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相資歌 ‧ 永明延壽大師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定須習。慧須聞。勿使靈臺一點昏。
合抱之樹生毫末。積漸之功成寶尊。

《定慧相資歌》


祖教宗中有二門。十度萬行稱為尊。
初名止觀助新學。後成定慧菩提根。
唯一法。似雙分。
法性寂然體真止。寂而常照妙觀存。
定為父。慧為母。能孕千聖之門戶。
增長根力養聖胎。念念出生成佛祖。
定為將。慧為相。能弼心王成無上。
永作群生證道門。即是古佛菩提樣。
定如月。光爍外道邪星滅。
能挑智炬轉分明。滋潤道芽除愛結。
慧如日。照破無明之暗室。
能令邪見愚夫禪。盡成般若波羅蜜。
少時默。剎那靜。漸漸增修成正定。
諸聖較量功不多。終見靈臺之妙性。
瞥聞法。纔歷耳。能熏識藏覺種起。
一念回光正智開。須臾成佛法如是。
禪定力。不思議。變凡為聖剎那時。
無邊生死根由斷。積劫塵勞巢穴墮。
湛心水。淨意珠。光吞萬像爍千途。
抉開己眼無瑕翳。三界元無一法拘。
覺觀賊。應時剋。攀緣病。倏然淨。
蕩念垢兮洗惑塵。顯法身兮堅慧命。
如斷山。若停海。天翻地覆終無改。
瑩似琉璃含寶月。倏然無寄而無待。
般若慧。莫能量。自然隨處現心光。
萬行門中為導首。一切時中稱法王。
竭苦海。碎邪山。妄雲卷盡片時間。
貧女室中金頓現。壯士額上珠潛還。
斬癡網。截欲流。大雄威猛更無儔。
能令鐵床銅柱冷。頓使魔怨業果休。
和諍訟。成孝義。普現群生諸佛智。
邊邪惡慧盡朝宗。螻蟻鯤鵬齊受記。
偏修定。純陰爛物刳正命。
若將正慧照禪那。自然萬法明如鏡。
偏修慧。純陽枯物成迂滯。
須憑妙定助觀門。如月分明除霧翳。
勸等學。莫偏修。從來一體無二頭。
似禽兩翼飛空界。如車二輪乘白牛。
即向凡途登覺岸。便於業海泛慈舟。
或事定。制之一處無不竟。
或理定。唯當直下觀心性。
或事觀。明諸法相生籌算。
或理觀。頓了無一無那畔。
定即慧。非一非二非心計。
慧即定。不同不別絕觀聽。
或雙運。即寂而照通真訓。
或俱泯。非定非慧超常準。
一塵入定眾塵起。般若門中成法爾。
童子身中三昧時。老人身分談真軌。
能觀一境萬境同。近塵遠剎無不通。
真如路上論生死。無明海裏演圓宗。
眼根能作鼻佛事。色塵入定香塵起。
心境常同見自差。誰言不信波元水。
非寂非照絕言思。而寂而照功無比。
權實雙行闡正途。體用更資含妙旨。
勸諸子。勿虛棄。光陰如箭如流水。
散亂全因缺定門。愚盲秪為虧真智。
真實言。須入耳。千經萬論同標記。
定慧全功不暫忘。一念頓歸真覺地。
定須習。慧須聞。勿使靈臺一點昏。
合抱之樹生毫末。積漸之功成寶尊。
獼猴學定生天界。女子纔思入道門。
自利利他因果備。若除定慧莫能論。

