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書選閱讀#036】經驗陷阱:檢視經驗的偏誤,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判斷與感受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莎士比亞說「經驗是一顆寶石,那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它常付出極大的代價得來。」
關於「經驗」的好處,我想你已經聽過太多。
但過度仰賴經驗,也可能產生決策與判斷上的偏誤,甚至引發更大的災難。舉例來說,目前還看不到盡頭的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影響讓所有醫療照護與經濟體制都措手不及,帶來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嚴重後果。
你認為過往的經驗可以在這次災難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其實很有限。
我們可以在過程中學習,然後逐步修正嗎?
聽起來似乎合理,但實際上不可行。因為無法保證獲得完整的經驗資訊,是一種可得性偏誤;當下的情況與過往也不全然相同,經驗在某些細節上不具參考性;決策者的信念、感受都可能影響經驗的解讀與判斷。
更重要的是,未曾發生過的事,也就不存在經驗。經驗不只無法預警未知災難的存在與影響,還在我們企圖減緩事態的嚴重性時不斷蒙蔽自己。當全球確診案例呈現指數增長的時候,人們難以理解為何在短短數週內就有數百萬人染疫;我們未能意識到關鍵干預措施的重要性,因為相關措施礙於病毒傳播與潛伏的特性,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見效。
太晚採取預防行動,導致疾病快速傳播,防堵疫情的成本因此變得更加高昂。
不可否認,經驗在決策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在大多數時刻,經驗能幫助我們節省時間與精力,即時做出有效的決定;但也可能在某些不利條件下,導致決策上的偏誤,結果走向更嚴峻的局面。
如果我們能察覺經驗中不當的部分,或許能避免陷入偏誤或盲點。
在這本《經驗陷阱》中,作者就試圖從不同面向告訴我們,經驗為何會產生偏誤與盲點?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判斷與感受?
如果我們希望善用經驗的價值,就應該懂得檢視經驗中的偏誤,屏除雜訊、避開陷阱,重新掌握決策的主導權,而不是被經驗左右我們的判斷。
...
這本書的兩位作者,索耶爾和霍格思可以說是師徒關係。
索耶爾是行為科學家與企業家,創立與受雇於數家新創公司後,在霍格思的指導下取得博士學位;從那之後便持續與各式各樣的公司及部門合作,開發可促進個人與團隊決策的工具與方法。
兩位作者在書中探討了「經驗」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直覺、幫助人們在生活中找到方向?又是如何造成決策偏誤而導致慘痛的代價,以及我們該如何避免落入這種經驗陷阱?
...

▌經驗是良師,但並非一向如此


我引用了序言中的這句話作為標題,因為一語中的。
個人經驗,形塑了我們的喜好、訓練了我們的直覺,也引導了我們的決定。這個社會普遍推崇經驗的價值,認為經驗豐富的人,學識與能力也就越傑出;我們應該向這樣的人學習,也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的確,經驗在生活中的許多決策上是個可靠的良師,但並非總是如此。
堅信經驗讓我們在許多方面獲得好處;但在某些情況下,過度仰賴經驗可能使我們變得愚昧,卻又以為自己擁有變得更聰明的知識。經驗非但沒能揭開正確的答案,反而加深了錯誤的看法,導致我們所不樂見的結果。
要如何避免這樣的困境呢?書中回答三個問題的答案:
  • 經驗會透過哪些方式,在生活中重要的面向上蒙蔽我們?
  • 經驗會在什麼時候使我們不知不覺掉入陷阱?
  • 有哪些習慣與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承認經驗有所缺陷、可能導致誤解?
書中用七個章節探討導致失敗的七個常見的經驗陷阱:
一、簡化的故事不等於經驗,未加驗證的故事細節。
二、經驗是創造力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時也可能限制了創造力。
三、無視風險,經驗無法準確預測災難的到來。
四、設計體驗讓我們失去了主導權,作出不自由的選擇。
五、跟著感覺走,忽略了外部成本。
六、相信致勝秘訣,套用別人的成功或失敗。
七、自以為是的歸納,影響了我們對感受的判斷。
在每一個章節中,都會告訴我們面對這些經驗陷阱時,遺漏了哪些重點?又有哪些毫不相干的訊息造成了決策的偏誤?如果希望屏除雜訊、避開陷阱,我們又該如何做?
...

