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習慣,但不要被習慣控制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天「終於」是一天沒有寫文章,斷掉了從2、3個月前開始持續每天一篇文章的「習慣」。
中間其實也有掙扎過,自己是不是應該還是寫一下比較好,但想想又覺得,當初是為什麼要設定自己一天寫一篇文章呢?是為了什麼目的?如果只是為了寫文章而寫,是不是失去了本來的初衷?
除了想這些問題之外,也想到了人生當中的各種無常,難道我們要為了堅持而使自己感到痛苦嗎?或許我這樣做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成就感」而捨不得放棄?
所以,之所以開頭用「終於」也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自己似乎可以不用被制約,習慣沒有好與壞,只要我們開始把事情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就會出現許多問題。
這或許就是所謂的「邊際效用遞減」,在經濟學裡面,只要我們一直做「同一件事情」,就會出現「效用」不斷依據做的次數增加而減少的狀況。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一直吃同樣的東西,第一次吃覺得很好吃,第二次再吃的時候就覺得沒有上次那麼好吃,第三次可能就不覺得有那麼想要再吃了,甚至這輩子也不會出現吃它的第四次機會。
但其實我們在人生中有很多時候不是可以用「邊效用益遞減」來解釋的,這也是一件好事,有時候反而是我們的邊際效用是遞增的,或者是能夠一直持恆,差一點其實是在於心態。
當我們一直認為我們在做的事是「同一件事」的時候,很快我們就會厭倦,或者是出現「邊際效用」是負值的狀態,導致我們根本覺得做這件事情是酷刑的同時,仍要去做,因為會在別的地方去彌補我們這個「邊際效用」,使它變回正值。
換句話說,如果我一直堅持做的這個「寫作習慣」,它變成一個我每天做的習慣,並且我對它的認知是「必須要做」,不是「我想做」的時候,它本身就會是一個帶來負值邊際效用的「麻煩事」,而我「想做的原因」——「不斷堅持的成就感」雖然邊際效用是正值,甚至正的數值比「麻煩事」的負值還高,加起來依然是正值,而這也會促使我繼續寫作。
但(重點就是這個但),我們的感受不是加法後的結果,只是我們的行動會依照我們的結果是正是負來行動,不代表我們對於負值的感受會不見。
也就是說,我們經常「快樂並痛苦著」,但我們依然這樣生活。
因為我們的加法算式最後得出的結果是正值,可是我們仍然要接受負值的苦,為了享受我們的正值。
有時候想想,雖然最終為了正值而做了這件事,可是負值仍然給我們帶來了陰影,甚至有時候我們根本不會去意識到它,因為我們享受到了正值。
但負值永遠都在,讓我們越來越疲憊,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最終在享受的是什麼。
那麼就問這樣做值得嗎?或許答案就會出現了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93內容數
    人生探尋,目標與意義,生活中的一些想法,自己試了覺得好像是這麼一回事,可以分享,可以談談,可以隨意聊聊,發現生活,發現人生不同的觀點,跳脫原本的思考框架,找到快樂與幸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zun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服務業的存在有些人說是帶來了刁民,也有人說服務業總是把顧客當成是神是不對的,許多人對於服務業的誕生有許多不同想法。 確實服務業帶來的是服務,服務內容也絕對與「人」相關,也因此總是在面對「人」的問題。 「人」是很複雜的,所以容易造成誤會,判斷錯誤。 有時候我們可以同理他人,有時候我們不行,有時天氣好心
    人世間有許多令人難受的事情,有時候我們覺得很痛苦,或者覺得這種事情怎麼會發生,它來得太快,完全沒有做好準備。 無論是疫情、戰爭、天災或其他的非人力可以抵擋的所有事情,我們的能做些什麼?比如最近發生土耳其大地震,比如說每日上演的內戰、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比如說各地上演的氣候異常的災禍。 還有或許也有人為
    最近因為被人誤解,所以讓自己也陷入一種新的思考,用各種角度去思考到底要用什麼樣的狀態去面對誤解? 首先在誤解本身上,需要由雙方來構成,一個是誤解對方的人,一個是被誤解的人。 但光這件事情就可以再換個角度想,或許對方並沒有誤解自己,或許只是自己想太多,或者是,言者的意思沒有傳達清楚給聽見的人。如果是在
