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習慣,但不要被習慣控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昨天「終於」是一天沒有寫文章,斷掉了從2、3個月前開始持續每天一篇文章的「習慣」。

中間其實也有掙扎過,自己是不是應該還是寫一下比較好,但想想又覺得,當初是為什麼要設定自己一天寫一篇文章呢?是為了什麼目的?如果只是為了寫文章而寫,是不是失去了本來的初衷?

除了想這些問題之外,也想到了人生當中的各種無常,難道我們要為了堅持而使自己感到痛苦嗎?或許我這樣做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成就感」而捨不得放棄?

所以,之所以開頭用「終於」也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自己似乎可以不用被制約,習慣沒有好與壞,只要我們開始把事情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就會出現許多問題。

這或許就是所謂的「邊際效用遞減」,在經濟學裡面,只要我們一直做「同一件事情」,就會出現「效用」不斷依據做的次數增加而減少的狀況。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一直吃同樣的東西,第一次吃覺得很好吃,第二次再吃的時候就覺得沒有上次那麼好吃,第三次可能就不覺得有那麼想要再吃了,甚至這輩子也不會出現吃它的第四次機會。

但其實我們在人生中有很多時候不是可以用「邊效用益遞減」來解釋的,這也是一件好事,有時候反而是我們的邊際效用是遞增的,或者是能夠一直持恆,差一點其實是在於心態。

當我們一直認為我們在做的事是「同一件事」的時候,很快我們就會厭倦,或者是出現「邊際效用」是負值的狀態,導致我們根本覺得做這件事情是酷刑的同時,仍要去做,因為會在別的地方去彌補我們這個「邊際效用」,使它變回正值。

換句話說,如果我一直堅持做的這個「寫作習慣」,它變成一個我每天做的習慣,並且我對它的認知是「必須要做」,不是「我想做」的時候,它本身就會是一個帶來負值邊際效用的「麻煩事」,而我「想做的原因」——「不斷堅持的成就感」雖然邊際效用是正值,甚至正的數值比「麻煩事」的負值還高,加起來依然是正值,而這也會促使我繼續寫作。

