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2|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Google無法解決的煩惱,呼喚觀世音菩薩來幫你:〈普門品〉心得

小時候某一年生日許願,我說想要有一隻小叮噹(不小心透露年紀),當時我自以為聰明的想,只要有小叮噹(現在叫哆啦A夢),就可以實現所有願望了!
長大後我才知道,現實生活中沒有小叮噹,但有萬能的觀世音菩薩!
認識觀世音菩薩的入門經籍是〈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又簡稱為〈普門品〉或《觀音經》,以下是簡單的介紹與心得分享。

〈普門品〉在說什麼?

〈普門品〉是《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的第二十五品,經文提到「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加上主角是家喻戶曉的「觀世音菩薩」,整品念完也不用十分鐘,因此,即使到了講究科學實證的今天,依舊受到許多準媽媽們的喜愛。
〈普門品〉可以分成五個大段落:
一、觀世音菩薩名字的由來。
二、觀世音菩薩的威力:1.救三災(火、水、風)。2.脫四難(刀杖、鬼、官司囚獄、盜賊)。3.離三種毒(淫欲、瞋恚、愚癡)。4.應二求(能生下天使寶寶)。5.得多福。
三、觀世音菩薩會以種種外形、身分度化我們。
四、無盡意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及觀世音菩薩的回應。
五、偈頌總結。
現代人遇到三災、四難的狀況較古代少,生小孩也不再是生命中必要的追求,讀誦〈普門品〉似乎會少了些動力跟共鳴,然而,隨著閱讀次數變多,我也對〈普門品〉愈來愈有感,以下分享三點心得。

1.24小時on call的不只媽媽,還有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祂會「聞聲救苦」。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當你有苦惱時,觀世音菩薩只要聽到你真心誠意呼喊祂的名字,馬上就會來幫你。
這段描述,最直接聯想到的就是媽媽!
圖為大雄透過時光機,將奶奶帶過來安慰喝醉酒的爸爸。圖片來源:https://www.twoeggz.com/info/735485.html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如果不舒服又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總會大喊「媽媽」,媽媽聽到後,通常會抱一抱、親一親我們,這種反應就跟菩薩會「即時觀其音聲,(使我們)皆得解脫」一樣。
眼、耳、鼻、舌、身中,我們可以閉眼、憋氣、拒食跟不行動,但卻沒辦法「不聽見」,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等於24小時on call,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說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這是祂的誓願,也是祂的能力。
隨著年紀漸長,媽媽會漸漸老去,母親跟孩子的角色也可能彼此交換,成年的我們,感到脆弱的時候,就念念觀世音菩薩吧,祂會永遠回應著、疼愛著每一個人。

2.念觀世音菩薩就能有職場好人緣?

有段經文的描述似乎離現代人很遠,但上班搭捷運,看到人海茫茫擠成沙丁魚,都會覺得,這段經文簡直是工商社會的完美隱喻!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如果有人為了求取各式各樣的財物珍寶,因而出海遠行,卻被黑風吹到了羅剎鬼國時,只要有其中一個人呼喚觀世音菩薩,就可以脫離羅剎之難。
我們不用乘船出海貿易,但常常要乘車跳進茫茫職場
我的聯想是,我們不用乘船出海貿易,但常常為了要賺取錢財,乘車跳進茫茫職場;而工作中難免會遇到黑風惡雨,風雨中團隊總會有想法不同的時候,我們也可能因此對他人產生憤怒、埋怨、厭惡......種種負面情緒,這些情緒就如「惡鬼」一樣。
很喜歡《日日靜好:90歲精神科醫師教你恬淡慢活的幸福人生》提到:「當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一不小心,就會表現在臉上或態度上。日積月累,你就會開始討厭對方。」而不幸的,被討厭的那個人,也常常因為我們的不滿,變得如羅剎鬼般恐怖,彼此的生活都會痛苦不堪。
經文提到,只要有「一個人」稱觀世音菩薩名,就能得到解脫。除了可以用觀世音菩薩以「外力」救濟世人來解釋,我傾向理解為,如果惡鬼存在心中,那麼,神性也會同存心中,在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時,我們也會喚醒內心無所畏懼去溝通、慈悲平和去包容的一面。

3.你怎麼知道早餐店阿姨是不是觀世音菩薩?

〈普門品〉提到觀世音菩薩為了度化眾生,會化做種種形相:
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觀世音菩薩為了使眾人得到解脫,會根據最適合那個人的狀況,化為不同的形象、角色、性別。
會不會其實我們看到了觀世音菩薩,卻沒有「認出來」?
「觀世音菩薩真的存在嗎?為什麼我沒看見呢?」
如果以這段經文來看,會不會其實我們看到了,卻沒有「認出來」而已。
這段經文帶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在人際中感到困擾時,偷偷想著,或許對方是觀世音菩薩,以對待觀世音菩薩的方式對待那個人看看。
撇開神秘主義,用客觀理性一點的角度來講,一段關係走向終結,常常來自於「除了吵架或疏離(戰與逃),實在不知道要怎麼跟對方互動!」
曾經,我為了親子關係深感困擾,我跟一個朋友說:「我覺得我不被關心,感覺總是被疏忽,我好像是他們生活中多出來的部分。」 朋友回答:「那妳有關心他們嗎?妳安排生活時,有把他們列入一部分嗎?」 乍聽之下似乎一種指責,但仔細想起來,我正複製著同樣的方式,讓關係走入死循環。
可是當關係已經日積月累固化形成了「模式」,成為一種反射反應時,要怎麼辦?
後來讀到這段經文時,我不禁在想,如果我能將對觀世音菩薩的情感(無論是感謝或是敬畏),「轉移」到父母身上,是不是就能打破循環呢?
就算許多客觀現狀難以改變,當我開始抱持這樣的想法,至少在互動時,心情跟心態都變得很不一樣。
事實上,無論是家人、朋友、同事,或是早餐店阿姨,我們本來也就很難驗證對方是不是觀世音菩薩,但如果把對方當成是的話,心情會完全不一樣(例如:觀世音菩薩正在幫我煎的蛋餅耶,太不可思議了!那還是不要催促好了!)
既然能有好心情,何不信其是呢?

後記

這篇我寫得非常非常久,寫到超想放棄,因為,以解析詮釋的角度來寫,古今高僧大德已經寫了很多了,我的能力也無法寫得更貼切;但若以感應的角度來寫,麻瓜如我也的確沒有突然看到什麼七彩的雲之類的~
會點開這篇文的大家,大概都受過科學實證、邏輯推演的現代教育訓練,宗教的主觀感受跟客觀邏輯推論要怎麼並存於這篇文章?而且篇幅還不能太長,真的是很大的挑戰。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如果想讀專業一點文章,推薦以下幾個網路資料
  1. 淨心法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說
  2. 大悲心出版社
  3.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以「自由」為目標,分享閱讀心得。1.人生燉雞湯:宗教、哲學、心理、勵志。2.詩文有酒香:文學、藝術。3.成功棉花糖:商業、管理、成功學。4.傳記麻辣燙:人物傳記、創業故事。5.讀經甘露水:宗教經典心得分享。6.看劇鹽酥雞:戲劇、電影賞析。7.書摘一盞茶:其它種類、書摘、佳句分享。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