    到底責任心是什麼呢?是必須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還是無論如何要去擔起更多的責任?但人生有那麼多事情需要去操心了,每個人有自己要面對的事情,那麼我們也必須要幫助其他人一起扛嗎? 如果因為社會上的角色關係,自己莫名去扛下許多的責任也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嗎? 我最近聽見身邊有人說有個人很值得他尊敬,他的「責任
    有些人會很在意自己的天賦問題,甚至是有點「迷信上」了,就是說覺得自己沒有天賦就不能夠去做某些事情。 這種狀況在華人世界裡面尤其明顯,至少我感覺到許多人的特殊天賦會被壓制,或者是因為被認為比起其他人來說「還差得用」,所以在一開始萌芽的時候就被捏死了,一點發展空間也不給。 這種狀況有時候是自己給的限制,
    最近跟自己的配偶產生了意見上的分歧,因為擔心自己的家人而產生了悲傷的情緒,對方卻告訴我,你不應該先擔心自己嗎? 他告訴我,別人看我們都覺得我們令人擔心,你卻反過來擔心他們不是很好笑嗎? 他又舉例說,就比如他曾和一個家產萬貫的人一起在外聊天,對方整個人健康堪慮,沒有運動,並表示他的快樂就是整天在家打電
    服務業的存在有些人說是帶來了刁民,也有人說服務業總是把顧客當成是神是不對的,許多人對於服務業的誕生有許多不同想法。 確實服務業帶來的是服務,服務內容也絕對與「人」相關,也因此總是在面對「人」的問題。 「人」是很複雜的,所以容易造成誤會,判斷錯誤。 有時候我們可以同理他人,有時候我們不行,有時天氣好心
    人世間有許多令人難受的事情,有時候我們覺得很痛苦,或者覺得這種事情怎麼會發生,它來得太快,完全沒有做好準備。 無論是疫情、戰爭、天災或其他的非人力可以抵擋的所有事情,我們的能做些什麼?比如最近發生土耳其大地震,比如說每日上演的內戰、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比如說各地上演的氣候異常的災禍。 還有或許也有人為
    最近因為被人誤解,所以讓自己也陷入一種新的思考,用各種角度去思考到底要用什麼樣的狀態去面對誤解? 首先在誤解本身上,需要由雙方來構成,一個是誤解對方的人,一個是被誤解的人。 但光這件事情就可以再換個角度想,或許對方並沒有誤解自己,或許只是自己想太多,或者是,言者的意思沒有傳達清楚給聽見的人。如果是在
    到底責任心是什麼呢?是必須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還是無論如何要去擔起更多的責任?但人生有那麼多事情需要去操心了,每個人有自己要面對的事情,那麼我們也必須要幫助其他人一起扛嗎? 如果因為社會上的角色關係,自己莫名去扛下許多的責任也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嗎? 我最近聽見身邊有人說有個人很值得他尊敬,他的「責任
    有些人會很在意自己的天賦問題,甚至是有點「迷信上」了,就是說覺得自己沒有天賦就不能夠去做某些事情。 這種狀況在華人世界裡面尤其明顯,至少我感覺到許多人的特殊天賦會被壓制,或者是因為被認為比起其他人來說「還差得用」,所以在一開始萌芽的時候就被捏死了,一點發展空間也不給。 這種狀況有時候是自己給的限制,
    最近跟自己的配偶產生了意見上的分歧,因為擔心自己的家人而產生了悲傷的情緒,對方卻告訴我,你不應該先擔心自己嗎? 他告訴我,別人看我們都覺得我們令人擔心,你卻反過來擔心他們不是很好笑嗎? 他又舉例說,就比如他曾和一個家產萬貫的人一起在外聊天,對方整個人健康堪慮,沒有運動,並表示他的快樂就是整天在家打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要先移除工作發文時的風阻,才可能保留每天用閒暇時間寫小說的精神力。 完成初稿前的正向回饋到底是什麼呢?難道只能逼迫自己欽佩自己的紀律嗎?至於(不期待受到他者認可自己未必也能由衷滿意的)成品的意義,姑且定位為「過路費」吧。世界讓我們經過,借給我們一些經驗,不向我們催討什麼。我們至少可以為它留下一些素
    Thumbnail
    本書探討習慣對生活的影響,作者深入研究為何我們會習慣化,以及如何去習慣化。書中提到,休息可以降低對美好事物的習慣,創造更長久的歡樂。同時,破除低期望的束縛,對生活美好期待,可以為未來注入更多希望。最後,書籍鼓勵讀者參與同事的話題,選擇去習慣化那些負能量的話語,以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一開始日更的時候,我覺得還蠻快樂的,有一個目標想要完成,每天醒來,就是朝這個目標更邁出一步,把日更這件事情流程化,成為我每天的動力。但是當目標完成後,這件事情就變成了一種壓力和負擔。每天做同樣的事情,但效益卻逐漸降低。就像每天早上刷牙,最初可以得到一口乾淨的牙齒,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刷牙的效果不如以前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生活無聊,那裡面充滿了我希望能不斷反覆撥放的重複。但寫作會要求一個人做更多的探索,不能那麼宅、不能安逸於當一個「活網仔」。當伸出觸角、向外探索也被認識到是這完整生命的其中一種核心基底時,重複與對新事物的追求,將有機會疊加為一種更具厚度的有機體。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Thumbnail
