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也這麼做 : 阻礙你成功的就是「成功經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向過去借鏡時,我們只會看見已發生的事情,而不是所有可能發生而未發生的事,眼前所見未必是全貌。
為什麼我們容易掉入經驗陷阱 ?
先來看看「經驗」是什麼 ?
經驗,是我們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所留下的感覺。我們接收環境的刺激,做出反應,然後得到回饋,產生好的或不好的感覺,下次再接觸類似的刺激時,會參考上次的感覺來判斷這次要如何行動。
經驗也是一種商品,我們累積經驗,拿來換取別人的信任。
而我們那麼容易掉入經驗陷阱,主要也源於此。
❶ 我們誤判環境參數
我們身處在複雜、變化迅速且難以預測的環境裡,環境有多複雜,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的這句話很貼切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因為無論是這個人,還是這條河,都已經不同了。」環境變化速度如此之快,大腦接收的各種資訊已經無法準確反映實際情況。
在理想狀況下,許多認知與推理缺陷不會浮上檯面,但現實世界並不理想,我們獲得的各種資訊無法準確反映實際情況,反倒殘缺不全、沒頭沒尾、不清不楚、雜亂無章、模糊隨機、違反預期、間接二手。我們想準確解讀資訊,卻往往弄巧成拙,暴露判斷缺陷,深陷錯誤認知。—《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
我們也喜歡讀那些成功或失敗的故事,但卻只記住當中最令人感同身受的部分,其它細節都丟失了。一個人的成功,可能由許多因素交疊而成,但我只對某個事件特別有感覺,或是高估了某些人、事、物,也就只記住了它,我的經驗組成可能變成 :
某人做了某事 = 成功
完全忽略了不同背景條件的差異,忽略了別人的成功可能是「隨機性」的產物,在「均值回歸」現象下,事件有可能就在不久後會回歸到它不那麼特別的狀態,但我們還陷在裡面。
❷ 為了讓別人信任,大腦需要編故事,把不合理變合理
我們喜歡別人喜歡自己,雖然經驗不那麼完美,但大腦有辦法把它們串成故事和因果關係,讓它們看起來合理,因為是自己編的故事,因此自己對它深信不疑,但在別人眼中,創造出來的故事常常是過於簡化或不切實際。
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 (Daniel Kahneman) 在《快思慢想》中稱這個症狀為「眼見即為事實」 (WYSIATI : 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也就是我們大腦傾向於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過早下結論。
經驗陷阱》這樣提醒我們 :「向過去借鏡時,我們只會看見已發生的事情,而不是所有可能發生而未發生的事,眼前所見未必是全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閱讀的價值在於形塑自己的觀點,打造知識框架,擁有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讓我們能更精確地理解問題,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讀了一篇文章,有新的體會。 比較少讀心理學的書,可能是不知道怎麼用吧。 心理學在研究人的行為、思想和情感,但當我遇到壓力時,還是難以在第一時間理性運用以前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去調整自己的情緒。 不過,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有新的體會。 先簡單講結論 : 讀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創造新的人格。 但為什麼要創造
生活中不可控的事件只佔了所有問題的 10%,真正麻煩的是你自己引起了另外的 90% 的困擾。 我們都得承認,變化隨時都在發生,而且往往不能退回。 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即使我們讀書、聽演講、努力學習如何應對變化,現實中還是有可能感到困惑和壓力。 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像是自己的工作被新的流程取代
快跑或許讓你看起來很厲害,卻不會讓你有智慧。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害怕放慢腳步 ? 總是覺得只要不加入競爭,就會被淘汰。 但是,做得越多未必就會進步。而且,跑得比別人快,未必能最先到達終點。有時候只顧著速度、效率與生產力最大化,反而會讓我們失去品質,浪費更多時間。 有些時候,我們得快跑,比如躲開車
想要保持心理張弛有度,不是要克制緊張,而是要減少控制。 「你可不可以精明一點,不要神經那麼大條 …」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希望能表現出自己最聰明的一面,但當我們過於追求完美時,就成了一種心理負擔。越想表現,就越沒有自信,反而更加的焦慮和不安。 就像在會議中,你越想著等一下要發言就越緊張 ;
一本書就像是一張藏寶圖,通往智慧之路,你就是挖寶的勇者。 這本宋怡慧的《用書打怪》,如果你翻過它,或是看過簡介,可能會認為它是一本介紹書單的單,但是我建議你不要把它當成書單來使用。 因為書單最大的功能就是收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看到專家列出琳瑯滿目的書單,我們總是感到茫然,不知從何下手。於是閱讀的
讀了一篇文章,有新的體會。 比較少讀心理學的書,可能是不知道怎麼用吧。 心理學在研究人的行為、思想和情感,但當我遇到壓力時,還是難以在第一時間理性運用以前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去調整自己的情緒。 不過,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有新的體會。 先簡單講結論 : 讀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創造新的人格。 但為什麼要創造
生活中不可控的事件只佔了所有問題的 10%,真正麻煩的是你自己引起了另外的 90% 的困擾。 我們都得承認,變化隨時都在發生,而且往往不能退回。 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即使我們讀書、聽演講、努力學習如何應對變化,現實中還是有可能感到困惑和壓力。 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像是自己的工作被新的流程取代