▌經驗,可能會被簡化、修飾,而且有其侷限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人類很擅長會根據自身的觀察與經驗來建構故事,更常把自己的解讀與過去經驗、看法與之連結在一起,然後據此判斷未來的情況。
故事有助於我們理解、記憶與傳播經驗,也能幫助我們根據經驗預測未來、甚至是塑造關於未來的故事。在《人類大歷史》中就強調人類創造、相信與傳播故事的能力,這對於人類佔據地球上的統治位置至關重要;從故事中人類得以習取寶貴經驗、與他人合作及獲得機會。
人類習慣透過故事來理解因果。
在特定情況下發生了什麼事?為何會發生?因為故事可以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分享與記憶經驗帶來的教訓。但是在複雜與未知的情況下,故事往往會過度簡化或扭曲現實,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比方說:
錯把隨機性,視為有關聯與因果性
人類喜歡探究原因,即使面對的現象其實是隨機發生的。那些我們試圖學習與強化的經驗教訓,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忽略了時間因素的作用
建立於經驗之上的故事,往往低估了事物發揮作用所需要的時間,因此可能有得到錯誤結論的風險。比方說,經驗告訴我們要透過學習來獲得成長,但我們學習了某個方法,卻沒有在短時間內獲得預期的結果,會認為它沒效。等到好的結果終於浮現時,我們又傾向把它歸因到近期採取的行動,而不是當初學習的方法。
就像有個笑話,某個人吃到第十塊餅時,終於飽了。於是他心想:早知道就買這一塊餅就好了,前面的九塊餅都無法讓我飽,只有這最後一塊有效!
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
我們很容易根據有限的個人經驗,建立錯誤的刻板印象、產生月暈效應,也可以說是先入為主的觀念。這是一種過度類化的行為,會讓我們錯判很多事情。
自我應驗預言
舉例來說,主管認為某位部屬能力不夠、難成大事,所以都只交辦雜事給他,時間一久看看這位部屬的成就,發現他做的都是一些雜事、沒有一件事大事,所以認定自己的眼光與判斷是精準的、印證了當初的看法。
有時候,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與預測來採取行動,因而驗證了預言,然後加深經驗;這是一種自應預言的邏輯謬誤。
經驗在被建構為故事的過程中,可能會基於上述問題而產生偏誤。
我們應該對大部分的故事保持懷疑的態度,比方說透過實驗、資料與反事實思維,來質疑與驗證既有描述背後的假設,然後創造出更全面與正確的故事。
現在我們知道了,在複雜與未知的情況下,經驗往往會被過度簡化或扭曲現實,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個人或組織想要克服未知與複雜性,就必須具備創造力,但有限的經驗可能又阻礙了創造力,導致我們誤判了自己與他人的想法及創造性過程。
比方說,創新會帶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分界。
但基於過往經驗,會使我們在判斷創新的潛力時目光短淺,認為這個新創意不可行。直到我們親身經歷後,才會浮現與認同這個創新想法的價值。
如果能超越直覺卻有限的經驗,就有機會挖掘潛在的創造力,善加利用。
經驗的另一個侷限,是面對罕見的重大事件時,個人的日常經驗無法提供有用的指引,導致我們無法認清過去的災難與防患未然;通常我們會稱之為黑天鵝
經驗不能及時警告我們防範罕見災難,也無法準確預測潛在的影響有多大。另一方面,如果我們針對災難進行了預防措施,也可能根本沒有機會經歷災難,結果導致我們更加低估了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結果就是,我們知道防患未然很重要,但一般都不會採取行動來預防災難
此外,專家基於數據發出的警告,也往往與人們基於經驗的認知相牴觸。如果我們懂得如何解讀數據,就能理解與相信有科學佐證的警示,進而預防危險的趨勢與未來的風險。
...