    當我們建立習慣之後,我們的某些行為會自動化,自動化的好處,是我們會越來越熟悉這一個行為;但缺點則是隨著自動化程度越高,我們會落入無意識的行為。也就是當一個行為自動化之後,我們對於回饋會變得不敏感,我們不會注意到要如何讓這個習慣變得「更好」。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就提及:某些研究顯
    Thumbnail
    通常我們無法成功養成一個習慣,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我們想要做「大」的改變,當改變不大的時候,就乾脆放棄。這也是我們常常失敗的主要原因,我個人過往也有不少類似的經驗,例如在年初時想說要開始來每天寫日記,也去買了自己喜歡的日記本跟筆,然後就開始寫。前面幾天動機很高,也會將每天的想法、工作的心得都如實的寫下,
    改掉「壞」習慣是一件好事;可是改掉一個「好」習慣,事情感覺就不太對勁,所以決定還是先維持更新好了,反正也已經習慣每天紀錄生活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要先移除工作發文時的風阻,才可能保留每天用閒暇時間寫小說的精神力。 完成初稿前的正向回饋到底是什麼呢?難道只能逼迫自己欽佩自己的紀律嗎?至於(不期待受到他者認可自己未必也能由衷滿意的)成品的意義,姑且定位為「過路費」吧。世界讓我們經過,借給我們一些經驗,不向我們催討什麼。我們至少可以為它留下一些素
    Thumbnail
    本書探討習慣對生活的影響,作者深入研究為何我們會習慣化,以及如何去習慣化。書中提到,休息可以降低對美好事物的習慣,創造更長久的歡樂。同時,破除低期望的束縛,對生活美好期待,可以為未來注入更多希望。最後,書籍鼓勵讀者參與同事的話題,選擇去習慣化那些負能量的話語,以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一開始日更的時候,我覺得還蠻快樂的,有一個目標想要完成,每天醒來,就是朝這個目標更邁出一步,把日更這件事情流程化,成為我每天的動力。但是當目標完成後,這件事情就變成了一種壓力和負擔。每天做同樣的事情,但效益卻逐漸降低。就像每天早上刷牙,最初可以得到一口乾淨的牙齒,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刷牙的效果不如以前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生活無聊,那裡面充滿了我希望能不斷反覆撥放的重複。但寫作會要求一個人做更多的探索,不能那麼宅、不能安逸於當一個「活網仔」。當伸出觸角、向外探索也被認識到是這完整生命的其中一種核心基底時,重複與對新事物的追求,將有機會疊加為一種更具厚度的有機體。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Thumbnail
    當我們建立習慣之後,我們的某些行為會自動化,自動化的好處,是我們會越來越熟悉這一個行為;但缺點則是隨著自動化程度越高,我們會落入無意識的行為。也就是當一個行為自動化之後,我們對於回饋會變得不敏感,我們不會注意到要如何讓這個習慣變得「更好」。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就提及:某些研究顯
    Thumbnail
    通常我們無法成功養成一個習慣,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我們想要做「大」的改變,當改變不大的時候,就乾脆放棄。這也是我們常常失敗的主要原因,我個人過往也有不少類似的經驗,例如在年初時想說要開始來每天寫日記,也去買了自己喜歡的日記本跟筆,然後就開始寫。前面幾天動機很高,也會將每天的想法、工作的心得都如實的寫下,
    改掉「壞」習慣是一件好事;可是改掉一個「好」習慣,事情感覺就不太對勁,所以決定還是先維持更新好了,反正也已經習慣每天紀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