但(重點就是這個但),我們的感受不是加法後的結果,只是我們的行動會依照我們的結果是正是負來行動,不代表我們對於負值的感受會不見。

也就是說,我們經常「快樂並痛苦著」,但我們依然這樣生活。

因為我們的加法算式最後得出的結果是正值,可是我們仍然要接受負值的苦,為了享受我們的正值。

有時候想想,雖然最終為了正值而做了這件事,可是負值仍然給我們帶來了陰影,甚至有時候我們根本不會去意識到它,因為我們享受到了正值。

但負值永遠都在,讓我們越來越疲憊,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最終在享受的是什麼。

那麼就問這樣做值得嗎?或許答案就會出現了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zuna的沙龍
17會員
93內容數
人生探尋,目標與意義,生活中的一些想法,自己試了覺得好像是這麼一回事,可以分享,可以談談,可以隨意聊聊,發現生活,發現人生不同的觀點,跳脫原本的思考框架,找到快樂與幸福。
Mizun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28
內觀在教什麼呢? 戒定慧。五戒、正定與智慧。 讓人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培養專注感知自己的感受(情緒或感受)的能力,並以自身感受到的實相(真實感受到的情緒或感受),來練習平等心(好的感受不貪求希望能夠延續、不好的感受不期望他能夠趕快結束)以獲得智慧。 十天(加上前後共12天)的課程在做什麼?
2024/01/28
內觀在教什麼呢? 戒定慧。五戒、正定與智慧。 讓人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培養專注感知自己的感受(情緒或感受)的能力,並以自身感受到的實相(真實感受到的情緒或感受),來練習平等心(好的感受不貪求希望能夠延續、不好的感受不期望他能夠趕快結束)以獲得智慧。 十天(加上前後共12天)的課程在做什麼?
2024/01/01
在內觀中心有幾種不同的法工,但不變的是都在服務學員和為了讓課程順利進行。 本人做過兩次全程法工,分別為事務長以及廚房法工,稍微分享自己體驗以及法工課程對於內觀修行的幫助。 有些人以為法工僅是志工,但實際上法工不僅是為他人付出,同時法工的服務也是一種課程。而要上這個課程,必須要上過全程的10日課程
2024/01/01
在內觀中心有幾種不同的法工,但不變的是都在服務學員和為了讓課程順利進行。 本人做過兩次全程法工,分別為事務長以及廚房法工,稍微分享自己體驗以及法工課程對於內觀修行的幫助。 有些人以為法工僅是志工,但實際上法工不僅是為他人付出,同時法工的服務也是一種課程。而要上這個課程,必須要上過全程的10日課程
2023/09/28
原本猶豫是否該寫這篇,因為網路上的資料已經非常多了,好像自己寫出來有些多餘,但又覺得每個人的心得都不一樣,或許可以作為某些人的參考,也能夠給自己一個重新檢視自己當初去內觀的初衷做下紀錄。半年過去了,現在才寫可以避免自己太過於強烈的想法,可以以冷靜沈著的心去分享,希望能夠更客觀去做陳述。 一開始去內
2023/09/28
原本猶豫是否該寫這篇,因為網路上的資料已經非常多了,好像自己寫出來有些多餘,但又覺得每個人的心得都不一樣,或許可以作為某些人的參考,也能夠給自己一個重新檢視自己當初去內觀的初衷做下紀錄。半年過去了,現在才寫可以避免自己太過於強烈的想法,可以以冷靜沈著的心去分享,希望能夠更客觀去做陳述。 一開始去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說到底,是不是因為做什麼都太有目的感,所以漸漸失去了享受的能力呢? 自從去年九月發完
Thumbnail
說到底,是不是因為做什麼都太有目的感,所以漸漸失去了享受的能力呢? 自從去年九月發完
Thumbnail
相信有些人會針對上面兩句話,各有所好也各有選擇,以往的我會選擇前者,而現在的我反而會選擇後者,怎說呢? 舉凡:每天的吃飯、睡覺、上廁所等,相信長大後這些行為都不假思索的,我們每天都會去做,而這些習慣呢!是從小養成,所以長大後我們當然就擁有了這些習慣。
Thumbnail
相信有些人會針對上面兩句話,各有所好也各有選擇,以往的我會選擇前者,而現在的我反而會選擇後者,怎說呢? 舉凡:每天的吃飯、睡覺、上廁所等,相信長大後這些行為都不假思索的,我們每天都會去做,而這些習慣呢!是從小養成,所以長大後我們當然就擁有了這些習慣。
Thumbnail
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壞事,往往越是爭取、計較得失利益,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糕,不如忍耐、順從命運擺弄,再緩慢地離開是非之地,告訴自己識時務者為俊傑,現實就是這樣,習慣就好。