▌體驗設計,利用經驗偏誤讓用戶做出自以為理性的選擇


在我們做出政治、社會與個人方面的選擇時,這個世界提供了許多自由。
體驗設計讓人得以用直覺來獲取資訊與科技服務,確保我們能適當面對複雜且重要的情況。與此同時,體驗設計也可能在極大程度上控制我們的選擇,暗中限制了我們的自由。
為什麼會這樣?這得從我們選擇的機制來看。
情感、選項和遊戲化的互動介面,是決策與生活的一部分。沒有這些,我們無法做決定;但是這些因素也會被拿來塑造我們的經驗,進而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決定。當體驗設計者的目標與我們的目標截然不同時,我們的選擇就會受到影響,做出未必符合自身興趣與喜好的選擇。
我們該如何重新奪回經驗的主導權呢?培養內在的設計雷達。
提升對體驗設計的敏感性,有助於認清自身的即時經驗在哪些時後遭到操縱,以及有意識地減少那些經驗造成的影響。但要做到定不容易,需要一定程度的心理與情感自律。
  1. 察覺毫無幫助的情感:如果發覺當下的情緒可能會危害目標,就應該冷靜下來,等到情緒穩定後再謹慎思考。
  2. 留意毫不相干的選項:選擇有各種不同的組合與呈現方式,供人比較優劣。選項設計可能引導我們朝特定方向前進,偏往一些與個人長期目標無關的目的。
  3. 無意義的遊戲化互動:讓人容易上手的設計,是我們與複雜系統或平台進行互動時,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數位環境更是如此。但有些遊戲、社群與互動形式,是為了塑造人們的學習、決定與習慣,而這樣的影響未必與個人目標一致。
  4. 毫不相關的體驗設計:體驗設計主要反應了設計師所在意的事物,但不一定與我們相關。當我們察覺體驗設計的影響時,可以試著了解他們對個人的決定與目標可能造成的傷害,而不是光看表面就信以為真。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對一些刻意為之的體驗設計保持警覺。舉例來說,假設有一種情況或體制下不斷灌輸強烈的情感訴求,不論是正面或負面,我們就應該思考,這可能是一項陰謀,企圖透過情感經驗影響人們的直覺與傾向。
為了減輕體驗設計對我們的影響,可以透過5W1H幫助我們質疑與檢視個人目標、擬定合適的計畫,作為做決定時的參考依據。一旦鎖定目標後,我們就不會輕易因為情感、選項、遊戲化,以及以心人士設計的各種體驗而搖擺不定。
...

▌倖存者偏誤,為何他人的成敗經驗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參考成功人士的共通原則,從他們的經驗中學習,使我們獲益良多。不好嗎?
當我們企圖避免失敗或達到成功時,通常會考量四大經驗:他人的成功、自身的成功、他人的失敗與自身的失敗。如果單看其中任何一種經驗,就有可能產生誤解。
只看成功的一面,可能使我們因為「不相關」的細節而分心,同時忽略「重要」的事實。學到的經驗教訓可能毫無用處,甚至會阻礙目標的達成;只看失敗的一面,也會產生同樣的問題。
不管是成功或失敗,經驗都可能產生出乎意料的誤導作用。
比較妥當的策略是:同時考量成功與失敗的案例,謹慎了解兩者產生差異的成因。只不過這麼做很不直覺,從中學習到的教訓也可能讓人難以接受。
我們該如何「更好地」看待這些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呢?
  1. 關於工作定義:關鍵的第一步是從個人角度來定義這些經驗。若想成功,必須付出哪些努力?失敗又代表了什麼?確立工作定義之後,就能依此選擇策略,思考可以從經歷的結果中衍生出什麼教訓。比方說,我們決定要為某項專案向主管請求資源。如果得到正面回應,我們應該怎麼做?應該從這個經驗中學到什麼事情?如果得到負面回應,又該怎麼做?應該從中學習到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潛在的成功率。
  2. 關於成功率:如果成功比例在所有結果中相當小,就代表不太可能有簡單且一定可行的成功方法。因此,判斷目標領域中的平均成功率,是決定成功經驗是否值得仿效的必要步驟。
  3. 關於關鍵差異:分析成功與失敗之間的差異,避免落入倖存者偏誤的陷阱。
  4. 關於驗證必要:關於成功與失敗的具體區別有了理論基礎之後,必須再經過測試。起初看似合理的觀點,最後有可能導致令人失望的結果。
...

