什麼都沒做,敏感的孩子也感受到大人的情緒溫度。並不是不吼叫、不暴走,就叫做情商很好。冷暴力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常常焦慮、不耐、面無表情、冷淡、緊張等情緒,孩子都感受得到,積累下來,容易複製爸媽的情緒模式,成為沒有同理、容易失序的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