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更好的人前,先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環境造就行為,行為造就習慣,而習慣造就一個人。
上台北後,為了想讓自己過得更充實、更健康、更有活力,我計畫從簡單的日常行為開始培養一些習慣,比如每天早睡早起、冥想、運動、閱讀等等。其實早在學生時期,我就曾多次立下相同的目標,要有更好的生活作息、更努力的學習等等,卻總是在重拾惡習後才猛然驚覺自己還是沒有改變,就像是每年的新年新希望往往跟去年一樣。後來接觸到<原子習慣>一書,藉著書中的方法,設計了容易建立習慣的生活模式以及心態,這才慢慢地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改變自己的。
同樣的行為需要重複的執行夠多次,才能讓行為變成習慣,然而一旦我們在培養習慣的路上遭遇到挫折,或是做得不夠完美,往往就會抗拒執行新培養的習慣,久而久之,新的習慣沒有養成,而在往後回想起這件事的時候告訴自己:「沒辦法,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沒有能力執行那樣的習慣」,默默地在心裡給自己消極的人設投了一票。為什麼習慣總是如此難以養成?因為我們總是對自己要求的太完美了。
以前的我常常給自己訂下嚴苛的目標,譬如說早上6:30一定要起床念書、假日要專心讀書8個小時、暑假要每天清晨練球等等。下定決心的當天總是會異常的熱血,想著自己的人生就要迎來轉變了,然而,這樣的目標別說成為習慣了,甚至連持續兩天都很難(我就爛),當時的情況大概是,如果沒有成功早起,那一天的心態就沒了,乾脆睡晚一點;如果沒有空出三個小時讀書,那我連一個小時也不讀;如果一天沒有起床練球,那乾脆這禮拜都不練了。久而久之,當初想建立習慣的想法被拋諸腦後,事後想起還會嘲笑自己訂的這是什麼可笑的目標。
對自己要求完美,聽起來是一種想法上的堅持,但實際在執行上反而會成為習慣養成的絆腳石,因為在一腔熱血消散後,看著如此高標準的目標,反而讓自己不願意踏出第一步,有趣的是,習慣的養成,並非取決於我們把行為執行的多完美,而是重複的次數夠不夠多。也就是說,在一個新的習慣養成計畫開始時,該注重的不是質量,而是數量,拋開完美主義,才有機會讓習慣持續滾動。
以往如果沒有在自訂計畫的時限內完成目標,或是品質不夠好,我就會感到很沮喪,並對自己喪失信心,然而這幾年,隨著閱歷增長,心態上有了一些轉變,對於自己的不完美總是能很坦然的接受。
預計寫作三個小時,但自己拖拖拉拉只剩下半個小時的空閒時間了?那就把握這僅剩的半個小時產出。
在實驗室待了8小時但成果不如預期?無妨,好好利用休息時間調整精神狀況與心態,明天繼續奮鬥。
計畫要培養的習慣沒有養成?無妨,騰出時間檢視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是動機不夠、目標太高、獎勵太少、還是沒有足夠的身分認同?重新設計一套生活模式再去執行。
對我來說,能如此坦然接受自己的挫折,或是笑著說出一句我就爛,反而是一種在自信心上的成長,畢竟爛又如何,只要心態沒有被打敗,站起來繼續走下去就好了。重要的是不要讓這些挫折以及完美主義心態中斷了整個計畫的執行,當我每天重複做著同一件事情,可以預期的是一定有時做得好,有時做的差,但只要知道自己是持續著在進行,就能對未來的成果抱持著信心。
當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不意味著一味地擺爛,也並非是要欺騙自己即便做得很爛仍要告訴自己做得很好的心靈雞湯,而是一種能夠讓你直視每一次不論好壞的結果,仍舊能持續進行計畫的穩定心態。有點像是定期定額買大盤ETF,如果聚焦的是5年後、10年後的報酬,那我根本不care今天漲5%還是明天跌10%。
借鏡國中的物理實驗,推動物體前必須先克服門檻較高的最大靜摩擦力,而在跨過這個高點後,就只需要施相對少的力去克服動摩擦力,讓物體保持滾動。實驗的物體就像是一個習慣的養成,在我們剛開始養成習慣的時候總是需要多費點心思提醒自己重複的去執行,然而當一切上軌道後,會發現維持習慣費的心力比剛開始是少很多的,但重點在於,一旦中斷了習慣,我們又必須再一次克服最大靜摩擦力的門檻,因此,要讓自己用最省力的方式保持習慣,應該把焦點放在如何不要中斷。
人本就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就改變自己,設計能夠持續維持的計劃以及心態,如細水般長流,才更有機會讓時間堆疊自我的改變,也讓複利效應發揮它應有的威力。