▌我們對自身經驗的看法,如何影響幸福感?


幸福感因人而異,也無法完全控制,但會受到我們對於自身經驗的看法影響。
比方說,當我們做決定時,主要依據的會是受到經驗加深的慣例與比較;一開始令人愉悅的體驗也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化,我們會試圖冒險來尋求更大的愉悅;我們對於一件事的看法,也可能會受到選擇性記憶、他人的片段經驗或是轉頭就忘的慶幸所影響。
書中歸納了五種經驗如何影響幸福感的方式:
  1. 日積月累的經驗:產生適應、形成慣例
  2. 變化多端的經驗:經驗中包含適度的動盪,是有益的
  3. 銘記在心的經驗:峰終定律,部分記憶決定了整體感受
  4. 相對比較的經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開心不起來的第二名
  5. 未曾得到的經驗:低估了未曾擁有的事物對於幸福感的影響

時間,深深影響著我們對於自身經驗的看法。
適應作用會使過往的經驗隨著時間流逝或反覆發生而淡化,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經驗。透過適應作用,經驗能讓我們變得快樂一些,避免一次的不幸或長期的困境永遠毀了生活。
隨著經驗累積越多,我們越快從悲傷中走出來,但也同樣很快地從狂喜中靜下來。這會讓人養成習慣,形成難以打破的慣例與常規;而慣例會促成更多經驗,進而又鞏固了那些慣例,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也定義了我們的現狀。
當最初的正面體驗逐漸被平淡無奇所取代,甚至演變為不滿的負面體驗、希望尋求更多,導致不幸的陷阱。日積月累的經驗,容易因為適應作用與慣例而減弱了幸福感;如果換做多樣化的經驗,所引發的幸福感就會比較深刻與持久。
時間的另一個影響,是我們對經驗的記憶。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峰終定律」的說法,我們對於一個完整體驗的感受,主要取決於開始、結束與高峰時刻,這也是我們的記憶主要包含的部分。這些時刻如果以負面體驗居多,那麼整體的感受就會是偏負面的,即使其他時刻擁有長時間的正面體驗,對幸福感的影響也十分有限。
除了時間影響之外,幸福感大多是比較得來的。
當正面經驗不如個人預期,也可能造成負面影響;相對地,沒有想像中可怕的負面經驗,也可能產生正面的情緒,這與我們評估經驗的標準設定有關。
書中提到一個案例,是關於奧運選手的幸福感,我覺得挺容易理解的。猜猜看,你覺得得到前三名的選手,誰的幸福感是最高的?誰又是最低的?
研究結果顯示,金牌得主對自身滿意度是最高的,但銅牌得主平均來說比銀牌得主更開心。雖然得到銀牌值得開心,但一想到與金牌只有一步之遙還是會忍不住糾結;未能達到的成就破壞了他們的幸福感。相較之下,銅牌得主會肯定自己贏過那些未能贏得獎牌的選手,甚至慶幸自己擠入了前三名,因此發自內心感到高興。
同樣的經驗放到不同人身上,會造成不同的影響,視個人的基準而定;好比看待半杯水的方式,有人為還有半杯水而高興,就有人為只剩半杯水而落寞。這種相對的經驗評估,讓我們很容易就陷入焦慮的陷阱。
最後,我整理了一張全息圖,讓你更清楚經驗如何產生偏誤與盲點?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判斷與感受?
...