快跑或許讓你看起來很厲害,卻不會讓你有智慧。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害怕放慢腳步 ? 總是覺得只要不加入競爭,就會被淘汰。 但是,做得越多未必就會進步。而且,跑得比別人快,未必能最先到達終點。有時候只顧著速度、效率與生產力最大化,反而會讓我們失去品質,浪費更多時間。 有些時候,我們得快跑,比如躲開車
想要保持心理張弛有度,不是要克制緊張,而是要減少控制。 「你可不可以精明一點,不要神經那麼大條 …」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希望能表現出自己最聰明的一面,但當我們過於追求完美時,就成了一種心理負擔。越想表現,就越沒有自信,反而更加的焦慮和不安。 就像在會議中,你越想著等一下要發言就越緊張 ;
一本書就像是一張藏寶圖,通往智慧之路,你就是挖寶的勇者。 這本宋怡慧的《用書打怪》,如果你翻過它,或是看過簡介,可能會認為它是一本介紹書單的單,但是我建議你不要把它當成書單來使用。 因為書單最大的功能就是收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看到專家列出琳瑯滿目的書單,我們總是感到茫然,不知從何下手。於是閱讀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沒有深入了解某件事情之前,就匆忙下結論。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我們錯過事物的真實面貌,更可能導致誤解與錯判。事物的真相常常隱藏在表象之下,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實地考察,才能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聞未必為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往往只是事物的冰山一角。我們常常
Thumbnail
成功並不是一條直線的路,而是經過無數次嘗試與失敗的過程。每一次失敗都是寶貴的經驗,每一條錯路都是學習的機會。勇敢嘗試、不斷探索,是通向成功的關鍵。
在親身經歷之前,你很難想像事情的全貌。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前行,經歷著獨一無二的風景和故事。然而,我們常常低估了親身體驗的力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許多人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為何有些人經常性失敗,卻無法走出失敗的圈套呢?原因在於他們缺乏適當的反省與總結經驗的能力。本文分享四個小方法,包括寫日記、建立替代方案、保持開放的心態等,來幫助你避免重複性的失敗。
Thumbnail
或許,你害怕的不是失敗或錯誤本身, 而是失敗和犯錯,需要面對別人的眼光,承受可能的結果, 當你覺察這樣的慣性與態度,試著洞察背後的真相, 那將為你帶來新的轉機,新的開始,結束與重生。
Thumbnail
遠見,讓成功與失敗都能帶來成功,但遠見的形成,卻離不開成功與失敗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思考陷阱:以為自己早就知道了〖停止學習〗 過往陷阱 : 如果是以前的我......〖渴望複製以前的成功〗 恐懼陷阱:害怕未來會失敗〖遲遲未付諸實現〗 一、以為自己早就知道了 常常看見或聽見某個耳熟能詳的事情,而又能想起幾個關鍵詞,便覺得自己早就知道了,使自己停止學習,將
也可以是成見。經驗是過去的累積,能夠帶來讓人少走兩步路,但也可能讓人忽略了路上的風景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道路。這也是為什麼理論重要、第一性原理重要,當我們將事情還原到最單純的狀態,我們更容易看見被我們忽略的東西。但要記得,理論也可能是錯的。
Thumbnail
進行自我反思立意良善,但反思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陷阱,需要有所意識才能有效避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沒有深入了解某件事情之前,就匆忙下結論。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我們錯過事物的真實面貌,更可能導致誤解與錯判。事物的真相常常隱藏在表象之下,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實地考察,才能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聞未必為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往往只是事物的冰山一角。我們常常
Thumbnail
成功並不是一條直線的路,而是經過無數次嘗試與失敗的過程。每一次失敗都是寶貴的經驗,每一條錯路都是學習的機會。勇敢嘗試、不斷探索,是通向成功的關鍵。
在親身經歷之前,你很難想像事情的全貌。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前行,經歷著獨一無二的風景和故事。然而,我們常常低估了親身體驗的力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許多人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為何有些人經常性失敗,卻無法走出失敗的圈套呢?原因在於他們缺乏適當的反省與總結經驗的能力。本文分享四個小方法,包括寫日記、建立替代方案、保持開放的心態等,來幫助你避免重複性的失敗。
Thumbnail
或許,你害怕的不是失敗或錯誤本身, 而是失敗和犯錯,需要面對別人的眼光,承受可能的結果, 當你覺察這樣的慣性與態度,試著洞察背後的真相, 那將為你帶來新的轉機,新的開始,結束與重生。
Thumbnail
遠見,讓成功與失敗都能帶來成功,但遠見的形成,卻離不開成功與失敗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思考陷阱:以為自己早就知道了〖停止學習〗 過往陷阱 : 如果是以前的我......〖渴望複製以前的成功〗 恐懼陷阱:害怕未來會失敗〖遲遲未付諸實現〗 一、以為自己早就知道了 常常看見或聽見某個耳熟能詳的事情,而又能想起幾個關鍵詞,便覺得自己早就知道了,使自己停止學習,將
也可以是成見。經驗是過去的累積,能夠帶來讓人少走兩步路,但也可能讓人忽略了路上的風景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道路。這也是為什麼理論重要、第一性原理重要,當我們將事情還原到最單純的狀態,我們更容易看見被我們忽略的東西。但要記得,理論也可能是錯的。
Thumbnail
進行自我反思立意良善,但反思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陷阱,需要有所意識才能有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