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更好的人前,先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環境造就行為,行為造就習慣,而習慣造就一個人。
上台北後,為了想讓自己過得更充實、更健康、更有活力,我計畫從簡單的日常行為開始培養一些習慣,比如每天早睡早起、冥想、運動、閱讀等等。其實早在學生時期,我就曾多次立下相同的目標,要有更好的生活作息、更努力的學習等等,卻總是在重拾惡習後才猛然驚覺自己還是沒有改變,就像是每年的新年新希望往往跟去年一樣。後來接觸到<原子習慣>一書,藉著書中的方法,設計了容易建立習慣的生活模式以及心態,這才慢慢地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改變自己的。
同樣的行為需要重複的執行夠多次,才能讓行為變成習慣,然而一旦我們在培養習慣的路上遭遇到挫折,或是做得不夠完美,往往就會抗拒執行新培養的習慣,久而久之,新的習慣沒有養成,而在往後回想起這件事的時候告訴自己:「沒辦法,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沒有能力執行那樣的習慣」,默默地在心裡給自己消極的人設投了一票。為什麼習慣總是如此難以養成?因為我們總是對自己要求的太完美了。
以前的我常常給自己訂下嚴苛的目標,譬如說早上6:30一定要起床念書、假日要專心讀書8個小時、暑假要每天清晨練球等等。下定決心的當天總是會異常的熱血,想著自己的人生就要迎來轉變了,然而,這樣的目標別說成為習慣了,甚至連持續兩天都很難(我就爛),當時的情況大概是,如果沒有成功早起,那一天的心態就沒了,乾脆睡晚一點;如果沒有空出三個小時讀書,那我連一個小時也不讀;如果一天沒有起床練球,那乾脆這禮拜都不練了。久而久之,當初想建立習慣的想法被拋諸腦後,事後想起還會嘲笑自己訂的這是什麼可笑的目標。
對自己要求完美,聽起來是一種想法上的堅持,但實際在執行上反而會成為習慣養成的絆腳石,因為在一腔熱血消散後,看著如此高標準的目標,反而讓自己不願意踏出第一步,有趣的是,習慣的養成,並非取決於我們把行為執行的多完美,而是重複的次數夠不夠多。也就是說,在一個新的習慣養成計畫開始時,該注重的不是質量,而是數量,拋開完美主義,才有機會讓習慣持續滾動。
以往如果沒有在自訂計畫的時限內完成目標,或是品質不夠好,我就會感到很沮喪,並對自己喪失信心,然而這幾年,隨著閱歷增長,心態上有了一些轉變,對於自己的不完美總是能很坦然的接受。
預計寫作三個小時,但自己拖拖拉拉只剩下半個小時的空閒時間了?那就把握這僅剩的半個小時產出。
在實驗室待了8小時但成果不如預期?無妨,好好利用休息時間調整精神狀況與心態,明天繼續奮鬥。
計畫要培養的習慣沒有養成?無妨,騰出時間檢視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是動機不夠、目標太高、獎勵太少、還是沒有足夠的身分認同?重新設計一套生活模式再去執行。
對我來說,能如此坦然接受自己的挫折,或是笑著說出一句我就爛,反而是一種在自信心上的成長,畢竟爛又如何,只要心態沒有被打敗,站起來繼續走下去就好了。重要的是不要讓這些挫折以及完美主義心態中斷了整個計畫的執行,當我每天重複做著同一件事情,可以預期的是一定有時做得好,有時做的差,但只要知道自己是持續著在進行,就能對未來的成果抱持著信心。
當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不意味著一味地擺爛,也並非是要欺騙自己即便做得很爛仍要告訴自己做得很好的心靈雞湯,而是一種能夠讓你直視每一次不論好壞的結果,仍舊能持續進行計畫的穩定心態。有點像是定期定額買大盤ETF,如果聚焦的是5年後、10年後的報酬,那我根本不care今天漲5%還是明天跌10%。
借鏡國中的物理實驗,推動物體前必須先克服門檻較高的最大靜摩擦力,而在跨過這個高點後,就只需要施相對少的力去克服動摩擦力,讓物體保持滾動。實驗的物體就像是一個習慣的養成,在我們剛開始養成習慣的時候總是需要多費點心思提醒自己重複的去執行,然而當一切上軌道後,會發現維持習慣費的心力比剛開始是少很多的,但重點在於,一旦中斷了習慣,我們又必須再一次克服最大靜摩擦力的門檻,因此,要讓自己用最省力的方式保持習慣,應該把焦點放在如何不要中斷。
人本就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就改變自己,設計能夠持續維持的計劃以及心態,如細水般長流,才更有機會讓時間堆疊自我的改變,也讓複利效應發揮它應有的威力。
avatar-img
1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Thumbnail
當我們建立習慣之後,我們的某些行為會自動化,自動化的好處,是我們會越來越熟悉這一個行為;但缺點則是隨著自動化程度越高,我們會落入無意識的行為。也就是當一個行為自動化之後,我們對於回饋會變得不敏感,我們不會注意到要如何讓這個習慣變得「更好」。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就提及:某些研究顯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Thumbnail
通常我們無法成功養成一個習慣,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我們想要做「大」的改變,當改變不大的時候,就乾脆放棄。這也是我們常常失敗的主要原因,我個人過往也有不少類似的經驗,例如在年初時想說要開始來每天寫日記,也去買了自己喜歡的日記本跟筆,然後就開始寫。前面幾天動機很高,也會將每天的想法、工作的心得都如實的寫下,
改掉「壞」習慣是一件好事;可是改掉一個「好」習慣,事情感覺就不太對勁,所以決定還是先維持更新好了,反正也已經習慣每天紀錄生活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Thumbnail
當我們建立習慣之後,我們的某些行為會自動化,自動化的好處,是我們會越來越熟悉這一個行為;但缺點則是隨著自動化程度越高,我們會落入無意識的行為。也就是當一個行為自動化之後,我們對於回饋會變得不敏感,我們不會注意到要如何讓這個習慣變得「更好」。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就提及:某些研究顯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Thumbnail
通常我們無法成功養成一個習慣,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我們想要做「大」的改變,當改變不大的時候,就乾脆放棄。這也是我們常常失敗的主要原因,我個人過往也有不少類似的經驗,例如在年初時想說要開始來每天寫日記,也去買了自己喜歡的日記本跟筆,然後就開始寫。前面幾天動機很高,也會將每天的想法、工作的心得都如實的寫下,
改掉「壞」習慣是一件好事;可是改掉一個「好」習慣,事情感覺就不太對勁,所以決定還是先維持更新好了,反正也已經習慣每天紀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