▌經驗造成的偏誤,其實有跡可循


當經驗無法提供可靠的知識,甚至是造成錯覺時,只能任其發生嗎?
其實有三個明顯的時機點可以讓我們察覺,及早發現潛在的盲點並找出問題所在。當我們試圖「從經驗或相關教訓中學習」時,請小心這三個可能會出現「經驗偏誤」的時機
  1. 以經驗為師,當作主要的學習來源:當心「可得性偏誤」而遺漏了某些重點。
  2. 以經驗為例,來做判斷、預測與決定:經驗可能提供不當的參考基準。
  3. 以經驗為準,進行回顧、學習與改善:豐富的經驗可能導致不可靠、漏洞百出的信念,反而阻礙了回顧、學習與改善經驗的成效。
第一個檢視的時機點,是以經驗為師,當作主要的學習來源。
我們通常會根據可得的經驗來評估事件的重要性與可能性,越常觀察到某件事,就越容易根據這個經驗進行判斷。這個傾向能幫助決策者在學習教訓與做決定時,節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也可能遺漏了某些重要的資訊而不自知
比方說,當我們的經驗以「結果、選擇性結果,或是個人觀察」為主要依據時,可能就遺漏了「事件的發生經過以及相關因素、特定類型的結果,或是違反事實的假設與他人看法」而導致不夠完整的判斷;這時應該提醒自己需要更多的資訊來補完經驗的不足。
第二個檢視的時機點,是以經驗為例,來做判斷、預測與決定。
我們在做判斷、預測與決定時,傾向借助特定的參考基準,但也可能聚焦或定錨在不相關、甚至危害自身利益的細節上
比方說,經驗歸納出的簡單因果關係可能無法反映出真實情況;經驗暗藏了不道德的實踐、脫離了正軌,不值得參考;經驗讓人只注重在特定的次要問題上,錯失了關鍵機會。
第三個檢視的時機點,是以經驗為準,進行回顧、學習與改善。
我們會隨著知識與技能的增長更有自信與能力,但豐富的經驗也可能導致不可靠的信念,阻礙我們回顧、反學習或重新學習,以及改善經驗。通常與學習教訓的環境、決策者有關。
比方說,就環境來說,經驗可能遭到過濾與扭曲;未來與過去的情況也不全然相似;有些事情顯而易見,但有些是不為人知或毫不相關。就決策者來說,對於特定的教訓可能抱持著強烈的信念;信念可能是受個人經驗所驅動的;信念本身可能是自我應驗預言的偏誤;決策者可能錯誤解讀數據;甚至建立在經驗之上的信念從未被驗證過。
當我們意識到可能掉入了經驗的陷阱時,就有機會檢視自己犯下了什麼偏誤,進而改善我們使用經驗的方式,找回決策與行動的主導權。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mail protected])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11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高產出的本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僕人思維,接受別人的安排,努力做好等待著機會到來;主人思維,掌握命運、主動創造屬於自己的機會。這本《主人思維》在探討職涯上常見的迷惘與迷思,並告訴我們如何突破困境、打破盲點,找回職涯發展的主導權。
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龐大的數據量,但多數人未必知道如何正確地解讀。在這本《一次看懂小數據》中講述了我們該如何解讀每天接觸到的資料,將複雜的問題變得更簡單和直觀?如何避免陷入面對數據常犯的錯誤與盲點?在這篇文章中,我歸納整理的三個重點。
我們未必能像這些天才一樣,擁有改變這個世界的能力,但可以從書中獲得改變自己世界的啟發與建議。閱讀完這本書後,我也歸納出三個心得觀點,也整理了一張全息圖。
遠距工作,在過去一年成為了熱門話題。探討遠距工作模式的書不少,但這本《遠距工作革命》特別之處,在於作者采黛爾.尼利,就遠距工作與跨國公司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已經有近二十年的時間。在這本書中,采黛爾.尼利針對團隊成員在遠距工作模式下都會遭遇到的問題,給出了她多年以來的研究見解與行動指南。
你有沒有想過,那些所謂的職場菁英在工作上與自己有什麼區別?在這篇文章中,我將這本書的內容歸納出兩個部分:職場菁英的五個工作習慣、九個思考觀點。在文章的最後也會附上一張全息圖,讓你一次掌握職場菁英工作術的重點。