Thumbnail
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壞事,往往越是爭取、計較得失利益,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糕,不如忍耐、順從命運擺弄,再緩慢地離開是非之地,告訴自己識時務者為俊傑,現實就是這樣,習慣就好。
Thumbnail
生活中時常有一種感覺,每天行程滿檔,工作內容繁雜,看似過得充實,但心中總是會有無力的感覺,甚至自我懷疑。 「我每天做的事情真的有意義嗎?」 看著飛漲的物價,居高不下的房價,每天只能無限循環做著工作。 最近在各大網站中看到許許多多達人推薦「原子習慣」這個概念。 初出茅廬,意氣風發 逐漸理解,學著適應
Thumbnail
生活中時常有一種感覺,每天行程滿檔,工作內容繁雜,看似過得充實,但心中總是會有無力的感覺,甚至自我懷疑。 「我每天做的事情真的有意義嗎?」 看著飛漲的物價,居高不下的房價,每天只能無限循環做著工作。 最近在各大網站中看到許許多多達人推薦「原子習慣」這個概念。 初出茅廬,意氣風發 逐漸理解,學著適應
Thumbnail
在我的講座,手機是可以允許的。因為我不覺得限制使用手機,和學生願意聽我多說兩句有絕對關係;我會很理想的把自己該準備的東西備好,也不會介意說學生聽與不聽有什麼損失,我只會認為吸收有用與否在於他們,不在於我。
Thumbnail
在我的講座,手機是可以允許的。因為我不覺得限制使用手機,和學生願意聽我多說兩句有絕對關係;我會很理想的把自己該準備的東西備好,也不會介意說學生聽與不聽有什麼損失,我只會認為吸收有用與否在於他們,不在於我。
Thumbnail
環境造就行為,行為造就習慣,而習慣造就一個人。 上台北後,為了想讓自己過得更充實、更健康、更有活力,我計畫從簡單的日常行為開始培養一些習慣,比如每天早睡早起、冥想、運動、閱讀等等。其實早在學生時期,我就曾多次立下相同的目標,要有更好的生活作息、更努力的學習等等,卻總是在重拾惡習後才猛然驚覺自己還是沒
Thumbnail
環境造就行為,行為造就習慣,而習慣造就一個人。 上台北後,為了想讓自己過得更充實、更健康、更有活力,我計畫從簡單的日常行為開始培養一些習慣,比如每天早睡早起、冥想、運動、閱讀等等。其實早在學生時期,我就曾多次立下相同的目標,要有更好的生活作息、更努力的學習等等,卻總是在重拾惡習後才猛然驚覺自己還是沒
Thumbnail
廢話很多的自我審視。
Thumbnail
廢話很多的自我審視。
Thumbnail
前幾日在做2021年第三季的復盤時忽然發現,有好幾個希望養成的習慣中間都落下了好幾日沒有執行,兩三個計畫徹底被我拋在腦後,少數有達成的目標還都是集中在第三季的後半段時間才緊湊地完成的...結果發現這種現象的成因,基本上可以從兩個層面來進行剖析。如果你希望能夠更了解自己為甚麼無法堅持習慣,就看下去吧!
Thumbnail
前幾日在做2021年第三季的復盤時忽然發現,有好幾個希望養成的習慣中間都落下了好幾日沒有執行,兩三個計畫徹底被我拋在腦後,少數有達成的目標還都是集中在第三季的後半段時間才緊湊地完成的...結果發現這種現象的成因,基本上可以從兩個層面來進行剖析。如果你希望能夠更了解自己為甚麼無法堅持習慣,就看下去吧!
Thumbnail
作者字裡行間透露出的重要觀念,積極生活的方法不會持續有效,極可能因為某些事情陷入低谷,重點是能夠再次站起來面對,提醒自己做調整。 找到不錯的作法,總幻想能夠持續就能達成所想,經常忽略周遭的各種變化會造成各式影響,讓「做得好」的狀況不再。以為不夠努力或堅持造成終結,其實並非如此。
Thumbnail
作者字裡行間透露出的重要觀念,積極生活的方法不會持續有效,極可能因為某些事情陷入低谷,重點是能夠再次站起來面對,提醒自己做調整。 找到不錯的作法,總幻想能夠持續就能達成所想,經常忽略周遭的各種變化會造成各式影響,讓「做得好」的狀況不再。以為不夠努力或堅持造成終結,其實並非如此。
Thumbnail
我曾經著迷於培養「好習慣」:當我看到好習慣,就會把它加入「習慣追蹤清單」裡。 但,回顧成果時,不是大好就是大壞。我曾經連續2個月天天冥想,但下個月卻只冥想了7天。 又或是我增加了每天閱讀10分鐘的目標,但整月只執行了幾天。 我開始有個感覺:追蹤習慣只是證明我很爛、我做不到...
Thumbnail
我曾經著迷於培養「好習慣」:當我看到好習慣,就會把它加入「習慣追蹤清單」裡。 但,回顧成果時,不是大好就是大壞。我曾經連續2個月天天冥想,但下個月卻只冥想了7天。 又或是我增加了每天閱讀10分鐘的目標,但整月只執行了幾天。 我開始有個感覺:追蹤習慣只是證明我很爛、我做不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