0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實習日誌 113.06.06 與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楊立騰】 成為更好的人,或許是所有人曾經對自己有過的期許,但帶著別人與自己一起成為更好的人,就是少數社會角色會願意做且想做的事情,然而,這件事情是極有價值的。
Thumbnail
avatar
立騰
2024-06-06
(完整無剪版) 20240418 阿嘉旅記 - 反思,才能成為更好的人 ( 完整無剪版 )20240417  阿嘉旅記 - 反思,才能成為更好的人 阿嘉,一直為生活努力著。 2023年,他多次前來,請教「毗利孕加 - 滿願童子」的修持經驗。 他在壇城前流著淚,一字一句的發願:我願意幫助眾生、我願意成為更好的人、我願意身體力行。 他作著筆記,每天依
avatar
金剛兄弟的對話 - 善守護
2024-04-18
( 快讀版 )20240417 阿嘉旅記 - 反思,才能成為更好的人 ( 快讀版 )20240417 阿嘉旅記 - 反思,才能成為更好的人 2024年,阿嘉的工作有了變化。 我知道,他一直想到西雅圖當「掃廁所」的義工(做別人不願意做的),「護持」根本上師法會。 於是我贊助了全程旅費,鼓勵他去。 同時提醒他,趁著這段旅程,好好的想想:
avatar
金剛兄弟的對話 - 善守護
2024-04-17
20240407 成為更好的人 - 呂祖心經 20240407 成為更好的人 - 呂祖心經 去年這個時間,講了「懺悔總說」。 裡面提到: 基本的懺悔 - 明白自己的不足、披陳發露去面對。 積極的懺悔 - 針對自己的不足、努力的修正與補償。 目的是:成為更好的人。 整整一年,都有同學問:在不同的狀態下,到
avatar
金剛兄弟的對話 - 善守護
2024-04-07
為了成為更好的人,你做到承諾了嗎?在下筆前,我一直猶豫名稱是否以「為了成為更好的 Scrum Team 一員,你做到承諾了嗎?」然而,在動筆前的最後一秒,我決定以「個人」為出發點,來完成這篇文章。原因在於人是成事的核心與團隊文化來自於個人,從個人的角度出發,每個人都能達成自己許下的承諾(commitment),才能讓自己、所在的..
Thumbnail
avatar
KK
2023-07-22
成為更好的人親愛的, ......對的人出現。 by etoile7777 https://www.instagram.com/etoile7777
Thumbnail
avatar
etoile7777 語錄
2022-02-18
#1《恐懼的力量》:我們能成為更好的人嗎?最近我讀了一本名為《恐懼的力量》的社會心理學書,作者Abigail Marsh透過各種實驗數據,深度剖析「心理病態」與「超常利他主義」的成因與差別。如同書封所言:「為何有人捨身救人,有人惡意病態?」
Thumbnail
avatar
十二月星
2022-02-01
生而為人的13堂數學課:透過數學的心智體驗與美德探索,讓你成為更好的人的練習「這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數學書」 2021年美國數學協會歐拉數學著作獎(Euler Book Prize)獲獎作品 ★美國數學協會首位華裔主席最動人之作,在數學裡實現不一樣的自己! ★個人反思、寓言與謎題交織,深入探索數學與生而為人的深刻連結!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2-01-06
成為更好的人雲端晨光媽媽的繪本時間,不是一個為了打發掉時間而生出來的活動;也不是為了要施捨誰而展開的同情計畫,更不是天真的以為孩子是天使。
Thumbnail
avatar
Abun
2021-12-16
是,選擇成為更好的人相信我們都會越來越好,只是有時候我難免思考,這個考驗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企業面對大環境的變革與同業競爭,持續需要檢視組織革新的情況,會有不同情況的整合問題,主管除了調度指揮公司發展方向,也對旗下幹部掌握決定權,是不是自己人
Thumbnail
avatar
日光福利社
202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