avatar-img
13會員
350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文言句義之能述乎。然眾聖歌詠。往哲詮量。非不洞明。為物故耳。是以千途異說。隨順機宜。無不指歸一法而已。 故般若唯言無二。法華但說一乘。思益平等如如。華嚴純真法界。圓覺建立一切。楞嚴含裹十方。大集染淨融通。寶積根塵泯合。涅槃咸安秘藏。淨名無非道場。統攝包含。事無不盡。籠羅
永明延壽大師,是淨土宗的第六代祖師。這位祖師很特別,他在禪宗裡面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以他一身兼任兩宗的祖師,他以這樣的一個資格,做了一個《禪淨四料簡》。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神棲安養賦》 彌陀寶剎安養嘉名。處報土而極樂。於十方而最清。二八觀門。修定意而冥往。四十大願。運散心而化生。 爾乃畢世受持。一生歸命。仙人乘雲而聽法。空界作唄而讚詠。紫金臺上身登。而本願非虛。白玉毫中。神化而一心自慶。
「如是文殊師利。眾生知有如來藏故。精勤持戒淨修梵行。言我必當得成佛道。」—鴦崛魔羅經云. 故知入宗鏡中見如來性。菩提道果。應念俱成。如下水之舟。似便風之火。若背宗鏡。不識自心。設福智齊修。終不成就。如求乳鑽水。離山鑿金。任歷三祇。豈有得理。如宗鏡所錄。皆是諸佛五眼所觀。無一言而不諦。非一義而不圓。
「由心現境。由境顯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常作此觀。智慧甚深。」故知此法,過去佛已說。今佛現說。未來佛當說。所以一佛說時,十方佛同證。乃至智慧剎土,真俗等法,凡聖等性,皆同無二。以唯共一心故,終無異旨。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煩惱,一切諸障,悉皆斷滅。
「求經覓佛。不如將理勘心。若勘得自心本自清淨。不須磨瑩。本自有之。不因經得。何乃得知。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若能如是解者。一念相應。即名為佛。」龐居士頌云。萬法從心起。心生萬法生。生生不了有。來去枉虛行。寄語修道人,空生有不生。如能達此理,不動出深坑。
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文言句義之能述乎。然眾聖歌詠。往哲詮量。非不洞明。為物故耳。是以千途異說。隨順機宜。無不指歸一法而已。 故般若唯言無二。法華但說一乘。思益平等如如。華嚴純真法界。圓覺建立一切。楞嚴含裹十方。大集染淨融通。寶積根塵泯合。涅槃咸安秘藏。淨名無非道場。統攝包含。事無不盡。籠羅
永明延壽大師,是淨土宗的第六代祖師。這位祖師很特別,他在禪宗裡面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以他一身兼任兩宗的祖師,他以這樣的一個資格,做了一個《禪淨四料簡》。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神棲安養賦》 彌陀寶剎安養嘉名。處報土而極樂。於十方而最清。二八觀門。修定意而冥往。四十大願。運散心而化生。 爾乃畢世受持。一生歸命。仙人乘雲而聽法。空界作唄而讚詠。紫金臺上身登。而本願非虛。白玉毫中。神化而一心自慶。
「如是文殊師利。眾生知有如來藏故。精勤持戒淨修梵行。言我必當得成佛道。」—鴦崛魔羅經云. 故知入宗鏡中見如來性。菩提道果。應念俱成。如下水之舟。似便風之火。若背宗鏡。不識自心。設福智齊修。終不成就。如求乳鑽水。離山鑿金。任歷三祇。豈有得理。如宗鏡所錄。皆是諸佛五眼所觀。無一言而不諦。非一義而不圓。
「由心現境。由境顯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常作此觀。智慧甚深。」故知此法,過去佛已說。今佛現說。未來佛當說。所以一佛說時,十方佛同證。乃至智慧剎土,真俗等法,凡聖等性,皆同無二。以唯共一心故,終無異旨。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煩惱,一切諸障,悉皆斷滅。
「求經覓佛。不如將理勘心。若勘得自心本自清淨。不須磨瑩。本自有之。不因經得。何乃得知。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若能如是解者。一念相應。即名為佛。」龐居士頌云。萬法從心起。心生萬法生。生生不了有。來去枉虛行。寄語修道人,空生有不生。如能達此理,不動出深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彌陀要解: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徑。會體樞機。而萬行之綱領也。提綱則眾目張。挈領則襟袖至。故體後應須辨宗。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導行。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 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 至於修行淨土,
Thumbnail
說到彌陀經,不得不說到中峰明本禪師的三時繫念,佛教徒的生離死別,總免不了請高僧大德來誦經渡亡,而最常念誦的,便是以阿彌陀經為主的三時繫念,其中白文便為禪師所寫的懷淨土詩: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經典原文出處:節錄自《大智度論》大智度初品中十喻釋論第十一(第六卷)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如文殊師利本緣: 文殊師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過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師子音王,佛及眾生壽十萬億那由他歲,佛 以三乘而度眾生。國名千光明,其國中諸樹皆七寶成,樹出無量清淨法音:空、無相、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觀音山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什麼叫做「共」與「不共」?很多的神通、很多的神變,外道跟佛法都是共通有的,你有天眼,外道有天眼;你有天耳,外道有天耳;你有宿命通,外道有宿命通。但佛陀的「漏盡通」,斷盡一切的煩惱,涅槃寂靜的境界,這就是不共的、獨步的,超絕、超勝於外道,最究竟的所在,這才是佛陀最殊勝的地方。 文殊菩薩為眾生演說,佛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滿願度母」能滿眾生一切願,功德利益不可思議。慈悲 龍德上師將《二十一聖救度母本尊灌頂》珍貴教法,傳授給具緣的弟子善信,賜予大眾最吉祥的新年禮物,敬請把握殊勝難得的灌頂法會聖緣,名額有限,即日已開放報名,參加報名辦法請參見 觀音山全球資訊網。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彌陀要解: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徑。會體樞機。而萬行之綱領也。提綱則眾目張。挈領則襟袖至。故體後應須辨宗。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次勸發願以導行。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 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 至於修行淨土,
Thumbnail
說到彌陀經,不得不說到中峰明本禪師的三時繫念,佛教徒的生離死別,總免不了請高僧大德來誦經渡亡,而最常念誦的,便是以阿彌陀經為主的三時繫念,其中白文便為禪師所寫的懷淨土詩: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經典原文出處:節錄自《大智度論》大智度初品中十喻釋論第十一(第六卷)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如文殊師利本緣: 文殊師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過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師子音王,佛及眾生壽十萬億那由他歲,佛 以三乘而度眾生。國名千光明,其國中諸樹皆七寶成,樹出無量清淨法音:空、無相、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觀音山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什麼叫做「共」與「不共」?很多的神通、很多的神變,外道跟佛法都是共通有的,你有天眼,外道有天眼;你有天耳,外道有天耳;你有宿命通,外道有宿命通。但佛陀的「漏盡通」,斷盡一切的煩惱,涅槃寂靜的境界,這就是不共的、獨步的,超絕、超勝於外道,最究竟的所在,這才是佛陀最殊勝的地方。 文殊菩薩為眾生演說,佛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滿願度母」能滿眾生一切願,功德利益不可思議。慈悲 龍德上師將《二十一聖救度母本尊灌頂》珍貴教法,傳授給具緣的弟子善信,賜予大眾最吉祥的新年禮物,敬請把握殊勝難得的灌頂法會聖緣,名額有限,即日已開放報名,參加報名辦法請參見 觀音山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