僕人思維,接受別人的安排,努力做好等待著機會到來;主人思維,掌握命運、主動創造屬於自己的機會。這本《主人思維》在探討職涯上常見的迷惘與迷思,並告訴我們如何突破困境、打破盲點,找回職涯發展的主導權。
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龐大的數據量,但多數人未必知道如何正確地解讀。在這本《一次看懂小數據》中講述了我們該如何解讀每天接觸到的資料,將複雜的問題變得更簡單和直觀?如何避免陷入面對數據常犯的錯誤與盲點?在這篇文章中,我歸納整理的三個重點。
我們未必能像這些天才一樣,擁有改變這個世界的能力,但可以從書中獲得改變自己世界的啟發與建議。閱讀完這本書後,我也歸納出三個心得觀點,也整理了一張全息圖。
遠距工作,在過去一年成為了熱門話題。探討遠距工作模式的書不少,但這本《遠距工作革命》特別之處,在於作者采黛爾.尼利,就遠距工作與跨國公司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已經有近二十年的時間。在這本書中,采黛爾.尼利針對團隊成員在遠距工作模式下都會遭遇到的問題,給出了她多年以來的研究見解與行動指南。
你有沒有想過,那些所謂的職場菁英在工作上與自己有什麼區別?在這篇文章中,我將這本書的內容歸納出兩個部分:職場菁英的五個工作習慣、九個思考觀點。在文章的最後也會附上一張全息圖,讓你一次掌握職場菁英工作術的重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書評家土井英司,這本書探討有關於商業書籍如何閱讀,對於閱讀下的定義,是抱持著目標、並且能夠引發各種後續行動的閱讀,以下列出幾個書中觀念,有些加上我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不同的物種對應著四種個性,他們各有差異,卻也因此能夠互相補足。並且,不論自我投射的對象是哪個,《男孩,鼴鼠,狐狸與馬》必定都能夠帶來一些收穫與啟發。
Thumbnail
2023年比前一年多閱讀了10本書,不過在挑選年度必讀時依舊很掙扎。
Thumbnail
方格子中有不少愛書成癡、熱衷於閱讀的知識渴求者,且不吝於與讀者們分享讀後觀點與分析,期盼讓每位 Premium 會員踏進方格子後,透過創作者們的重點整理,能快速吸收每本書的精華與精彩!vocus Premium 首月訂閱僅 $1 元!
最近電子書閱讀器越來越夯,款式也越來越多種,我自己用閱讀器也用了兩年左右了,有鑑於許多親朋好友常常來問電子書閱讀器要怎麼挑,經過長時間的整理與心得,終於整理出這篇文章了! 這篇會分為電子書優缺點介紹跟挑選建議,從平台、尺寸、規格都有,以及使用之後的生活改變!
Thumbnail
雖然很多年度必讀都是10本,但今年我真的選不出這麼多本,所以就乾脆的101選5,只挑5本我私心覺得符合2個選書標準的優質好書來推薦兼回顧。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書評家土井英司,這本書探討有關於商業書籍如何閱讀,對於閱讀下的定義,是抱持著目標、並且能夠引發各種後續行動的閱讀,以下列出幾個書中觀念,有些加上我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不同的物種對應著四種個性,他們各有差異,卻也因此能夠互相補足。並且,不論自我投射的對象是哪個,《男孩,鼴鼠,狐狸與馬》必定都能夠帶來一些收穫與啟發。
Thumbnail
2023年比前一年多閱讀了10本書,不過在挑選年度必讀時依舊很掙扎。
Thumbnail
方格子中有不少愛書成癡、熱衷於閱讀的知識渴求者,且不吝於與讀者們分享讀後觀點與分析,期盼讓每位 Premium 會員踏進方格子後,透過創作者們的重點整理,能快速吸收每本書的精華與精彩!vocus Premium 首月訂閱僅 $1 元!
最近電子書閱讀器越來越夯,款式也越來越多種,我自己用閱讀器也用了兩年左右了,有鑑於許多親朋好友常常來問電子書閱讀器要怎麼挑,經過長時間的整理與心得,終於整理出這篇文章了! 這篇會分為電子書優缺點介紹跟挑選建議,從平台、尺寸、規格都有,以及使用之後的生活改變!
Thumbnail
雖然很多年度必讀都是10本,但今年我真的選不出這麼多本,所以就乾脆的101選5,只挑5本我私心覺得符合2個選書標準的優質好書來推薦兼回顧。